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人如诗,亦如歌。

在中国古代,

奉行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可偏偏有一些女子不囿于闺阁和柴米油盐,
勇敢地拿起笔,
书写自己的畅意人生。
或浅吟,或低唱,
以各种姿态,
在红尘里绽放万种风情。
她们就像划过夜空的流星,
似是惊鸿一瞥,
实则流芳万年。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李清照,宋代婉约词派代表,号“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资质聪慧,不仅多才多艺,少有诗名,更可贵的是作为名门闺秀,她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天性率真不羁。《如梦令》中,她酣畅饮酒,“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颠覆了封建淑女端庄矜持的形象。《点绛唇》中,她快意荡秋千,“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个懵懂害羞、激动慌乱的怀春少女形象极为鲜活,充满了对爱情的由衷向往。


李清照18岁与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门当户对,两情相悦,又难得夫妻志趣相投,他们常常切磋诗文,实属人间美事。后因卷入政治斗争,赵明城荫封之官丢失,夫妻被迫回到青州。这一时期的生活是幸福安逸的。她驾驭得了养尊处优的贵妇身份,也能安适于普通女子的乡居生活。乡居的幸福,已无缘显赫富贵,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雅,是于喧嚣尘世中的诗意栖居。

只是生活不会怜悯诗意与优雅,时代的苦难更不会因为才女绕道而行。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和赵明诚相继避乱江南。南渡途中,经过当年项羽自刎之地,李清照想起撤逃的朝廷,心潮澎湃,写下那首借古讽今的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南渡不久,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赴任途中,病死于建康。加之辗转途中,丈夫的爱物金石等丢失几尽,李清照的精神受到沉重打击,后期词风陡变,多写离乱中的孤独生活以及国破家亡的孤苦心境。

后期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生活,使瘦弱的李清照遭受着身心的双重摧残和折磨,这样的后半生无疑是毁灭人性的。她的词风也由前期的明快清丽,转向哀怨沉痛,却也开始带着心系家国的豪迈和大气,这也正是李清照诗词流传千古,被人称赞的原因。这时她的词主要表达国破家亡的凄楚心境以及对丈夫赵明诚的深深悼念,后期作品风格凄苦哀婉,深沉忧愤。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开篇一“寒”一“霜”两字表明是在深秋时节,作者的悲秋伤时之情完全浸润在这深秋凄凉的晚景之中,抒发了自己对故国故土无限思念的悲凉凄怆之情。

李清照不管是少女时“却把青梅嗅”的聪慧羞涩,抑或婚后的相思缠绵,还是老年后的凝重悲伤,都把古典诗词的精髓连着一颗心揉进了作品,凭艺术的美感浸入人心,勾住人的魂魄。

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真善美的结合,李清照携着她率真的个性,精美的艺术手法,人文的悲悯情怀徜徉在诗歌长河,近千年而不朽。


朱淑真


竹里一枝斜,映带林逾静。

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
吹彻小单于,心事思重省。
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卜算子》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女词人。她生年不详,卒年不详,籍贯身世不详,婚姻与爱情也不幸。她,就是南宋朱淑真。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与李清照齐名。  
 
朱淑真的词清婉缠绵,幽怨感伤,才华堪比李清照,后世人称“红艳诗人”。她的书画造诣颇高,连后世著名画家都感叹其画工为“女流之杰”。

李清照前期词风明快清丽,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变故之后,词风开始转向哀怨沉痛,却也开始带着心系家国的豪迈和大气,这也正是李清照诗词流传千古,被人称赞的原因。

不同于李清照,朱淑真却是封建社会下被打压和祭奠的牺牲品。她冒犯的,是当时不可僭越的父权的威严。相比李清照大胆热烈的纯粹之情,朱淑真词中之情更像一座喷薄欲出的火山,感情深切又露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清平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这首《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

诗句一出,惊倒当时一片人。一介女流,搂搂抱抱成何体统。现在看来,这句词也没什么不正常,然而在当时,无异于平地惊雷,震醒了沉醉在父权优越感的学者和卫道士。明代杨慎在《词品》里严厉斥责朱淑真“不贞”。他一本正经地说:词是好词,可惜啊,是妇人所作。

正因为充满了对道德束缚的不屑,封建礼规的蔑视,和对心中理想爱情的追求,朱淑真赋予了她的词真切的感情和孤傲的清高。木秀于林,风必催之。社会上各种对于她的口诛笔伐,从未停止过。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黄花》


她在诗中开始呼唤女性独立的人格,不愿与世俗礼教同流合污。最终,不幸的婚姻,加上不堪世俗流言与父母至亲的压力,朱淑真最终投水而死,尸骨也无法安葬,卒年不详。

总有人说,她的词比之易安,少了磅礴大气,少了豪迈之情,多是闺阁之情。却鲜有人言,她的诗更多了一份高洁,多了一份女子的铮铮傲骨。


蔡文姬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
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
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东汉著名学者蔡邕之女,生逢汉末大乱,连年烽火,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文姬重回中原时,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记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这位才气英英的奇女子,一生辗转流离,令人唏嘘。

蔡文姬自幼博学多才,又精通音乐。但这位才女的命运却十分的坎坷。她先嫁给河东人卫仲道,还没有子女就先死了丈夫,又回到娘家居住。

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来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蔡邕竟一日连升三级,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被封为高阳侯。后来,由于董卓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最后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羌胡番兵也乘机掠掳中原一带,蔡文姬被南匈奴的胡骑所掳,嫁给匈奴左贤王,在那儿生了两个孩子。此时,曹操扫平北方群雄,自封丞相,迁都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听说自己的老师蔡邕唯一一个女儿被掳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要把她赎回来。蔡文姬被掳掠多年虽然很痛苦,但要她跟着使者回国,却舍不得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也舍不得两个儿子。最终,在使者的催促下,她泪别了他的胡人丈夫和儿子,踏上归程,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文姬归汉”故事。

曹操重新让蔡文姬嫁给屯田都尉董祀为妻,后来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蔡文姬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甚为感动。
但曹操却说:“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文姬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家里曾经收藏了很多古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的藏书,就问蔡文姬:“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蔡文姬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曹操说:“我派十个人陪夫人写下来,可以吗?”蔡文姬说:“男女授受不亲,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给你就是。”于是蔡文姬将自己所记下的古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可见,蔡文姬的才华确实出众。


班婕妤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
弃捐箧奁中,恩情中道绝。

——《怨歌行》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古代著名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

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班婕妤出身功勋之家,其父班况在汉武帝时抗击匈奴,驰骋疆场,立下汗马功劳。而她自幼聪明伶俐,秀色聪慧,工于诗赋,文才出众,读书甚多。

汉成帝刘骜即位,班氏被选入皇宫,初为少使,不久得宠,赐封“婕妤”。汉成帝为班婕妤的美貌及文才所吸引,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他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汉成帝认为她言之成理,同辇出游的意念只好暂时作罢。

当时王太后听说后,对班婕妤非常欣赏,对左右亲近的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这里,王太后把班婕妤与春秋时代楚庄公的夫人樊姬相提并论,给了她很大的嘉勉与鼓励。樊姬很贤惠,曾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班婕妤当时也加强自己在各方面的修养,希望对汉成帝产生影响,使他成为一个有道明君。但是汉成帝不是楚庄王,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皇帝声色犬马,班婕妤日渐受到冷落。

班婕妤是一个有德操的贤淑女子,为免日后的是非与赵氏姐妹的陷害,她认为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上表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免遭赵氏姐妹陷害。

班婕妤从此就呆在深宫,怜惜年华老去,借秋扇自伤,作《团扇诗》,又称《怨歌行》。她把自己比做团扇,夏天被人捧在手里,然而,到了秋天,就被人束之高阁,遗忘在脑后。而这个比喻,后世一直在沿用,团扇也成了弃妇的象征。这首诗充满了哀怨,然而她的清高和自尊,不允许她像赵氏姐妹那样去争宠。

不久,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也成了昭仪,然而这些都与班婕妤无关了,她除了陪侍王太后烧香礼拜之外,长昼无俚、弄筝调笔之余,间以涂涂写写,以抒发心中的感慨,从而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篇。

班婕妤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流失,流传到今世的只有《团扇歌》、《自悼赋》、《捣素赋》,后代史学家定义她为汉代杰出的辞赋家。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白头吟》


卓文君,西汉著名才女,也是名副其实的白富美,其夜奔相如,当垆卖酒,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

卓文君,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十六岁时嫁人,几年后,丈夫过世,返回娘家住。时逢梁孝王去世,司马相如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贫寒,没有可以用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一日,二人来到卓家,酒兴正浓时,临邛县令走上前去,把琴放到相如面前,说:“我听说长卿特别喜欢弹琴,希望聆听一曲,以助欢乐。”相如辞谢一番,便弹奏了《凤求凰》等一两支曲子。卓文君从门缝里偷偷看他,心中高兴,特别喜欢他。宴会完毕,相如就派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转达倾慕之情。于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门,私奔相如,二人赶回成都。

进到司马相如家,文君才发现家徒四壁。卓王孙得知女儿私奔之事,大怒道:“女儿极不成材,我不忍心伤害她,但也不分给她一文钱。”有的人劝说卓王孙,但他始终不肯听。有天,文君对相如说:“长卿,只要你同我一起去临邛,向兄弟们借贷也完全可以维持生活,何至于让自己困苦到这个样子!”于是,二人来到临邛,把车马全部卖掉,买下一家酒店,做卖酒生意。文君站在垆前卖酒,相如与雇工们一起操作忙活,在闹市中洗涤酒器。卓王孙听到女儿的事情之后,感到很耻辱,因此闭门不出。后来,卓王孙听从亲友劝告,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夫妻二人回到成都,买了田地房屋,成为富有的人家。

后来,司马相如所写《子虚赋》得到汉武帝赏识,又以《上林赋》被封官。于是,司马相如有了纳妾念头,渐渐冷淡了卓文君。于是卓文君写诗《白头吟》给相如,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忆,岂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没有以往过去的回忆了。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怨郎诗》旁敲侧击诉衷肠。相传卓文君又附《诀别书》给相如。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两人白首偕老。

卓文君,她的一生,以华美的姿势出场,以中途被弃而决绝,以携手终老而留下爱情的佳话。这个有思想、有勇气,敢爱敢恨的女子,经历了爱的百转千回,风雨之后终见彩虹。


谢道韫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揺。

——《拟嵇中散咏松诗》


谢道韫,东晋时女诗人,出身名门,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才学过人,甚是聪慧,且勇敢果断,品味高雅。《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谢道韫嫁王凝之为妻,婚姻并不幸福。王凝之善草书、隶书,却并非一个才华高妙之人,也不是个魏晋风流的代表者。就算跟他的弟兄相比,也只能算是平庸者,考其一生,更是迂腐无比,他的死也同样的糊涂。

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五斗米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谢道韫劝谏了丈夫几次,王凝之一概不理,谢道韫只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孙恩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城,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和外孙,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足不出户只是打理本府内务,闲暇时写诗著文,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谢道韫不仅诗文写得很出色,而且她具有很高的思辩能力。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记载,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辩不过对方,此时身在自己房间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很为小叔子着急,想帮他一下,遂派遣婢女告诉王献之要为他解围。然而,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又限制女人不能随便抛头露面。谢道韫就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王献之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她旁征博引,论辩有力,最终客人理屈词穷。

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婕妤、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赞有文才女性的常用词,这段事迹亦于《三字经》中“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


薛 涛  


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

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


薛涛,唐朝著名女诗人。
父亲薛郧是一京城官吏,学识渊博,把这个唯一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薛郧为人正直,敢于说话,结果得罪了当朝权贵而被贬谪到四川,没过几年,薛郧又因为出使南诏染病身亡,那年薛涛年仅14岁。迫于生计,薛涛不得已,在16岁加入乐籍。
 
那时的官员们往往都是科举出身,文化素质不低,要让他们看得上眼,不仅需要美貌,更需要才艺、辞令和见识,而这正是薛涛的长项。身在娱乐场中,使得她与当时许多著名诗人都有来往,在这份名单中不乏像白居易、张籍、武元衡、王建、刘禹锡、杜牧等诗坛领袖。

贞元元年(785年),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韦皋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神态从容地拿过纸笔,提笔而就《谒巫山庙》,诗中写道:“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韦皋看罢,拍案叫绝。这首诗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小女子之手。这首诗让薛涛声名鹊起,从此帅府中每有盛宴,薛涛成为侍宴的不二人选,很快成了韦皋身边的红人。

随着接触的增多,韦皋就让她参与一些案牍工作。薛涛写起公文来不但富于文采,而且细致认真,很少出错。韦皋仍然感觉大材小用,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为薛涛申请作“校书郎”(一说为武元衡所奏)。“校书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虽然官阶仅为从九品,但这项工作的门槛却很高,按规定,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大诗人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杜牧等都是从这个职位上做起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女子担任过“校书郎”。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

薛涛红得发紫,不免有些恃宠而骄。前来四川的官员为了求见韦皋,多走薛涛的后门,纷纷给她送礼行贿,而薛涛“性亦狂逸”,你敢送我就敢收。不过她并不爱钱,收下之后一文不留,全部上交。虽然如此,她闹出的动静还是太大了,这让韦皋十分不满,一怒之下,下令将她发配松州(今四川松潘县),以示惩罚。松州地处西南边陲,人烟稀少,兵荒马乱,走在如此荒凉的路上,薛涛内心非常恐惧,她用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却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她开始后悔自己的轻率与张扬,于是将那种感触诉诸笔端,写下了动人的《十离诗》。《十离诗》送到了韦皋手上,他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于是一纸命令,又将薛涛召回了成都。这次磨难,让薛涛看清了自己,归来不久,她就脱去了乐籍,成为了一个自由身,寓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院子里种满了枇杷花。那一年,她20岁。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闻薛涛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约她相见。与元稹一见面,薛涛就被这位年轻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然而幸福总是太短暂,三个月后,元稹调离川地,任职洛阳。分别已不可避免,薛涛十分无奈,两情远隔,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薛涛迷上了写诗的信笺,她喜欢写四言绝句,律诗也常常只写八句,因此经常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于是她对当地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

可惜,元稹是个用智而不是用心去谈恋爱的人。才子多情也花心,但薛涛对他的思念还是刻骨铭心。她朝思暮想,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聚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元稹没有回来,薛涛没有一般小女子那种一失恋便寻死觅活的做派。只是,从此她脱下了极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她的人生从炽烈走向了淡然,浣花溪旁仍然车马喧嚣,人来人往,但她的内心却坚守着一方净地。

人生垂暮,薛涛逐渐厌倦了世间的繁华与喧嚣。她离开了浣花溪,移居到碧鸡坊(今成都金丝街附近),筑起了一座吟诗楼,独自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大和六年(832年)夏,薛涛安详地闭上了双眼。第二年,曾任宰相的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墓碑上写着“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薛涛凭借过人的才华,与蜀中最著名的才女卓文君比肩。后人又把她与李冶、鱼玄机、刘采春相并列,称为“唐朝四大女诗人”。

大唐的诗人和诗歌多如繁星,能够不被李白杜甫的光辉所遮盖,亮出自己光芒的,实在是不容易。薛涛的诗顽强地留存了下来,诗集名《锦江集》,共五卷,诗五百余首,在全唐诗中收录其诗八十九首,美丽的东西最终流传了下来。

薛涛走了,但是她的故事如她的“薛涛笺”一般,被后人广泛传唱与演绎。


柳如是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 金明池·咏寒柳 》


柳如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才女。幼即聪慧好学,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柳如是幼年不幸,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后被辗转贩卖。明崇祯元年(1628年),柳如是被江南名妓徐佛收养,但她并不迷恋其中。

明崇祯五年(1632年),柳如是嫁与年逾花甲的大学士周某为侍妾。周某状元出身,常教她读诗学文,其他妻妾醋意大发。周某死后,柳如是被迫下堂而去,重操青楼旧业。
柳如是流落松江,改旧名,自号“影怜”,表浊世自怜意。常与复社、东林党人交往,着儒服男装,与诸人纵谈时势、和诗唱歌。

柳如是与李待问、宋征舆、陈子龙等都发展过一段恋情,但迫于封建礼教所阻。其中与陈子龙的一段情愫,双方情切意笃,长居松江南楼,赋诗作对,互相唱和。可惜好景不长,陈子龙元配张氏带人闹上南楼。柳如是不甘受辱,悲切而毅然地离去。虽然如此,陈子龙仍对柳如是念念不忘。后来,陈子龙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

柳如是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二十岁的柳如是结识了原朝廷礼部侍郎钱谦益。两年后,柳以男妆相,以柳儒士之名与钱谦益再次相遇,钱在其居住之半野堂之处以“如是我闻”之名另筑一“我闻室”以呼应柳如是之名。并带着柳如是徜徉于湖光山水,诗酒作伴。柳如是感其深情,嫁给了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钱谦益,此时,钱谦益已年过半百。

当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于是钱谦益便腆颜迎降了。
钱谦益降清去北京,柳如是拒绝北去留在南京。钱谦益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如是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

顺治四年(1647年),钱谦益因黄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狱,顺治五年(1648年),柳如是四处奔走,救出了钱谦益,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柳如是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有赖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

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去世。钱谦益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如是为了保护钱谦益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恶棍们被吓走,一代才女却这样结束了一生,享年四十六岁。

柳如是,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被称为“秦淮八艳”之首。书画也负有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柳如是,这个坚强勇敢、正直聪慧、魄力奇伟的女子,从来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她靠自己的勤奋和聪慧,活得潇洒,快意江湖。她以自己独有的魅力,赢得了男人的尊重。她靠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名妓树立了一个崭新的形象。

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清代文人徐懋赞曰:
夫婿才名冠九州,龚吴鼎足峙千秋。
谁能地老天荒后,大节从容问女流。

柳如是,这个烟花之地的女子,终成一个传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莲子工笔画欣赏〔历代才女图〕
联题中国古代才女
中国历史上才情最高的十大奇女子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
古代几位女诗人的诗词,让人惊艳
中国历史上十大才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