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延禧」大战「如懿」,该怎么看这场好戏


表妹个人号「柳飘飘了吗」

第 74 篇推文


今天表妹要讲的戏,一波三折。


第一折,叫作“我等得花儿都谢了”


2016年8月开机到2017年5月杀青,历时九个月。


号称“大牌云集”“3亿投资”“良心巨制”,赚足眼球。


第二折,“狼来了”


定档、挪档、延期,中间夹杂天价片酬、拒绝网播、力求上星等风波。


昨天,终于如愿播出。


于是有了第三折戏,“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因为同题材、同背景,还被抢尽先机,它特地挑周一为首播吉日——


这本是《延禧攻略》停更的日子。


没想到《延禧》应声宣布:


我们周一也更了!



这,不是截胡是啥?


好了,你们都猜到我说的是哪个“小倒霉蛋”:


《如懿传》



一上来《延禧攻略》就逮住《如懿传》正面刚。


这不友好。


可《延禧攻略》真的有多厉害吗?


在此,表妹干脆借昨天头图最高赞的评论一表心迹:


是的,我同样不认为它是一部多么优秀的剧作。


甚至和你们想的一样,表妹也觉得它的好看,在于且仅在于一个“爽”字。



它就是一部三分剧(五分制)啊,多余的水分有什么细究的意义呢。


所以,对于《延禧》,我们不必因为它承包了半个暑假的热搜就过于吹捧它。


不是正面刚吗?


那就刚——


表妹敢说,这是截至8月22日,中文互联网关于《延禧》与《如懿传》的最有料掰头。



Round 1:服化审美



似乎所有和历史相关的剧,都喜欢强拗这八个字:


'服化考究,审美高级”。


《延禧》是,《如懿传》也是。


之前于正因为挖出“一耳带三钳”的耳饰细节,被历史博主表扬,从此开始积极转发各种彩虹屁。


讲句实在话,《延禧》的服化的确用心了。


剧中皇后的团龙棉褂,正是清代乾隆时期的缂丝A货。再仔细看,她手中拿的手串也有来头:学名叫做“十八子”,是一种佛教手链。


这不仅在当时的清宫相当流行,也很符合剧中皇后善良恬淡的性格。



佘诗曼饰演的娴妃,封后大典上那身礼服,表妹也着实咂舌。


皇后必备十大件:


朝冠、金约、领约、耳饰、彩帨、朝珠、朝袍、朝褂、朝裙,竟然一样都不落!


对比看看:



这下,你们也看出门道了吧?


《延禧》服装的精致,在于高度还原


于正完美高仿了很多清朝时期的古画和文物。据说,还请来了曾在故宫担任文物修复工作的绣娘,专门缝制。


文物修复级别的服道化啊。


看看,是不是肉眼可见的工艺精良↓



当然了,偶尔也有弄巧成拙的地方。


比如眼尖的表妹就揪出了这些小bug:


纯妃穿的这件石青褂子,本是高仿现存于故宫的清石青缂丝八团庆寿灯笼纹棉褂。


可惜那是嘉庆年间的东西啊,这一件就穿越了几十年。



还有,像紫禁城爆款“云肩装”。


宫女、娘娘,人人都穿。



可云肩本是我们汉族服饰中常见的元素,旗人不是没有流行过,但那也都是清末的事了。


这一桩,又穿越了近百年。



好了,《延禧》是捉大放了小。


那么,从“剧王”候选沦为遛粉代表的《如懿传》呢?


叫人大开眼界了吗?


开了。


开天眼了。


正片开场,表妹本来肥肠期待迅哥儿回眸一笑。


可你看这诡异的调色↓


还有,恕表妹直言——


右手边那几位“大头娃娃”格格确定不是抠图抠上去的?



当然,正脸的迅哥也并没满足表妹的期待。


脸部浮肿,妆不服帖,演15岁少女实在勉强了些。


而且,这头饰、这配色认真的?


而且的而且,为什么要给迅哥儿系这种拖地大蝴蝶结——


是嫌人家身板太大还是脖子太长?



(迅哥儿,要是被绑架了你就眨眨眼好吗)


并非清代妇女不这么打扮,只是人家没这么浮夸,而且那也出现在清末时期。


包括这高耸入云的“大拉翅”,也同样是清末流行的穿越货。



本以为《如懿传》只是和《延禧》一样,有点小瑕疵。


但表妹好死不死跑去刷了《如懿传》幕后采访,服装设计师真的说服我了:


我希望把清代300年的服饰文化

浓缩在(乾隆朝)这60年里




你话语里为啥洋溢着一种#我帮濒危古迹糊了水泥我自豪#的感觉呢?


再一查《如懿传》的首席设计师:


张叔平。


是表妹错了。



表妹不该谈考据,应该谈审美——


横贯古今的魔幻现实主义审美。


确认过配色,是乾小四的水平。



尤其是那身墨绿里衬+莹绿色马褂的设计——


完全以天地万物为灵感,师法自然。



再看桌盘摆设。


杂乱的构图与五花八门的餐具↓


还有,大行皇帝的梓宫还停灵在前殿,女眷们就在后院穿红着绿、大嚼荤腥?



这乱来派的行事章法——


《如懿传》礼仪老师张晓龙诚不欺我。



再看女演员装扮,个个都是“宝藏女孩”。


这是我们的嬛嬛(邬君梅 饰)


一对疑似米老鼠耳环映衬着仿佛马克笔画出的鬓角。



真可谓是——


中国结+玉环+米奇的搭配,既体现了东方的和谐关怀,又有着西方式活泼想象。


高,实在是高。


又如我们的女主,如懿。


瞧瞧这身成亲装扮:


颜色不正的点翠,中间点缀着四片泛着荧光绿的玉牙。



蜜汁打光将一对新人的脸映衬成娇羞的猪肝色。


这仿佛拿腮红当粉底的妆容,到底是怎么说出“好看”两个字的?



想不通。


综上所述——


不论《延禧》还是《如懿传》,它们所谓的“服化考究”都是半斤八两。


只不过《延禧》是百密一疏,而《如懿》是疏中寻密。


再考虑到配色和审美的差距,五星制的话,表妹的评价是:


《延禧攻略》★★★

《如懿传》★★☆


本回合,《延禧》险胜一局。



Round 2:人物设定



既然都谈不上还原,那我们就谈谈尊重——


尊重历史。


何为尊重历史?


表妹绝不苛求主创们对着历史古籍原样照搬,那便不是文艺创作了。


我们的要求其实不高:


在合理范围内解读,不扭曲、过分丑化历史人物,此为基本。


规矩说好,表妹来给大家串一串两部剧重合的主要人物:



历史上,乾隆皇帝一生比较顺遂。


年少登基,爷爷定了稳固江山,老爸攒了大把零花,自己还是长寿皇帝。


后世说起他来也都是带着“宠溺”的:


风流痴情、好大喜功、审美成迷、附庸风雅、容易膨胀……等。


对待这个人物,《延禧》选择保守play、着眼微处——


还原他傲娇毒舌、痴迷盖章的小毛病。



而《如懿传》,emm……看过小说的表妹送大家一个高能预警



他,多疑、阴暗、猜忌,家暴、(曾)阳痿,爱折磨女人;


他,罚过宫女在床前裸跪,猛喝鹿血,夜御六女;


他,因女主被一个侍卫暗恋便阉割了侍卫,请侍卫旁听他和女主xxoo……


总之,在流潋紫的原著里,乾隆帝的一生等同于一个巨大的马赛克。


并且“子承父业”,将《甄嬛传》中的替身梗玩到底,虐身虐心——


他老子念纯元之貌,pick甄嬛之身;


在他这一代,令妃就copy了如懿。


电视剧《如懿传》有无翻盘可能?


有……


吧?


原著作者是唯一署名编剧


在剧情完全铺开之前,恕表妹只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大猪蹄子的设定好像比变态霸好玩那么一丢丢?





历史上的富察皇后,真真配得上“独得恩宠”四个字。


相传,乾隆皇帝平生所作四万诗篇中,只有一百多首“真挚、动人”——


思念富察皇后的悼亡诗。



《延禧》的帝后CP,甜到还原。


秦岚饰演的皇后温婉善良,与乾隆感情甚笃。



这一设定既符合历史,又是促成《延禧》爆火的一大原因。


《如懿传》里的富察由董洁扮演。


年近40的董小姐,颜值依旧很能打,站在众秀女中,鹤立鸡群。



可紧接着,奇怪的发展来了……


弘历(乾隆名讳)被母后甄嬛逼着,才不情不愿将代表当选嫡福晋的如意,递给富察。


刚递过去,我们的女主围着拖地蝴蝶结从天而降↓



弘历果断变卦,将嫡福晋之位转而交给女主。


可这不符合历史啊,于是雍正果断跳出:


你不能娶青樱!她娘家获罪了!

朕与她姑母,死生不复相见!



于是,受姑母牵累的女主,就这么失去了当嫡福晋的资格。


而历史上乾隆的心尖子富察等于是捡漏才当上正宫。


一个字,惨。


还有更惨的——


弘历还不肯和她圆房,非要把冰清玉洁之躯留给女主。


第一夜自然要和你……


痴情龙的土味情话


枉顾史实到这地步,这回合也恕表妹不能pick你。





不是很懂为何最近的清宫剧都爱突出娴妃——


这明明是一个在历史上极不受落的妃子/皇后。


她不像富察:


乾隆三十年南巡,继皇后辉发那拉氏随驾,可中途却因为断发忤逆被送回京去。随后,乾隆收缴了她的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一共四份册宝夹纸。


等于把这皇后打入冷宫。


《还珠》还原过乾隆对她的厌恶


这份厌恶,一直到她死也不曾消殆。


同样贵为大清皇后,富察皇后薨逝,乾隆亲作《述悲赋》悼念,亲自料理丧事。而娴妃/继后呢,乾隆竟然不惜罔顾国礼,硬是将皇后之尊,以皇贵妃之礼(实际相当于嫔位)下葬,并且不举国孝,连谥号也没有给她一个。


这位凉凉,就有这么“凉”。


这些情绪在《延禧》中是有体现的:


以后不用费心了



《如懿传》呢?


流潋紫在原著中给了她姓名——青樱


这一点,电视剧沿用了↓



为什么是青樱?


还记得乾隆的名字吗,弘历,就是红荔啊。


青樱、红荔,CP感不言自明。


然而青红cp的糖,从原著到正剧都泛着一股蜜汁尴尬的霉味。


《如懿传》中,她摇身一变,成了乾隆一生挚爱。



你和富察少年夫妻吗?那我也少年夫妻。


你不是一生白月光吗?那我就做颜色不一样的月光——


富察皇后被写成表面淡然,内心非常羡慕如懿可以得到乾隆爱的傻女人。


后来又受人唆摆,多次害人,将犯错的宫女赏给太监夜夜折磨……再后来受皇帝厌恶,亲自出马把她气死,结果却是个天大的误会。



流潋紫的处理是——


乾隆对她不是爱,是愧疚。


再加上她的死亡加成,于是才成为了白月光。


而历史上,娴妃受到的那些不可回避的硬性厌恶都被强拗成:


是乾隆为了保护如懿,才把她打入冷宫。因为要成全她作庶民夫妻的愿望,才草草下葬。


你这样颠倒爱恨,乾隆帝的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好吗?


总之,抛开历史,仅就小说来看,这一对强拉的cp逻辑也是很无力的。而这种无力使得男女主角活像两个神经病,终生致力于互相作死。



历史上,因为高贵妃娇媚,乾隆对她还算另眼相待。


可无论在《延禧》还是《如懿传》,这个角色都算是反派。


但都不脸谱化,是蠢萌的那种反派。


打平。



别看魏璎珞今天成了爽文女主化身。


其实历史上,这位令妃大约是个“无趣”的人——没有详细描述、没有奇闻野史,面目模糊。


今天的史学家也只能从她的封号找线索:


令嫔,“令”字语出《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在古语中有美好之意,大概是魏佳氏让皇帝听到和看到的都是善良、美好的一面,所以才会得到此封号


你看,一朵白莲礼节性美人。


于她,《延禧》《如懿传》都算不上尊重史实。


两部剧中,魏佳氏都是背景贫寒,颇有城府,逐渐上位的女人。


区别在于:


前者,魏佳氏是爽文女主、黑莲花;


而后者……大概是《如懿传》中被抹黑得最惨的一个历史人物了吧。


原著中,令妃和甄嬛一样,都是流潋紫替身梗中那个替身可怜虫。


可惜她没有玛丽苏光环,她的攻击就是赤裸裸的反派。


于是,这个大清历史上唯二的汉人皇后、亲子继承皇位的女人,就被这本书抹黑成各种毒杀小孩,还常年被喂蕈菇汤,染上毒瘾,爬在地上舔的那种……



电视剧会好点吗?


演员官方微博已经盖章了:


喝了50碗毒药

跟皇上生了6个孩子

直接、间接害死15人



很明显了。


在人物设置环节,表妹zqsg偏向《延禧》:


《延禧攻略》★★★

《如懿传》★☆


本回合,《延禧》再夺一城。



Round 3:故事格局



说到这里,表妹注意到《延禧》已经连下两城。


想到于妈笑出声的样子,我也真的很想笑!大笑!!


——要论格局,《如懿传》完胜《延禧攻略》。


首先它的人物多、支线密,探讨的空间也大。


更重要的是,主角视角


《延禧》是令妃视角,这就决定了:


整个宫斗历程,像一条逐渐升爬的线,只会越来越好。


爽文历程。


而《如懿传》的女主是继后乌拉那拉氏,她一出场就是被历史的大框子架着的——


事实上,第二集就透出一些端倪。


青樱因姑母获罪,终日愁眉,乾隆表示理解:


一个女人,没了名分,一生孤苦



似乎是在叹姑母,这又何尝不是青樱一生的写照?


不论现在再怎么拗青红cp的恩爱,这一对,注定是相负的。



所以于女主如懿的命运——


只能是一条下滑的线,注定越来越悲凉。


历史是这样。


人物的结局已经写就,我们后人再怎么拗说辞,也不得不目送着他们被历史按着头,朝那个已知走去。


从文学角度来讲,这样的悲剧故事却是更容易走向深刻的——


风流云散,从来比兰桂齐芳更高级。


这也是表妹有些近乎偏执地……容易往历史的边边上靠的原因。


从“编剧”角度,历史,几乎是自带悲剧属性的。


迅哥儿“黑化”后这一眼就叫人受不了


这时,梅粉们可能会问:


表妹表妹,我不care原著,也不是史实党。我只想看好故事、好演技。


这么单纯看的话,它是否值得一看呢?


答:当然。


冲着这么多优质戏骨,也是值得看的。


就是第二集,邬君梅饰演的甄嬛和陈冲的乌拉那拉氏皇后对戏短短两分钟。


就十足过瘾。


| 时长:02分15秒 |


这是一段“逼宫”的戏。


此时,皇后已经被禁足景仁宫,与雍正帝“死生不复相见”,形同废后。同时,她扶持的三阿哥也被削碟籍,相当于帝后乌拉那拉氏一支被连根拔起。唯一希望在侄女青樱/如懿,她若能留在宫中,乌拉那拉氏还有翻身之日。


就在这时,皇后被“死对头”甄嬛来”,羞辱到顶——开怼、开骂,还是干脆撕破脸皮相互扯头发?


我喜欢陈冲的处理,她在克制之余还有一种意料之外的突兀


有经验的女演员没有一个会容许自己呈现这样的银幕仪态:


不舒展。


脖子梗住,背勾住,整个身子要拉成一张弓,难看。



这哪里是平时舒展性感的陈冲?


可我们看一次动图,像不像一只被激怒后弓起背的样子,又像不像一个固执硬颈的老人——


人气急不得解是这样,肩、颈、胸、背舒化不开,紧绷。



此时的皇后被一股巨大的愤怒裹挟,气团淤积胸口。它不好破门而出,只能被自体消化——


这是帝后。


形同废后也还是帝后,在死对头面前,更要收着,收得好好的。


这“紧绷感”演的是一种生理反应,应激状态下极度收敛的身体状态。


跟着有了第二次的转身动作。


相比第一次的,你能不能猜到事情新的走向?



你看,这是演员对身体语言的控制。


张弛有度、来去自如。


没错,今天表妹拿《如懿传》跟《延禧攻略》做了比较。


三局下来,眼看《如懿传》落了下乘——


可话不说死。


在看得见的地方,如服饰、人设,《延禧》是高了一头。


但决定一部剧高低的,还要看那看不见的——


之后的情节走向、演员高低,甚至,这部剧作在文学性上的探索。


所以《如懿传》的水准会到哪里,还难下定论。


可是今晚,表妹已经注意到:


微博出现了一道奇景——


《如懿传》 VS 《延禧攻略》,从这一点看就已经败了……



看啊,《如懿传》的大戏还没有开场,戏外的劣质宫斗已经打响。


怎么滴,笔下写投毒,下春药,互扇耳光写多了,现实中也玩起这种黑水军?


也不想想——


清宫戏那些主动作妖的,是不是都活不过三集。


醒醒!


我们要的,可不是这种好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懿、魏姐激情battle,谁会是最后赢家?
历史中的乾隆和富察皇后,远比《延禧攻略》里深情
服吧,谁让“她”太反套路
《延禧攻略》中的帝后CP甜得假?看真实历史的乾隆到底有多爱皇后
投身暑期档大浪潮,《延禧攻略》能否“重塑”清宫戏?
乾隆妃嫔画像对比《延禧攻略》吴谨言“令妃”神还原,缺“娴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