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路“黔”行—六枝梭嘎长角苗

  这次一路“黔”行到的第一个地方便是六枝梭嘎长角苗村。在黄果树机场下后,第二天就前往这个神秘的地方。一路上,热情的李导话匣子没有停过,据李导介绍,长角苗村位于贵州西部的六枝特区、织金县与纳雍县三地交界处,海拔1400至2000米的大山深处世居着一支古老而神秘的苗族支系---长角苗他们散布在12个自然村寨里,总人口不足六千人独特的长牛角状头饰是他们的标志。


  去这个神秘的地方,路确实不好走,一路颠簸,大型运输车和其他车混杂在一起,我们换了当地老乡开的小车还和卡车碰擦,不过我们的车的司机倒是爽快人,一句“罢了”将这起碰擦事故接过去了。

  李导和当地村支书通了电话,我们得知已经有七八个姑娘在村寨等着我们,平时她们的服饰也基本汉化,只有当有尊贵的客人来,她们都穿起长角苗特有的服饰,盘起五至八斤重的头饰迎接远方来的客人。

  李导介绍,据说清朝初年,平西王吴三桂奉命“剿匪”水西彝族宣使安坤,几经大战,安氏大败。许多依附于他的苗族群众为了躲避战乱而四处逃散。他们逃到三地交接处的箐林中,以狩猎为生,才得以保存下来。

  由于曾在箐林中生活,他们也被称为“箐苗”,意思就是躲在箐林中的苗族。为了吓唬林中野兽,他们在头发中扎上牛角状的木梳,再用麻线、毛线及逝去的先人的长发盘结成硕大的发髻,因而又被人们称为“长角苗”。

  我们在这里见识了长角苗盘头的过程,我感觉非常费时费力,但苗族姑娘却不厌其烦,将过程演绎得丝丝入扣,精彩纷呈,因为她们觉得能够将民族的精髓发扬光大不仅仅是表演,更是传承。

  在这个村寨里有一个中国和挪威政府联合建立了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贵州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我们在这里了解了更多信息。

  梭嘎人的历史写在头发上。妇女每天梳头时把掉的头发用麻线编织起来,一代一代传下去,作为嫁妆传给闺女。梭嘎生态博物馆里现存最珍贵的一个发髻积累了五辈人的头发,重达6公斤。

  在生态博物馆我拍摄了这样的画面,不知道她们感到这个样子盘头好看呢,还是写着男子的头饰弄错了,反正我在这里知道了长角苗盘头男女都有就是了。

空中俯瞰村寨

  我们还邀请了其中一位已经是中央民族学院的大一学生作我们的拍摄模特,因为怕挤,所以我尽量拍一些不被干扰的片子,以呈现长角苗年轻人自然状态。

  此外,在村里兜兜对一群玩耍的孩子感兴趣,跟踪拍摄后这些调皮的孩子和你躲猫猫,于是改变策略,长焦守候,拍摄了几张。算是到此一游的纪念。

  一路“黔”行还在继续,所以这个旅行笔记也将继续,明天还会有什么新鲜的事儿等着我呢,让我们共同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顶长角 梭戛长角苗族的神秘风俗
长角苗头饰鉴赏
神秘民族“长角苗”,将祖辈头发盘进发髻里
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位于六盘水市(贴图)
贵州苗族知多少
【黔行记】六枝梭嘎:长角苗的故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