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尺」精美如新,奈良正仓院展41件宝物全公布!


 第71回 正仓院展 

📍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

转眼,秋天最黄金的看展季似乎就在眼前了。

展玩在五月提前预告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史上最大的正仓院和法隆寺宝物展”,将于10月14日-11月26日举行。由皇室守护传承的日本文化遗产“正仓院宝物”和“法隆寺献纳宝物”代表作约110件同时公开,呈现以正仓院珍宝为中心的飞鸟、奈良时代的文化遗产。

同时,奈良国立博物馆一年一度传统的“正仓院展”也将如期举办——今年的正仓院展是第71回,为期20天
展期为2019年10月26日-11月14日,期间无休(其中10月26日、27日、11月1日、2日、3日、4日、8日、9日、10日将开放到晚上8点为止)

如果想要一趟看到东京和奈良两地全部展品,11月初无疑是最佳档期

现在,奈良国立博物馆官网已开启今年正仓院展线上售票,有计划前去的话,不妨提前购买。(点击页面最后的阅读原文,可直达购票页面。)



📅 展 期 📅

正仓院的世界 - 皇室守护传承之美

东京国立博物馆

10.14-11.4(前期)

11.6-11.24(后期)

第71回 正仓院展 

奈良国立博物馆

10月26日-11月14日 全20日





刚刚,奈良国立博物馆公布了“第71回 正仓院展”完整展品阵容

今年,正仓院将拿出41件宝物在奈良展出,包括北仓14件、中仓8件、南仓17件、圣语藏2件,其中有4件为首次展出

为纪念新天皇继位,此次挑选的大多是与正仓院宝库的成立息息相关的藏品,包括能代表宝库的宝物、与圣武天皇光明皇后相关宝物,以及能够感受到丝绸之路遗风的宝物等

官方还详细注明了这些宝物上一次公开展出的时间,其中最早的一件上次展出还是在1952年——已时隔67年。

王国维曾经在给马衡的信中特别谈到在《东瀛珠光》中看到的正仓院唐尺。本次展览中,就有两把被认为是唐代传来的红、绿牙拨镂尺;此外,还有我们曾重点介绍的举世无双的金银平文琴,同样被认为是来自唐代的珍罕七弦琴;以及在正仓院宝物中极为瞩目的鸟毛立女屏风,本次将展出六扇。

展览还将展出不少服饰、织品相关的藏品,如圣武天皇的七条织成树皮袈裟、衲御礼履,还有天皇礼服御冠上的残缺部分,以及一件以青金石装饰的绀玉革带这些与彼时唐代服饰均可作对照而观。



- 出 陈 宝 物 一 览 -

* 标注○的为首次展出

\ 部分展出藏品 /

北仓13 红牙拨镂尺

北仓14 绿牙拨镂尺

南仓52 紫檀金钿柄香炉


南仓18 金银花盘


中仓177 粉地彩绘八角几

中仓177 粉地彩绘八角几 局部

南仓76 粉地彩絵倚几

南仓70 金银山水八卦背八角镜

中仓15 正仓院古文书正集 第四十三巻

南仓75 子日目利箒

南仓79 子日手辛鋤

保留如新的唐风

正仓院的宝物源于天平胜宝八年(756年)——光明皇后圣武天皇(701-756)留下的珍宝奉纳给东大寺,至今已有超过1260年的历史

在千余年的时间中,约有9000件宝物被保存下来,一直被守护至今,被视为无与伦比的文化遗产。

这些珍宝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彼时日本遣唐使从中国带回的精美唐物;二是一些从波斯等异域进口的物件,在中国购买而得;三是奈良时期日本对唐物的仿制品

南仓67 赤漆欟木胡床

北仓183 古柜

圣武天皇所在的年代,正是彼岸唐朝最为繁盛的时期

而正仓院宝物所代表的天平文化,即唐文化直接输入或经由新罗、渤海间接传来的结果。

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的200多年里,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向唐朝表示友好,并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化,形成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正仓院宝物的魅力,除了那些在日本制作的美术工艺品和文书类文物外,正如有人认为的“正仓院是丝绸之路的终点”那样,还有从遥远的大陆所带来的珍贵文物。它们展示了奈良时代(8世纪)文化和技术的精华,也是文化交流的见证

南仓164 金銅鎮鐸

中仓166 漆胡樽

上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傅芸子曾多次进入正仓院。难怪其发出这样的感叹:“吾尝谓苟能置身正仓院一观所藏之物,直不啻身在盛唐之世!”

正仓院保留的唐朝艺术品非常珍贵稀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许多在国内已经失传。这也是正仓院的难得之处:一来,这些文物不同于考古出土品,均为传世品保留至今;二来,这些文物规格很高,品相完好,其完整、精美程度令人赞叹。

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尤其非常期待在正仓院看到来自中国唐朝或完好保存了盛唐之风的珍品。

▲ 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也有不少器物原型来自正仓院藏品。

2017年正仓院展展出过的羊木臈纈屏风

此次将展出两把精美的象牙唐尺——红牙拨镂尺绿牙拨镂尺,尤其瞩目。

这是一种唐代度量衡器,主要由官府制造,采用珍贵的象牙材料制作而成。所谓“拨镂”,就是将象牙表面用红、绿等颜色染色后进行雕镂,以象牙本身的白色刻出花纹的技法。

据记载,朝廷会在每年二月二中和节时,将这种精美的牙尺作为礼物赐予近臣。白居易就曾受到赏赐,并写下《中和节谢赐尺状》:“下明忖度之心,上表裁成之德。”

北仓13 红牙拨镂尺

北仓14 绿牙拨镂尺

北仓13 紅牙撥鏤尺 局部

正仓院北仓共藏有两把红牙拨镂尺、两把绿牙拨镂尺还有两把白牙尺,至今都仍完好。

这次展出的两把,表里两面都有拨镂纹样。红尺表面每寸分为10区,分别是唐花纹、凤凰、山楂、花鹿、飞鸟、鸭子;背面不表示界线,与草花纹交替配有山茱萸、莲花上叼带子的鸭子、花鹿、鸳鸯。

王国维曾经在给马衡的信中特别谈到在《东瀛珠光》中看到的正仓院唐尺。其中谈到:“其绘画雕刻颜色(每存皆镂花鸟之形)均精绝,当是唐极盛之作,非彼士所能为,谓之唐尺似尚无误。他还托人“先摹长短,再影其花纹”,以便再仿造出来。而正仓院中仓中还有的几把和没造完的,他则认为恐怕是日本仿制的唐尺。

北仓14 緑牙撥鏤尺 局部

金银平文琴,以满面施有精妙的金银平脱文著名,其璀璨夺目的艺术装饰,举世无双。

大部分观点认为这张七弦琴同样来自唐代,是中国唐琴的典型器,且流传有序,上有“乙亥之年,春季造乍”的字样。

金银平文琴

此琴的装饰工艺被称之为“金银平脱”,是传统髤漆工艺的一种,文献中其在唐代极为兴盛,但如今所见遗物绝少,所以这张琴也被视为至宝。

有学者曾这样形容这张琴的地位:无论是讲美术史,将唐代的漆镶嵌工艺,还是谈论唐代的古琴,无不首先举它为例,以作为历史的见证或个人的依据。

琴身上三个道士中有两人在演奏,音乐之声招来鸟蝶,连仙人都驾凤凰而至。

但也有学者认为,这张金银平文琴或是日本依据中国古琴的特点所制造的,并不来自中国。

鸟毛立女屏风被视为世界美术史的遗珍,在正仓院宝物中亦是非常引人关注的名品。

日本的屏风可追随至隋唐文化,然而正仓院之外,奈良时代的屏风没有流传下来。这组屏风绘制于公元8世纪。

《东大寺献物帐》曾记载了100多件屏风,绘有唐朝风格的仕女、宴会、马匹、禽鸟、花木,是天平盛期世俗画的代表作,但大部分已经佚失。鸟毛立女屏风是仅余的几件完整屏风之一,是日本圣武天皇时期宫廷绘画最典型的代表作。

鸟毛立女屏风

屏风上的树下美人图,很容易让人想起盛唐时期的壁画。画中美女的姿态与面貌,其发型、妆饰等均与盛唐时期一脉相承,呈现出盛唐时期的审美趣味。

美女的头发、服装以及树木、小鸟、石头、花草均不着彩,而是用羽毛贴饰(现已脱落),这便是屏风名字的由来。这令人想到唐代贵妇人中流行的羽裳,也被认为应证了史传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织就“百鸟毛裙”的故事。

鸟毛立女屏风曾在1985年-1988年之间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理。

鸟毛立女屏风 第1扇

鸟毛立女屏风 第2扇

鸟毛立女屏风 第3扇


鸟毛立女屏风 第4扇

鸟毛立女屏风 第5扇

鸟毛立女屏风 第6扇


皇室的遗珍

圣武天皇去世后,光明皇后将奉纳给东大寺的宝物一一记录在《东大寺献物帐》上,共分五卷:

天平胜宝八年,圣武天皇去世后的七九忌日,捐献了第一批珍宝,共650件,登记为《国家珍宝帐》;同一日,还捐献了60种草药,为《种种药帐》

一个多月后,又捐献82件屏风、地毯等宝物,为《屏风花毡等帐》

大约两年后,捐献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迹,记录为《大小王真迹帐》

在这一年又最后捐赠了光明皇后父亲藤原不比亲书的12屏风,为《藤原公真迹屏风帐》

此次的展品中,就有天平宝字二年十月一日献纳帐《藤原公真迹屏风帐》,上面写有“妾之珍财莫过于此”,可见她对父亲的思慕。这同样是我们了解正仓院宝物形成极为重要的物品,只是可惜,屏风本身现已不存。

北仓161 天平宝字二年十月一日献物帳藤原公真跡屏風帳

而在这口即将展出的赤漆文欟木御橱子里,便曾经安放着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结婚时所交换的物品,大多是刀、腰带、念珠、尺八等较为小型的珍贵物品。

北仓2 赤漆文欟木御橱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展出阵容中有不少展品与服饰、织物有关。

譬如“礼服御冠残欠”,是圣武天皇、光明皇后孝谦天皇的御冠以及诸臣的礼冠上留下来的,据传这些礼服御冠在镰仓时期时受损,留下来的便只有这些残缺的部分了。从残缺部分仍可窥见当时礼服御冠所用材料及色彩之丰富,包括了精致的金饰、珍珠、琉璃等。

北仓157 礼服御冠残欠

参照附属的木牌记载,圣武天皇、光明皇后的御冠很可能在天平胜宝4年(752)的大佛开眼会时曾佩戴——这是日本佛教史上有名的斋会仪式。

据推测,在那场大佛开眼会上,圣武天皇还穿了一双衲御礼履

这双衲御礼履左右同形,以白色的厚皮革作为芯材,表面用染红色牛皮覆盖,内里则用柔软的白色鹿皮皮革,上翘的鞋头上有六片白色皮革;接缝处押以金线,表面装点奢华,镶嵌有珍珠、水晶以及银制镀金的花饰。

从中可窥见当时天皇礼服的制式,其中还受到了唐朝的影响,可与唐代礼履对照并观

南倉66 衲御礼履

皈依佛教的圣武天皇还为自己制作了许多袈裟,在《国家珍宝帐》中,首先记录的就是袈裟。正仓院北仓藏有九件,南仓和中仓共有六件。

这次展出的“七条织成树皮袈裟”就是圣武天皇穿的袈裟,“织成”是古锦的一种,尤其在唐代流行。彼时皇室重视佛教,特别采用仿旧工艺织制袈裟,将布剪裁成小片再缝缀成像树皮一样的大布。“七条织成树皮袈裟”就是用七条细长的布,赤、蓝、黄、绿、茶色的平绢裁成不规则的形状缝缀而成,当年由遣唐使带回来进献给圣武天皇。

北仓1 七条刺纳树皮色袈裟

南仓96 袈裟付木蘭染羅衣

此外,还有一件圣武天皇的绀玉带,这是一件没有蹀躞的革带——唐代的革带中带有少数民族的特点,比如在上面会有一根根的“蹀躞带”可佩挂东西,佩挂多少东西和当时朝廷对文武官员的分级相关,但随着这一配物制度废除后,躞蹀也逐渐被去掉。

这件绀玉革带在黑漆革带上贴有方形的“巡方”半圆的“丸鞆”,以产自阿富汗的青金石制成,想必为贵族之物。

中倉88 紺玉帯残欠

而收纳这件绀玉带的螺钿箱,此次也将同时展出。

中仓88 螺鈿箱

一期一会的相见

明治以后,整个正仓院连同其中的宝物划归皇室专有,脱离东大寺,直接由协助皇室的机关“宫内厅”管理。

最早,普通人是难以得见正仓院内宝物的。据记载,自正仓院落成至明治期间的1000多年间,只进行过12次清点曝晾。

直至1946年起,才有了一年一次秋曝期间的短暂展出

1946年,第一回正仓院展

每年10-11月间,最干燥凉爽的两周内,正仓院都会曝晾藏品,并从9000多件宝物中挑选数十件,由奈良国立博物馆主持“正仓院展”

每年仅有一次的展览机会,让这些宝物的神秘与珍罕程度似乎增加了一分。

所以,每年正仓院展都将迎来巨长的观展队伍,想要仔细观赏重点展品,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和体力。今年两场正仓院大展同时开启,想必人气将会更旺。

每年此时,庄重盛大的“开封之仪”也会举行,悉心清点这些稀世珍宝,并晾晒保养——这个传统也一直延续至今日。

正装十四人天皇敇使行列,缓缓走向正仓,行列中第三名天皇敇使将双手举奉天皇之谕,开封宝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一眼千年,正仓院展第71回唐物珍宝尽览
重磅|为了这秘不示人的唐代珍宝全球文物爱好者又要去日本奈良排队了
到正仓院看唐朝家具(多图)
正仓院都是盛唐文物?事实是,95%是日本制
【组图】日本正仓院特展记 :东渡的盛唐,盛唐军事网最新军事
最古老地上时间胶囊:日本奈良正仓院 再现盛唐风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