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家汪家芳:沉下心来绘制不负时代精品力作

2020年4至5月,展于中华艺术宫《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有件宽5米、高3.2米的巨幅山水画《巍巍中国情》,因其震撼力和感染力俱佳而特别醒目。创作者以洗练精致笔墨,突显疫情防控狙击战中沪鄂两地紧密联手,积极营造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讲好疫情防控中的中国故事。

画作引起了许多观赏者驻足,细瞧品评交流。认为,以传统山水画固有笔墨技法,来演绎当代主题性创作,让我们获得跨越时空的感动,而且这样的创作理念新意迭出,用艺术驱散阴霾,唤起对生命的敬畏,具有现实的生命力意义。

速写特殊时期平民英雄,画家应有主观意识与行为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汪家芳,内心一直想着做些为社会提振正能量的事情。

宅居画室的日子,汪家芳的所有喜怒哀乐都随武汉记事而起伏。随之而起的“灵魂拷问”,在他心头反复萦绕:作为手握画笔的艺术家,能为当下的社会做点什么?如何体现社会责任与命运担当?面对疫情,既不能像临床医生那样在第一线拯救病人,也没有能力参与疫苗的创新研发,那就以自己的所长,开动脑筋,拓展思维,用熟悉的画笔倾注胸中块垒,讴歌那些值得浓笔重彩描绘的人与事物,铭记中华民族共担风雨共沐阳光的大爱与大义。

农历新年初二开始,汪家芳外出观察街景,实地寻找创作素材。在地铁站入口,他看到了工作人员为每一位乘客认真察量体温的实况,在市井街坊,他看到街头风雨无阻骑车送餐的外卖小哥,尤其是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踏访门诊与病区的身临其境之后,他心头很不平静。意识到,作为一名关注社会、有责任心的画家,应该有义务用自己特长,速写并记录当下可贵的场景,用笔墨讴歌那些特殊时期为社会作出自己贡献的平凡人物。

接下来的许多天时间,汪家芳埋头挥毫,连续创作了20多幅“疫情下的平民英雄”水墨写生小品。内容聚焦那些支撑起民众信心、城市平稳的平凡人,如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快递小哥、出租司机、环卫工人、菜场售货员等形象。

写生画稿经报刊与网络公开发表后,引起许多良好反响,称赞画家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细微之处彰显社会正能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是一股隐秘的、不起眼的力量在作出默默贡献。”回想起那段时期重点创作的人物速写,汪家芳记忆犹新且感慨不已。

疫情下,因为有这些普通而平凡的人在努力工作,保障了城市基本运转,保障了民众正常生活,可以这样认为,他们就是这座城市的平民英雄。“我以自己绘画所长讴歌他们,表达心中的赞扬与敬畏。记录是艺术工作者的使命。艺术介入人类所经历的灾难,意义就在于记录苦痛,也在于激励人心、凝聚共识。它因创造者的饱含深情,而触发观众的心灵共鸣。”

两座城市同舟共济,彰显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力量

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汪家芳“抗疫”绘画专题创作的思路更加开阔。他想到,在20多幅“疫情下的平民英雄”水墨写生基础上,发挥自己更为擅长的山水画题材进行创作,着力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演绎“武汉加油”与“中国加油”的抗疫主题。

在武汉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一声声“武汉加油”从四面八方传来。道不远人,人无异域。面对疫情在湖北多点爆发,上海等国内多城市及时向有困难地区尽力提供帮助,派遣精兵强将医疗队与物质赶赴当地,积极贡献医治经验与解决方案。

汪家芳耳濡目染,强烈感受到党中央与各级政府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不仅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体现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的胸怀与担当。

深感于此,他的心潮逐浪高,萌发出构思创作大尺幅映现以上海与武汉为聚焦点,在党中央部署下全国一盘棋,倾力支援武汉抗疫的真实与动人的场面。他将这幅画命名为《巍巍中国情》。

2020年3月15日,是汪家芳绘制中国画《巍巍中国情》开笔落墨的日子。之前10多天,面对铺平于画板的巨大宣纸,他久久沉思。巍巍长城、黄鹤楼、 布达拉宫、泰山南天门、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金银潭医院,以及上海东方明珠、浦东上海中心、外白渡桥、华山医院等标志性地标,还包括川流不息的海陆空物流输送链等一连串创作元素,不断在脑海中交替盘旋。腹稿由初略布局到轮廓成形,一遍遍打磨修正与完善,胸中块垒也随之积攒与厚实。

由此,心头意念如同开闸洪流那样,随着画笔挥洒彩墨而尽情宣泄,所有思绪通过画稿上的点线面与色彩而延伸,演绎成了中华民族携手大爱的壮丽画面。

10多天连续奋战之后,《巍巍中国情》创作完稿。该画以“患难见真情,人间有大爱”为创作主旨,彰显上海与武汉两座英雄城市的人民,共饮一江水,心手相应、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协力防控疫情的可歌场景,映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力量的创作初衷。

画面中央偏右,千年屹立的黄鹤楼占据重要位置,意味着武汉城市标志性建筑的精神力量所在,象征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汇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在色彩与笔墨处理上,相比画稿其他区域,采取工笔与写意合一方式,突显“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强大的中国力量。

画稿右侧偏下,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钟楼、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等地标性建筑,相邻矗立,与画稿左面部分的上海东方明珠、浦东上海中心、黄浦江畔外滩钟楼、外白渡桥,以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瑞金医院、华山医院等遥相呼应,意味着武汉有难,上海举全市力量,倾全力出手相助,不仅派遣精兵强将医护人员逆行而动,赶赴现场实地治病救人,而且通过海陆空运输链,相赠大批量的医疗物资和抗疫用品的真实场面。

其间,对于武汉协和医院建筑物体的具象描绘,画家作了特别手段处理。外观上,采取低沉的黑色晕墨为主,楼层相隔之间的白色颇显垂滴状态,拟人化显现疫情带给人们的病痛与伤感。旁侧部位,还以简笔写生方式,寥寥勾勒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日夜兼程,热火朝天加快建设的真实场面。

画幅上方中央部位,则是万里长城的标志性建筑烽火台及攀登阶梯,寓意中华民族的脊梁与风骨。画幅左上方,布置着大面积连绵起伏的山脉,以及布达拉宫建筑和皑皑雪白的积雪,有着疫情当前,爱心和支持无远弗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深层意味。

把握主题绘画三个关系,探索艺术个性化表达形式

中国画《巍巍中国情》完成了,汪家芳心中对于主题性绘画创作的激情,意犹未尽。尤其是绘制巨大尺幅,他情有独钟,感触颇深。

近几年,他先后应邀创作绘制了《上海》、《山高水长》、《南大蝶变》、《海天松涛图》、《春风又绿江南岸》(与人合作)等10多件大尺幅画稿,每幅画的面积几乎都超15平方米以上。

如何把握主题性绘画创作方向,怎样以传统山水画笔法演绎当代风尚,汪家芳以不间断的笔墨实践,逐渐感悟出了个人心得。

他认为,主题性绘画创作应把握好三个关系,即形式创意中的思想性,大制作中的精致性,以及时代特征中的艺术个性。只有将这些要素合理且有序兼顾到了,主旨内容设置下的个性化表达形式,才能映现新时代美术应有的特点。

以中国画《巍巍中国情》为例。画面借鉴电影蒙太奇创作手法以及中国山水画写意笔法,既呈现时空交错与地域之间的参插,又营造块面切割与彩墨晕染的美感,实现众多景观交相辉映的特殊效果。由此,画稿突显出武汉与上海两地心手相应、共克时艰,凝聚成一股坚不可摧力量的创作主旨。

整幅画虽然没有一个人物出现,但千万个中国人隐于其中,是他们构筑了巍巍中国。其间,特别敷设了浓重的笔墨,意在突显有温度、有信念的地标性城市轮廓,以及长江之水从西到东奔流向海的雄伟气魄,拟人化地象征着中国民族挺起脊梁,积聚起巨大凝聚力。

颇具深意的是,《巍巍中国情》画面中两座钟楼格外醒目。一座是上海的外滩钟楼,另一座是武汉的江汉关钟楼,两座位处不同地域钟楼遥相呼应,似乎告示着2020年间,这两座不同城市的不同寻常,更有提醒人们警钟长鸣的深刻意味。

汪家芳用画笔,更是用深厚而独到的情感,突显了讴歌抗疫英雄,致敬最美逆行者的创作主旨。画幅中,超越一个城市与一个国家的范畴,展现人类的命运与共理念,更是属于他心中的殷切表达。

2018年6月,汪家芳受有关方面委托,独立创作了体现上海城市历史、文化、经济、人文为主题内容的巨幅中国画《上海》(宽7.5米、高5.4米,已陈列于西郊迎宾馆贵宾厅)。

画面浓缩性地展示了江南文化、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的意象,映现“这里是上海”的时代强音,突显城市建设与发展而呈现的人文温度、历史厚度、建设速度和发展高度,展示作为中国“改革发展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伟岸气魄。

这幅面积足有40平方米以上,属于迄今为止,个人创作单幅为上海地区最大尺寸的中国画。甫一亮相,即让喜闻乐见的上海人惊叹:这不就是我平常生活、喜闻乐见的上海场景吗?很多莅临上海的外宾也频频点头:这就是我眼中的上海。

 《上海》之所以获得广泛认同,就在于它接地气。不仅抓住了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三种文化融合的典型特征,也在于它在描绘上海过去、展现上海未来的同时,更捕捉到了上海当下的脉动。

通过绘画石库门的特有形式,画的是上海的日子、上海的烟火气,来传递与突显创作者所处时代的最强音,展示上海的城市风采,响亮“说”出上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故事,“说”出上海改革开放、包容与创新的独特个性。

对于以中国山水画表现的美术创作方式映现主题性绘画,汪家芳思考良久。最近几年,这种想法逐渐成为他创作取向的常态化。时常通过阅读古典文献、国内外写生与实地采风等机会,强化意念,丰满理想,以积累素材、勾勒画稿等方式,付诸创新实践。

唐宋之后,文人士大夫常将山水画视作向内寻求安宁的方式。汪家芳尝试着破此规矩。他认为,凡属经典之作,描述的总是“此时此刻”,传递的总是创作者所处时代的最强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便是“此时此刻”。

绘画是一种静止的艺术,而“此时此刻”是不好抓的“活鱼”。如何求得“此时此刻”的心想事成?汪家芳以实践告之。

他说:“热爱生活就不会太难。绘画技巧固然重要,但创作者感情比技巧更为重要”。我期望笔下的丹青作品,既有历史的宽度与历史的厚重,也崇尚那些内容有勾连、意境相统一,笔法有传承、思想有崇高感的恢宏画面,能够艺术性地展现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

从他精心创作的《上海》、《巍巍中国情》等巨幅画作来看,此说可谓是“金句”了,也是他的心声。

不负韶华,用画笔述说爱国情怀

2020年5月,汪家芳精心绘制的百幅中国画《话说徐霞客游记》,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这项历尽艰辛的创作,获得2019年第一期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选题孵化研发资助。

回首一百幅画成稿过程,汪家芳不由得浮想联翩、感慨系之。同样题材画一百幅画?这不是为难自己?何况还要翻山越岭实地考察、野外写生。面对众多好友不解,汪家芳说出了心里话。

“捧读《徐霞客游记》,他的求知精神、审美意识、实践毅力,以及终其一生‘咬定青山不放放’的精神誓言,深深打动我。徐霞客行走天涯,是以其独特的个性,展现人类特有的求知精神,求真求是,为躬亲体验山河胜景而不懈游历。这种对外在世界的纯粹好奇,对祖国大美河山的敬畏,对未知疆域的真实记录,要亲身去体验的求知精神,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物种的特性,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动因,更是热爱祖国美好景观的勇于担当,值得我学习,更值得我思考。”

2019年3月起,汪家芳开始了难以忘怀的长期野外写生创作。全身心投入数量多且题材大的美术创作,既是长时期渐进式文化考量与深思使然,又是久存心间的向往,有种积蓄力量之后,跃跃欲试,参与马拉松长跑的渴望。在相当的时间段完成百幅游记绘画,对他来说,最大的难度在于,思想意识等在内的所有表达,难以尽善尽美地周全。因为,绘画是一种直观的东西,所有内容都需要平面铺展开来,一览无余。

背起画架,手携速写本,沿着徐霞客当年行进足迹,跋山涉水,且行且记,留下了诸多创作心语。

“艺术创作必须有实地采风写生作支撑,走出画室,寻找自然万物间属于自己符号的艺术精神与语言。其时,空山寂寞,满目荒寒,静默远山,那重山叠兀生发着我笔底的无限遐思,而气势雄伟的山川,又使我生发宋画神韵与时代精神契合之联想。”

采风途中,汪家芳时常会被千奇百怪的峰峦地貌而吸引,忍不住大声赞叹。时常,又会被神秘而远古的旷野景致所震撼,止不住流连忘返的步履。累积而成的上千幅速写画稿,提升了他对徐霞客人文精神的再认识。

他感悟到,自然之美才是大美,即便一座古亭,一面石壁,一川碧流,抑或渔舟泊岩脚而息之景,山川薄雾与从林隐寺之貌,也有其幽深的禅意,也有桃花源记般的仙境,行走之路,就是发现之路。眼有多高,手就自然有多高。只有用心用情细致体察所得,才有发现的收获可得,才能夯实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基石。将写生稿转换成中国画的过程,就是将采集于名山大川的气息与感受,直抒胸臆地表达出来,全身心投入,完成二度创作。

“一顶巴拿马草帽,一身简易的硬汉行装,永远在大自然中行进,永远在笔墨砚画稿中行走。”这是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对汪家芳重走徐霞客探索之路,实地学习徐霞客开拓创新精神的描述。

笔墨当随时代,用实践提升作品精气神

沿着徐霞客走过的路实地写生,汪家芳笑言自己“厚重”了些许。以一百幅画的方式致敬徐霞客,需要画家超常的精力、专注力与意志力。“我希冀用我的所有努力,将视角聚焦于传统经典名著题材,用中国画形式表达民族经典,为建立民族的文化自信推波助澜。”由此,对毕加索“艺术本身不变,而是人的思想在变”之说,有了更深理解。画家寻求创新之路,关键在于更新与突破自我理念。

他在创作感言中写道,写生属于画家的一种生活状态,灵泉之中本有幽秀并集的气息。写生之时不仅为眼前的灵山丽水所触动,也常常被充满神秘而鲜活的气息而赞叹,思绪翩翩。虽然我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当代,但自然山水仍旧保持着原本的地质风貌,万峰对峙,烟云万象,不为尘世所动。尤其是登高远眺之时,面对满目烟云和青山绿水,创作激情油然而生。目睹云霞峰峦的变化莫测,就会感觉到自然界造化之功的神奇。

画家是依仗眼睛与双手表达思想的行动者,绘画全过程,犹如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极富创造性。再多的想法,只有在宣纸上,通过线条与色彩的无穷变现,通过笔端一起一收刹那间的顿挫与使转,才能宣泄并实现心中的创新理念。

真正在艺术上有追求的画家,应当既有在画斋中传神临摹古人优秀之作本领,又有出远门写生描绘大自然雄伟景色之特长的“两手硬”。传承中学习古人,写生时师法自然。古人的优秀传统该尽善尽美地承继,眼前生动的自然美景更应当倾情演绎。写生山水,朝夕之景不同,四时之景也不同,移步换景,就是一幅全新的画面。大自然千变万化的山山水水,赋予画家无穷的创作激情,敬畏自然,讴歌美景,创作道路大有可为。

“关注自己所处的时代精神,这是画家必须做好的功课。”新中国以来产生重大影响力的美术作品,如董希文《开国大典》、石鲁《转战南北》、陈逸飞、魏景山《占领总统府》、罗中立《父亲》等,“直至今日,只要你站到画前,那个时代的气息依然会扑面而来,就会被浓郁的历史感和使命感所震撼,真实感受到宏大而叙事的记录。”

历史上留存的名作,都出自集时代大成者。艺术家如总是囿于传统题材,追求的目标是画得和古人一模一样,那百年之后的人们,如何从我们作品中获取这个时代特有信息呢?

“画家需要终身学习,拓展眼界提升认知,用实践提振自我精气神。”绘画作为终其一生事业,就必须在守住寂寞中砥砺前行。画者独步,敢于弃人所取、取人所弃和执著而取,方有“坐残明月”的享受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获快乐。

颇具探索意义的是,汪家芳百幅中国画《话说徐霞客游记》,书法线条张力感韵味十足。他试图将新的认知与纯熟技法融合其间,展现新面貌。笔触间传承中有创新,既显现宋画雄强刚劲之手法,也有元画典雅秀润之意味,探索着将众多前贤笔墨语言在画面上合理贯穿,以现代人的审美视角,营造笔墨当随时代的氛围。包括墨痕在内的色泽应用引入新元素,“五墨具备”与丙烯等颜料择量参与,宣纸效果呈现特有的亮丽,而线条、块面、色彩营造的多维空间通透,也有了改观。

“百幅中国画《话说徐霞客游记》创作,除了注重绘画技法,更重要是关注中国文化传承。不负韶华,用手中画笔述说爱国主义情怀,是当代美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汪家芳有感而发。(文/施平)

 作者为《中国宝武报》记者,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摹、写生和创作——山水画技法3
【名家坊】不负韶华 用画笔述说爱国情怀
山水画写生的方法
著名画家李兆虬
主题绘画创作的思考
嘉德日历 | 柒月拾捌 ·画家程十发逝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