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个子不够人数凑?有彩绘的杨家湾兵马俑,比秦俑更早惊叹世人

因为《大秦赋》的原因,在果壳约稿的《大秦赋:“大秦”曲终11年,从古装风格到考据求索……》里提到了秦兵马俑。实际上,出土的陪葬兵马俑不少(如果仅仅以有兵俑马俑算还会更多),秦俑真人大小,军阵宏大,自然是最有名气的一个,甚至于只要提起“兵马俑”就默认是它了。本文聊一下(大约算第二有名的)西汉兵马俑,出土于陕西咸阳杨家湾的西汉彩绘兵马俑。

△ 咸阳杨家湾兵马俑

西汉兵马俑其实已经发现了多处,特点是体型都比较小,一般只有真人的1/4到1/3,这大概与汉初与民生息的统治策略有关系。此外,目前发现的西汉兵马俑大多集中在西汉前期,这可能是“汉承秦制”在葬俗上的体现,汉武帝之后虽然陪葬越来越丰厚,兵马俑却变得罕见了。

△ 秦汉兵马俑的大小对比(上:秦俑,下:狮子山汉俑)

在目前发现的秦汉兵马俑里,杨家湾发现的这批从名字就可以看到它的KPI在于“彩绘”,毕竟秦俑的色彩问题算是一个痛点了(相关文章见《不仅只有熊猫想要一张彩色照片,秦兵马俑也想要啊!(修正版)》),而另一个颇有名气的汉兵马俑出土墓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的由于环境原因色彩保留状况也比较差,一般认为与徐州北洞山出土的彩俑相近,可以作为参考。

△ 狮子山楚王墓兵马俑,《揭秘徐州狮子山兵马俑地下的汉朝之兵俑疑云》

△ 北洞山汉墓出土彩俑(放在龛中所以保存较好)

并且,杨家湾兵马俑发现于1965年,时间上也比秦俑早了近十年,只不过由于时代原因,它的主墓发掘得要晚一些,且正式展出是1976年,似乎从此便被遮盖在了秦俑的光环之下了。

△ 咸阳杨家湾兵马俑的骑兵与步兵方阵

之前由于《芈月传》热播,关于秦俑主人到底是谁的话题又被翻出来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一个被变成热播剧题材的观点,远远比学术圈的共识来得影响广泛;而推翻一个广为人知的说法,也远远比从头了解观点形成过程来得刺激。其结果就是,现在只要提到秦俑就免不了看到几个评论来刷刷自己的见识。《芈月传》的错误影响导致一些专业的官方文博媒体,甚至使用“芈月墓”来称呼秦东陵。

那杨家湾兵马俑的主人又是谁呢?

杨家湾兵马俑的北面有两座高大的汉墓。为了搞清楚这批汉俑的主人,在1970年开始这两座汉墓进行的发掘,发现是夫妇同茔合葬墓。可惜两座墓均有严重的被盗毁情况,没有留下任何足以证明墓主人的资料。

△ 兵马俑与汉墓的位置关系,《咸阳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

这两座汉墓其实是很可惜的,因为从墓室规模与结构看,级别相当之高。考古工作者花了6年的时间去发掘,由于墓室已经被烧毁,“当时是把墓室内的硫渣全部过筛”,最终除了一些器具,相对有价值的就是残存银丝的玉片,证明墓主人曾经是身穿银缕玉衣下葬的,身份应是公侯级别。

学者们留意到杨家湾兵马俑作为公侯名臣的陪葬不同寻常的地方。杨家湾兵马俑,号称“三千兵马俑”或“三千人马”,共计有步兵俑1965个,骑兵俑583个,盾牌千件,不像是郡国可以拥有的军队,它的主人应该是统领过中央军的。

由于这是属于汉高祖刘邦长陵的陪葬墓区“周氏陂”内,推测这是周氏家族墓地。西汉初期的周氏家族,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周勃、周亚夫父子。也就是说,杨家湾兵马俑的主人应该是周氏父子中的其中一人。在历史上,周亚夫的结局并不圆满,死后爵位中断,他似乎不够资格成为了这支地下军队的主人。所以,有观点认为杨家湾兵马俑或许就是周勃曾统领过的“北军”。

△ 周勃(左)、周亚夫画像

当然,这个结论并不肯定,由于没有足够的实物证据,一切都是推测,持周亚夫观点的学者也有。《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里有一句“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那么即便为周勃陪葬这批兵马俑的制作时间可能也比较晚。甚至于有可能并非周氏父子,但身份级别上也不会相差很远,毕竟墓的位置与级别摆在这里了。

看惯了秦俑的人,立马就能看出汉俑与之相比的区别,除了体型变得迷你了,做工变得粗略了,更重要的是,虽然是兵俑却少了肃杀之气。

△ 咸阳杨家湾兵马俑

应该很多人都去现场看过秦俑了,尤其是一号坑,虽然没有全部展示出来,加上参观的位置比较高,但依然可以看出帝国军队的压迫感。百度数字博物馆里有提供全景模式,镜头拉到与兵俑同高的时候,哪怕是隔着屏幕都会感觉出那种紧张感。

△ 百度百科200亿像素兵马俑

但是汉俑不一样,看起来“脾气”好多了,还能看出类似手办的可爱感。看到过考古工作者当初发掘时的照片,体型对比,就像是宅男在摆弄自己的珍藏。

我们都说秦俑是千人千面,网友的乐趣之一就是找出跟自己认识的人长得最像的那尊俑。汉俑虽说做不到这么高度的细节化,但是依然刻画了三种不同风格长相的兵俑。学者通过对照文献,认为这正好对应了汉初三个不同地方的兵源。

作为一个脸盲,我花了很大的力气对照文字和图片,希望可以分辨它们是什么地方的人,但是资料的文字描述有的是有矛盾的。所以最终我也只能将这三种类型给大家展示出来,不脸盲的童鞋自己分辨吧(我只分出来两种)

△ 传说中的三种长相,《咸阳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

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汉俑在制作上大量使用了模具,才可以当长相可以如此明确的分类。使用模具不等于杨家湾兵马俑是呆板笨拙的,恰恰相反,使用分部件模制,然后手工拼装加工后,它呈现出类似手办娃娃的活泼灵动。

不仅搭配不同的身份兵种的肢体动作比较多,并且细节描绘虽粗不糙,身上该有的服饰盔甲,都一一齐备。就连骑兵的马,都活灵活现。

△ 咸阳杨家湾兵马俑

从服饰上来看,步兵又分为穿不穿甲的两种,有一些背后可以看到箭囊/箭箙。不过孙机先生认为这应该是一种徽识。

△ 咸阳杨家湾兵马俑

秦汉时期的服饰比较难以定名,因为文献记载与考古实物始终存在互相印证上的难点。杨家湾兵马俑的服饰,可以看出明显的汉初特征,领口多层,袖口堆叠,此外还有秦俑服饰的特点,下摆交叉的短衣。所以管它叫“三重衣”(有的还叫“四重衣”)、“曲裾袍”等等都有,后者可见本号之前的文章《被误解的曲裾——秦汉的兵哥哥》。

一般认为,秦汉兵马俑有一定的传承关系,也有学者认为杨家湾兵马俑的服饰更接近楚服,属于在“汉承楚制”的基础上吸收了一些其他的服饰风格。理由是刘邦是楚人,且楚服多“短衣”,而穿靴是胡服,穿芒鞋是江汉地区多雨水的关系。(说实话,我觉得都有点牵强)

不过在造型的视觉上,最惹人注意恐怕还是头部。之前在《大秦赋:“大秦”曲终11年,从古装风格到考据求索……》里也提到剧中造型似乎有借鉴这里的部分。杨家湾兵马俑头部的装饰主要分成两者,直接梳了发髻的,不过发髻是在脑后而不是顶在头顶,以及头上带有看起来硬邦邦的装饰物的,并且露出红色边缘。

△ 咸阳杨家湾兵马俑,《咸阳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

早期的报告里(后来沿用的也不少)认为这个造型分成两部分,先用红色的巾帻裹头,然后戴了箕型冠。而孙机先生认为,“帻[zé]”上所戴的是“弁[biàn]”。

△ 弁,《中国古舆服论丛》

也有学者李晶寰认为,红色部分的不是帻,而是“頍[kuǐ]”(这个字简体反而打不出,也是醉了)。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孙机也有论证“頍”,并且举例了秦兵马俑,而李晶寰认为秦俑冠式没有頍,可见他俩认为的頍不是同一种东西。不过名物考证有不同看法很正常,建议大家要更关心学者们论证的逻辑和思路,而不是死记一个结论。相关的讨论见以前的文章《历史的“名”与“物”:你的名字,是最短的谜题》《我们问了扬之水,怎么看她的明代头面名称被质疑的声音?

再看看上面的示意图,会发现杨家湾兵马俑的头上被画出了几个爱心。在不少俑上都发现了数量不等的白色爱心,应该在军服上具有一定的标识作用。

△ 咸阳杨家湾兵马俑,《咸阳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

不论这些记号曾经的意义如何,如今看来还是十分可爱的,这大约就是后人可以拥有的对于古人的想象吧。

杨家湾兵马俑其实能说的也多也不多,论谜团它不是最神秘的那个,论意义它似乎也不是最大的那个,可能连突出都算不上。但这样的才是许多墓葬的真实状况,可能是古墓圈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吧!

另外,虽然出土的时候彩绘精美,不过因为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不少颜色也已经黯淡了,或者颜色层起翘,所以目前加入了不少技术手段进行了加固修复。期待这“三千人马”可以屹立更久吧,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去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去看它们哦,咸阳博物馆应该也有。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传统服饰】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咸阳博物馆藏杨家湾西汉兵马俑
一眼区分秦俑和汉俑,方法拿走不谢!
汉俑的时代特点——早期
比秦始皇兵马俑发现提早9年的汉代兵马俑,轰动考古学界!
汉朝的兵马俑|咸阳博物院
南行散记1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