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孤品,真迹!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梦幻联动,你从未见过的大师合作现身上海

这个国庆节,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联展」首次登陆上海。展览将呈现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众多孤品、绝品

除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奔马》、张大千的《黄山》原作外,还包括大师合作作品、首次合体的十二生肖系列等六十余件真迹,钩沉三位大师的画艺、交游、创作等各个方面。

往来千载—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

📍 上海|震旦博物馆
🕛 09/25-10/31

提到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的名字,中国人总能说出一两幅代表作,哪怕有时会闹出张冠李戴的误会。

这三位,是名字写进教科书的画家,中国现代艺术开端的大师级人物。更为难得的是,在文人相轻、「王不见王」的年代,齐、徐、张三人,还是一生的挚友

左:徐悲鸿赠予齐白石的相片、名帖 右:鲥鱼 徐悲鸿 1950s 初期 信纸 

徐齐二人是忘年交,同居北平,每年一定要到彼此家中做客。离的远了,有时也会托人带去异地的时鲜。

一次在徐悲鸿家中聚会,来了兴致,当即撤下酒席,铺开纸笔——齐白石在纸张上端几笔勾出一对蛙、虾,徐悲鸿再补上蜀葵和岸边的土石。

徐悲鸿/齐白石合作《蜀葵蛙》《蜀葵虾》 宣纸 101cmx35cm 1948年

张大千和齐白石也有一幅合作。有意思的是,还是长者齐白石先动笔,张大千看了画面的结构,再补画。但第一张,白石的虾在上,大千的荷在下,第二张荷上虾下。

齐白石/张大千合作 《荷虾图》 宣纸 100cmx34cm 1948年

两人并称「南张北齐」,画面上也追求了一下「对等」,似乎在说「是朋友,也是对手」。一番位置颠倒,别生出许多趣味来。

三人结识时,齐白石年近七十。徐悲鸿和大千年纪相近,三十上下。两人都有收藏古画的嗜好,手里有钱就去换画,更像趣味相投的朋友。

徐悲鸿张大千黄山合影

当时传统画家并不看重写生。但在1936年,徐悲鸿带艺术系学生赴黄山时,偶然遇到在山里写生的张大千。不约而同,完全出于同道的默契。

只是这种偶遇并不常见。时局动荡,聚少离多,更多还是依靠书信往来。遇到音讯不通的时候,也只能把挂念放在心里。

夏荷怀大千 徐悲鸿 1937 年 复制 65cm×88cm

1937年,身在桂林的徐悲鸿画了一幅少见的荷花,他在题跋中写到「廿六年夏尽,怀大千于桂林,寓中漫笔」,张大千以荷花见长,画荷想必是想起了朋友。看了小字才知道,「时大千家陷北平援救不得」。文字虽短,却情真意切。

我们常说大师在生活里也是普通人,但看了这三位,你会感觉大师交起朋友时,还是「有心人」「有情人」。



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虽然齐名,但事实上,三人的来路却大不相同。

徐悲鸿是中国首批留洋学艺的学生,回国首展大获瞩目,顺利跻身一线艺术家。

1928年,33岁的徐悲鸿受邀就职北平艺术学院院长,65岁的「北漂」齐白石才买下房,在北平站住脚,29岁的「沪漂」张大千刚刚凭借临摹古画「以假乱真」在圈内展露头角。

1948年 徐悲鸿与齐白石在宅中合影

齐白石出身木匠,系统学习的经历不多,学徐渭、八大山人,更多靠对自然的观察。张大千早期专注临摹,背过「做伪」的污名。在自恃身份的传统画派眼中,两人登不上大雅之堂。

但徐悲鸿抵达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齐白石下聘书。连请三次,甚至开出「不用讲课,给学生作示范就行」的条件。此后还多次给白石、大千介绍联展的机会,帮助二人进入主流艺术圈。

三位大师为何互相认定了彼此呢?

齐、徐、张三人擅长的题材、风格虽然相同,但都和传统的画家群体划清了界限。简而言之,他们是中国现代艺术最早的「革新派」。

👇向下滑动看完整 《奔马》

徐悲鸿以画油画为主,但对革新传统中国画有很强的责任感。

例如画马。由于早期透视法传入中国后不受重视,历代骏马图大多是侧面的勾绘,画皇家苑林圈养的骏马,俊美,但少了几分精神

徐悲鸿的马从未有过。他画马的正面,有棱角,胸肌发达,在风中疾驰——这是真正的战马。

《奔马》局部

齐白石之前很难想象,一个时代的顶级画家竟然以虾鱼草虫闻名。

文人画讲究意境、风骨,萝卜白菜显然不能入画。但别人不画,齐白石偏偏喜欢,通过几十年反复地观察,六十岁画虾近真,再往后,不画一滴水,就能画出一只「活虾」

👇向下滑动看完整 《墨虾》

寥寥几笔就能勾动人的「食欲」。看上去轻描淡写,但齐白石每次下笔都是非常缓慢的。尤其是虾须,不虚不抖,凭借几十年的刻印功力,才真正做到了举轻若重。
《墨虾》局部

在当时,张大千也是十足的异类。他自称「血战古人」,不像同时画家钻研究明清的技法,而是学习更早、更有力度晋唐绘画

当年《韩熙载夜宴图》流出宫外,张大千「觉得非买不可」,当即放下原本买王府的打算,筹足五百两黄金。此后又买来董源的《潇湘图》《江堤晚景图》临摹,赴敦煌临摹壁画两年七个月,最终借古开新,找到自己的路。

👇向下滑动看完整 《梅花村》

在徐悲鸿看来,齐白石和张大千虽然风格不同,各执今(创新)古(临摹)两端,却都是最「师自然」「师造化」、最有生命力的两端——这与自己革新中国传统绘画的理念不谋而合。

出于革新的理念,徐悲鸿还与张大千合作一幅颇具实验性质的《杜甫诗意图》

徐悲鸿认为山水画是最难与「现实主义」融合的传统题材,而在此画中,劲拔的参天大树与幽掩茅屋对照,用暗含的杜甫诗句表达对现实时局的隐忧。

徐悲鸿/张大千合作《杜甫诗意图》 

艺术要如何发展,见仁见智,重要的自己抱定怎样的立场。也因此,在上世纪初的和保守派的对立中,齐、徐、张三人是朋友,也可以说是「战友」



有意思的是,三位大师私交密切,都参加过多次与其他艺术家的联展,但他们在世时三人联展,却只举办过一次——1947年10月18日,天津永安饭店。

当年整个10月,徐悲鸿面对北平固守旧传统的画家群体,就国画新旧之争进行了持续而密集的论战。益趋白热化的时期,齐白石、张大千为了支援徐悲鸿,才促成了这次联展。就在开展的同一天,对手还在中山公园的茶社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徐悲鸿此前发表的《建立新国画基础》进行辩难。

七十多年过去,在这个10月,「往来千载」站在梳理三位大师的交往和艺术成就的角度,更全面地展出了作品。先剧透一下。

《往来千载》展览现场

《开篇序曲》展厅

《艺道双楫》展厅

《生生不息》展厅

《春华秋实》展厅

《道法自然》展厅

以下内容节选自墙艺术对策展人徐骥的专访


墙艺术:三位大师的「联展」首次来到上海,和上海有特别的渊源吗?

   骥:和上海,震旦博物馆都有很深的渊源。徐悲鸿第一所就读学校,就是在震旦学院学习法语,也是在这里萌发了去法国留学的想法。时隔一百多年,确实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墙艺术:有哪些进展必看的精品?

   骥:我们把三位大师的最著名的代表作带到了上海。此外,这次展览的作品都来自徐悲鸿的私人收藏,是他和张大千、齐白石之间交换、互赠的作品,合作画都是孤品。徐悲鸿《奔马》的真迹,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京展出,非常难得。

墙艺术:展厅有哪些特别的设计?

   骥:这次展览分为5个展区。「序言」部分就能看到他们最为人所知的代表作。「艺道双楫」主要是他们合作互赠的作品,「道法自然」「春华秋实」则是循序渐进地深入三位大师的作品,通过同题对照,更能清楚地了解三位大师各自的艺术风格。此外,「生生不息」作为一个特别展厅,展出完整的徐悲鸿「十二生肖」系列的母本,有史以来第一次。

展期:2021年9月25日- 2021年10月31日

地点:震旦博物馆A2馆,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富城路99号

票价:80元(原价票),100元(通票),50元(会员票)

墙艺术:作为策展人,对观众有什么期待吗?

   骥:我们这次的展名叫做「往来千载」(注:源于徐悲鸿的一方印章),有两层意思吧,一方面是「千载往来」,这次展览重在讲述三位大师之间的交往、友情。

对我们来看展的观众来说,希望大家能有一种自己的畅想。千载的时光很漫长。在时光中来来往往,工作也好、生活也好,其实就是来这一生,人的一生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师也是如此。艺术作品随着文化的流传能够「永远」的留住。而我们呢?希望也能和大师一样,不负此生

-End-


图片来自震旦博物馆、徐悲鸿纪念馆、徐悲鸿美术馆,版权所有
致谢:震旦博物馆

震旦博物馆自2013年10月对公众正式开放以来,秉承“保护·传承·奉献”的理念,专注于传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行一系列当代艺术领域的尝试。2021年为震旦博物馆开馆第8周年,震旦博物馆新馆也已于2020年10月亮相,期待新馆能为观众呈现更多、更前沿的艺术文化项目。在与观众的互动与交流中,逐渐形成一座传播中华文化与艺术交流的新时代桥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白石徐悲鸿等28位大师齐“聚”长沙 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真迹展开幕
藏家收藏的真迹: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大师作品欣赏
大师们自恋起来是什么样子?
中国最有名的三位国画大师,一幅作品价值上百套房
小心坑死你!细数十大“被造假”最多的国画大师
书画造假花样百出,大师们也难以幸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