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景兰:千般颜色出将来(上)

谢景兰:千般颜色出将来(上)

1952年,到法国三年后的谢景兰,时年31岁。照片出自法国肖像摄影大师丹尼丝?科侬DeniseColomb)的镜头。

这是一个独特而独立的女性,无论是从个人情感的角度,还是从自我完成的角度,她都是一个异常幸福的女人。

因是唯一的资料,图片打上了水印。

 

 

谢景兰:千般颜色出将来(上)

|凡子

 

  《东方艺术·大家》20149月专栏文章

 

 

在我的认识里,绘画这门艺术是稀罕物,要人具有充分的美感,同时又有思想的天赋,心脑为一,才会在岩石、陶土上绘出那惊世的第一笔,以后也才会在纸上、绢上以及油画布上,呈现出更为复杂、更为高级的思考。

须知人类的其他领域,美感与思想不见得一定要高度统一,甚至缺失美感,对其所要建构的世界,不至造成根本性的、直接的影响。

所以我有理由认为,创造艺术的人,是世界上较为稀罕、特殊的人群。从他们手上诞生的这些美与思想的结晶,其本质的意义,是人类从此有了一种抒发情感、表达美好情绪的最佳方式,却并不在于要陈述它的属性是Maleor Female(雄性的或雌性的)。

又或许是,艺术产生的最初,无论是事实还是与此相关的故事与传说中,大抵与神的旨意高度吻合,即艺术如有性别,它必然也该很Man的,是由Man所创造的。读一读东西方艺术史,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事实。若从更广义的角度引伸开,创世之初的人类史,女人无非也只是取自于男人身上的一块小肋骨。

随着艺术分工的愈加细致,情感需求的愈加精微,艺术叙事的愈加深入,对性别背后暗示的种种,对个体创造力的好奇探究,哪一类艺术是由哪一类人群所创造,哪一幅画是由哪一个人所绘制,一切都成为我们越来越想了解的谜底和答案。

 

民国第一代的女画家中,尽管她们的倩影稀少而寂寥,但我们至少已经铭记与熟悉了其中的几位非凡女性最早留学法国和日本潘玉良、君璧、关紫兰。还有待详述的蔡威廉、丘堤、李青萍与唐蕴玉虽然我们还没有近距离地亲近她们,但耳闻她们的名字,看到她们的作品,已经不再遥不可及。相反,对近现代艺术或纵向或横向的剖究,过去隐匿最深的艺术家,已经开始显现出清晰的轮廓。

在这一众的女性艺术家里,年龄更小一些的谢景兰,因她一直生活在法国,其自身的艺术实践又被第一任丈夫赵无极的光辉所掩映,如不是这些年国内偶尔开始有她的展览,作品由最有信誉的拍卖行推出,我们大概甚少晓得她。从众所周知的角度,她的被人知道,仅仅是赵无极的前妻而不是其他,因此她的艺术并未受到正视。而其实上,在我们绝大多数人还未懂得什么是现代艺术之前,她早已是一位西方人尊重的艺术家了。

百年前的中国,凡在艺术上有所造诣的女性,多是出生于富贵之家或书香世家的后代。只有极个别的人会因某种特殊的际遇与缘由,才幸运地以艺术为生,和艺术相伴。

没有悬念地,谢景兰也是出生于名门书香之家的后代。她出生时的家族背景,已经创造好了一切的条件,就为等着她来到世上,好让她成长与成型。

 

百年前群山逶迤的西南之地、贵州省的省会贵阳,在地理位置上虽远远不及其时的上海或福州等沿海开放城市优越,但此地山水之秀美,气候之宜人,植物之茂密,大概少有城市可与之媲美。谢景兰(1921-1995Lalan)即出生在这个被称为“筑城”的美丽城市。

谢景兰的父亲谢根梅先生是筑城有名的箫王,对“宫商角徵羽”多有研究,极擅吹箫,是一位精通音律又十分放达的性情中人。谢景兰是他的长女,不仅外貌酷肖其父,也一模一样继承了父亲的音乐天赋与放达的性情。

要上溯这个家族更久远、更值得称道的背景,还可以提及谢景兰的外公。这个超大家族的掌门人,既懂经商之道,又有文化与胆识。儿女辈中,女儿们是大家闺秀,男孩子们则一律入读北京大学——这是当时亚洲及世界最重要的学府之一。成绩最为突出的大儿子,还远赴美国读书深造。所以他为女儿择婿,其眼光也殊为别致,不挑巨商豪贾亦不看家世,却只挑品格好的读书人,这样便把一身斯文性情的学生谢根梅,招到家中来做了半个儿子,把女儿嫁给了他,为女儿的幸福作了主。

谢根梅是自小缺失温暖的孤儿,岳父大人的善待赏识,令他对自己的女人充满爱意,对身边之人亦极懂顾惜,且一心只做贤达读书人,生出的儿女个个不凡,有才华的有才华,懂经商的擅经商,斯文的有,果敢的有。大女儿谢景兰又斯文又果敢,完全继承了父亲的音乐天赋与敢爱敢恨的性情,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谢景兰幼年时并没有一直居于贵阳,蹒跚学步后,被父母抱在怀里随家有过几次迁徙,分别在武汉汉口、上海、杭州居住过,最后因母亲十分迷恋天堂一般的西湖,全家才最终在西子湖畔修建了别墅,居住了下来。这个时候,谢景兰已长成8岁的小少女了。

迁徙的生活在事实上并没有影响谢景兰的教育。定居杭州后,她即入读离家很近的弘道学校。此学校由美国教会所创办,在教会女中学校中很具名气,谢景兰在这里学规矩,修礼仪,说英语,吟诗词,弹钢琴,习家政,养出知书达理又活泼泼的伶俐性情。

父亲早已留意到女儿在音乐和舞蹈上显露出的很不一般的天赋,且歌喉美妙,便为女儿买下钢琴,让她在课外之余继续练习琴技,并在对音乐的理解上进行力所能及的辅导。14岁时,谢景兰顺利考入西湖罗苑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让父亲很是欢欣:只有深懂读书好处的人家,才会如此把女子的教育放在与男人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那个时候,女子学音乐的,大概比学绘画的还要屈指可数。我们仅知的一两位学音乐的女子,一是方君璧那幅著名油画中的“吹笛女”方于,二是潘玉良笔下更为著名的“周小燕”。这两位都是当时留学法国、最后在文学翻译与音乐上卓然大成的出色女性。

正是在这一年,与谢景兰同岁的北京少年赵无极,也被银行家的父亲送来杭州艺专学习绘画,作了校长林风眠和西画系主任吴大羽的学生。此时的赵无极智力未启、情窦未开,绝然想不到他会在这个学校里,获得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艺术启蒙,得到他一生中最美的爱情。

 

谢家是读书世家,谢景兰自己在艺专学音乐,她的四表姐也就读于这所学校,这样表姐便把赵无极介绍给了谢景兰认识。这对少男少女认识时,都只在15岁的年龄,只是赵无极生在初春,谢景兰生在秋末,算上去相差约一岁。

谢景兰是赵无极近距离接触的第一个姣美女孩,她的娇憨气,她的玲珑样子,她如一头顽皮小鹿的可爱,让赵无极如遭雷击,她变成了他一心想带回家的那头传说中的“绿鹅”。

谢景兰对赵无极也懵懂情开,她回应他的爱悦,让他画她,瞒着父亲悄悄赴他的约会,接受他的初吻。

但纯真的校园爱情未持续多久,无情的中日战争已经来临。为避战乱,谢根梅带领全家返回老家筑城。不幸的是,这一年景兰的母亲忽然就病逝了,这对谢家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不过失了母爱、未及脱离痛苦的谢景兰还不能与家人多相守,她得随杭州艺专学校的内迁,辗转去沅陵和重庆,继续自己的学业。

此时还未真正成年的赵无极,对谢景兰表现出了良好的家教与风范。他前往贵阳探视他的兰兰,陪伴安慰她,令谢景兰对他心生更多的依恋。大人们此时也觉察了两个孩子的情感,没有资料表明过两家大人如何商议规划孩子的未来,但就赵无极和谢景兰在年满二十岁后即注册结婚的事实,可知双方家长对对方的家世与修养,持以了接纳与首肯的态度。的确,宋朝皇族后裔的赵家,与谢家无论是在财富还是在精神境界上,尤其是在对艺术热爱的这一点上,真是非常的匹配相当。这对自由恋爱的小情侣受到家长们的祝福,被他们视为一对可颂爱的青春璧人,理由也是十分的充分。

 

19416月,谢景兰出阁,与赵无极完婚。当时恰逢赵无极祖父病逝,为尊重守丧的传统习俗,这对预定婚期的情侣没有在北京举行婚礼,而是前往香港注册结婚的。婚后他们即返艺专所在的重庆。两年后,赵无极毕业留校任教,他们的独子赵嘉陵也于同年出世了。

婚后的生活,即使是在战乱年月也有它的甜蜜。过去富贵人家的女子修习琴棋书画,不尽然是为找一份好工作,更多是为着一份良好的教养,拿来相夫教子,做家庭中温暖可依的灵魂人物。谢根梅培养女儿,既是为家族的荣耀,延续读书人家的优良传统,也是为了让女儿活得有声有色,拥有充分的生命质地。婚后的景兰,自然便站在了赵无极的身后,从一个才华出众的音乐系女生,变成了一个姿态娴雅的年轻母亲。她爱赵无极,爱孩子,婚后约有五六年的时间,她处于从属的地位,一心爱怜孩子,并对赵无极的油画创作说出她的感觉,提出她的建议。她果然成了家中既温柔又有思想的灵魂人物。

但接受新派教育的年轻夫妻,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夫唱妇随。赵无极就没有传统观念里的大男子主义,他很宠爱景兰,爱做饭给她吃,爱看她穿素雅旗袍,爱她一身十足十的精灵气儿。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乱结束。杭州艺专从重庆迁回杭州,谢景兰一家又重新回到了西湖边的别墅里。之后尽管还有好几年的内乱,但西湖一隅的这家人家,窗口映出的是平和的灯光和时不时的争论之声,原来偶尔,林风眠和其他老师会来串门儿,讨论艺术的争论声和笑声,充满房间,飞出房檐。

 

其实,回到杭州后的谢景兰已经感到就此放弃音乐上的特长十分可惜,返杭的同年,她即进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进行深造。而此时的赵无极,在现代艺术上接受的完全西式化的教育,使他十分渴望去巴黎一睹那些耳熟能详、却从未见过的原作的风貌。

他开始请求父亲的帮助,而父亲在第一秒的时间就答应了他,不仅用了在商界的影响力疏通了出国的关系,且提供了三万美金的巨额资助,让他和景兰去法国留学两年再回来。

那个时候的三万美元是个什么概念呢?用赵无极的话来说是“大约能买下上海的一条街。”

有了父亲的这份拳拳爱意,1948年初春,在把儿子小嘉陵暂安排给祖父祖母照顾,而学校的教职,林风眠答应为他预留两年的情况下,夫妻二人即登上去法国的客轮,向着艺术之都巴黎奔去了。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人都知道,这一年的这个时间点,他们走得实在巧了点。如果再晚一年,今天的现代艺术史,想来既不会有赵无极、亦不会有谢景兰的名字了。1949年之后的中国政治环境,绝不会给任何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有所突破的人以成全的机会了。

不过若是赵无极能预知后来竟会失去景兰的爱,他又该做怎样的一种选择呢。巴黎成全了他在艺术上的伟大梦想,却让他永失景兰——不过他如若事先有知,这也将是最为艰难的决择吧。无论怎么做,命运都是逃不掉的既对又错。

 



20124月,谢景兰的作品《兰蓝》(布上油画114cm×146cm1960年)在香港苏富比98万港元成交。

早年的作品在绘画语言上还较为稚嫩,但色感与笔触出手不凡。

 

 

《焰红》(布上油画 146cm×114.1cm1960年)于20124月在香港苏富比以146万港元成交。

 

《秋照群峦》(水粉纸本50cm×64.5cm1967年)于201110月在香港苏富比以12.5万港元成交。

熟悉赵无极的人,会在谢景兰的作品里嗅到他的气息,这似乎在所难免。须知好作品永远像一个漩涡,有一种把人“带着走”的魔力。谢景兰在绘画的初期,一直被她的“师承”带着走。

 

 

翱翔 布上油画 100.5cm×81.4cm1968

但从谢景兰的绘画脉络往后捋着走,会看到她慢慢在摆脱赵无极过去朝夕浸染的痕迹,最后画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

 


《从蓝绿中产生的形象》(布上油画195cm×260cm;195cm×130cm1972[双联画]201210月在香港苏富比以230万港元成交。

谢景兰的后半生,一直致力于将音乐与舞蹈化入画面中,她做到了。这些线条跃动着音乐的韵律,又像是一个舞者转瞬即逝的余影,漂亮极了。

 


遥远的风景布上油画 65cm×162cm×31972年(三联画)

这是谢景兰提笔绘画十来年之后的作品,此时她已50岁出头。只有艺术上十年如一日的积累与探索,才会出这样的好作品。此时,作为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她已经成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16岁已婚才女谢景兰&赵匡胤31世孙赵无极的痛
油画-名人佳作之 《吴大羽作品欣赏》
世上没有什么道理!
顶级大师的“消失” :无数哽咽,满是辛酸
中国嘉德2016秋拍预览 | 画意的诗性——苏天赐的油画艺术
他坐拥十几亿的身家 却被人当垃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