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EAP专栏】自伤—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

也许,在人的一生中,任何其他阶段都不会像青少年时期那样地令人兴奋和迷惑。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除婴儿时期之外,发生变化最多的人生阶段。

在我们的社会中,青少年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是不伦不类的一个群体----既不是儿童,

也不是成年人。

故事

story

我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有些敏感、待人友好,并且外向活

泼,尽管我也可能会害羞、不自在,甚至是惹人讨厌。

我是有责任心的,有时甚至是勤奋好学的;但是,在另一个方面,我也可能是吊儿郎

当的----因为如果你过于勤奋刻苦的话,你将不会受欢迎……有时,我会有一种虚伪的感

觉,特别是在男孩子中间……(这段话节选自一个15岁女孩的内心感受)

青少年是人生中多么令人激动和兴奋的时期!对很多人来讲,未来是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很多人都是数着日子一天天走过来的,急切地盼着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很多人喜欢沉湎于对令人激动的美好未来的向往。但是也会有人选择自伤、自杀。

成人惊心动魂的自伤行为,青少年却不以为然的认为只是一种减压的方式。校园传出的青少年集体割腕事件,而自伤学生透露只是为了宣泄情绪和比胆量。

九月开学季“香港教育局长儿子跳楼自尽”、“917杭州一初三女生坠楼”等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同流星一般从此陨落;

之前一直在网络上流传的'蓝鲸游戏’至今或已导致100多人自杀;网传游戏过程极度黑暗,参与游戏者在50天内被邪恶的心灵操控术蛊惑洗脑,或教唆他人自残自杀,或自己走上自残自杀的道路。

游戏的设计者是一名现年21岁的俄罗斯人,在他的眼里蓝鲸游戏的参与者都是“行走的垃圾”,并且他们“乐于去死”,他只是在帮助“清理社会”。他说:“她们死得高兴。我给了他们在真实社会不曾拥有的:温暖、理解、联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表现出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相关问题,自伤行为是行为障碍的一种特殊情况,尤其在其所具有的毁坏性上,不管是自己实施还是由他人实施。

青少年自伤行为事件层出不穷,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得借由肉体上的痛苦来宣泄呢?他们是真的不怕'痛’,还是青春期的'勇敢’,亦或是生命中有着不可承受之'痛’?又或者是种求救讯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自伤’?怎样的人容易自伤?导致孩子'自伤’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和应对呢?

01

什么是自伤:

卡尔·门宁格在1938年出版的作品《生之挣扎》中,将自我伤害行为分为五类:毁灭、自杀、慢性自杀、病兆性自残和局部性自杀自残。

蓄意自我伤害综合症的临床主要表现为:

1、想要自毁的冲动,且这种冲动无法抑止;

2、无法忍受目前的生活状态,却无力摆脱,无力掌控;

3、被问及对现状的感知时越发焦虑、不安和生气;

4、对该疾病认知的局限导致其陷入绝境。

02

怎样的人容易自伤:

1、大多数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首次发病多在13-15岁之间;

2、城市、农村或者不同国家之间,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几乎不存在差异,但在种族差异社区研究表明,白人青少年比美国黑人青少年更容易出现自伤行为

3、女性青少年出现非自杀性自伤的人数多于男性。

 由于自伤往往出现在青春期中前期(即13-15岁),家长和初高中的学校教育工作者了解自伤的情况就尤为重要,虽然自伤的青少年女性中更为常见,但不能错误认为男生不会出现自伤行为。

03

导致自我伤害行为高发的主要因素:

1、创伤经历

--儿童时期长期被虐待、被忽视;

--因遭受性暴力和身体暴力所带来的重大创伤;

--儿童时期经历失去的创伤

--无效的教育环境

2、个人性格

--述情障碍:情感缺失、情感表达能力欠缺

--完美主义倾向

--自我贬低:喜欢自我批判,因负罪感而自我贬低

--长期处在压抑怒火的状态

--情绪易波动

--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

04

理解与应对:

1、弥补有缺陷的亲情关系

青少年时期,他们跟父母亲待在一起的时间要少于儿童时期。跟儿童时期一样,青少年

跟母亲发生相互作用的机会要多于父亲,他们仍然把母亲看做是能够提供更多支持的人。

虽然相处的时间减少,虽然之前消极的经历对未成熟的大脑发育进程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但是青少年依然保持着对父母的爱、忠诚和尊重。

只要我们愿意敞开心扉,给予孩子爱和尊重,一定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之前的缺陷

的。

2、找回依恋

无论多大的孩子,他们对未来的安全感,仍然依靠重现和猜想监护人的想法和心情来实

现。

由于孩子在生命初期没有接受或者不完全接受到母亲的关爱,他们的胡思乱想没有得到

父母的帮助和调节,孩子则无法练习控制自己和自我安抚的能力,因此孩子需要找回生

命初期对父母的依恋,来调节机制内化,这样可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3、情感调节

目前,毫无疑问的是,自残行为与情感调节之间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情感调节的困难就像是儿童时期的创伤经历和通过自伤行为再现创伤这两者之间的纽带。他们以及其他遭受过创伤的人都难以成为独立的个体,难以明白自己的内心世界,难以将自己的所想用言语表达出来,因而,他们将自己复杂的心理问题转移到了身体上。

因此,他们比普通孩子更加渴望得到来自亲人的关心、爱和温暖的呵护,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在行为上有所控制。

 4、改变认识

有研究表明,曾受虐待或冷暴力的儿童中,有较明显的认知功能缺陷,这种认知能力涉及抽象推理、注意力、任务执行力及智商水平。

这些儿童在应对新情况、确定及完成任务、制订计划并执行等能力方面有缺陷,同时,他们很难理解责任的意义。

更需要注意的的,创伤事件的受害者有时候会将受到伤害的部分责任归于自己,从而产生自责或自我惩罚的行为。

想要从某种程度上改变孩子的认识,则需要家长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还有爱和耐心。

 5、自我意识

认知缺陷和扭曲对于有过创伤经历的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孩子往往对自己评价很低,有羞耻感和罪恶感;被重要的人反复伤害或抛弃的经历以及能力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失败感会导致孩子自我意识的缺陷,这种自我意识缺少爱,缺少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坐等别人拒绝自己的孩子看待自己的态度是消极的,在遭遇消极经历时会自我谴责,因此很难面对社会上的支持。

因此,孩子身边重要的人对其的理解和帮助就显得更加尤为重要了。

总而言之,自伤,带给个体的不止是身体上的伤害和或许永生都无法遮掩的伤痕,更重要的是,将会使青少年陷入无法接纳自己的深渊。没有安全感或低自尊的青少年,迫切需要现实生活中健康的社会互动来实现心理疗愈,而非这种饮鸩止渴的自伤自残的手段。

作者 ▏刘慎  呼叫中心资深培训讲师,呼叫中心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国际EAP咨询师,广东省心理协会会员,广东省精神分析协会会员,国际CAEP沙盘游戏咨询师,MBTI与呼叫中心管理研究创始人,CS-EAP呼叫中心定制化员工帮助计划创始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为什么自残、自伤?听听他们自己怎么说!
孩子厌学叛逆不读书,拖延很严重,智慧家长这样扭转!
如何帮助处在自残困境中的孩子?
孩子自伤怎么办(上)?
如何预防处理青春期孩子的自伤 自残 自杀
大学生与抑郁抗争两年: “父母的陪伴给我最大支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