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生命在幽默,金圣叹究竟是何许人也

生平经历

金圣叹(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苏州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本名金人瑞,又名金采,字圣叹。他信奉佛教,早年醉心佛学,甚至自称是佛教天台宗'泐庵法师'转世,因斋号泐庵,为人率性而为,恃才傲物,其各种幽默的言行让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金圣叹九岁时进入私塾读书,读书很刻苦,但他却对科举所需要的《四书五经》一类圣贤书不感兴趣,反而喜欢看各种'课外书',尤其喜欢《水浒传》,并且对各种情节烂熟于胸。因而,成年后的金圣叹的科举之路走得很艰难,经过多次科举考试,才只是考上了秀才,但是又花钱如流水,所以也是大部分时间穷的叮当响。

金圣叹信神信佛,喜欢读佛经和结交僧人,而且对一些奇门秘术也有所涉猎,尤其擅长扶乩,简直就是个神棍。在提倡'敬鬼神而远之'的儒家文士之中,金圣叹无疑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异端分子。

扶乩,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种占卜方法,又称扶箕、抬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等。在扶乩中,需要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这种人被称为鸾生或乩身。神明会附身在鸾生身上,写出一些字迹,以传达神明的想法。信徒通过这种方式,与神灵沟通,以了解神灵的意思。

金圣叹20岁就开始了扶乩生涯,1635-1637年间最活跃。虽然圣人'不语怪力乱神',但仍有很多士大夫对这些奇门秘术依然好奇不已,叶绍袁、钱谦益、姚希孟、戴汝义等当时威望颇高的士大夫也曾要求'金半仙'来家中做法。有趣的是,在扶乩中,'金半仙'还能写出优美感人的篇章,往往说中事主的心思,受叶绍袁等人的崇信,钱谦益直言金圣叹好像受某种神灵支配。所以具体这位大神棍在扶乩中是真的受了神灵指引,还是只因为自己观察能力强写作能力高总能写出让人满意的文章,咱也不太懂,咱也不敢问。

零分作文第一人

众所周知,科举考试是古代文人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机会,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很多人将科举考试比作如今的'高考',然而事实上科举考试的难度和重要性比高考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然而这样重要的考试,在金圣叹眼中却更像一个脱口秀大舞台。

金圣叹的前几次科举考试,是在明末。

第一次的题目是:'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该句出自《论语·阳货》。大意为,'我难道是一个匏瓜,只能挂在那里给你看的,而不能用来吃吗',这句话是说孔夫子希望能有机会让自己大显身手,而不是当一件'摆设'。金圣叹略为思考,发现其含义并不简单,于是在考卷上画了一幅画,画上是一个和尚和一把剃头发的剃刀。

第二次的题目是'如此则安之动心否乎',这里的典故出自 《孟子·公孙丑上》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金圣叹又快速完成了文章,一看时辰尚早,便在文末添上几句: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而外,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曰:动、动、……总共写了39个动字。意思说,四十不动心,那么前三十九,肯定是动心的!我想如果孟子知道这件事,他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

第三次,朝廷出题为'孟子将朝王',典故是讲孟子要见齐王,齐王因病推脱,召见孟子时孟子同样因病推脱,却在第二天去东郭氏家吊丧,被发现装病之后躲到景丑氏家,然后嘴遁景子的这么一个故事。金圣叹想这个故事不好做文章啊,'孟子'也不好写,'朝王'也不好写,那我就从'将'来发散思维。金圣叹想起看戏时,戏台上皇帝、将军出场时,两边会有四个戏子齐叫'吁',于是金圣叹在试卷最后写了四个'吁'字。

第四次,题目终于不出自四书五经了,题目为'西子'。金圣叹又开始开动脑筋,写上:出其东门,西子不来;出其南门,西子不来;出其北门,西子不来;出其西门,西子来乎?西子来乎?不知考官看到作何感想。不过西子来没来不知道,金圣叹的功名,肯定来不了。

金圣叹虽然一次次视科举为游戏,但毕竟天赋异禀,骨骼清奇,最后还是'不幸'地考上了秀才,但是没过多久,1644年到了——李自成杀入了北京随后清军入关,金圣叹成为了改朝换代的见证者。面对'新朝雅政',金圣叹决定认认真真考一次科举,甚至为了这次科举把之前劣迹斑斑的名字都改成了金人瑞。认真的考果然不同,他得到了顺治皇帝的赏识,金圣叹得知后感觉遇到了知音,不禁向北叩首,人类的本质果然是'真香'。然而金圣叹还是如此矛盾,一方面又因为受到皇帝赏识而感动,一方面又'十动然拒',拒绝入朝为官。

个性满满批评家

金圣叹的科举之路并不能让他成为一代文坛领袖,他之所以能名垂青史,是因为他是中国古代少有的文学批评家,尤其擅长点评被很对士大夫鄙夷的市井小说。在这之中,最出名的作品当属是评点小说《水浒传》。

在金圣叹之前,成书在元明之际的《水浒传》,早在明中期就开始广泛流行,此书甚至引来了胡应麟、沈德符、李赞、叶画等士大夫的关注与研究。但是金圣叹评点的七十回版本《水浒传》,一经推出,掩盖了此前所有版本,成为了三百年来唯一流行版本。金圣叹的评点,批点相当绵密细致,甚至到了一字一句的地步,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把书'读厚了'。他的批评模式开创了中国文学前所未有之先例,不止树立了小说戏曲评点的新体例,甚至延伸海外,影响了中、日、韩三国的作家。

某版本金圣叹注评本《水浒传》,图源百度,如侵删

这其中最著名莫过于'金圣叹腰斩《水浒传》'的故事了。,由于金圣叹不满意后半部招安的情节,故而他大胆腰斩了百二十回本为七十回本,腰斩后的《水浒传》到了一百零百将排座次便戛然而止。正所谓'杀人诛心',腰斩小说也得名正言顺,,因而金圣叹还伪造施耐庵序一篇,自称自己得到了七十回版本的古本,编造了卢俊义梦中群盗全部被处斩的结局。不知道施耐庵的棺材板还压不压得住,不过转念一想,毕竟'金半仙'懂得扶乩降神之术,也许他'真的'能招来施耐庵的鬼魂来为自己正名呢。

刑场闹剧,幽默大师

公元1660年,金圣叹所在地吴县县令任维初,逼迫百姓缴纳苛捐杂税,令得百姓苦不堪言,同时他又自己倒卖仓米,中饱私囊,最终激起民愤。于是金圣叹带领众人到了南京文庙哭诉,写了一篇《哭庙文》,对任维初进行了全方位的指责。

'哭庙'是苏州一带流传已久的习俗。当地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来自殷实之家、中产阶级的读书人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监察力量,当官府有不法之事不当之举,士子们每每聚集文庙,作《卷堂文》,向祖师爷孔圣人哭诉后,更召集民众向上级官府申告,在明朝,人多势众的'哭庙'申告往往能令官府不敢小视而采纳。但换了新朝,老皇历撞了南墙。

当时,力推'新朝雅政'的满族朝廷看到这种'歪风邪气',无疑想借此杀一儆百,震慑江南士林,刚好秀才们哭庙之时,正值顺治帝驾崩之际,于是朝廷以'哭庙'之举触犯了顺治帝之灵位,犯下大不敬之罪为由,将金圣叹等众人被捕,被'拟不分首从斩决'。

据史书记载,金圣叹在临刑前表现出了无惧生死的文人骨气,他泰然自若地向监斩官索酒酣然畅饮,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

然而这是史书记载,部分民间流传下来的轶事更是能体现出金圣叹的游戏人间之风采,由于没有史料记载,故以讹传讹很多细节相去甚远,以下仅描述部分说法。

相传金圣叹在狱中之时,还有次神秘兮兮地对狱卒说,我有一封信,里面有个大秘密,需要你带给我家人。狱卒将信件交给了上司任维初,结果打开信件,首先写的是'字付大儿看',占了任维初一个便宜,而后一句为:

'花生米与豆干同嚼,有火腿滋味。次法一传,吾无遗恨矣'

不知看到这句话的任维初是个什么表情,也不知这个让金圣叹'无遗恨'的吃法,是否真如他所说,各位读者可以自行尝试。

临刑前,金圣叹的儿子在刑场痛哭流涕,金圣叹说:'你们别哭了,我出个对子给你们。'他给出的上联为'莲子心中苦',但是他的儿子哪还有心思对对子呢,于是金圣叹自己给出下联'梨儿腹内酸'。这对联有多种解释,一种是'莲'通'怜','梨'通'离',表现了一些和自己儿子阴阳两隔的离别之情;还有一种说法说金圣叹两个儿子,一个小名梨儿,一个小名莲子。看似潇洒赴死的金圣叹依然割舍不了骨肉亲情,这样的结局如何不让人叹惋呢?

后来刽子手手起刀落,发现从金圣叹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打开一看,一张里写着一个字'好',另一张写了'疼'。

诸多民间轶事,估计较多偏颇与夸张,但是却更能活生生展现这个人物风貌。让一个玩世不恭,看淡生死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金圣叹真可谓是生也洒脱,死也痛快,死前死后还都各玩了一出冷笑话,一直到最后用生命证明了自己是'真名士自风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狂人金圣叹有多狂?
金圣叹为安慰儿子,临刑出联:莲子心中苦,下联一出听者无不落泪
好疼的金圣叹:笑骂科举、玩转刑场,文化人耍起幽默来谁都不怕
1661年,金圣叹即将被斩首 他小声地对刽子手说:“一会你先砍我,我有200两银票归你。
没有看过这四本书,你怎么敢说你真的读懂了四大名著?
金圣叹评点“六才子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