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现非遗之美》——安徽泾县油布伞

泾县油布伞制作技艺,2017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泾县志》记载,皖南泾县早在宋元时期就开始制伞,至明清时渐成规模,其中,以孤峰、榔桥等地质地最优。乾隆二年进士王德钦曾作诗赞曰:“孤坑名伞最宜春,风雨连旬不恼人,怪底年来晴日久,莫教生意逐流尘”。孤坑就在现在的孤峰村,当年孤峰殷氏、王氏和郑氏为制伞世家,孤峰制伞在泾县乃至宁国府(治宣城)闻名已久。

泾县油布伞——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世纪40年代,泾县约有五六十家雨伞店,行销青弋江沿江商埠集镇,但如今在泾县,仅存昌桥乡孤峰村国民油布伞厂一家,只有郑氏的后人还在默默坚守。凭借祖传的制伞手艺,所制的油布伞朴实美观、坚实牢固,在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

安徽泾县油布伞

一把油布伞,竹制的骨架,别致的手柄,土制的伞衣,浓浓的桐油味,带给人亲切自然而又穿越时空之感。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油布伞防水性好、抗风、经久耐用且绝缘防雷。全国制伞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何玲君曾将泾县油布伞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油布伞制作技艺传承人——郑国民

油布伞生产工艺流程。“糊边削骨墨油浓,纤手争穿五色绒。制得云葩千百柄,连樯装卖趁江风。”这是清雍正二年进士叶居仁(泾县人)在《清川竹枝词》中对泾县油布伞工序的描绘。泾县油布伞原料以老毛竹、檀树、棉布、桐油为主配以其它辅料,每一把雨伞的制作须经五十多道程序。其中又主要分为伞长骨制作、伞短骨制作、伞芦盘制作、伞柄制作、伞衣制作、总成安装、熬制桐油、油伞等八个环节。

晾晒伞骨

伞坯制成,再经反复折晒,达到平整无皱,骨不变形;伞骨穿线全为头发结成,耐拉耐腐。伞柄粗细长短上下一样,竹节稀密,均匀适度,根据伞骨,厚薄宽窄,规格一律;伞边绕线多道,加固加牢;伞衣采用上等桑皮纸,用纯柿汁粘贴里层,透明光洁;而后再作画、刷油、上漆、晾晒,最后经过检测,才为成品出售。

郑国民在制作伞架

郑国民在油布伞上涂刷桐油及颜料

伞衣制作

传承了传统手工制伞技艺的泾县孤峰油布伞,是中国伞文化发展历史进程的一个缩影,承载着一辈人的时代记忆与情结,也通过不断的发展创新,找到了融入当前生活的新方式。

翻晒油布伞

如今,泾县油布伞已成为居家装饰、景点布置、影视道具、鉴赏收藏的新宠儿,并深受摄影爱好者的青睐,国民油布伞厂也成为了横店、无锡等影视城及影视基地的定点生产厂家。除在国内各地销售外,这些精致的工艺油布伞还漂洋过海,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地区。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泾县油布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泾县||手工油布伞的新春天
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泾县油布伞:穿过时光风雨 绽放魅力新彩
一把油布伞,每年近万游客和摄影发烧友慕名前来
非遗传承在泾县,古老工艺受保护
安徽泾县:油布伞的非遗传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