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叠山书院:寂寞英雄的一滴泪

    在中国的书院中,以人名为书院名的好像不多,弋阳的叠山书院应该是惟一的一座吧。叠山书院与一个名叫谢枋得的南宋遗民有关。谢公字君直,号就叫“叠山”。后人为纪念他,就将这座书院叫做“叠山书院”。    

    清雅读书地 
    一个晴朗的春日,我来到了叠山书院,登楼阁,觅古迹,寻访叠山先生的气息。
    叠山书院在弋阳县城东,滨临信江。站在望江楼上,登高远眺,信水汤汤,“逝者如斯夫”,一种浓郁的思古情愫油然而生。
    沿着长长的红石砌成的台阶,就是叠山书院的入口——礼圣门。正上方有“叠山书院”匾额,原为清名臣林则徐所题,现为已故江西省原省长邵式平手迹。走进礼圣门,靠右边有口古井,此井水质清冽、味甘。据说,茶圣陆羽曾以此井水泡茶,饮后赞不绝口,称之为“信州第三泉”。只是,如今井水已干涸,留下来的是一口枯井,但这并不妨碍我想像当年书院学子们如何喝着这里的甘甜井水,吟诵诗文。
    院内,古木参天,绿叶如盖。青石板的小径,弯弯曲曲,落满了一个冬天的枯叶,踩在上面,沙沙作响,越发显出安静来。这样幽静安详的环境,实在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入门第一殿为文昌殿,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由县城文庙迁到书院,原为供奉魁星像和孔子及弟子的木制位牌,现为“祭孔厅”,里面设有孔子等先哲画像,是祭祀先贤的场所。
    文昌殿左侧为藏经阁。此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书院收藏书籍的地方。现在大门紧闭,透过窗户看里面,里面是空空如也。那些曾哺育了无数代学子的典籍,如今不知散落何处了。
    穿过青石砌成的月亮门,有一座庭园,园内奇花异草,环境十分优雅。青青草地上,横卧着宋代理学家朱熹亲手题写的“碧落洞天”石刻。
    再往前走,就是明伦堂。明伦堂始建于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是叠山书院最早的建筑之一,是言明政教、道德、人文伦理的地方,为讲学、祭祀、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明伦堂一共有两进,一进为谢叠山生平事迹资料陈列室,二进是弋阳县文化教育史陈列室。
    从明伦堂的侧门走出,是山长室。有人说,山长室是元代建筑风格。我不太懂建筑,所以怎么也看不出来它和周围其他建筑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一样的飞檐挑天,一样的雕梁画栋。山长室是书院中保存最久的建筑物,原为书院负责人“山长”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古代,书院的负责人不叫院长,更不叫校长,就叫“山长”,是不是颇有点遁入深山、“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意味?
    走出山长室,就是诗文回廊。曲折的回廊上,满是碑文,或楷或草,或遒劲有力,或古朴苍凉,皆为国内书法名家的手笔。碑文的内容以谢叠山先生的诗文为主,在这里,基本上也可以读懂一半谢枋得。沿着这条书法艺术长廊往内走,就是桂花园。它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由三幢平房组成“凹”字形院落,因院内植有古桂而得名,是供学生住宿的地方。
    叠山书院是江西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构架保存最完整的古书院之一。书院一直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元、明、清时期,这里是科举学子们的授教场地。 
    登高一呼的抗元志士   
    游叠山书院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会想起八百多年前的谢枋得叠山先生。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书生,更是一位壮士。他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他蔑视权贵,爱国爱民。谢枋得读书过目不忘,一目十行可能做不到,但一目五行是完全可能的。《宋史列传》就说他:“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同时,他还是一个性情中人。“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
    公元1256年,三十岁的谢枋得与文天祥同科考取进士,并名列前茅。由于他在殿试对策时攻击了当朝的丞相与重臣,被朝廷贬为第二甲进士。他愤然抛弃功名,返回家乡。第二年他又去参加教官考试,得中兼经科,但仍未出仕。
   公元1258年,蒙古军大举攻宋,谢枋得被朝廷任为江东提刑、江西诏谕使,知信州,招募民兵,筹集军饷,保卫饶、信、抚三州。谢枋得变卖家产,八方奔走。由于他的名望,各方仁人志士纷纷响应,共募得民兵一万多人,奋勇抗击元军。无奈朝廷黑暗,奸臣当道,他纵有冲天豪情壮志,也无力回天。兵败后,谢枋得流亡到福建武夷山一带。
    蒙古军攻占临安后,就把他的妻子李氏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奴婢逮捕下狱。负责拘押看管李氏的一个蒙古军官,看到李氏长得漂亮,又知书达理,就对李氏说:你丈夫亡命江湖,现在又不知是死是活,你改嫁给我算了。李氏凄然一笑,说:如果你能免除我和两个儿子的牢狱之灾,我可以考虑考虑。那蒙古军官就乐颠颠地给她一家人单独一个房间,准备与李氏亲热一番。李氏说:现在不行,我还没洗澡呢,明天再说吧。当天晚上,李氏沐浴完毕,穿戴整齐,等孩子熟睡后,解下自己的腰带,上吊自杀。她的女儿和奴婢也自杀殉节。真是满门忠烈啊!
    1276年,被俘太皇太后谢氏从大都寄来懿旨,要求南宋各地臣民降元。谢枋得并非无原则的愚忠,坚决不从。后来他谈到这件事时说:“君臣以义合者也,合则就,不合则去。”
    1284 年,谢枋得59岁,南宋已经灭亡5年。这年正月,元朝大赦天下,谢枋得也在被赦之列。他便从深山里走了出来,在福建建阳驿桥算命为生。他看相算八字,却从不收钱财,只收米和草鞋。取大米者,为一日三餐之计,但为什么要草鞋呢?原来,谢枋得在兵败后曾经发誓说:“不见南朝不着鞋!”自此誓之后,谢枋得一直是身着麻衣,足登草鞋。但让当地人敬重的不是这个,而是他经常穿着麻衣草鞋向东哭拜,已示对南宋王朝的悼念,所以当地人都愿意请他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于是,他便收了卜卦的摊子,回到定居的茶坂,设馆授徒,重新教起书来。 
    西第一个革命团体组织“九区青年社”,发动了声震江西的弋阳人民抵制日货的运动。后来,他们又在这里建立了赣东北第一个共青团支部。
    叠山书院自元、明清以来,一直是赣东信江流域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培育了方志敏、邵式平等大批英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叠山书院改为弋阳县高等小学,民国期间又改为县立初级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县委党校、弋江镇中学、弋阳县二中(后改为志敏中学)的所在地。1995年,县政府从保护历史文物的角度考虑,将叠山书院划归县博物馆管理,并于1996年设立维修叠山书院的机构,对叠山书院进行维修整理。1999年叠山先生殉难710周年之际,邀请了海内外研究谢叠山先生的学者、专家、宗亲后裔等,举行了隆重的开院仪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国志士谢叠山(弋阳行之二)
在叠山书院里穿越往事
叠山书院精神生辉
弋阳县(上饶市下辖县)
踏雪访山樵,山樵踏雪去 一路草鞋痕
地震前期的预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