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跳出“三百年来诗文第一流”的身份,浅谈龚自珍的温文与多情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提到清代诗人龚自珍,大家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这首诗。这首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时年四十八岁的龚自珍辞官离京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在南北往来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写下了这组著名的《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全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广泛,内容庞杂,情感丰富。大多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龚自珍一生留下文章三百余篇,诗词近八百首,是晚清当之无愧的诗坛健将。作为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者与古典诗史的殿军,龚自珍的一生是在矛盾中度过的。他生于官宦世家,少年成名,本该有着大好前途,可是他的后半生却一直郁郁不得志。一方面,他能敏锐地察觉到清政府面临的种种危机并有着自己的主张,可另一方面他却被排挤在外不受重用,始终不能一展抱负。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加之他性格中的一些因素,也让他的诗呈现出了慷慨激昂与柔情婉转两种不同的风格。

龚自珍的才华是众所周知的,他对国家的拳拳之心也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所了解的龚自珍的狂傲的,是充满侠义的,似乎只与家国天下、前途抱负联系在一起,其实我们并不十分了解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其实亲情、友情和爱情在他的诗中也占有很大一席地位。

今天我就通过龚自珍的诗词,走进龚自珍的情感世界,和大家聊一聊他的温文与多情的一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亲情:“母在人间,百事予不知也” ,母亲永远是他心底最温柔的存在。

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公元1792年8月),龚自珍出生在浙江仁和(今杭州)的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祖父与叔祖父同为乾隆年间进士,父亲是嘉庆元年进士。祖父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叔祖父与父亲都曾任地方官史,为官清廉,在当地颇有声明。

龚自珍十三岁能写《知觉辨》,十五岁始诗集编年,十九岁便能倚声填词,与他出身书香世家有很大关系。然而无论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还是人格的形成,对他影响最深远的却是他的母亲段驯。

段驯出身于出香门第,她的父亲是著名的古文学家段玉裁,她幼承家学,文学素养也极深厚,在当地颇有声名。她能诗文擅工篆,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龚自珍四岁时,段驯便为他开蒙,亲自教习诗文。母亲对龚自珍文学上的影响在他所写的《三别好诗》中也有记录。龚自珍说在近代诗人中他特别偏爱吴伟业、方舟和宋大樽三家,因为 “三者皆于慈母帐外灯前诵之,吴诗出口授,故尤缠绵于心。”吴梅村的诗本就清丽哀婉,加之母亲的影响,使得龚自珍的诗中有了一份缠绵婉转。

龚自珍幼年虽聪颖过人,但体弱多病,他很怕听到呜咽的箫声,每每听到便惊惧不定痴傻不已。因而只要听到卖饧人的箫声远远传来,母亲便将棉被盖在他身上,蒙住他的耳朵。夜半他身上发寒,惊醒后便投进母亲的怀里。这段记忆被他写在《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这首诗中。

“黄日半窗暖,人声四面稀。饧箫咽穷巷,沉沉止复吹。小时闻此声,心神辄为痴。慈母知我病,手以棉覆之。夜梦犹呻寒,投于母中怀。……”

“黄日半窗暖,人声四面稀。饧箫咽穷巷,沉沉止复吹。小时闻此声,心神辄为痴。慈母知我病,手以棉覆之。夜梦犹呻寒,投于母中怀。……”

龚自珍三十岁这年夏天,参加了军机章京的考试却名落孙山,心情自是抑郁不已。同年冬天得了一场小病,自然格外思念自幼无微不至照顾他的母亲,想起了儿时投入母亲怀抱的瞬间,不禁愁绪万千,一句 “沉沉复悄悄,拥衾思投谁?”脆弱中透着一丝委屈,道出了诗人在病中对母亲的无限思恋。

可就在诗人三十二岁这一年,段驯溘然长逝,享年五十六岁。此后两年多,他“居忧无诗”,可见慈母去世对龚自珍的打击是巨大的。三年后,他写下《元日书怀》。

“癸秋以前为一天,癸秋以后为一天。天亦无母之日月,地亦无母之山川。孰赢孰绌孰付予?如奔如雷如流泉。从兹若到岁七十,是别慈亲卅九年。”

“癸秋以前为一天,癸秋以后为一天。天亦无母之日月,地亦无母之山川。孰赢孰绌孰付予?如奔如雷如流泉。从兹若到岁七十,是别慈亲卅九年。”

失去母亲的悲痛,足以让天地变色,日月无光。尽管此时已过去三年,可龚自珍却一直没能从失去母亲的创伤中走出。

在母亲的身边应该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了。我想在段驯心中,宁愿他永远是那个怨去吹箫狂来说剑的翩翩少年郎。

友情:“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与林则徐的情谊让他甘愿用满腔热血去酬谢。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这是《己亥杂诗》第二十八首,是龚自珍写给友人黄蓉石的一首诗。全诗简洁明了,直白地记录下了黄蓉石对他的情谊,赞美了黄蓉石的品格的操守,间接地表明了两人的志趣相投,也道出了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相互理解、支持和信任。

显然,龚自珍一直遵循着这样的原则与朋友相处,包括他同林则徐之间的友情也是如此。

林则徐,清朝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他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

说到龚自珍与林则徐的渊源,就要说到龚自珍的父亲龚丽正。龚丽正与林则徐有同官之谊,在林则徐的诗中《东阿旅次赠龚闇斋观察丽正》有记载。林则徐虽只大了龚自珍七岁,却也实实在在是他的前辈,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情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龚自珍与林则徐的情谊源自他们有着相同的政治理念,显然对于禁烟龚自珍是极为支持的。在林则徐1839年第一次离京赴广州禁烟时,龚自珍就写过一首《己亥杂诗》: “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而在林则徐赴广前一年,龚自珍就写过一篇建议书《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交给林则徐,他在文章中对此次禁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具体措施。林则徐被他的推心置腹所感动,在回信中说: “责难陈义之高,非谋识宏远者不能言,而非关注深切者不肯言。”

有史料记载,龚自珍曾在林则徐赴广州禁烟时,赠送给他一方紫端石砚,砚的背后摹刻着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他还以“快雪时晴”作了一篇砚铭相赠,勉励林则徐在禁烟中要雷厉风行,期望禁烟运动大功告成,早日驱除阴霾如雪后初晴。

此砚深得林则徐喜爱,一直携带在身边,他还在砚上题诗一首:定盦贻我时晴砚,相随曾出玉门关。龙沙万里交游少,风雪天山共往还。

一块小小的石砚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两位风云人物一生的情谊。

龚自珍在诗中说黄蓉石对待朋友是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他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

对待朋友他不复往日的狂傲,而是充满侠义、肝胆相照的。满腔热血酬知己,亦狂亦侠亦温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爱情:“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华年”,何其遗憾,没能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

向来出身富贵倜傥多情的公子哥少不了风流韵事,龚自珍也不例外。

龚自珍的第一任妻子段美贞是段驯的侄女,表兄妹也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然而好景不长,妻子因庸医误诊,不治而亡。而此时龚自珍还在京赶考,没来得及见妻子最后一面。一生多情的龚自珍写过许多情诗,却没有一首诗是写给段美贞的,倒是段驯为媳妇作过几首悼诗。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纵是自称狂士的龚自珍也不敢违逆母亲的意愿,他很快续娶了安庆何知府的孙女吉云。吉云亦出身名门,才艺俱佳,然龚自珍待她只有敬没有爱,两人就这样过得相敬如宾的日子。对吉云,他同样没有只字片语留下。

可能有人会问,那龚自珍一生都没有遇到过爱的人吗?自然是有的。

纵观整部《己亥杂诗》,其中第一八二首到一九七首是龚自珍“有所悼念而作”,悼念的对象是他在家乡曾经爱慕过的女子。这名女子一直云英未嫁( “云英未嫁损华年,心绪曾凭阿母传”),直到临死前心心念念的还是他( “阿娘重见话遗徽,病骨前秋盼我归”)。得知她去世的消息后,龚自珍肝胆俱裂写下 “拊心消息过江淮,红泪淋浪避客揩”

回到家乡,佳人已逝,他只得从其婢女处得知她生前的光景,他携婢女来到他们曾经把臂同游的地方,回想起往日的时光不由得百感交集,写下:

“昔年诗卷驻精魂,强续狂游拭涕痕。拉得藕花衫子婢,篮舆仍出涌金门。”

“昔年诗卷驻精魂,强续狂游拭涕痕。拉得藕花衫子婢,篮舆仍出涌金门。”

十三年如一日的情感,给龚自珍的震撼绝对是前所未有的。这十六首诗未尽的情意,也许只能永远珍藏在心中了。

才子似乎永远多情,就在龚自珍己亥离京后,时年四十八岁的他再次对一位风尘女子怦然心动,她就是灵箫。龚自珍为她写了二十七首《寱词》,记录了与灵箫共度的那些朝朝暮暮。

灵箫尽管是风尘女子,气度胸襟颇为不俗。她希望龚自珍能为她赎身,愿做他的妾室。可一向潇洒的龚自珍此刻却退缩了,毕竟他已快五旬了。两人就这样,一个进一个退,始终未能并肩携手。 “报道妆成来送我,避卿先上木兰船”,龚自珍不等她来便悄然而去了。

虽已分手,可龚自珍对灵箫却始终不能忘怀。有诗云:

“阅历天花悟后身,为谁出定亦前因。一灯古店斋心坐,不似云屏梦里人。”

“阅历天花悟后身,为谁出定亦前因。一灯古店斋心坐,不似云屏梦里人。”

两个月后,当他重又路过袁浦时,便情不自禁又去打探她的消息,然而已是遍寻不着了。

正史野史中记录过龚自珍的风流韵事绝对不止不此,他也曾经对自己年少轻狂时的经历有所悔意,决心戒诗向禅。但我想,没能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对他来说或许也是一件憾事吧。

俗话说,不遭人忌是庸才,更何况是恃才傲物的龚自珍呢?只因一首有关丁香花的小诗,被传他与荣亲王贝勒侧福晋顾太清有私情。

诗是这样写的:

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并有小注 “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

太平湖恰是顾太清的府邸,她的《明善堂集》中有 “太平湖畔吾家住,车骑翩翩侍宴还”,所以有人就认为“朱邸”便是顾太清的宅邸,加之龚自珍一惯多情,众口铄金之下,龚自珍只好带着一车书,狼狈地离开京城。

后来,龚自珍在江苏丹阳书院暴毙,许多人猜测他为明善堂主所鸩杀,此为“丁香花公案”。

关于龚自珍猝死的种种可能,许多专家学者都研究过,我在此就不多做赘述。作为诗人,龚自珍的一生无疑是璀璨夺目的,他的诗有着最鲜明的时代印记,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诗人曾遗憾自己没能生在康乾盛世,自己空有一身抱负却不得施展,可也正是这样的时代才造就了他。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龚自珍不是英雄,只是衰世中一个忧国忧民的普通文人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帝国将倾,他写了315首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龚自珍到林则徐与陆游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赏析
1839年,一个苦闷的灵魂
龚自珍很狂的一首诗,全诗意境雄浑,感情奔放,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美人如玉剑如虹”的上一句,才更经典,点透了人毕生的追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