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事之声•悦读 | 陆游:长记残春入蜀时

作者:刘莉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锦江秋雨芙蓉老,笠泽春风杜若芳。归去自佳留亦乐,梦中何处是吾乡。”这些是南宋时期,陆游到四川生活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如今,芙蓉花年年盛开,梅花依旧飘香,青羊宫、浣花溪仍在。而我们也可以穿越这千年历史的长廊,去到四川的崇州、安岳、荣县、岳池等地,通过一首首诗、一阕阕词,重温陆游在四川的那段光阴。

陆游曾游历岳池县,留下诗作《岳池农家》。岳池县以修建陆游广场的方式,纪念着这位大诗人。(郑继明 摄)

初次入蜀,沉迷簿领吟哦少

陆游出生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受其爷爷(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和父亲(陆宰,南宋藏书家)的影响,陆游从小就博览群书。十二岁时,开始写诗,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到八十四岁高龄时仍是“无诗三日却堪忧”。

虽有良好的先天优势,但他生活的年代恰好是宋金交兵的激烈期。经历了第一段婚姻挫折的陆游,在进入第二段婚姻之后,37岁的他,终于走上了博取功名之路。然而,从小受父亲影响坚持主战的陆游,一当官就成了被打击的对象,导致仕途起落浮沉。

在家赋闲四年之后,乾道六年(1170年),经过长达157天的长途跋涉,46岁的陆游终于抵达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正式上任夔州通判。自此,陆游开启了他生平中一段相对安稳、和谐的生活。

最初,陆游整天忙于公务,连写诗作文都很少。在适应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才终于能够抽空去追寻他的“偶像”杜甫在夔州留下的遗迹,并为此留下60首诗、5首词。

陆游入蜀前,与文人雅士的“交游”广泛,相互之间的诗文唱和也很频繁。在夔州则“沉迷簿领吟哦少”“只思归去弄烟波”。远离家乡的陆游,感觉生活孤寂,思乡情切。

所幸,陆游生性洒脱,很快便入乡随俗。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陆游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幕府。

陆游曾任蜀州(今崇州市)通判,当地建有纪念这位爱国诗人的陆游祠,其正殿为“放翁堂”。(张雷 摄)

两任崇州,留下两百余首诗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陆游可以说与崇州极有缘分——两任蜀州(今崇州)。第一次是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先被委以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的闲职,第二年改任蜀州通判。但后又调任嘉州(即今乐山)通判。第二次是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陆游又调回蜀州任通判。

“十里梅花香雪海,千树万枝浮暗香”便是那时陆游为崇州所居地周围的美景所写。据专家考证,“香雪海”和“驿外断桥边”意境的原型,就在今崇州城外西北之隅的凤栖山(崇州市街子镇)梅花寨旁。寨区梅花近千亩,诗中描述的正是花开时节呈现出来的美景。而且,陆游任蜀州通判登临古寺时曾从这里上山,山道断桥边的梅花在黄昏风雨中寂寞开放而芳香不改的美景,为他后来写《卜算子·咏梅》带来了创作灵感。

在崇州,他多次深入考察地方风土民情,并先后造访当地名胜,留下两百余首诗篇,道尽了他对崇州的热爱,并萌发出“终焉于斯”的念头。只是官场之人,最是身不由己。

陆游祠的罨画池,是川西园林的代表之一。(关利沙 摄)

荣州短行,萧然世外云深处

淳熙元年(1174年)冬,陆游被派到荣州代理州事,荣州即今天四川省自贡市荣县。

陆游在荣州只待了短短七十天,却营建了他的“高斋”,并游览了荣州所有惬意的去处,留下诗22首、词10首。荣州是什么吸引了陆游呢?

我们只能从他的诗词中寻找答案。对于高斋,陆游在词中这样描绘——“栏杆几曲高斋路,正在重云深处。”“下临山村,萧然如世外。”这“世外”二字很关键,陆游还有一首题为《桃源忆故人》的词:“衰翁老去疏荣利,绝爱山城无事。临去画楼频倚,何日重来此。”他称道荣州“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看来陆游把荣州看做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了。

在荣州,陆游短暂享受了一番清游之趣后,便到锦城上任去了,“便恐清游从此少,锦城车马涨红尘”(《别荣州》)。成都之行,让他更成为一个标准的食客。

罨画池石碑,颇具古意(陈先敏 摄)

关于美食,从来不吝惜才情

有这样一个比方,陆游对于宋代成都的意义,堪比唐代杜甫。不知道成都人民会不会认同,不过陆游对四川城市、园林、山水、民俗、物产、花草、饮食、文化等方面的热爱,我们却是有诗为证的,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吃了。

淳熙二年(1175年)正月初十,陆游调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兼任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陆游并没有写过什么烹饪专著,但他笔下涉及饮食烹饪的诗,竟然有百篇之多。在唐宋时,成都的美食便已不少,让诗人满口生津,对川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陆游在《剑南诗稿》里谈到四川饮食的就达50多首。其中,一首《蔬食戏书》便将他“吃货”气质暴露无遗:“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贵珍讵敢杂常馔,桂炊薏米圆比珠。还吴此味那复有,日饭脱粟焚枯鱼。人生口腹何足道,往往坐役七尺躯。膻荤从今一扫除,夜煮白石笺阴符。”是的,只有真正的“吃货”才会关注,美味之所以为美味,与用什么样的食材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紧接着陆游又发出第二条“朋友圈”,继续分享四川美食:“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烟柳不遮楼角断,风花时傍马头飞。芼羹笋似稽山美,斫脍鱼如笠泽肥。客报城西有园卖,老夫白首欲忘归。”(《成都书事》)在这一点上,今天成都的“好吃嘴们”跟陆游很像,听到哪里有好吃的,无论多远都要跑去一尝鲜美。而且,还一边吃一边不忘拍美图发朋友圈分享。说他是美食家,一点也不为过。他在蜀中的八年生活,给人们推荐了不少美味。如崇州的薏米、嘉州的椰脯肉、眉山的饼餤以及荣州的琥珀酒,他都能够如数家珍,说出其中的妙处。

深秋初冬时节的陆游祠,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李百川 摄)

迟暮之年,念念不忘是四川

淳熙五年(1178年)春,陆游结束了在成都的仕途,被调回京城临安,不久后又被派往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做官。他的一生,因坚决主张抗金,被贬官、罢官似乎已习以为常。真可谓是“一生颠沛流离”。被罢官十三年之久后,嘉泰二年(1202年)陆游才被重新启用修撰国史。然而,仅一年后他便辞官归家,继续他的田园生活。

在四川的仕宦生涯,是陆游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也是他诗歌创作的高峰期,据统计有一千多首。陆游这一生,生逢战乱、历经磨难、仕途浮沉……尽管如此,他仍笔耕不辍、潜心写作,为后人留下许多不朽佳作,供世人研学与探讨。

有人曾这样总结陆游的诗作: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出苍凉的人生感慨。

迟暮之年,陆游时常会忆起自己壮年之际“细雨骑驴入剑门”的岁月,并不时长叹:“长记残春入蜀时,嘉陵江上雨霏微……杜鹃言语元无据,悔作东吴万里归。”我们知道,这是陆游在想四川;我们也知道,其实四川也一直铭记着陆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歷史文化古跡——四川崇州罨畫池(二)【圖文】
陆游诗歌文化第一祠--崇州陆游祠
贵在行走 | 川西古园罨画池
古圣先贤祠——陆游祠
【西南文学•散文】岳定海/四川/崇州秋风
成都的园林圣境—崇州罨画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