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礼部侍郎一一李时勉

  李时勉(1374年-1450年),名懋,以字行,号古廉,安福(今江西吉安)人。中国明代文学家、官员。[15]

  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选为庶吉士,入文渊阁,[15]参与编纂《永乐大典》及《高庙实录》,授侍讲。[17]其性刚鲠,任职翰林院期间常建言时政,触忤帝王,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洪熙元年(1425年),两度下狱。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他多次遭到迫害。正统十二年(1447年),以国子祭酒致仕。之后依然关心国事,土木堡之变后,上书提出防患御边策略,试图迎明英宗还朝。景泰元年(1450年),忧思成疾而卒。[15]谥号文毅。后改谥忠文,赠礼部侍郎。[11]

  李时勉历仕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六朝[16],在明代实属罕见。李时勉的文章观念受到理学的影响,按其《文说》所论,唯有气充理明之际发而为文,道在文中,才能自然合古而不流于卑弱驳杂。他虽认同诗本性情的传统诗学观,但更看重学问、仁义与笃敬之功。作为明初辅翼“三杨”台阁体文学的核心成员,他强调诗文的实用价值,尤以鸣国家之盛为文臣之责,其创作同样以歌功颂德为主,其中赋体最能体现这一特色。他的古文根植于六经,以阐发义理为中心,其中较有文学色彩的是记文,如为方外之人所作的《云林清趣图记》,颇为清丽娴雅。其诗多感怀之作。著有《古廉文集》12卷,其中文10卷,诗1卷,杂著1卷。[15]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李时勉在童年时期,曾在寒冬季节用棉被将脚裹起来塞进桶中,坚持读书。[2]李时勉5岁发蒙,7岁就能背诵《四书》、《五经》,12岁能诗会赋[1]。永乐二年(1404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入文渊阁学习,参与编修《太祖实录》。李时勉后被授予刑部主事,又参与重修《实录》。书成后,改任翰林侍读。[3]

  两度入狱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三殿失火,明成祖朱棣下诏征求直言。李时勉上书评论时事计十五项。成祖当时已决定迁都北京,正在招来远方的人民。而李时勉却说营建北京不合适,并说外国来进贡的人不宜让他们群居在明成祖朱棣身边。这些话都忤逆了明成祖朱棣的意志。明成祖朱棣接着往下看李时勉的其他建议,大都切中时病,明成祖朱棣气得几次将李时勉的奏章扔到地下,但又都忍不住地捡起来再看,结果许多建议都得以施行。不久李时勉被诬陷入狱。一年多后获释,得到杨荣的推荐,官复原职。[4]

  李时勉半身像

  洪熙元年(1425),李时勉又上疏议论政事。仁宗非常愤怒,将李时勉召到便殿,但李时勉在答辩中毫不退让。明仁宗朱高炽气得命武士用金瓜击打李时勉,李时勉三根肋骨被打断,抬出去时都快死了。第二天,改任为交趾道御史,命李时勉每天审查一件狱案,提交一份议政报告。李时勉上奏了几次,于是被投进锦衣卫监狱。李时勉曾有恩于某位锦衣卫千户,这位千户正好来视察监狱,便偷偷地请来医生,用海外进口的血竭药给李时勉疗伤,李时勉才得以不死。仁宗病情加重,对夏原吉说:“李时勉在朝廷上侮辱我。”说完,他勃然大怒,夏原吉忙安慰劝解。这天晚上,明仁宗朱高炽逝世。[5]

  恢复官职

  宣宗即位已过了一年,有人谈到李时勉得罪先帝的情形。明宣宗朱瞻基大怒,命令使者说:“去把李时勉捆来,朕要亲自审问他,非把他杀了不可。”过了一会儿,又命令王指挥马上把李时勉绑到西市斩首,不用带来相见了。王指挥走出端西旁门,而前面的使者已绑着李时勉从端东旁门进来了,两人没有碰上。明宣宗朱瞻基遥见李时勉,骂道:“你这小臣胆敢触犯先帝!你在奏疏中说了什么?快说!”李时勉叩头说道:“臣说在居丧守孝期间不宜亲近嫔妃,不宜让皇太子远离于左右。”明宣宗朱瞻基听说后,脸色稍有和缓。李时勉又从容谈到第六件事时停住了。明宣宗朱瞻基命李时勉全部说出来。李时勉答道:“臣惶惧不能全部记住。”明宣宗朱瞻基怒意更消除了,说:“这是难为你了,草稿在哪里?”时勉答道:“已经烧了。”明宣宗朱瞻基为之叹息,称赞李时勉忠诚,马上赦免了李时勉,恢复侍读的官衔。等王指挥从监狱回来,李时勉已经冠带整齐地站立在阶前了。[6]

  宣德五年(1430年),《成祖实录》修成,升为侍读学士。明宣宗朱瞻基幸临史馆,把金钱撒到地上赐给学士们。众人都俯身拾取,唯独时勉站着不动。明宣宗朱瞻基于是把剩下的钱都赐给了李时勉。正统三年(1438年),因《宣宗实录》修成,升为学士,主管院事兼经筵官。正统六年(1441年)取代贝泰任祭酒。正统八年(1443年)请求退休,皇上不批准。[7]

  得罪王振

  李时勉请改建国子学。明英宗命王振去视察,李时勉接待王振的礼仪不够隆重。王振怀恨在心,便搜集李时勉的短处,竟一无所得。李时勉曾经折断彝伦堂前一棵树的枝条,王振于是说时勉擅自砍伐官木回家。王振拿着圣旨,将李时勉和司业赵琬、掌馔金鉴一起枷在国子监门前。当时官校到来时,李时勉正坐在东堂批阅学生们的试卷,李时勉从容不迫地宣布学生们的成绩,让僚属们定出甲乙等级,放榜公布,这才出来受刑。当时正当盛暑,枷锁三天不解。国子监学生李贵等一千多人到宫门前请求宽恕时勉。有个叫石大用的,上奏情愿自己代替受刑。学生们围聚在朝廷门口,呼声响彻殿庭。王振听说学生们不平,恐怕激出变故。到通政司将石大用的奏章呈上去后,王振内心有愧。助教李继请求会昌侯孙忠调解。孙忠是皇太后的父亲。孙忠生日那天,太后派人到孙忠家赐给礼物。孙忠便附带奏报太后,太后又为他向明英宗说明了情况。明英宗开始并不知道这件事,这时马上将李时勉释放了。李继为人放荡不羁,李时勉曾经恳切地规劝过李继。但李继不能完全接受,不过李继内心很感激李时勉,所以这时出来帮助了李时勉。[9]

  退休回家

  正统九年(1444年),明英宗朱祁镇视察国子学。李时勉为皇上讲解《尚书》,讲得透彻清楚。皇上很高兴,给了李时勉许多赏赐。李时勉一连上书请求退休,都不批准。正统十二年(1447年)春才获得批准。朝臣和国子监学生近三千人到都门外为李时勉饯行,有的还一直把李时勉送到船上,等船走后才离开。[10]

  晚年生活

  英宗北狩(被俘)期间,李时勉日夜都非常悲痛。李时勉派孙子李骥到朝廷上书,请求选将练兵,亲近君子,疏远小人,褒扬忠诚而有气节之士,迎回英宗,复仇雪耻。景泰元年(1450年)代宗发圣旨给予褒奖,而李时勉却已经去世了,终年七十七岁。谥号文毅。成化五年(1469),听从李时勉孙子李骥的请求,改谥忠文,赠礼部侍郎。[11]

  人物评价

  《明史·列传第五十一》:“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13]

  轶事典故

  太平盛事事件

  太祖任宋讷为祭酒,宋讷最有名气。后来宁化人张显宗申明学规,人们把张显宗比作宋讷。而胡俨在成祖之世,更被人称颂为人师。但论正直而有节操,德高望重而为士大夫们所依归的,都不如李时勉。英国公张辅与各侯、伯上奏,愿意一起到国子监听时勉讲学。皇上命他们三月三日前往。李时勉升坐师席,学生们都依次站在下面,李时勉讲解了《五经》各一章。讲课结束后设酒席,各侯、伯推让说“:这是我们受教的地方,应当与其他学生坐在一起。”只有张辅与李时勉执平礼。学生们唱起《鹿鸣》这首诗,宾主和谐融洽,直到天黑才各自散去。人们把这件事称作太平盛事。[12]

  家族成员

  孙子:李骥

  史籍记载

  《明史·列传第五十一》[14]

  参考资料

  [1]安福李时勉明代四朝为官始终刚直不阿.江西晨报[引用日期2014-11-07]

  [2]《明史·列传第五十一》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

  [3]《明史·列传第五十一》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棣最宠爱的儿子朱高煦简介 朱高煦谋反结局
5分钟读史系列之明朝简史(上篇)
被明宣宗做成“瓦罐焖鸡”的朱高煦是怎样一个人?真的那么不堪吗?
朱高煦效法朱棣发动叛乱,为什么被明宣宗朱瞻基迅速平息?
明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帝和最差的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会把二叔朱高煦放在缸里,活活烹饪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