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散原碎片

  醉魂并入凌云气,世患收为变徵歌——陈散原碎片  2009

  苏小姐道:“我也是个普通留学生,就不知道近代的旧诗谁算顶好。董先生讲点给我们听听。”

  “当然是陈散原第一。这五六百念年来,算他最高。我常说唐以后的大诗人可以把地理名字来概括,叫'陵谷山原’。三陵:杜少陵,王广陵——知道这个人么?——梅宛陵;二谷:李昌谷,黄山谷;四山:李义山,王半山,陈后山,元遗山;可是只有一原,陈散原。”说时,翘着左手大拇指。鸿渐懦怯地问道:“不能添个'坡’字么?”

  “苏东坡,他差一点。”

  ——《围城(三)》

  读《围城》时才看到陈散原的名字,起初未在意,只觉得董斜川在书里虽然是个古怪角色,他写的诗格调倒也奇峻,绝非庸手。后来知道陈散原实是当时的大名家,又读《散原精舍诗》,令人肃然敬仰。渐渐地读到些关于他的书,对他也有了些散碎的了解。

  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咸丰三年(1853)生于江西义宁(今修水)桃里乡竹塅村。幼时与弟陈三畏就读于乃父陈宝箴所办家塾“四觉草堂”。同治十年,入义宁州学。

  20岁,陈散原娶妻罗氏。其父罗亨奎为陈宝箴至交,曾任四川隆川知县。散原曾醉后狂言,讥评时事,臧否人物,痛诋当朝衮衮诸公。罗氏愠然曰:“岂有终日大言于妻前者?”光绪六年(1880),陈宝箴改官河北道,散原夫妇随宦,经河南,罗氏病故,年26岁,有子衡恪。

  光绪八年,散原赴南昌乡试。主官首者即后为溥仪帝师的陈宝琛,次为赛金花之夫洪钧。洪钧以青年当英姿勃发,不负“春风桃李”之喻,陈宝琛曰岁寒松柏才见气节,乃以“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为题。散原作古文体数千言,因不符八股之式,立失资格。幸为陈宝琛从落卷中发现,并高高取中。

  光绪十二年,散原会试得中贡士,因书法上不谙通行之“馆阁体”,重又练字三年,方进京补行殿试,赐进士出身。其间散原续娶俞明诗。俞氏善抚琴,自号“神雪馆主”,犹工书法、诗词,曾作《哓起》:“卷帘看燕子,池水腻如罗。草色花朝雨,箫声子夜歌。哓寒因雾重,春恨为谁多。抛绣依亭石,微吟带薜萝。(资料如此,觉'哓’字欠通,似为'晓’之误)”又有《庚戌寒食病中作》:“病中忘却是春时,开过辛夷了不知。强起如烟疑化柳,未眠有梦欲成丝。年年药碗违寒食,夜夜残灯隔酒卮。雪外园林花满眼,纵能临赏已空枝。”诗作极见功力,至今吟咏,仍神思不已!

  进士及第,散原授吏部主事,正六品衔。某次一书吏衣冠肃然来见,散原以为司官,以宾客礼相见,接谈下乃知书吏也,不禁大怒逐之出。书吏讽曰:“自无本事点翰林,何必怪别人?”散原慨叹官场暮气:“举五千年之帝统,三百年之本朝,四万万人之性命,而送于三数昏佞大臣之手。”遂挂冠去。

  陈宝箴为湖北布政使,散原随之襄赞新政。总督张之洞折节下交,有意收为门下。散原微察之,曰:“两江刘坤一选拔人才,能成就他们的一番事业;山东袁世凯量材而用,也颇能压服众望。不知先生以何术使天下英雄尽入彀中?”之洞无言。

  散原与父联手,效法日本明治维新,在湖南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等维新志士,一时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中心之一,人比日本幕府时期的萨摩和长门。时务学堂时有蔡锷等40余名学生,后大多成为孙中山麾下革命者。陈散原由此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并称“维新四公子”,名动一时。然此间亦树敌颇多。后父子罢职,客寓南昌,曾接一匿名信,内为章回小说《维新梦》之题目,另附七绝数首,其一有句“翩翩浊世佳公子,不学平原学太原。”暗讽散原不学赵胜,偏学李世民助父为乱。余明诗阅后笑曰:“只此两句还不错!”

  光绪二十九年(1903),慈禧七十寿,起复维新党人官位,散原复任吏部主事,未就。光绪三十一年(1905),散原与江西士绅李有棻创南浔铁路未果,立意独善其身,乃参禅礼佛,办佛学堂,请来杨仁山讲授佛学,苏曼殊教授英文。后于金陵青溪桥畔购屋,号“散原精舍”,以诗文消遣。袁世凯立宪,选散原为资政院议员,散原推不就,自号“神州袖手人”。辛亥后,陈宝琛欲说其担任废帝溥仪师傅,散原亦回绝。

  民国肇造,民军攻南京,散原挈家迁沪,与遗老文人诗文相会,或发忧时愤世之慨,或倾留恋前朝之情。24年4月,与泰戈尔、徐志摩见于西湖,互赠诗集。29年11月居庐山,蒋介石使人联络,散原称“不闻世事”,未与蒋相见。36年,英国伦敦举行国际笔会,邀请中国代表参加,当时选派胡适之代表新文学,陈散原代表旧文学,但散原因高龄未能成行。37年日军陷北平,百般游说之,侦探日伺其门,散原忧愤不已,拒服药剂而死。

  董斜川道:“我做的诗,路数跟家严不同。家严年轻时候的诗取径没有我现在这样高。他到如今还不脱黄仲则、龚定盦那些乾嘉人习气,我一开笔就做的同光体。”——(《围城》)

  “同光体”是中国近代诗派之一。同光指清代同治、光绪两个年号。光绪九年(1883)至十二年间,郑孝胥、陈衍开始标榜此诗派之名,指“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同光体”诗不宗盛唐,以仿宋为主。分闽派、赣派、浙派三大支,陈散原是赣派的代表性人物。民国时有南郑北陈之说,郑为海藏楼主人郑孝胥,原为溥仪老师,后任满洲国总理大臣。南郑北陈曾经合作过很多碑帖,散原撰文,海藏书丹,一时盛称双绝。

  散原诗取境奇奥,造句瘦硬,尤重锻字炼句,刻意运用奇字,追求用意深析,意味隽永。有《散原精舍集》及《续集》、《别集》。散原恶俗恶熟,传闻其暗有一换字秘本,汇集可替换的字,作诗时反复推敲,务使每字都新奇别致,更为他人很少用过的。

  《围城》里董斜川还说:“当然是陈散原第一。这五六百年来,算他最高。”此非董之臆造,而是当时老派人所公认。众名家对散原之诗评点甚多,如:

  陈衍:“散原为诗,不肯作一习见语,于当代能诗钜公,尝云某也纱帽气,某也馆阁气,盖其恶熟恶俗者至矣。少时学昌黎,学山谷,后则直逼薛浪语。并与其乡高伯足极相似。然其佳处,可以泣鬼神,诉真宰者,未尝不在文从字顺中也。而荒寒萧索之景,人所不道,写之独觉逼肖。”(《近代诗钞》),“陈散原诗,予所不喜。凡诗必须使人读得、懂得,方能传得。散原之作,数十年后恐渺过问者。早作尚有沉忧孤愤一段意思,而千篇一律,亦自可厌。近作稍平易,盖老去才退,并艰深亦不能为矣。”

  张慧剑:“故诗人陈散原先生,为中国诗坛近五百年来之第一人。”(《辰子说林》)

  汪辟疆奉之为“及时雨宋江”:“见一善,尝挂口,退而视之无所有。江湖上,归恐后,阅世高谈辟户牖。”(《光宣诗坛点将录》),“散原能生,能造境。能生故无陈腐诗,能造境故无犹人语。凿开鸿蒙,手洗日月,杜陵而后,仅有散原。”(《展庵醉后论诗》)。

  梁启超:“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醇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饮冰室诗话》)

  狄葆贤:“(散原诗)奇语突兀,二十字抵人千百。”(《平等阁诗话》)

  林庚白:“虽囿于古人之樊篱,犹能屹然自成其一家之诗”(《今诗选自序》),“方面太狭”(《丽白楼诗话》上编),“非学子所宜取径”(《角声集自序》)。

  对散原诗的褒奖自有道理,但那些不赞成的话才恰恰与我的感觉完全相同。散原诗初读觉奇峻有力,通览之下见满纸艰涩,不能不让人心生退意!我读名家的集子,浸润在其风格中,近期总会不自觉地仿其笔意写上一些,但读精舍诗时,便知自己绝学不来,也断然不会去仿效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散原写诗真的用了传说中的换字小本本吗?
“陵谷山原”的考释   文 / 赵永福
诗词创作的“立意与命题”
《原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就是这么干的
围城漫谈之四:“陵谷山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