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嵇康《养生论》注解·点评
        养生论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馀斛。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至于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智以下,谓之自然。纵少觉悟,咸叹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於未兆。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无功之治;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证,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其次狐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原,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内怀犹豫,心战於内,物诱於外,交赊相倾,如此复败者。
  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恕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
  【题名解】
  这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一篇仅次于《周易参同气》有“万古丹经王”之名称的歌颂修炼“内功养生之道”的著名传世文章,其对内功养生之道的认识、理解成为正确无误的定论了。故而,精心观读此文章的精义,对传统内功养生之道的健身、体道的认识、理解就会更加清楚明白而不会怀疑了。下面对其所论的内容进行注解、点评以揭其秘旨精义奉献给读者也!
  【注解】
  ①、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红尘人世间或有谓“神仙”之道可以学得,长生不死可以努力致之或能达到者也;或云上寿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岁的年龄,古今所同也。过此以往,莫非妖妄之言者也?此“长生不死”和“活到数百岁”的说法、皆从两方面失去其真实情况之言也!请试着粗浅的议论之。
  夫“神仙”虽然不能以目见到之,然根据记籍所载,前史所传,比较而论之,其有必然可能做到的地方亦未可知矣。似乎特别受异于口鼻呼吸的“真元一气”运行法式薰陶,禀之自然而成之,并非靠头脑积累“器学知识”所能致之也。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之学,至于“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人皆不精通是道,故莫能得之矣!
  异气:异于口鼻呼吸的“真元一气”运行法式也。
  ②、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用什么来说清楚呢?就说“服药求汗”,或有不获而病势转沉重;而七情所因而致邪气一集聚,则精神正气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自己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直发冲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如果“神躁”动於中,而形骸必定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的症状是相同的。
  ③、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就说内功养生之道的修炼,亦如种庄稼,播种、培育自己的“无形法身道体”之事情也;于汤之世时,偏有沐浴之功者,虽最终归于燋烂,必然是内功沐浴者后枯也。然则内功沐浴之益出,固然不可诬蔑之也。而世人常谓“一怒不足以侵蚀本性”,一哀不足以伤及身体健康,故而轻易而放肆之,是还不认识“内功沐浴”法式之益处也。犹如盼望嘉谷於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化机理之容易散失,知到“一过”之害生的严重性了。故内功修炼充足性体以保“神”的功能也,安心以“全身”之健康也;爱,憎都不栖於情;忧,喜皆不留於意。淡泊然而无感触,则身体、气机和平。又真气呼吸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兼备相亲和睦,表里阴阳俱能水火既济也。
  为稼:稼者,庄稼也,播种培育稼禾的意思。以此比喻内功养生之道的修炼,亦如种庄稼,播种、培育自己的“无形法身道体”也。
  一溉之功:内功修炼术语“沐浴”得较早的说法。
  ④、夫田种者,一亩可收获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馀斛。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馀斛。田种一也,至於植树种植饲养动物的饲料植物等不同生产方式,则用的功夫获得收益亦相悬殊。故谓之曰:“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皆守常而不变者也。且“豆”吃多了令人身体感觉沉重,“榆荚”吃多了令人瞑困,“合欢花”可以消除愤怒,“萱草”让人忘掉忧郁,这是愚智之人所共知的常识也。
  田种:普通庄稼地的种法,靠天吃饭,故而收成少些。
  区种:就是按一定距离,挖好排放水渠的种法。故而旱涝保收,能够丰产的意思。
  蠲忿:蠲juān消除的意思;忿,愤怒也。消除愤怒的意思。
  ⑤、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
  薰草,俗名佩兰,又名零陵香。味辛,故曰害目。河豚、海豚的肉非常鲜美,但不是人工饲养出来的。这是平常世间之人所平常的知识也。寄生虫“虱”子处在头发内而色黑,麝食柏而生香;颈处山险之地缺碘而生瘿瘤,齿居晋地因饮水含氟量多而黄。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滋味浓则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和之精粹也。
  薰:俗名佩兰,又名零陵香。味辛,故曰害目。
  豚鱼不养:河豚、海豚的肉非常鲜美,但不是人工饲养出来的。
  麝食柏而香:传说麝这种动物食柏而生香,麝因常食柏树叶所以身上长出麝香来了。“麝shè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芳香开窍驱除阴邪。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简称“麝”。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原动物为麝。
  ⑥、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至于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智以下,谓之自然。纵少觉悟,咸叹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於未兆:
  如果以微弱渺小的身躯,而内外攻之者不止一条途径,容易枯竭之身体。而外有功名利禄的诱惑,内有“喜怒悲思忧恐惊”之七情躁扰的受之攻击。身乃生命之体,并非木石无生命之体,生命岂能持久乎?尤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贪恋女色、索求贵重物品而又不知疲倦,以致劳乏其身、精神供应不继将内绝矣;再加之外感风寒所灾和百毒所伤,因此没有活到天年,半道夭折者众多矣;都是难以摆脱精神枯竭决绝造成夭折早丧的原因,而导致死亡提前来临也。世人皆知笑着悼哭而又惋惜之,谓之既可笑又可哀。谓之不善持守生命机制者也。乃是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身体健康,却损失了生命机理。导致死亡的原因,乃于生命机制微小的方面之差误造成的。正是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智以下,谓之自然。纵少觉悟,咸叹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只有谨慎于众多危险于未见到征兆的时候调理好了,才是最佳的方法。这就是需要“内功养生之道的”的修炼,才能保证做到这一点。
  蕞尔之躯:微弱渺小的身躯。
  非一涂:不止一条途径的意思。
  外内受敌:外有功名利禄的诱惑,内有“喜怒悲思忧恐惊”之七情躁扰。
  身非木石:身乃生命之体,并非木石无生命之体。
  好色不倦,以致乏绝:贪恋女色、贵重物品不知疲倦,以致劳乏其身、精神供应不继将绝矣。
  中道夭於众难:没有活到天年,半道夭折者众多矣;都是难以摆脱精神决绝的原因,而导致死亡提前来临也。
  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身体健康,却损失了生命机理。导致死亡的原因,乃于生命机制微小的方面之差误造成的。
  慎众险於未兆:只有谨慎于众多危险于未见到征兆的时候调理好了,才是最佳的方法。
  ⑦、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无功之治;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证,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无功之治;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只有修炼内功养生之道以多自己印证,以同自慰,谓天地好生之德的理法尽藏于此中而已矣。
  ⑧、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其次狐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原,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内怀犹豫,心战於内,物诱於外,交赊相倾,如此复败者:
  从古至今、从前到后闻听内功修炼养生之事,则自己鲁莽判断以所见,谓之不然。其次狐疑之,虽觉得差不多,莫知所根由也。其次,自力认为是内功养生之大道修炼的“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也,中路复废弃矣。或益之以周身“气道”的内气流行,而泄之以尾闾。欲坐望修炼内功显示果报者,或抑制情绪忍欲而不发,割弃荣誉的原头,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以希望在数十年之后得道成仙,又恐名誉、得道两失,内怀犹豫不决之心。这样,“心战於内,物诱於外”,远近相倾,内功养生之道的修炼而又如此反复无常必然以失败告终者也。
  畎浍huì quǎn:泛指田间水道。这里指周身“气道”。 
  ⑨、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
  夫修炼内功养生之道至无形法身道体之物微妙玄通,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今以躁动竞争之心情,涉猎内功养生之道的静修之途径糊涂,意速成而事迟也,望近得而应远也,故莫能得之相继以告终也。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而丧业,偏恃者以不兼而无功可言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者,故“欲妄之者”万无一之能成者也。
  ⑩、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恕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
  善于修炼内功养生之道者则不然矣。清虚静以泰,少私寡欲。知到名位之伤德,故忽视之而不钻营,非欲而强禁也。认识厚味之危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也,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团真气,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运用灵验奇妙的灵芝来熏蒸,运用甘美纯净的泉水来滋润,运用朝阳沐浴形体,用音乐陶冶性情,顺应自然,自觉得意。安适的弹拨“五弦”的弦乐器。在音乐的氛围里,人的情怡神调,万虑俱消,安静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恕可与即采用这种方法或这样做可以与方士比长寿,与神仙赛健康的意思。这样的修炼内功养生之道如何会认为其没有呀?
  蒸以灵芝:内功养生之道修炼的术语,就是“人心灵,道心知”的两者和合归一“真灵知”也。蒸者,内功养生之道的修炼也。
  润以醴泉:就是内功养生之道修炼之“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像似醉”的犹如“饮酒”之谓之“醴泉”也。
  晞以朝阳:就是内功养生之道的修炼之“驱尽众阴邪,然后立正阳”之“朝阳”也。晞者,从日从希,从阳从道的意思。听之不闻,名曰希。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乐府诗集•长歌行》
  绥以五弦:积极主张“绥以五弦”的音乐养生法。“绥”是安适的意思,“五弦”是古代一种用来弹拨的弦乐器。在音乐的氛围里,人们情怡神调,万虑俱消,...伏羲作琴有五弦。
  【译文】
  红尘人世间或有谓“神仙”之道可以学得,长生不死可以努力致之或能达到者也;或云上寿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岁的年龄,古今所同也。过此以往,莫非妖妄之言者也?此“长生不死”和“活到数百岁”的说法、皆从两方面失去其真实情况之言也!请试着粗浅的议论之。
  夫“神仙”虽然不能以目见到之,然根据记籍所载,前史所传,比较而论之,其有必然可能做到的地方亦未可知矣。似乎特别受异于口鼻呼吸的“真元一气”运行法式薰陶,禀之自然而成之,并非靠头脑积累“器学知识”所能致之也。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之学,至于“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人皆不精通是道,故莫能得之矣!
  用什么来说清楚呢?就说“服药求汗”,或有不获而病势转沉重;而七情所因而致邪气一集聚,则精神正气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自己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直发冲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如果“神躁”动於中,而形骸必定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的症状是相同的。
  就说内功养生之道的修炼,亦如种庄稼,播种、培育自己的“无形法身道体”之事情也;于汤之世时,偏有沐浴之功者,虽最终归于燋烂,必然是内功沐浴者后枯也。然则内功沐浴之益出,固然不可诬蔑之也。而世人常谓“一怒不足以侵蚀本性”,一哀不足以伤及身体健康,故而轻易而放肆之,是还不认识“内功沐浴”法式之益处也。犹如盼望嘉谷於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化机理之容易散失,知到“一过”之害生的严重性了。故内功修炼充足性体以保“神”的功能也,安心以“全身”之健康也;爱,憎都不栖於情;忧,喜皆不留於意。淡泊然而无感触,则身体、气机和平。又真气呼吸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兼备相亲和睦,表里阴阳俱能水火既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馀斛。田种一也,至於植树种植饲养动物的饲料植物等不同生产方式,则用的功夫获得收益亦相悬殊。故谓之曰:“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皆守常而不变者也。且“豆”吃多了令人身体感觉沉重,“榆钱”吃多了令人瞑困,“合欢花”可以消除愤怒,“萱草”让人忘掉忧郁,这是愚智之人所共知的常识也。
  薰草,俗名佩兰,又名零陵香。味辛,故曰害目。河豚、海豚的肉非常鲜美,但不是人工饲养出来的。这是平常世间之人所平常的知识也。寄生虫“虱”子处在头发内而色黑,麝食柏而生香;颈处山险之地缺碘而生瘿瘤,齿居晋地因饮水含氟量多而黄。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滋味浓则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和之精粹也。
  如果以微弱渺小的身躯,而内外攻之者不止一条途径,容易枯竭之身体。而外有功名利禄的诱惑,内有“喜怒悲思忧恐惊”之七情躁扰的受之攻击。身乃生命之体,并非木石无生命之体,生命岂能持久乎?尤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贪恋女色、索求贵重物品而又不知疲倦,以致劳乏其身、精神供应不继将内绝矣;再加之外感风寒所灾和百毒所伤,因此没有活到天年,半道夭折者众多矣;都是难以摆脱精神枯竭决绝造成夭折早丧的原因,而导致死亡提前来临也。世人皆知笑着悼哭而又惋惜之,谓之既可笑又可哀。谓之不善持守生命机制者也。乃是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身体健康,却损失了生命机理。导致死亡的原因,乃于生命机制微小的方面之差误造成的。正是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智以下,谓之自然。纵少觉悟,咸叹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只有谨慎于众多危险于未见到征兆的时候调理好了,才是最佳的方法。这就是需要“内功养生之道的”的修炼,才能保证做到这一点。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无功之治;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只有修炼内功养生之道以多自己印证,以同自慰,谓天地好生之德的理法尽藏于此中而已矣。
  从古至今、从前到后闻听内功修炼养生之事,则自己鲁莽判断以所见,谓之不然。其次狐疑之,虽觉得差不多,莫知所根由也。其次,自力认为是内功养生之大道修炼的“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也,中路复废弃矣。或益之以周身“气道”的内气流行,而泄之以尾闾。欲坐望修炼内功显示果报者,或抑制情绪忍欲而不发,割弃荣誉的原头,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以希望在数十年之后得道成仙,又恐名誉、得道两失,内怀犹豫不决之心。这样,“心战於内,物诱於外”,远近相倾,内功养生之道的修炼而又如此反复无常必然以失败告终者也。
  夫修炼内功养生之道至无形法身道体之物微妙玄通,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今以躁动竞争之心情,涉猎内功养生之道的静修之途径糊涂,意速成而事迟也,望近得而应远也,故莫能得之相继以告终也。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而丧业,偏恃者以不兼而无功可言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者,故“欲妄之者”万无一之能成者也。
  善于修炼内功养生之道者则不然矣。清虚静以泰,少私寡欲。知到名位之伤德,故忽视之而不钻营,非欲而强禁也。认识厚味之危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也,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团真气,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运用灵验奇妙的灵芝来熏蒸,运用甘美纯净的泉水来滋润,运用朝阳沐浴形体,用音乐陶冶性情,顺应自然,自觉得意。安适的弹拨“五弦”的弦乐器。在音乐的氛围里,人的情怡神调,万虑俱消,安静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恕可与即采用这种方法或这样做可以与方士比长寿,与神仙赛健康的意思。这样的修炼内功养生之道如何会认为其没有呀?
  【点评】
  修炼内功养生之道追根溯源远推至三皇圣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说法;近取之则是《大学》中:“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的说法中。然而,最直截了当的就是《道德经》一书的宗旨。尤其是“第五十章•贵生”一章的论述最为精彩,以资对照,录而并解之如下:
  第五十章•贵生
  【本章引语】
  这一章是专门阐述养生之道,探讨长生之道的章节。侧面的阐明人生观的问题,正如李白所言:“天生我才必有用”。说明每个人的生命之存在,都是有其一定的社会价值的,故而“圣人无弃人”。
  老子认为,人生在世,大约有十分之三的人是长寿的,大约有十分之三的人是短命的,这都属于自然的正常死亡现象。另有十分之三的人,本来可以长寿,但是由于贪生怕死而贪餍好补、贪名好利,过早的自己糟蹋了自己的生命。只有余下十分之一的极少数人,法本养德,善于摄生护养自己的性命,时时处处能自觉的作到“唯道是从”的少私寡欲,过着“清静无为”之质朴纯任自然的生活,故而得以享受天年之寿。
  “任德”的最具体、最根本的表现就在于“贵命保生”,这就是“贵生”章所申发的意义。性命是人最为贵重的东西,多么贵重的东西都没有他贵重!因为什么文明的物事,都是人制造出来的!下面认真观读经文的内容精义!
  【原文】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
  陆行不遇犀虎,入军不被甲兵。
  犀无所投其角,
  虎无所措其爪,
  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注释】
  ①、出生入死:
  凡有生死现象的生物,其一出生,就奔向死亡而去,这是自然法则、规律,此乃出生入死的第一个意思。出生,谓情欲出于内,魂定魄静,精神抱一,生机勃勃,生有方,故生也;入死,谓情欲入于内,精神劳惑,触犯死地,故死也,此乃出生入死的第二个意思。而《道德经》的养生之道,主要论述的是出生入死的第二个意思的内容。而以万物出生入死的自然法则为根本背景以论之。
  不知生 焉知死
  颜子问孔子曰:敢问死?孔子答曰:不知生,焉知死!译成白话就是:老师,我冒昧的请教,人为什么会死?老师答道:不知道生化机理,如何能够知道死亡的原因呢!
  从这一师生的问答中,我们隐隐约约感觉到俗语所说的“死有地,生有方;阎王造生先造死”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身内的生理、生化机制正常时就是生;身内的生理、生化机制出现不可挽回之故障时,出现故障的所在就是本章中所说的“死地”。
  又,医家有言:“人有一生,而有二死”。一生者,生理、生化机能正常者生;二死者,化源绝者死。生化机制不可挽回的故障,不得生发变化,一死之因也;供应生化机制运行的物质,不复供应了,源头断绝,一死之因也,合之谓之二死。
  ②、生之徒,十有三:
  人出生在世能够长生的人,大约有十分之三的比例。人之所以长生,有十三项长生的路途,即人之九窍,四关之内容也。
  徒:一为人解,学徒、徒弟;一为路途解,通途。两种解释都可以通。
  十有三:十三之数也。通指人身九窍、四关。这是当时的习惯用法,实际上就是指代人体生命机制而言的。有,置于数词之间,表示零数,如《尚书•尧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十有三,即十三。
  九窍:两目、两耳、两鼻孔、口腔、前阴、后阴为九窍,见《黄帝内径•素问》。但是,口腔中暗有食道、气道两窍;前阴内有精道、尿道两窍,合计为十一窍,见吴鞠通《瘟病条辩》。
  四关:论为四肢,实乃指身体内外精、神、气、血,即气形、功能。一气升降涨渺之各系统的循环景象,每一景象为一道关隘,合之为四关,以象一年之四季,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是为生机。
  以此论生之徒,其生也,心不妄想,意不妄动,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闻香臭,口不妄言、不妄品味,手不妄持,身不妄为,足不妄行,精不妄耗,气不妄弃,神不妄施;此十三者,妄之其死也,与生反之。
  七情六欲,合之亦是十三之数。七情者,喜、怒、悲、思、忧、恐、惊,情欲过分者,皆能伤于内,甚者又皆能触犯死地而造成死亡;六淫者,风、寒、湿、燥、火、热,外感六淫之邪皆能伤内而致病,重甚者又皆能触犯死地而造成死亡。七情者属于情欲过渡,六淫者乃正气不足的缘故。只有“内功心法”的修炼才能正气充足,正气充沛则情志淡泊而无欲。内无七情所伤,外无六淫之邪的侵害,则保一身健康,身体健康自然长寿。
  十有三: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十分之三,古有:“人活七十古来希”的说法,可以证之。故在阐释中两种说法皆用之。
  ③、死之徒,十有三:
  人出生在世不能够长生的人,大约亦有十分之三的比例。如先天内部生理、生化机制部件缺陷,功能不完善的,这些人都命中注定不能活到天年。(现代医疗条件的后天医疗补救者除外,因为当时不具备这种医疗条件。例如:“先天二尖瓣狭窄”的人,头部血管狭窄的人,多不能长寿。)
  ④、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人出生在世本能够长生的人,由于触动了死地而早早夭折死去的人,大约亦有十分之三的比例。这才是要研究的问题之主要内容。
  ⑤、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本来能够长生,反而倒早早夭折而死去了,这是什么缘故造成的呢?这些人所以触动死地的原因,以其将求生活命长寿之事看得过于浓厚了,以至饮食起居,行动坐卧,违背“道”本清静无为的法则,忤逆天意的清净自然之规矩,恣意妄行失去了天道纲纪之所致。
  其生生之厚:现实生活中,那些追求身体健康,长寿的人。因为妄行吞吃营养补品,生猛美味;妄行装饰豪华住宅;妄行运动等,而骤致死亡的报道,比比皆是。自可以为此论之明证矣!
  ⑥、盖闻善摄生者:
  大概的听说,那些善于“唯道是从”清静“无为”之养生的人:乃是通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内外双修”,而达到文体武用的神明艺境,具备“文兼武全将相身”之人的才能者。
  摄:养也。
  ⑦、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出门远行,在陆地跋涉行走,预先选择行走路线的时候,自然选择远远避开有兕、虎等猛兽出没的地方和兕、虎等猛兽饱食潜伏休息的时辰,自然害不相干也;从军入于兵战之中,虽不避甲兵,亦不被甲兵所伤害,是因为不好战以杀人,只知先为不可胜,而后图谋之,亦是害不相干也。
  陆行:在陆地上的远行。《马王堆帛书甲乙本》为“陵行”,是指在山区丘陵地带行走。两者意思无异尔。
  兕:音寺,sì。犀牛一样的巨角之猛兽。
  不被甲兵:有本为不避甲兵,字虽不同而意同,都是不被兵器所伤害的意思。之所以不被兵器所伤害,是在兵战中静以待动,自能静以制动的“后人发而先人至”的战胜对方,此乃道本无为的“不先物为,因物之所为”的法式所决定的。这就是不避甲兵之说法的精义,才有不被甲兵所伤害的事实。其在歌颂“道”本清静不先物为,因物之所为的“无为”法式之精妙所在。
  ⑧、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这种遵从道本不先物为的远其害之“无为”法式的实施运使,致使象犀牛那样的长有巨角的猛兽,也无所投其角而能伤害之;就像有兽中之王之称的猛虎,也无法用其锋利的爪子伤害着呀;兵战中亦不容对方锋芒锐利兵刃加害之。
  ⑨、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为什么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这是什么缘故及有什么奥妙吗?原因很简单,道理很显明。就是因为不触犯“心不妄想,意不妄动,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闻香臭,口不妄言、不妄品味,手不妄持,身不妄为,足不妄行,精不妄耗,气不妄弃,神不妄施”之死地,唯精神抱一,与道沉浮,故无失而已。乃说的是自己的“神明营护之,诸物不敢害也”之修炼的无上功夫艺境之道理的!
  【译文】
  贵  生
  凡有生死存亡现象的物,其一出生,就奔向死亡而去,这是自然法则、规律,此乃出生入死的第一个意思。出生,谓情欲出于内,魂定魄静,精神抱一,生机勃勃,生有方,故生也;入死,谓情欲入于内,精神劳惑,触犯死地,故死也,此乃出生入死的第二个意思。而《道德经》的养生之道,主要论述的是人之出生入死的第二个意思的内容。而以万物出生入死的自然法则、规律作为根本背景以论之。
  人出生在世能够长生的人,大约有十分之三的比例。人之所以长生,有十三项长生的路途,即人之九窍:两目、两耳、两鼻孔、口腔、前阴、后阴为九窍;四关:论为四肢,实乃指身体内外精、神、气、血,即气形、功能,一气升降涨渺之各系统的循环景象,每一景象为一道关隘,合之为四关,以象一年之四季,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是为生机之内容也。
  以此论生之徒,其生也,具体有十三项内容:心不妄想,意不妄动,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闻香臭,口不妄言、不妄品味,手不妄持,身不妄为,足不妄行,精不妄耗,气不妄弃,神不妄施;妄之其死也,与生反之。
  人出生在世不能够长生的人,大约亦有十分之三的比例。如先天内部生理、生化机制部件缺陷,功能不完善的,这些人都命中注定不能活到天年。(现代医疗条件的后天医疗补救者除外,因为当时不具备这种医疗条件。例如:“先天二尖瓣狭窄”的人,头部血管狭窄的人,多不能长寿。)
  人出生在世本能够长生的人,由于自己触动了死地而早早夭折死去的人,大约亦有十分之三的比例。这才是要研究的问题之主要内容。本来能够长生,反而倒早早夭折而死去了,这是什么缘故造成的呢?这些人所以触动死地的原因,因为其将“求生、活命、长寿”之事看得过于浓厚了,以至于饮食起居,行动坐卧,违背“道”本清静“无为”的法则,忤逆天意的清净自然之规矩,恣意妄行失去了天道纲纪之所致。
  大概的听说,那些善于“唯道是从”清静“无为”之养生的人:乃是通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内外双修”,而达到文体武用的神明艺境,具备“文兼武全将相身”之人的才能者。他们出门远行,在陆地跋涉行走,预先选择行走路线的时候,自然选择远远避开有兕、虎等猛兽出没的地方和兕、虎等猛兽潜伏休息的时辰,自然害不相干也;从军入于兵战之中,虽不避甲兵,亦不被甲兵所伤害,是因为不好战以杀人,只知先为不可胜,而后图谋之,亦是害不相干也。这种遵从道本不先物为的远其害之“无为”法式的实施运使,致使象犀牛那样的长有巨角的猛兽,也无所投其角而能伤害之;就像有兽中之王之称的猛虎,也无法用其锋利的爪子伤害之;兵战中亦不容对方锋芒锐利兵刃加害之。
  为什么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这是什么缘故及有什么奥妙吗?原因很简单,道理很显明。就是因为不触犯“心不妄想,意不妄动,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闻香臭,口不妄言、不妄品味,手不妄持,身不妄为,足不妄行,精不妄耗,气不妄弃,神不妄施”之死地,唯精神抱一,与道沉浮,故无失而已。乃说的是自己的“神明营护之,诸物不敢害也”之修炼的无上功夫艺境之道理的!
  【讲义】
  河上公将此章命名为“贵生”,有两层意思:一是,这一对待生命的观点,是承认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存在都是有价值的,不但自己贵生,更要贵他人之生。能够贵他人之生者,自然就能够理解人、尊重人、相信人、爱护人,也就能做到“人无弃人”了。
  二是,既然知道生命的可贵,就要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这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在对待如何才能真正保养生命的问题上,确存在“唯道是从”的养生之道的“无为”法式和“背道而驰”的戕贼害生之“有为”法式。“无为,有为”两种法式截然不同,效果各异。只有遵从老子所提出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内外双修”之“无为”法式而修炼颐养,才能真正做到“唯道是从”的清静“无为”的养生之道,才能得身体健康以长寿。只有身体健康长寿,才能说明一个人是真正的“贵生”者。
  贵生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清静“无为”的处理一生中所从事的种种事物,这才是健康长寿的人生目的。
  【内功解】
  躬身自厚 德才兼备
  修炼传统内功养生之道的目的有二:一曰:身体健康长寿;二曰:以攻防之技艺作为防身护体的功夫。实际上修炼传统内功养生之道的目的,就是健身、技击,功德艺境并行不悖,躬身自厚获得“文兼武全将相身”的济世之才的“齐身”之事业。这才是真正爱护自己生命的具体表现。因为,一个人只有道德高尚的精神文明、身体健康的体魄,高超的技艺功能,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好所从事的事业。所以说,修炼传统内功养生之道而达到神明艺境的人,都是善于养生的人,都能够做到“安处世,敬其业”的人。而潇洒的走过自己的一生,这才是“贵生”的目的。下面分题论述:
  一、扶正祛邪
  就修炼传统内功养生之道的莫大好处,就是内外双修的损益法,前贤亦有这方面论述,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习得形剑成于外,则剑气备于内,是尔身心自有主。其为用也,可除灾以断水,可画地以成河;斩七情、断六欲而绝淫根;破异术,灭妖通以除恶党。神智从生,豁古今于亲目;谋猷克布,协治化以感通。儒之御侮,以此而威行;道之降伏,以此而欲空;释之真空,以此而功成。
    夫剑气即罡炁也。而宇宙之间,亦必恃此为化育,主宰生杀权宜。故学者业贵于精,心宜于谦,艺当熟习,志莫骄矜。外有三尺剑,内必籍五本以佐之,始保一身安闲,无事纷纭耳。再者,此物为仁人之珍宝,彼匪人之所畏,故好而知恶为贵。或徒负气好胜,每生嫌隙。一旦欲胜乎理,小则鲁莽偾事,大则积愁成恨,反恨成狠,将祸延无已。此真好武中之恶习。
  故剑法既成,尤当博阅天文、地理、人事、驳杂于中,在一番体认知改择中,卑以身处之心。又或于澹定之候,静以抚琴,涵养性真,化净猛烈之习,效成一片温和气象。外人岂能知哉?目为武士,而有儒雅之风,称为杲儒,而有威严之度。故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功用到此,谓文兼武全将相身,更必出处有道焉。试止以时,不以道殉身,亦不失机,勿贪为主,勿吝为先。如有欲习此者,详言喻众,莫为己私,化传万方,奠定国家,小则终保厥身,大则兼济天下,启可轻乎哉?
  试思昔有伯温先生言:此天子气也,十年之内,必都金陵,吾当负剑从之。非明悉天文地理人事,善舞剑而能止戈者乎?更有善观剑者风胡子,善舞剑者李靖、伍员、吴季子等,孔门之季路善佩剑。于此观之,剑为奇珍,自古惟然。其用非但主于玩器,其旨趣亦深焉耳。
  望古遥企,得精秘传者,不乏人矣。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必加一能己百,十能己千之力,甚勿空演招数。更须深参奥旨,方克许有为哉!
  以上所论,皆是“趋尽众阴邪,然后立正阳”的内容。
  二、入门有道
  再谈如何起手修炼的入门之道:
  炼剑莫先于炼气,炼气要首在于存神。存神之始功,根于固精。能此方可以论剑之练法,否则作辍之,鲜有成为完壁者。工夫贵勿刚勿缓,和平得中,且存且养,内外兼济。直外便能和中,炼形亦可长生。活动筋骨身轻灵,周身气血力加增。由子至午锻炼外,自未至申静息中。戌则吞斗持罡,运用水火,和合坎离,妙在筑基,要乃清心寡欲。此入道之机、成道之具,岂可杳视?惟昼夜无间,则阴阳协理。呼吸定则灵光生,而三宝定位,同居其中。金丹日益,身法愈轻。昔唐太宗养剑士数百人,时或令舞,则诸士身共剑各飞。若此神舞,神威足以胜人者,非此而何?
  以上清楚的说明,修炼传统内功养生之道的起手入门方法,就是内功养生术的修炼。
  三、至用有法
  再论运用之道。
  夫剑贵乘机以进,无隙则退。故奇正明,剑法成;精神全,神力猛。古语之“一声吓断长江水”,乃威神并作也。既能如此,何患对敌难胜?非内外打成一片,难以飞而出快,妙而显神。非真阴阳生,不能召天地之精气神,归入身心。惟气结于根,久战如未战也。至于生威之道,在于存神。神能常存,久自生威。存神以固精为本。《圣经》云:知止止者,亦进攻退守之道也。进攻之道,见机而作;退守之道,忍辱为先。进退得宜,便为知止。若茫然而进与退,昧然而守与攻,非徒无益,恐招尤之媒来自面前,而昧已晚。是求荣反辱。欲固守己身,多助敌资,良可惜也。故曰:战胜一时,由于训练千日功夫。岂偶然乎?
  人既为万物之灵,必心与道洽,庶几致人,不为人所致也。故君子必具天险王道之全,洞天时地理人事之权宜,其略则孙、吴、司马之策,始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故君子战必胜也,历观古人个有取法。昔亚圣云:浩然之气,至刚至大,直养无害,塞于天地之间。夫浩然之气,在于天地间,则保合太和之气,以之生成,在人则空灵无间之气也,即真气。其中刚柔浑合、阴阳互生,即所以结丹粒之道也。其大莫喻,其小难破,而来往造化之神涵于其内。故曰:放之弥六合,卷之藏于密,直养即勿妄勿助,直养自然先天之能力,在神为非人力也。无害者乃顺生机之自然,去其害生机者也。养至真息圆满,百慧从生,永生无灭。小可经纶,大可赞誉天地,故曰则塞于天地之间。夫勿妄者,非具刚决武火之力,安能常于若存?勿助者,非有攸柔文火之功,安得依行不偃?果能明道不计其功,是无为之为神为也。能庸行无息武火之力,固少顽空昏沉之偏。至若乐行不期报,亦非人力之有为,以其呼用略照吸用。全妄者,文火之功,岂更有着相燥妄之失,故内而静功、外而武学者,皆当准乎文武火侯,以行为的。
  故戕贼成者,终难深造乎道。绵长者久必显达。过急则锐,恐多退速之虞;太缓则疏,未免作辍之清。然二夫准期何在?诗云:
  一
  休逞欢来歇力行,免将过役倦容生。
  中庸万古传心法,中以庸行戒律清。
  二
  气欲足兮精为本,神光无滞天地春。
  四肢鼓荡皆符道,力量增加要日新。
  剑法又有:正奇正、奇正奇、奇中正、正中奇、奇中又奇、正而复正,六门之别,所宜别辨而熟演之。凡高势双势为正,旁门低势小势为奇。低忽高,旁忽正,单化双,奇中正,高忽低,正忽旁,双化为单,正中奇,左腿为正,右腿为奇,剪并奇,飞步正,颠换步奇中正,丁字步正中奇,前弓势奇中正,七星式正中奇,四平势伏虎势为正,钓鱼问献为奇,三揭为正中奇,齐眉剑为奇中正,刺猿剑为奇中奇,飞仙剑为正中正。是皆阴阳变化,尤当洞澈,可阐发而彰明。
  论阴阳手法,阴来阳敌,阳来阴敌。若阳变阴、阴变阳,还得看他阴阳虚实之数。故曰:悉明天地盈虚数,便是伏牛亲身传。习至如此,乃能全身远害,战胜守固也。
  《浑元剑经•剑髓千言》
  论中一句“能全身远害,战胜守固也。”就将修炼传统手战之道乃是长生之道论说的非常清楚了。但是,必须是“休逞欢来歇力行,免将过役倦容生。中庸万古传心法,中以庸行戒律清。”才能达到“气欲足兮精为本,神光无滞天地春。四肢鼓荡皆符道,力量增加要日新。”的目的。只有这些持文练法式的“绵长者久必显达”。这才能真正体现出“打拳原为保身之计”的“贵生”之精义。
  精心观读引文的内容精义,对于“养生论”一文的“修炼内功养生之道”的“养生”方法的宗旨教义的认识、理解就会更为清楚明白、深刻细腻的多了!有益的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嵇康养生论原文_嵇康养生论 译文
7-道德真经集义卷之七
<意拳正轨·桩法换劲>注解下
养生长寿内功法,一切亚健康可用之。
上古天真论之“真”
《胎 息 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