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与子路

  
  大护法弟子——子路。
  
  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鲁国卞人(今山东泗水县),小孔子九岁,名仲由,字子路或季路。在《论语》中, 48处涉及他。他的一生个性粗鄙张扬,爱憎分明,是张飞李逵的祖师爷。他看不顺眼的,连他的圣人老师都敢骂,而他潇洒利落的死,也惊天地泣鬼神。在孔门,相比于礼仪熏陶下的那些个谦谦君子们,他倒特扎眼,显得鸡立鹤群。
  
  子路和孔子一样,是个破落贵族,境地比孔子还惨,连一个放羊养牛的差都谋不到,只能在家以打猎为生。他的家在卞邑(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与孔子所生活的鲁国都城陬邑(今山东曲阜)相隔约50公里,年轻时的他经常带着猎物上城里赶集换粮食以供养父母。那时候可没有公交车,走路全靠步行,去的时候肩负一大堆猎物,回的时候肩负更重的粮食,其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至今曲阜地区还流传着子路“百里负米”的传说。其实这对子路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他天生一副好筋骨,肌肉发达蛮力无比,加之经常搞50公里负重越野,于是把自身造就成一铁人。这个铁人喜欢头插雄鸡的羽毛,佩戴野猪的獠牙,把自身打扮成印地安野人,好勇斗狠,持强好胜,听说城里有个巨人,于是杀了过去。
  
  城里的这个巨人很逗,30多岁不开武馆竟私开学堂,他就是孔子。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认为孔子是一个文质彬彬、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但历史记载的孔子长九尺有六寸,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巨人,都惊讶他怎么能长得如此之高大威猛(《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古书上形容男子常用“七尺之躯”,或 “堂堂七尺男儿”等词。可见我们祖辈的平均身高约七尺,相当于一米六七左右,孔子高出近40%,活脱脱一个大高个姚明,不得不令人“仰视”。
  
  私开学堂在鲁国来说是个新事物,新事物少不了人们的非议,但碍于巨人魁梧的身躯,人们敢言不敢怒,心底里直期盼着出现个吃了豹子胆的主去砸巨人的场子。野人子路于是被怂恿过去。野人不知道什么是害怕,毫不畏惧地向巨人发起挑战,想“凌暴孔子”。巨人却避其锋芒,不跟他用“强”,反而斯斯文文地不断跟他摆事实讲道理来“文”的。战局毫无悬念,巨人以柔克刚,把野人那颗狂野的心都给收拾得服服帖帖。
  
  子路彻底诚服于孔子的人格魅力,在他眼中,孔子压根不是什么圣人老师,而是拜把子的大哥,这一点很像李逵景仰宋江。他对孔子言听计从,俯首帖耳,忠心不二。因此尽管他一生都没能理解把握孔子的思想,但却能一生忠心护念孔子,如影随形,成为孔门第一大护法。有了这样强悍的护法,孔子独创的私学就不容易受外界的骚扰了,所以孔子很牛气地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耳。春秋末年,世界动荡不宁,孔子周游列国险象环生但总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靠的不全是运气,很得益于有一批像子路这样的护法弟子。
  
  子路大换装,丢掉鸡毛猪牙,穿着儒服拜于孔门。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这对子路无效。由于子路仅冲着孔子个人魅力才拜于孔门的,而不是冲着什么学问礼仪一类去的,所以子路的个性丝毫不受孔门影响,依然我行我素。子路展现了人性原生态的内在冲动,这种力量假如由着性子不受控制,就是狂野放荡,假如受到理性的引领就是自由奔放。孔子一心想引领子路变得理性,想让子路的大脑指挥肌肉,可子路简单的大脑总跟着发达的肌肉跑。
  
  子路主张知识无用论,讨厌读书为学。
  
  『11.25』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後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孔子在50岁后被鲁定公启用,子路沾光得以在季氏家当总管。期间,他打算任命学习还没毕业的子羔当费邑县长,因为他觉得子羔有副好心肠。孔子说他的做法对子羔来说是误人子弟,对费邑民众来说是害人。子路却认为子羔可以在与民众政治互动中学习,且学且行,摸着石头过河。为什么非要搞岗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呢?在子路眼里,当官只要根红苗正、思想端正就够了,能力倒是个次要问题,因为一切可以在实践中摔爬滚打嘛。这种做法其实是在把人民当试验品,当然遭到孔子的批判。孔子认为有副好心肠不见得能当好官,告诉他:佞人特遭反感的原因恰恰就在于他们空有一副好心肠却无造福于民的能力呀!(佞:主观上一心一意为了人家好,却没有能力让人家好,客观上反而害了人家。类似的词汇:妇人之仁、好心办坏事等)
  
  子路忠诚。
  
  鲁国高层被齐国庞大的美女部队腐蚀得无可救药时, 54岁的孔子辞去宰相之职,决意离开周游世界。这无疑对孔门弟子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考验。孔子的很多弟子在鲁国混得相当不错,权力大,收入高,生活美满。尤其是子路,已经45岁了,早已拖家带口,而且事业有成,当上了季氏家的总管(家宰)。追求人生信念追随老师,就必须别妻离子,与安逸告别。现实生活与人生信念该如何取舍呢?子路想都没想,二话不说就辞掉了总管之职,誓死追随大哥。
  
  子路向季氏辞职,但季恒子仍然需要家宰,孔子便让冉雍(仲弓)前去接替子路。冉雍也是孔子的高徒,德行高尚,深得孔子好评:“雍也可使南面。”意思是说,雍有帝王将相之才,最适合做大官。但是,这样一个人孔子却舍得让他把子路换出来,从这一点看来,两人的关系还真不一般。
  
  冉雍(仲弓)替下了子路后,就长时间地在季氏家里工作。十几年后,又把自己的侄子、正在周游列国途中的冉求召回去接替了他。
  
  子路于是伴随大哥孔子,开始了漫长的历时十四年的周游列国之路。这个周游团开拔时,就属孔子最大,那年54岁,子路次之,45岁,其他的全是清一色的二十上下的年轻人。譬如,子贡和冉求25岁,颜回那年24岁。就是由这两个长者带了一帮年轻人开创了古老的华夏大地伟大拯救之旅。
  
  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言必信,行必果是出了名的。当时鲁国与南部相邻的一个小国邾国交涉事务,为了确保安全,鲁国需要给邾国一个保证。但这个小国只要求子路出来说一句保证的话就行。可见子路作为一个武士当时在鲁国以及周围国家的信誉和威望。
  
  子路豪爽,具有大侠风范。
  
  在诸弟子围着孔子述说自己的志向时,子路毫不犹豫说:愿意与朋友分享自己的东西,同乘车马,共用衣装。(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这里的子路拥有的是一副重情义轻金钱的侠肝义胆。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第五》)
  
  子路在一次北游中,孔子让随行的三个弟子颜回子贡和子路各自陈述志向,子路倾吐了自己的镶兵强国之梦:愿得白羽若月,钟鼓,赤羽若日之音上闻乎天,旌旗翩翻,下蟠于地。由且举兵而击之,必也攘地千里,独由能耳,使夫二子为从焉!这段理想的描述极为壮观,可惜历史没有给他机会,如果他真的有机会统兵鏖战,说不定也能旌旗蔽空,舳舻千里,成为一时之雄。孔子听了他的豪言,赞叹:真是一个勇士啊。
  
  子路头脑简单,考虑问题片面武断。
  
  头脑简单的人看世界就很简单,因此往往觉得自己无所不知,自以为聪明的人才傻嘛。子路这股傻劲人人皆知。子贡就在孔子面前调侃这位师叔,说他能闻一知十,自己一叶知秋的本事算什么,师叔能一叶通达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牛大了,我哪敢跟他比。孔老夫子挺幽默的,急忙附和道:嗯,你的确不如他,他实在是牛,即使你我加起来跟他比,也差老远了。(见『⒌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有一次子路的傻劲可把孔子惹毛了,孔子严厉呵斥他:做法官的听了原告或被告的一面之辞就能断案,这样的蠢事只有你子路才干得出来!大哥发了脾气,做小弟的子路战战兢兢,一连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这件事可能发生在孔子52岁的时候,那时他正任鲁国的司法部长。
  
  ( 12.15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最令孔子哭笑不是,在孔子中了南子的道,与其传出绯闻后,子路还真当真了!傻劲一犯,跟老师翻脸非要讨个明白,逼得孔子只得对天发誓。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第六》)
  
  子路老顽童,粗鄙搞笑。
  
    弹琴对孔门来说是门虔诚神圣的功课,就好像在基督教堂里学唱圣歌一样。在这样端庄雅致的场合,我们五大三粗的子路,也装起斯文来,他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抱着把瑟乱弹一气。其憨劲和执着让大家哭笑不得,现场氛围被破坏得一干二净,气的老师孔子大叫:“子路,你也有资格在孔门弹瑟!”这话太伤子路的面子了,于是学生们就再也不敬重这个护法的大师叔。得知这一情况后,孔子马上修正自己的话,给子路台阶下,说他完全有资格待在孔门的客厅里,只是没有资格到孔门的卧房里。
  
  还有一次在山郊,孔子与子路无意间看到传说中“有凤来仪”的令人惊异的一幕:凤凰身怀宇宙,与天地共色;凤凰为百鸟之长,群鸟皆从其飞。凤凰显形,乃是祥瑞的预兆,只有在太平盛世才出现。见到它一掠而过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鸟群里飞舞那就是千载难逢的祥瑞了。可在春秋乱世,这凤凰居然率领群鸟落在山岭上不走了。孔子奇怪了,定眼一看,哪是什么凤凰呀,仅是只雌的野山鸡而已。原来天色已晚百鸟归巢,野山鸡无意间处于归巢队伍的领头位置,造就了“百鸟追随”的奇观。恰好此刻夕阳无限好,落霞漫天,造就了“落霞与百鸟齐飞,凤凰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所以,孔子就连声赞叹这只小野母鸡时运把握得真好,把自己搞得跟真凤凰似的。在如此和谐美妙的光景中,我们的子路同学出于猎户的职业敏感,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山鸡,对这样的野味垂涎三尺,三嗅而作,对于吃不到嘴的美食,只能闻闻味,咋咋嘴满足满足。(10.27色斯举矣,翔而後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咋。)
  
  美丽的山鸡在孔子眼里如同凤凰,在子路眼里则如一大盘烤鸡,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一个雅致,一个粗鄙,这两人落差悬殊却能和谐地统一在师徒关系中。这景象让我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话: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不明事理,做事就爱犯糊涂把事搞砸,为不善。通达事理,办事总能办对办好,为善。)
  
  子路尊崇孔子,处处接受孔子的指导,使自己由一个粗野的猎手脱胎换骨成为一名震三千年的武士,这是“贵其师”的表现。而孔子不仅不嫌弃子路反而对他处处引领护念有加,因而也拥有了子路这样的大护法,体现了“爱其资”的大胸怀。人与人相互间都能“贵其师” “爱其资”,那将多么和谐美妙。
  
  子路迷信。
  
  在孔子生病的时候,子路让他求神拜佛,令博学的孔子傻眼。(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论语·述而第七》)
  
  子路好面子。
  
  孔子病得不行了,子路领着小师弟们为孔子预备后事。他因孔子曾经做过鲁国显赫的宰相,可周游列国后穷困潦倒连个家臣都请不起。子路于是让小师弟冒充家臣,以便让老师的丧事风光点。孔子命不该绝,活了过来。在得知这件事后,对子路的所为非常生气,指责子路行诈。(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论语·子罕第九》)
  
  子路不畏权贵,不贪图富贵。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论语·子罕第九》)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论语·先进第十一》)
  
  14.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第十一》
  
  子路跟了孔子后,不再打架斗殴,持勇好强了,而是脱胎换骨立志成为大将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论语·先进第十一》)
  
  2.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论语·公冶长第五》在孔子眼里,子路只适合干税务官。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论语·公冶长第五》
  
  子路非常情绪化,有希望就盲目乐观,一失意就盲目悲观,大起大落。
  
  盲目乐观的人遭遇挫折、失意,就会盲目悲观。在孔门被困于“陈蔡”时,子路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无以发泄,公开向孔子叫板:通达真理的人居然也会穷途末路呀!在卫出公请孔门返回卫国时,子路一路就快乐得像孩子似的,就想当然地以为卫君一定是要孔子主政,于是一路上就和孔子探讨起如何治理卫国的问题来了。谦逊可不是子路的风格,没弄懂孔子“正名”真实的含义,他就敢嘲讽孔子迂腐。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嘲讽老师还算是轻的。从楚国北返的途中,孔门遇见很多德高望重的隐士,孔子对这些隐士比尊重君王还来得谦卑,子路吃了人家的鸡还敢斥责这些“大隐”,指责他们“乱大伦”。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第十八》)
  
  子路痛骂隐士,认为他们废了君臣之义,乱了大伦。做君子的就是要当官,当了官才能行侠仗义。可隐士却逃避了君子这一职责,世道如此不堪,就跟他们的逃避行为有关。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跟韩非子相似,死守了一个君臣之义,认为君臣之义是最高的道义。因此站在这个立场来斥责隐士乱大伦。韩非子也敢于把这样的大隐归为五大国家蛀虫之一。
  
  子路以君臣之义为自身的最高道义,这一点还反映在他对管仲的评价上。子路非常瞧不起管仲,因为公子小白杀了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家臣召忽以死敬忠,而管仲却苟且偷生,这算哪门子葱?孔子并不拘泥于这样的个人道德评价,他从管仲能协助恒公匡扶天下的大处着眼,认为管仲非常了不起。
  
  『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孔子还公开不认可子路和冉求对君主惟命是从的行为,认为他俩不配大臣的称号,只不过充当着君主的爪牙而已。(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论语·先进第十一》)
  
  在冉求完全放弃“以道事君”的原则,一切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的时候,孔子公开和他划清界限,号召弟子们跟他作斗争。(『11.17』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以上可明显看出,孔子不以君臣之义为最高道义,君臣之义比起真理来还差得远,真理才是最高的道义。因此孔子教导弟子一定要以“道”辅佐君王,如果行不通,就可以辞职不干。孔子一辈子都是这样干的,他周游列国不是为了“跑官”,而是“跑真理”,一路炒了很多无道君主的鱿鱼。
  
  在子路以君臣大义斥责自己所尊崇的隐士时,可以预见孔子对这番蠢话一定吹胡子瞪眼,反应激烈,但《论语》却嘎然而止,令人生疑。
  
  历代的皇帝们为了捍卫自身的统治,都不遗余力地强化君臣之义,君王代表着最高的道义,臣民对此要无条件服从,这其实就是愚忠。论语中任何明显违背这一愚忠理念的都遭到篡改,最不留痕迹的篡改手法当然是将《论语》打乱重排了,不增不减一笔,却能让一切云遮雾罩,多高明呀。
  
  “由,知德者鲜也!” 我倒怀疑这是不是就是孔子对子路斥责隐士吹胡子瞪眼的话。
  
  子路,处于山脚无法欣赏山巅之崇美,能够真正理解这些隐士非常不易。伟大的人物需要伟大的心灵才能被理解。
  
  子路最后一句极度悲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我彻底知晓(通达、明了):太阳西沉,世界末日就要到了。"人总是要死的,活着又有什么意义。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引导子路不要悲观绝望。
  
  这句话可谓妇孺皆知,都将其翻译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这才是智慧。都把“为”当作了副词。
  
  (不知为,不知)悲观绝望,认为没有前途没有光明的,不为未来努力,这叫什么“明白”,这叫糊涂。(知之为知之)只有知晓如何去赢得未来,这才是明智之人。不为未来努力不作为那就是愚蠢。
  
  分析完了子路的个性,我们总结一下子路的为人:性子刚烈不知变通,办事果决易冲动,头脑简单易发热,情绪化,有内在的“愚忠”思想。使得孔子对他很不放心。为了对治大护法弟子的这个性格缺陷,孔子采用了很多方法。但从子路“结缨而死”的结局来看,收效甚微。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方法1.郑重告诫。
  
  来,子路,请你静心坐下来,仔细听好了。有的人仅注重追求内在的道德修养而不追寻真理,就有可能演变成教条主义者。仅注重追求学问而不追寻真理,这个人思维将紊乱变得放荡不羁。真理从来就是一个体系,有的人却试图将真理绝对化片面化,这样的人表面好像是在为真理奋斗,实际却在残害真理。策略总因现实而因地制宜,处方总是病情和药理的完美结合,一味注重策略却不在意对现实的把握,一味注重处方却不在意病情的变化,都会犯刻舟求剑、纸上谈兵的错误。大无畏的果敢行动却不在意行动的目的方向,最终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无欲则刚,使自己不受内在欲望的驱使,不受外界威逼利诱的影响,仅秉持自我内在的信念,自重自尊自强自在,为“刚”。好“刚”之人执迷于内在的信念而不追寻真理,就种人就将变得固执己见,倔强执拗,刚愎自用,让人望而生厌。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第十七》)
  
  方法2.旁敲侧击地忠告
  
  子路有点像小学生,特在意老师的评价,曾见老师夸奖颜渊勇敢,心里就不平衡,因为他一直自负于自身的勇猛,于是就问孔子:“您要是统率三军去打仗,会带上谁?”孔子说:“徒手跟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深河,死了也不知道后悔的人,我才不要。要带就要带上那些能周密谨慎考虑问题,以智慧行事克敌制胜之人。”
  
  方法3.讽刺。
  
  孔子曾经说:“如今世道险恶,我只有抱根木头到大海的惊涛骇浪里讨生活去了。这样都还敢于追随我的,非子路莫属了!”子路听了手舞足蹈,孔子笑着说:“子路除了一身蛮勇,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⒌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
  
  孔子为什么要这么奚落子路,一下子把他捧到天上风光无限,紧接着又将其摔落在地搞得灰头土脸。不过是想借此让子路正视自身的缺陷而已。
  
  方法4: 正面引导
  
  孔子教诲他: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第十七》)
  
  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已经是近70岁的老人了,在跟人谈论子路时还认为他做事太冲动果决,过于刚烈。(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论语·雍也第六》)刚易折,性格又决定命运,所以孔子非常替他担心。在卫国动乱消息传来,孔子就预知子路必死,异常担忧。果其然,不幸言中。
  
  卫国这次动乱其实是“父子争国”延续。卫出公用武力将老爸拒之门外,当了12年国王后,似乎懈怠了,放松了对他的父亲的警惕。他的父亲——太子蕢聩,得以秘密潜入国内。当然,太子蕢聩也不是什么好鸟,一心琢磨的就是儿子的王位,非要抢过来用自己的屁股坐,野心不死。他串通自己的外甥,也就是卫出公的表哥孔悝一起作乱抢王位。卫出公特信任表哥孔悝,让他掌控卫国大权。因此,表哥一反水一切就都完了,卫出公于是仓皇逃走,奔向鲁国。做父亲的终于把儿子也撵出了家门,真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呀。“父子争国”就是一趟浑水,想当初孔子都不想赶这趟浑水,才离开卫国的。可子路偏不。在他头脑里,他认定卫出公是君,自己是臣,君有难哪有臣躲避的道理。
  
  在孔悝作乱于卫都的时候,子路还不在都城内,得知这一情况后不顾60多岁的老迈身子,心急火燎地往回赶。其实,孔悝还是他的顶头上司,子路不过是孔悝领导下的一个邑宰。半路中,遇见了逃跑出城的子羔。子羔就告诉子路:卫出公已经逃脱了,城门现在也已经关闭,您还是不要去了,免得白白送死。子路就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坚决要进城制止动乱。子羔挡不住,只能眼睁睁看着子路望火坑里跳。城门紧闭仅对使者开放,子路机灵,尾随一队使者摸进了城内。城内局势已经完全被太子蕢聩和孔悝掌握,处处布满了忠于他们的军队,两人登上高台意气风发。子路勇敢,螳螂挡车,单枪匹马杀了过去。因为太子蕢聩做卫君的合法性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子路就把叛乱的罪责全归到顶头上司孔悝头上,要太子蕢聩允许他取下其项上人头。太子蕢聩又不傻,岂能答应。子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放火烧台,把他吓得要死,于是下令诛杀。刀剑林立,子路尽职尽忠,慷慨赴死。激战中,老迈的猛将被人击断了战盔上的红缨。大将军即使死也要保持节气,绝不失态。他于是停下手中的剑,将失落的红缨从容绑上,冷眼嘲笑死亡的刀剑,气定神闲,泰然自若。子路这种大无畏的气慨彻底击垮了对手的勇气,出于恐惧,他们不敢停下手中的剑,疯狂地刺杀,竟把子路的身躯化为一堆肉泥。
  
  (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蕢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蕢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蕢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蕢聩,蕢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蕢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蕢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史记·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子路回到孔子身边时,仅是一包肉。在孔子的一生中,与子路交往时间最长,达44年之久。44年同甘苦共患难,情谊早超越师徒关系,变得亦师亦友,如今一切灰飞烟灭仅留下这包冰冷的肉。眼望着这包肉,孔子伤心欲绝,仰天痛哭:天要绝我啊!天要绝我啊!不到一年便溘然辞世。
  
  结束语:用凤凰蛋来比拟,子路就是这样一种凤凰蛋:一辈子浑浑噩噩困于蛋壳内,虽然听说蛋壳外还有一个辽阔的世界,但他恐惧这种说法,避之不及。他虽然逃避凤凰的召唤,固守在蛋壳狭小的天地内,但他能安心地按凤凰所指引的道义原则简单地生活——言必信,行必果,书写着一生的刚烈孔武、铿锵豪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之旅 第536天:《论语》中的真知灼见(163)(二)
论语启示录434:孔门师生的自白
陈郢客:荣光与重负——孔子世家
《论语》中的孔门弟子
论语连载(270)《先进篇》第3章,“德行:颜渊、闵子骞…。”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门十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