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西第一诗山”灵谷峰
来源: 中国抚州网

 

    在武夷山余脉,江西省金溪县、临川区、东乡县三县交界处的抚州市临川区湖南乡坪山村境内,坐落着一座著名的“诗山”,同时又是我国道教名山----灵谷峰。该山海拔320.6米,范围约6平方公里。《环宇纪》载:“山中有石灵像,因以为名。”

    灵谷峰主峰东连书乡金溪,南傍浩淼西去之汝水,北接重峦叠嶂之东乡,峙平川而奇骏,倚碧水而凝秀。诸峰连抱如嶂,山间多寒泉奇石,以其山峻景秀而名扬天下,许应瑛称:“灵谷之秀,甲于东南”。王安石在为其三舅吴藩《灵谷诗集》所作序文中说:“吾州之东南有灵谷者,江南之名山也。龙蛇之神,虎豹翬翟之文章,梗楠、豫章、竹简之材,皆自山出。而神林、鬼冢、魑魅之穴,与夫仙人、释子、恢谲之观,咸附托焉。至其淑灵和清之气,盘礴委积于天地之间,万物之所不能得者,乃属之于人……”。从此,灵谷名闻天下。

    据《道教大辞典》记载:灵谷山,道教名山。在江西临川去郡邑三十里,山颠东有牛牯石,南有洒酒泉,西有石门关、退心石、瀑布泉,北连文印峰,山之半有南北二井,水清洌不竭,井旁立驻云亭、棋枰石,有灵鹤常集;其下西南第二峰为谢灵运洗墨池遗迹。盱江之水萦回于前,西有龙虎之尘湖、琵琶、云林诸峰,与巴陵、华盖、芙蓉、军山、麻姑、羊角诸山,环峙互拱,巍巍壮观。历代常有隐士栖居其间,胜迹颇多,并有隐真观于其间(见《岘泉集》卷三《灵谷山隐真观记》)。

  山水酿诗成佳话

牛牯石

北井

    据《太平环宇记》载:灵谷峰山中有石灵像,以此为名。又据,公元431年,因“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千古绝句,而被尊为山水诗宗的谢灵运,出任临川内史,他履屐柱杖,常登灵谷峰,松间赏明月,石上听清泉,山水酿诗,成千古佳话。清正廉洁的谢公后遭奸臣诬告,辞官隐居此山,拜佛修行,辟下洗墨池、驻云亭、石门关、南北井、文印峰、瀑布泉、洒酒泉、棋枰石、退心石、牛牯石等十大胜迹。后人为纪念这位贤人,把此山取名为“灵谷峰”。并在山下建了个灵运祠,祠址在今湖南乡乐家村西。

    山水诗宗谢灵运(385-433),东晋和南朝宋时代的诗人,汉族。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作为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虽出身名门且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入宋后,遭贬任临川内史(今抚州市临川区)。临川任内,他却在灵谷峰上留下一首首千古绝唱和许多动人传说。

  王安石少时攻读处

王安石读书处

    而宋仁宗明道二年(1003),13岁的王安石在此读书三年,更是让此山名声大振。

    当年,王安石因祖父王用之病故葬于灵谷峰,随父王益守墓,在隐真观读书三年。据说,那时他很顽皮,常邀伴游山玩水,而不用功读书。有一天竟偷了先生的戒尺逃学,先生一直追到附近的蛤蟆山才将其逮住,于是十分生气,顺手折下一根荆条狠狠打了他三下,此后王安石发愤攻读。后来中了进士,做了宰相,他十分怀念这位先生。回家乡时曾特去拜谢他,但这位先生早已不知去向,王安石只好步行到当初先生打他的那座山上,含泪向荆条拜了四下,随行的文武官员也纷纷下轿下马参拜。当地百姓为纪念王安石,曾在此修了一座八角亭,亭中立一石碑,上书:“文武官员至此住轿下马”,从此,蛤蟆山便改名为下马山。

  谢公辟下神奇胜迹

洗墨池

退心石 

    沿路听完灵谷峰的介绍,随着蜿蜒曲折的山道,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一处古迹——洗墨池。在高坡上一个小小的水池内,两只巨型毛笔架在其上。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有:宋临川内史《谢灵运集》十九卷,其中很大一部分诗都是在这里作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在宋代就散失了。到了明代万历年间,李献吉、黄勉之、沈道初等人先后将散见于《文选》、《乐府诗集》、《宋书》以及其他各类书中的谢灵运诗文辑出,编排成书,刊刻行世。

    谢灵运既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书法名家。当时还常为民间婚、丧、喜、庆书写对联。有一天,他在“隐真观”内书写良久,伸腰两手一摊说:“此笔砚久久未洗,脏也!脏也!”说罢,右手所握的笔和桌上的砚台突然飞出门外,谢公两眼盯着,并起身跟随,发觉笔砚落在这个小水涡里,并洗得干干净净。谢公非常激动,便将此小水涡命名为“洗墨池”。

    据清光绪《临川县志》载,谢灵运“为临川内史……郡游放,不异永嘉铜陵古蹬,灵谷墨池,皆其遗迹。”谢灵运曾在灵谷峰开辟十大胜景:洗墨池、瀑布泉、棋枰石、洒酒泉、南北井、文印峰、退心石、驻云亭、石门关和牛牯石。瀑布泉出自灵谷主峰间,穿过山涧,流至半山,突然下泻,形成瀑布,拍石击岸,声震山谷,映日望之如掣练。瀑布下是一深潭,潭边为一陡峭石坡,坡上有古人凿出的一级级石阶,可拾级而上至山涧,至山顶,其间一石名“退心石”。

    “三教同源”香火旺盛

灵谷峰寺

半山亭“邓太夫人庙”

    在灵谷峰最高峰,有一座“隐真观”,现为灵谷峰寺。始建于东晋末年,北宋东历年间,有前、中、后三殿和斗姥宫,观随山势分层建有前殿,后殿和观音阁,气势雄壮。殿东有一建筑别致的楼阁名斗姥官。隐真观几经兴废,1942年6月,日寇侵占抚州,中国军队一个排踞上抵抗,因寡不敌众,终于失守。日寇攻隐灵谷峰后便纵火将隐真观烧毁。贤人当年遗迹无一留存。解放后至今,在众多仁人志士的鼎力支持下,峰顶寺庙现已初具规模。

    灵谷峰寺的围墙上,用红漆写有四个大字:“三教同源”。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中国的寺庙看过不知其数,但如此醒目地写下这四个字,实属罕见,我纳闷不知何意。带着这种疑惑我跨进了这座重建的寺庙门槛。

    不大的寺庙前后分三个厅堂。前厅是道观格局,正面雕塑着“道德天尊”等三仙,周围列坐着黄、炎大帝,关公、岳武等神像;中厅是“儒教堂”,供奉着“先圣”、“亚圣”等灵位;后厅的陈列又是佛教中的“大雄宝殿”模样,“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居坐方靠壁,十八罗汉左右排列。主建筑左边有一观音堂,内有观音金身,堂内可供签之用,预知祸福,有求必应,许愿还愿,据称很灵。主殿之左后方置“天后宫”供奉“妈妈”,宫侧塑“三面观音佛”置于塔顶。右边是“夫人娘娘”之阁。东边是厢房,为观内大师及香客栖息之所。后殿是“人造神仙岩”,上面塑满了不同佛像,各种动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地下天空,应有尽有,所以后殿又称为“天涯海角”。

    隐真观四周,名胜古迹甚多。东北山中葬有王安石祖父及岳父母;山南有金溪千年古刹疏山寺和现代名人何应钦祖籍的金溪车坊;南侧的黄远山有明末兵部尚书、抗清名将、湖南乡大塘揭家村人揭重熙率兵所掘的长约六、七华里、连通数山的世所罕见的“抗清洞”和已拆建水库的白马寺。西坡的戴湖虽已淤塞,却是唐代诗人戴淑伦任官抚州时兴修的水利工程;北面崇山竣岭中,有可与灵谷峰石门关瀑布相嫓美的瀑布和古书院遗址,颠连远许,是有口皆碑的天造岩洞“神仙崖”等。

  先人千古绝唱诞生于此

    站在峰顶,别有一番情致,除了能听到绕梁乐音和看到旺盛香火以外,远眺峰下,更是风光无限好。如此美景,吸收许多名人竞相至此,流连忘返,吟诗遗墨。谢灵运的许多著名山水诗均作于此。

    唐宋以来,倾慕谢灵运者,遐迩来游,颜真卿、曾巩、王安石、陆游等人都在山中留下了墨迹。宋代“隐真观”山门上的对联是道教名人白玉蟾所题“雨过玉箫清夜月,一庭黄鹤舞;云深丹灶冷春风,几度碧桃开”楹联。现在重修的寺庙大门两侧已换了当代文化人所撰“汝水壮灵山千秋日月,奔雷催谷雨万古风云”的联句。民国临川将军兼遂川、吉安县长杨耕经,留下“隐真开仙境高士修道观善男信女求神拜佛祈美梦,灵谷浮云间谢公览胜地诗人墨客寻芳探幽咏华章”楹联。

    王安石之父王益,曾作《灵谷》以言志:“灵谷神仙宅,言归肆目新。山光远如画,秋色老于人。世事棋争劫,人心海变尘。功成思范蠡,湖上一闲身。”宋代吴南寿写下《灵谷山》,有“吾州喜有灵谷山,悬崖秀出群峰间。兴来腾身览绝顶,十步九折劳跻攀。追寻凌云抚遗迹,门对长江秋水碧。洪波浩荡绕山流,鹭睨鸥窥云树黑”佳句。王安石作有《忆昨诗寄诸外弟》:“忆昨此地相逢时,春入灵谷多芳菲。短垣囷囷冠翠岭,踯躅万树红相围。幽花媚草错杂出,黄蜂白蝶参差飞。”赞美灵谷美景。据传,斗母宫门额上的三大字也是王安石手书。王安石的祖父王用之死后就葬在灵谷峰上,王安石随父亲王益在此守墓,曾在隐真观内读书三年。他的三舅吴藩作《灵谷诗集》,王安石为之写序,中多溢美之词,夸奖灵谷“吾州之东南有灵谷者,江南之名山也。……”。宋朝诗人曾季狸游览灵谷峰时写道:“高秋八月后,择胜来径行。黄寇两三人,淡然亦忘形”。其迷恋灵谷山色,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元代东乡籍诗人艾性夫作《送客至灵谷》:“仙林路细出山腰,灵谷峰高人紫霄。立石借为题字壁,倒松因作度溪桥。雨花湿地人归晚,烟草迷川马去遥。记得玄都种桃处,黯然分袂各魂销。”一展诗人浪漫情怀。

  专家:“江西第一诗山”

    一山飞峙抚河边,群峰环抱绿如嶂。文化积淀深厚的灵谷峰,虽海拔不高,但却以其俊秀昭世。

    南北朝后,许多名人竞相至此,流连忘返,呤诗留墨。其中最著名的有江州刺史王羲之,临川内史谢灵运,抚州刺史颜真卿、戴叔伦,临川才子晏殊、晏几道、王安石、汤显祖、肖涤非等,他们或登临该山,吟诗作赋,或仰慕灵谷,惊叹绝伦美景,留下不少绝唱。千古骚客曾巩、陆游、游东升、白玉蟾等,元诗四大家中的虞集、吴澄、揭傒斯,清朝名臣、学者李绂都曾登临灵谷,赏松间明月,听石上清泉,亦有“吊灵运之劳规,抚半山之轶事”者,把酒临风,别样诗情。而国学大师游国恩就出生在灵谷峰下。其灵气和神秘,更让它成为无数人们仰慕朝拜的名山。《临川县志》、《金溪县志》均记载了大量有关该山的历史沿革和趣事。因此,很多专家学者称灵谷峰是“江西第一诗山”。

    春秋佳日,揭胜灵灿者,纷错如织。至于金、临、东三县乡民,结伴朝仙,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祈丰年,俚曲村歌祝 ;求平安香火顶礼拜山;元酒佳茗,社鼓旱龙,丝竹管弦者,乡约俗成,从晋至民国,由于民俗文化之积淀,闾间黎民之精神寄托,使灵谷峰成为一方诗山热土的象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抚州 “光照临川之笔”中的临川笔
务为有补,适用为本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简介
王羲之小楷字帖
大才子的“作死”之路:谢灵运为何在广州走上刑场
朱虹 龙溪虎:千年回眸王安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