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经典作品选读:亲情诗


                                                                    戴果丰  选编

 

一、母子情深

              游  子  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用细节,慈母的深笃之情在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反问、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意)

【赏析】此诗歌颂人类最崇高的母爱。有两大特点:1、选取最平常的生活细节,从亲身体验入手,描述母爱的细致入微和体贴。 2、结句以小草与太阳之间的关系作比喻,对母爱加以热情讴歌。

 

              岁 暮 到 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译文】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及时赶回家,母亲是多么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密密缝;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蒋士铨,乾、嘉时期深有影响的诗人,进士出身,任翰林院编修,被乾隆称为“江右两名士”之一。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其诗现存2500余首。

 

 

二、思乡思家              

            人 日 思 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文】入春刚刚七天(即古代所说的正月初七“人日”),离开家却已经有两年了。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之前就有了。

    传说鸿雁正月从南方返回北方。诗人以雁归作衬托,把想归又不能马上归的着急心理以及迫不及待要归家的心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了。后世人们常用最后两句表达思乡之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赏析】这是一首羁旅怀人之诗。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是个和现今元旦相似的重要节日,朝廷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因此冬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    第二句,写在客店里孤寂过节。“抱膝”二字,活画出百无聊赖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我自己的身躯,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三四两句,转换角度,不写自己,改从想象角度写家人。家人围炉夜坐至深更半夜,只是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啊,着一“说”字,不见对象,不道内容,具有旅途奔波经验的人们不难想见,这份思念和牵挂多深,多苦!全诗四句,后两句写家人“说”自己,实际上是为了表现“远行人”对“家中人”的思念。对面落笔,含蓄深沉。

 

 

三、伉俪情深

              月    

                          唐·杜  甫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离家北上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关押;杜甫望月怀远(望月怀远诗),思念寄居鄜州的妻儿家小,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题为《月夜》,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写望月,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进了一层。妻子尚有儿女陪伴在旁,为什么也“独看”月亮呢?下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与妻子在一起,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第三联描写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在“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四、兄弟姊妹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月夜 忆 舍 弟

                                     唐·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开笔突兀,渲染浓重悲凉的气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运用以幻作真的手法,突出对故乡的怀念)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由望月转入抒情,沉痛悲惨至极)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概括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战乱的遭遇)

【赏析】杜甫共有四个弟弟。这首诗就是抒发在安史之乱中对不在身边的弟弟的思念。(舍弟:对他人称呼自己的弟弟。)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先描绘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接下来,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本容易勾起思乡之念。今又逢诗人遭离乱之苦,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郁结着无限深情。

    梁启超在“情圣杜甫”一文里曾这么写道:“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的表情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深处,能将他全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喜 见 外 弟 又 言 别

                         唐·李  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一个“一”字,表现出突然相逢的意外)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因意外相见而热烈激动倾诉别情,揭社会长期动荡、示人生感慨)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深夜叙谈阔别往事,说不尽沧桑巨变,直至传来暮天的钟声)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转入言别,想象登程远去的情景,表达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

 

【赏析】首联是说:少年时候久经离别,想念的情意原是不轻的;如今老了,就是相逢,也免不了有些悲伤。‖        “自怜”“又作贯通一气,借此直抒胸臆,表达无限悲慨。‖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示 长 安 君

                             宋·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赏析】嘉祐五年(1060),王安石出使辽国,临行前与妹妹王淑文(被封为长安县君)话别,写下了这首诗。多年来,王安石仕履匆匆,其妹也随夫远宦,两人离多会少,此番又是短暂聚会,也不知后会何期。诗人只把这番情景娓娓道来,言语浅显寻常,道出了兄妹间真挚而又亲切的感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最深情的一首诗,诗人被困长安,思念远方妻儿写下千古名作!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
《月夜 》 【唐】 杜甫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之羁旅思乡诗
止庵 : 唐诗里蕴含的此情此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