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魏教育史大事编年
魏王国时期:
  汉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以冀州十县为魏国[1],魏王国始建。
  先是,建安七年七月,曹操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2]
  建安中[3],刘馥为扬州刺史,聚诸生,立学校。[4]
  建安中[5],杜畿为河东太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6]博士乐详,由畿而升。至今河东特多儒者,则畿之由矣。[7]
  建安中[8],令狐邵为弘农太守。是时,郡无知经者,乃历问诸吏,有欲远行就师,辄假遣,令诣河东就乐详学经,粗明乃还,因设文学。由是弘农学业转兴。[9]
  建安中[10],杨俊为南阳太守,宣德教,立学校,吏民称之。[11]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五月,作泮宫。[12]
  
  魏帝国时期: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辛未[13],曹丕受禅于汉,称帝。改元黄初。
  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正月,诏曰:“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邑百户,奉孔子祀。”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户吏卒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14]
  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四月,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榖梁》博士。[15]
  征拜乐详为博士。于时太学初立,有博士十馀人,学多褊狭,又不熟悉,略不亲教,备员而已。惟详五业并授,其或难解,质而不解,详无愠色,以杖画地,牵譬引类,至忘寝食,以是独擅名于远近。[16]
  黄初中[17],颜斐为京兆太守,起文学,听吏民欲读书者,复其小徭。[18]
  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六月,诏曰:“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自顷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道?其高选博士,才任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19]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二月壬午,诏曰:“世之质文,随教而变。兵乱以来,经学废绝,后生进趣,不由典谟。岂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20]
  明帝时,徐邈为凉州刺史,率以仁义,立学明训。[21]
  明帝时,高柔上书,言武帝、文帝时重视经学,请优选博士以劝学者,帝纳之。[22]
  齐王芳正始二年(公元241年)二月,帝初通《论语》,使太常以太牢祭孔子于辟雍,以颜渊配。[23]
  正始六年(公元241年)十二月辛亥,诏故司徒王朗所作《易传》,令学者得以课试。[24]
  正始七年(公元242年)十二月,讲《礼记》通,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于辟雍,以颜渊配。[25]
  正始中,刘靖上疏:宜高选博士掌教国子,依古法,使二千石以上子孙年十五皆入太学,明制黜陟荣辱之路。不从。[26]
  嘉平中,王基为荆州刺史,兼修学校,南方称之。[27]
  嘉平中,武威太守条茂起学馆,筑双阙于灵渊池上。[28]
  高贵乡公髦正元二年(公元255年)九月庚子,讲《尚书》业终,赐执经亲授者司空郑泰、侍中郑小同等各有差。[29]
  甘露元年(公元256年)四月丙辰,帝幸太学,听诸儒分讲《易》、《尚书》、《礼记》。[30]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五月辛未,帝幸辟雍,会命群臣赋诗。[31]
  
  [1] 《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之《魏国将相大臣年表》
  [2]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3] 约在七年至十三年间 按《刘馥传》载,馥在官渡之战时出任扬州刺史,官渡之战以建安五年始,刘馥到官数年后始立学校,而建安七年有曹操令,故以此为上限。馥卒于建安十三年以为下限。
  [4] 《三国志·魏书·刘馥传》
  [5] 约在十一年至十六年间,按《杜畿传》载,事在平定高幹之乱后,马超、韩遂之乱爆发前。
  [6]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7]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注引《魏略》
  [8] 按有就学于河东乐详语,遂置于上条后。
  [9] 《三国志·魏书·仓慈传》注引《魏略》
  [10] 应在十八年之前
  [11] 《三国志·魏书·杨俊传》
  [12]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3] 用《魏受禅碑》说。
  [14]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15]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16]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注引《魏略》
  [17] 约在黄初末,太和初,
  [18] 《三国志·魏书·仓慈传》注引《魏略》
  [19]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20]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21] 《三国志·魏书·徐邈传》
  [22] 《三国志·魏书·高柔传》
  [23]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24]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25]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26] 《三国会要》转引《通典》
  [27] 《三国志·魏书·王基传》
  [28] 《三国会要》引《晋书·张轨传》
  [29]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30]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31]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图盘点曹操地盘的扩张过程
辽东公孙氏的野心——攻取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
历经疆场而拙于用兵---评刘备的军事能力
在长沙郡反叛刘表的张羡,是否为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
碣石纵横谈|曹操“东临”的“碣石”究竟在哪里
三国归晋,雍凉大都督成就了司马家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