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高宗说“张浚才疏”只是“不放心”的口舌而已


 

        一、宋高宗防权臣谋反的疑心很重

       1、疑心很重源于苗刘兵变事件影响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五月,宋高宗即位。建炎三年(1129)三月,宋高宗因金兵突然袭击而刚从扬州逼退到杭州没有几天,就发生了扈从将军苗傅、刘正彦兵谏,前朝中央军的河北军官兵诛杀西北兵高官王渊,并逼宋高宗退位。这是宋高宗遇到的一次亲信将领重大背叛的事件。

        幸好驻守平江的年轻忠臣张浚联络吕颐浩组织以西北兵为主的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武将及时勤王,在四月初平定了兵变。四月十八日,宋高宗与张浚同登杭州中和堂(杭州州衙后行宫内制高点,由原吴越王府阅礼堂改建),赐张浚诗:“愿同越勾践,焦思先吾身。高风动君子,属意种蠡臣。”以句践与文种、范蠡相喻。二十日,宋高宗离开杭州去建康。五月,宋高宗欲拜张浚相,张浚认为自己晚进,执意推辞,张浚升任知枢密院事。时张浚年三十三,国朝执政,自寇淮以后,未有如张浚之年少者。

       2、疑心很重源于曲端违旨抗令影响

       建炎三年(1129) 六月,(自王侄、谢亮之归)朝廷闻鄜延经略使曲端欲斩王庶(时为节制陕西六路军马),疑其有反心,乃以御营使司提举一行事务召曲端,曲端疑不行,权陕西转运判官张郴劝端,不听。议者喧言曲端反,曲端无以自明,至是张浚入辞,以百口明曲端不反【恰逢张浚宣抚川、陕,入朝辞行,以全家老少一百口担保曲端】。十二月,张浚任命曲端为处置使司都统制、威武大将军,并进行隆重的登坛拜将的仪式,张浚期利用曲端的抗金声威,树起西北的抗金大旗。建炎四年(1130)正月,张浚命曲端率军救援在陕州围城中的李彦仙时,曲端却拒不出兵,以致陕州终于被金军攻陷。夏四月,当金军西路副帅完颜杲率军进犯麻亭镇(今陕西彬县南),吴玠与张中孚、李彦琪等奉都统制曲端之命在彭原店阻击,曲端拥大军屯驻于后方的宜禄(今长武)。吴玠在金军的再次攻击下,向驻扎在邠州的曲端求援,曲端不进兵支援,反而立即退往泾州(今甘肃泾川),吴玠遂战败,金军乘胜进占邠州(今陕西彬县),在进行烧杀后回师驻于长安。张浚引兵至房州,知金兵退,乃还。此战,曲端反以吴玠违背其节制而将吴玠降为怀德军知军。吴玠和曲端彻底翻脸,时张浚方仰仗曲端,无奈之下只好将吴玠调往秦凤路,改任凤翔知府兼秦凤路马步军副总管。六月,兀术闻张浚在秦州,将举兵北伐,自六合引兵趋陕西。秋七月,张浚以曲端彭原之战坐视不救,罢曲端都统制,贬曲端阶州居住【浚不喜,乃曰:“将军持不战之说,岂可当大将?”端曰:“唯。”遂纳威武大将军印。犹用为参谋,时王庶亦为参谋,论不协,固辞,遂以为都转运使,随军而已】。张浚改命刘锡为宣抚处置司都统制。张浚献黄金万两助军用。八月,张浚复永兴军,再贬曲端海州团练副使、万州安置。这是宋高宗遇到的前线重要统兵将军多次不服朝廷节制的事件。

       3、疑心很重源于右相杜充背叛影响

       建炎三年(1129)七月庚子(二十四日),知枢密院事、御营副使、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以亲兵一千五百人、骑三百出屯建康雨花台【是日,浚军行,屯雨花台】即赴川陕前夕,与还朝先行至江宁镇的东京留守杜充(1076年前后-1141)相遇,杜充与张浚屏人语久之【东京留守杜充以粮储告竭,弃汴还建康(属将岳飞从至),至江宁镇,密晤张浚】。闰八月,宋高宗升杜充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江淮宣抚使,率军十余万留守建康。秋冬,金军南侵过江,杜充弃职(后叛逃),建康失守。这是宋高宗遇到的二次被委以重任的高级军官背叛事件。

       4、疑心很重源于岳飞抗旨不遵影响

       绍兴五年(1135)二月,张浚升任右相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绍兴六年(1136)正月,张浚视师荆襄,部署诸路军马北伐金朝扶植的刘豫政权,进取中原。二月,王彦知襄阳府、京西南路安抚使,王彦以岳飞嫌辞。张浚奏王彦为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督府参谋军事。后张浚又被召回朝奏事,张浚即命韩世忠自承(今江苏高邮)、楚以图淮阳(今邳县西南),刘光世进屯合肥,张俊进驻盱眙,以杨沂中作为张俊部的后翼。绍兴七年(1137)二月庚子,起复湖北、京西宣抚副使岳飞赴行在,飞密奏,请正建国公皇子之位。上谕曰:“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飞色落而退,参谋官薛弼继进,帝语之故,且曰:“飞意似不悦,卿自以意开谕之。”三月,刘光世因骄惰怯敌被罢军职,宋高宗原已答应将刘光世所部划归岳飞,扩充其兵力以恢复中原,但因秦桧反对,宋高宗改变主意。诏诣都督府与张浚议事,张浚对岳飞说后,岳飞赌气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终丧服,以张宪摄军事,步归,庐母墓侧。浚怒,奏以张宗元为宣抚判官,监其军【绍兴七年,岳飞与宰相张浚异论,上疏自言与宰相议不合,求解帅事,遂弃军而庐墓。上不许】。帝累诏趣飞还职,飞力辞,诏幕属造庐以死请,凡六日,飞趋朝待罪,帝尉遣之。

       5疑心很重源于岳飞抗旨坏大事影响

       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国撕毁和议,金兀术等分四道来攻。宋军节节败退,城池相继失陷。六月甲辰朔,以韩世忠太保,张俊少师,岳飞少保并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宋高宗计划在一个有利于宋军作战的淮西地区围歼金兀术,悬赏有擒获金兀术者赏银10万两、加官3级。宋高宗以韩世忠、张俊、岳飞并兼河南、北招讨使以御之,令刘錡、张俊和杨沂中正面对抗金兀术,韩世忠侧击,同时连下圣旨要求岳飞迅速占领庐州,截断金兀术的退路,对金军主力实行合围】。岳飞未按宋高宗的圣旨要求,足足拖了10多天才发兵,且行军缓慢,还没赶到,战斗已经开始。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败。七月中旬,南宋朝廷此前接连发出的措辞严厉的班师诏书先后送到岳飞手中,岳飞被迫奉召于七月二十一日自朱仙镇班师【时张俊克亳州,王胜克海州,岳飞克郾城,几获兀术。张俊战胜于长安,韩世忠胜于泇口镇,诸将所向皆奏捷,而桧力主班师。九月,诏飞还行在,沂中还镇江,光世还池州,锜还太平。飞军闻诏,旗靡辙乱,飞口呿不能合。于是淮宁、蔡、郑复为金人有】。

       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丙子,趣岳飞会兵蕲、黄。庚辰,岳飞发鄂州。二月,宋军于拓皋打败了金军。三月九日戊申,张俊遣杨沂中、王德入濠州,遇金伏兵,杨沂中和张俊的主力部将王德数万军被歼灭,淮西战役结束。因岳飞未及时到位堵截后路,金兀术得以逃出向北撤退。宋高宗因岳飞抗旨,最好的一次北伐战略未能实现。五月丁未,遣张俊、岳飞于楚州巡视边防。六月癸未,张俊、岳飞至楚州。范同以诸将握兵难制,献谋秦桧,且以柘皋之捷言于上,召张俊、韩世忠、岳飞入觐,张俊首纳所部兵。分命三大帅副校各统所部,自为一军,更衔曰统制御前军马。罢宣抚司,遇出师取旨,兵皆隶枢密院,屯驻仍旧。秋七月,命张俊复如镇江措置军务,留岳飞行在。

       二、宋高宗因疑心很重使很多重臣没有好下场

       1、支持张浚抗金的吕颐浩被无端罢相

       建炎四年(1130)三月,帝谕吕颐浩曰:“朕初不识隆祐皇太后,自建炎初迎奉至南京,方始识之,爱朕不啻己出,宫中奉养及一年半,朕之衣服饮食,必亲调制。今朕父母兄弟皆在远方,尊长中唯皇太后。不唯相别数千里外,加之敌骑冲突,又兵民不相得,纵火交兵,五六日乃定,复尔惊扰。当早遣大臣领兵奉迎,以称朕朝夕慕念之意。”甲寅,权知三省枢密院事卢益至行在,诏趣令入对。命卢益与御营使司都统制辛企宗、带御器械潘永思偕行奉迎隆祐皇太后。乙丑,帝次台州松门寨。宰执奏事,吕颐浩因言:“此行未审且驻会稽,为复须到浙右?”帝曰:“须由苏、杭往湖州,或如卿所奏往宣州。朕以为会稽只可暂驻,若稍久,则人怀安而不乐屡迁。”颐浩又曰:“将来且在浙右为当,徐谋入蜀。”帝曰:“朕谓倚雍之强,资蜀之富,固善。但张浚秦汉中止可备万人粮,恐太少。两浙若委付得人,钱帛犹可溯流而西。至于粮斛,岂可漕运!”颐浩曰:“若第携万兵入蜀,则淮、浙、江、湖以至闽、广,将为盗区,皆非国家之有矣。”帝曰:“当益进上流,用淮、浙榷贷盐钱以赡军费,运江、浙、荆、湖之粟以为军食。”王綯曰:“议者但知轻议晋元帝还都建鄴,不能恢复中原,而多言入蜀便。殊不知自秦用张仪至本朝遣王继恩,下蜀者八矣,取辄得之,不劳再举,则亦未可谓之便也。”范宗尹曰:“臣谓若便入蜀,恐两失之;据江表而徐图关陕之事,则两得之。决择取舍,不可不审。”帝曰:“然。”既而张浚复上疏言:“陛下果有意于中兴,非幸关陕不可。愿先幸鄂渚,臣当纠率将士奉迎銮舆,永为定都大计。”帝不许。

       四月丙申,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吕颐浩因吏部尚书赵鼎攻击而罢相。五月甲辰,年轻的参知政事范宗尹摄行相事,任范宗尹为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这是一次宋高宗难以被理解的罢免功臣的事件,疑是担心吕颐浩与在川陕前线的张浚的权力威胁。事实上,范宗尹只是被宋高宗利用的过渡性人物。当昭慈圣献皇后(宋哲宗皇后孟氏)自江西还行在,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请,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故诏选太祖之后。六月甲戌,以宰相范宗尹兼知枢密院事,罢御营使。不到一年,就因宋高宗担心其与辛道宗兄弟来往密切而被罢免了相位,也不排除其与昭慈孟皇后、辛企宗、辛道宗存在交往过密的问题。

       2、抗金功臣张浚被收权、召回、罢官

       绍兴二年(1132)正月,宋高宗移宫临安,析两浙路为浙东、浙西路。二月,张浚被授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十二月,张浚被罢川陕宣抚处置使,仍任知枢密院事。绍兴三年(1133)五月,张浚说王似不胜任,请求解除王似兵权。宰相吕颐浩不悦,同时朱胜非以旧怨攻击张浚,宋高宗诏令被罢宣抚处置使仍任知枢密事的张浚回朝。后因抗金需要,推迟回朝。绍兴四年(1134)二月底,张浚回到临安。三月,在台谏的攻击下,张浚罢知枢密院事,以提举洞霄宫、福州居住。这是一次宋高宗为防止远离南宋首都临安的张浚、刘子羽、吴玠等势力坐大,召张浚对立面的老臣辛炳、朱胜非、常同为近臣【绍兴元年(1131) 初,辛炳复召为侍御史。绍兴二年(1132),朱胜非召为侍读。绍兴三年(1133),常同除殿侍御史。七月,朱胜非起复旧官,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来弹劾罢免张浚的重大事件。

       3、岳飞因多次违抗圣命而被杀

       因岳飞先后两次抗旨,造成严重后果。绍兴十一年(1141)八月甲戌,罢岳飞。冬十月戊寅,诏修玉牒。下岳飞、张宪大理狱(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十一月癸巳,赐岳飞死于大理寺,斩其子云及张宪于市,家属徙广南,官属于鹏等论罪有差。

       4、忠心耿耿的张浚“六起六落”

      【一起一落】南宋建炎元年(1127)五月赵构南京(今商丘南)即位前夕,张浚自京师投奔南京(今商丘南)任枢密院编修官。七月,升任殿中侍御史。建炎二年(1128)六月,张浚奏论修备治军,与求和的黄潜善意见相左,受到排挤,已被出为兴元知府,被宋高宗留任为礼部侍郎。

      【二起二落】建炎二年(1128)六月,张浚奏论:“无谓金不能来,当汲汲修备治军,常若敌至”。时宋高宗在扬州,张浚进言:“中原天下之根本,愿下诏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咈宰相意  (与一味求和的黄潜善意见相左,受到排挤),除集英殿修撰、知兴元府。未行,擢礼部侍郎。高宗召谕曰:“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将有为,正如欲一飞冲天而无羽翼,卿勉留辅朕。”十二月,兼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建炎三年(1129)四月初,张浚联络吕颐浩组织以西北兵为主的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武将及时勤王平定苗刘兵变。十八日,宋高宗与张浚同登杭州中和堂(杭州州衙后行宫内制高点,由原吴越王府阅礼堂改建),赐张浚诗:“愿同越勾践,焦思先吾身。高风动君子,属意种蠡臣。”以句践与文种、范蠡相喻。五月,高宗欲拜张浚相,张浚认为自己晚进,执意推辞了,任知枢密院事,并被任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得以“总中外之任”,以川、陕、京西、湖南、湖北路为辖区负“半天下之责”。十月,金将兀术统大兵渡过长江,进攻南宋。建炎四年到绍兴二年,张浚知人善任,经略川陕战略的成功,得保全蜀,以形势牵制东南,大大减轻了东线金军对南宋朝廷的压力,江淮得以平安。绍兴二年(1132)正月,张浚以功被授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十二月,张浚被罢宣抚处置使,仍任知枢密事。绍兴三年(1133)五月,诏令张浚回朝。绍兴四年(1134)三月,在台谏的攻击下,张浚罢知枢密院事,以提举洞霄宫、福州居住。

       【三起三落】绍兴四年(1134)十一月,张浚再次被起用为知枢密院事。绍兴五年(1135)二月十二日,任命张浚为右仆射并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各路军马。六月,在张浚亲往湖湘督战下,岳飞镇压了杨幺作乱。绍兴六年(1136)正月,尚书右仆射张浚往荆、襄视师前,宋高宗视张浚为从兄、比拟裴度以图中原。手诏:“朕仰惟(仰视到)二圣远狩,九年于兹(当世),虽迎请之使屡驰,而侍膳之期尚远,晨昏在念,怵惕(恐惧警惕)靡容。闲缘酋虏(改作北使)之来归,每谕两宫之安报。呜呼!朕为人之子而未获养其父,为人之弟而未能拯其兄,瞻望情伤,不知涕泗(眼泪和鼻涕)。惟孝弟之至,固可通于神明;而小大之臣,当共坚于忠义。庶戡(用武力平定兵乱)多难,克济厥功(功劳很大),以尔资(孝敬)父事君之诚,副朕念亲从兄之志。咨尔(赞叹)有众,咸体朕怀。”,张浚升任右相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同年六月,在张浚亲往湖湘督战下,岳飞镇压了杨幺作乱。绍兴七年(1137)九月,张浚以处置刘光世军不当而罢相,提举宫观,后贬居永州(今属湖南)。尽管因整编刘光世的淮西军失败而主动担责、主动辞相,张浚不失为金军惧怕之人(金将粘罕临终时曰:自吾入中国,未尝有敢撄吾锋者,独张枢密与我抗。我在,犹不能取蜀;我死,尔曹宜绝意,但务自保而已)。

       【四起四落】绍兴九年(1139)正月,宋高宗以宋金和议大赦,张浚恢复提举宫观。二月,以资政殿学士出任福州知州,福建路安抚使。绍兴十一年(1141)十一月,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同月,授张浚检校太傅、崇信军节度使、万寿观使闲差,次年封和国公。绍兴十六年(1146)七月,张浚上奏备战抗金,奸相秦桧大怒,张浚被罢去检校少傅、节度使、国公官爵,只保留文阶官特进,以提举宫观,贬往连州居住。绍兴二十年(1150)张浚又移往永州(今湖南)居住。绍兴二十二年(1152)张浚在福建福州。

       【五起五落】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逼迫赵汾承认与张浚、李光、胡寅等“谋大逆”,株连贤士达53人之多,“欲必杀之而后已。十月,奸相秦桧死,阴谋遂未能得逞。十二月,张浚被重新起用,恢复观文殿大学士职衔及和国公爵位,任判洪州(今江西南昌)。绍兴二十六年(1156)十月,张浚(六十岁)再次被贬往永州居住。绍兴三十一年(1161)正月,金军南犯已迫在眉睫,宋高宗在不得不作抵抗准备的同时,也放宽了对张浚居住地点的限制。

       【六起六落】绍兴三十二年(1162)二月,高宗还临安,以张浚留守建康。五月,张浚被任命专一措置两淮事务兼两淮及沿江军马。六月,高宗即退位,孝宗即位。七月八日特授张浚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进封魏国公。隆兴元年(1163)正月,张浚升任枢密使、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封魏国公。五月,符离(在今安徽宿州境内)兵败后,员仲(冯方)与张魏公父子(张浚、张栻)在盱眙(江苏今县),不肯去,相约以死。十二月,汤思退升任左相兼枢密使,张浚也升任右相兼枢密使,仍兼江淮东西路。隆兴二年(1164)四月间张浚即被召回朝,随后江淮都督府也被罢,张浚看到抗金无望,即求致仕,遂被罢相,授少师、保信军节度使、判福州。张浚辞新命,恳求致仕,改授醴泉观使闲差。魏国公张浚贬经余干,八月二十八日子时张浚忧愤成疾,病逝余干养正堂。得病时曾手书付二子栻、杓说:“吾当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

       三、宋高宗说“张浚才疏”只是“不放心”的口舌而已

       张浚既是宋高宗及新政权立足江南、不做亡国奴的最大功臣,也是宋高宗当政时期,南宋置掌文武最高权力并在南宋军民之中享有崇高威望的抗金统帅。张浚在朝野中很有威望:“浚去国几二十载,天下士无贤不肖,莫不倾心慕之。……武夫健将,言浚者必咨嗟太息,至儿童妇女,亦知有张都督也。……金人惮浚,每使至,必问浚安在,惟恐其复用。”然宋高宗对张浚不放心,有不少事例。如张浚退位后,刘子羽也被罢;张浚退位后,很少有机会再回四川绵竹老家;张魏公(张浚)贬零陵(永州),有书数笈自随,谗者谓其中皆与蜀士往来谋据西蜀之书,高宗命遣人尽录以来。

       宋高宗末年,金兵南侵时,宋高宗重新起用老将张浚时十分犹豫,陈俊卿与宋高宗对话推荐张浚,但宋高宗怀疑张浚有异心、不想重用而以“浚才疏”推脱(后来即使用了,张浚亲属一并来到临安)。

       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春正月,灾异数见,金人侵轶之势已形。时前抗金宰相张浚(1097-1164)尚责居永州,殿中待御史陈俊卿间为上言:“浚忠义,且兼资文武,可付以阃外。臣素不识浚,虽闻其尝失陕服,散淮师,而许国之心白首不渝。今杜门念咎,老而练事,非前日浚也。愿陛下勿惑谗谤,虽未付以大柄,且与以近郡,以系人心,庶缓急可以相及。”帝纳其言。己亥,诏:“特进、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和国公张浚湖南路任便居住。”

       五月,金国遣使贺天申节,出嫚言,求淮、汉地,指取将相大臣,且以渊圣凶问至。上召三衙帅及杨存中(1102-1166)至都堂议举兵,又请侍从、台谏集议。殿中侍御史陈康伯(1097-1165)传上旨曰:“今日更不问和与守,直问战当如何?”时上意雅欲视师,内侍省都知张去为阴沮用兵,且陈退避策,中外妄传幸闽、蜀,人情汹汹。右相朱倬(1086-1163)无一语,同知枢密院事周麟之(1118-1164)受命聘金,惮不欲行,陈康伯独以为己任,奏曰:“金敌败盟,天人共愤,今日之事有进无退,圣意坚决,则将士之意自倍。愿分三衙禁旅助襄、汉,待其先发应之。”陈康伯勉周麟之以国事,周麟之语侵陈康伯,陈康伯曰:“使某不为宰相,当自行,大臣与国存亡,虽死安避。”周麟之竟以辞行罢,寻贬责。

       六月,陈俊卿言当用张浚,陈俊卿乃疏言:“张浚忠荩,白首不渝,窃闻谗言其阴有异志。夫浚之得人心、伏士论,为其忠义有素。反是,则人将去之,谁复与为变乎【张浚忠心耿耿起来,老不变,我听说谗言说他暗中怀有异心。要疏通它得人心、被人议论,为他的忠义有素。相反的,那人将要离开的,谁又和为变化吗】?”疏入,未报。因请对,陈俊卿复言张浚可用,高宗曰:“浚才疏,使之帅一路,或有可观,若再督诸军,必败事!”俊卿曰:“人皆以浚为可,陛下何惜不一试之?”帝首肯(力言之,上始悟)。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七月间,汤思退被任为右相兼枢密使。谏臣尹穑附汤思退,议罢张浚都督,改宣抚使治扬州。陈俊卿向宋孝宗奏:“张浚果不可用,别属贤将;若欲责其后效,降官示罚,古法也。今削都督重权,置扬州死地,如有奏请,台谏沮之,人情解体,尚何后效之图?议者但知恶张浚而欲杀之,不复为宗社计。愿下诏戒中外协济,使浚自效。”疏再上,上悟,即命张浚都督,且召为相(十二月,汤思退升任左相兼枢密使,张浚升任右相兼枢密使,仍兼江淮东西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朝史》》——公元1137年宋高宗收回兵权:中兴四将的困境
南宋抗金名将张浚简介 张浚是怎么死的?
南宋高宗时期的俩牛人,名字同音,一个是抗金宰相,一个是长跪岳飞庙里的奸贼
南宋名相张浚简介生平经历 张浚竟是张九皋的后裔
刘子羽传
张浚与张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