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一个人 逛一座城 | 瞿秋白在上海的日子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几位作家、理论家同时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就是这个行列里引人瞩目的一位。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说了“此地甚好”之后,从容就义于福建长汀,时年仅36岁。短暂的人生里,瞿秋白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是最长的。

当个好教员

来源:IC

1923年1月,瞿秋白受陈独秀邀请,离开莫斯科回国工作。不久,陈独秀给胡适写信,希望对方把瞿秋白的《赤都心史》推荐给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一口答应,并表示希望瞿在学术方面有所作为,想介绍他到商务印书馆去当编辑、做学问。瞿秋白感谢了胡适的好意,但表示已决定到正在筹备中的上海大学去任教。瞿秋白的课堂教学很有吸引力,其学生、著名作家丁玲曾回忆说:“最好的教员是瞿秋白。”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瞿秋白主要精力都放在文学活动上,尤其热心于“文艺大众化”。他身体力行,到上海南市区老城隍庙一带,戴着墨镜、压低帽檐,挤在百姓中,仔细地听艺人说唱,回来后认真研究那些曲调,陆续写出了数十首歌谣。其中有一长篇歌谣《东洋人出兵》,全篇15小节,长达168行,分成上海话和北方话两部分。

1934年1月11日晚,瞿秋白离开上海赴江西苏区,从此与上海永别。

蜗居东照里

图说:瞿秋白旧居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摄

虹口区窄窄的山阴路,路边的房子还是上世纪留下的样子。山阴路133弄,一块挂在弄口的白色木牌上赫然写着“瞿秋白旧居”。

山阴路133弄,建于1920年,新式里弄,是当时日侨建造的居住点,取名“日照里”,抗战胜利后改成“东照里”。东照里住宅形体简洁,绿树成荫,环境幽静,这也是瞿秋白在上海最后的住处。

图说:瞿秋白旧居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摄

由于安全得不到保障,瞿秋白经常在茅盾、鲁迅家避难。1933年3月,鲁迅把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夫人在山阴路133弄12号分租到的一个亭子间给瞿秋白夫妇居住。

瞿秋白曾三次避居于鲁迅家中,第三次避难就是在大陆新村。在这期间,鲁迅请瞿秋白编了一本《鲁迅杂感选集》,并由瞿秋白写了1.5万字的序言。鲁迅给了瞿秋白200元大洋的“编辑费”。后来,瞿秋白把心爱的一张写字台、一只皮箱存放在鲁迅家里。瞿秋白1935年牺牲后,存放在鲁迅家中的家具、印章、文稿成了珍贵的遗物。瞿秋白的这些遗物在鲁迅逝世后一直由许广平保存。1950年,许广平将遗物捐给国家,现被陈列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内。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阴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上海弄堂隐匿的吉光片羽,山阴路,轻抚一砖一石(一)
上海散步 (组图)98
瞿秋白寓所旧址
#漫步上海#【瞿秋白寓所旧址】
施高塔山阴路千爱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