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种苗占60%市场份额,产业链年产值超17亿!中山三角获评“中国生鱼之乡”
乌鳢又称生鱼、黑鱼、杂交鳢,在中山市三角镇超六十年养殖历史,现已形成集苗种生产、成鱼养殖、流通和加工一条龙的成熟的产业链。三角生鱼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闻名全国,行业有言——“全国60%的杂交生鱼苗来自三角,全省首家生鱼产业园来自三角,全国水产新品种'乌斑杂交鳢’产自三角……”
这些年,三角镇高度重视生鱼产业的发展,坚持把“抓住一条鱼”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动生鱼养殖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2022年,全镇生鱼养殖面积已达1.4万亩,生产商品生鱼超9万吨;生产优质生鱼苗种35亿尾,产值超2亿元,苗种销往全国各地,是全国最大的生鱼苗种生产基地;整个生鱼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7亿元,占全镇农业 GDP 82%。
2月28日-3月1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组织专家赴中山市三角镇,对三角镇申报的“中国生鱼之乡”称号进行核审,经过专业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三角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鱼产业发展,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品牌效益凸显,科技支撑有力,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议授予中山市三角镇“中国生鱼之乡”称号。
本次评审的专家组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林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胜军、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陈智兵组成。在评审之前,现场专家组成员还走访了中山市荣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弘淼渔业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中山市渔歌子食品有限公司、中山市三角镇梁球福水产苗种场等代表性的养殖、加工、苗种企业,全面了解了三角生鱼完善的产业链。
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
是当地的“霸王鱼”
“获评'中国生鱼之乡’对于三角镇是荣誉,是三角生鱼六十多年发展史里新的起步点。”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凯航表示。三角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气候适宜,为生鱼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三角就有人试养生鱼。
自然禀赋、得天独厚,三角生鱼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得到了发展壮大。目前,三角镇已形成了“苗种孵化(俗称黑芝麻)-鱼苗培育(标粗)-成鱼养殖-中介流通-精粗加工”一条龙的成熟产业链。2022年,全镇生鱼养殖面积达1.4万亩,生鱼产业链产值超17亿元,每年生产并销往全国各地的优质杂交生鱼苗、鱼种超过35亿尾,占全国杂交生鱼苗种市场60%份额,是全国最大生鱼苗种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生鱼生产地,形成了覆盖苗种繁育、成鱼养殖、产品加工、储运与冷链流通、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体系建设与产业监管等环节的成熟产业链。
2022年,三角镇(杂交鳢)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获得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称号,同时入选广东省第一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中山市三角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陈灯表示:“生鱼产业已成为三角渔业的支柱产业,是我们本地农民致富、农业增效的重要“'法宝’。”而这话在三角镇的一个养殖户得到了印证,他说:“在三角,生鱼就是这里的'霸王鱼’,它让很多农民盖起了房子,买起了车子。”
目前,三角镇从事杂交生鱼相关产业农户约230户,占全镇农户比例约40%,从业人员2000余人,从业单位以东边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中山市容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弘森渔业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在养殖规模和发展优势等方面的表现较为突显。其中,以海大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山市容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三角将建成连片约2000亩综合性生鱼产业园核心区,产业园项目规划面积2.1万亩,总投资额超5亿元,建成后可年产生鱼苗种35亿尾,年产商品生鱼15万吨。据悉,该园区是目前广东省第一家集苗种生产、商品生鱼养殖、物流配送、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多功能生鱼产业园区,并成功入选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
重视发展,科技支撑,
打造完整产业集群
科技兴农。一直以来,三角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2021 年“三角生鱼”产品被纳入《全国地域特色农产品普查备案名录》,并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苗种培育、健康养殖及加工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
在种苗培育方面,中山市三角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杨菁介绍,早在1966年,三角公社鱼苗种场就试行孵化土种生鱼,后经过“土养生鱼”“香港生鱼”“杂交生鱼”三个重要的阶段。进入新世纪,杂交生鱼的出现进一步促使产业发展壮大。2006年,三角镇农业服务中心联合珠江水产研究所及三角镇杂交鳢苗种生产苗场培育出了“惠农1号”杂交生鱼苗,并获得中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创了三角镇杂交生鱼养殖的新时期。2015年该杂交新品种正式定名为乌斑杂交鳢,并获得由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为三角镇杂交生鱼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良种保障。
此外,三角生鱼的健康养殖及加工技术等领域均有突破,在上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生鱼的养殖为简易的河涌野生、村边塘混养,产量较低;80年代后就开启了三角生鱼的人工饲养时代,后养殖逐渐规范化。为了加强对杂交生鱼的养殖技术指导,三角镇农业服务中心等起草了制定《乌斑杂交鳢健康养殖技术规范》,该规范作为中山市农业地方标准之一,提出了养殖环境、鱼苗培育、鱼种培育、成鱼健康养殖、病害防治、生产记录和成鱼收获运输等技术要求。
生鱼的营养价值很高,拥有良好的市场口碑和发展效益,目前国内每年消费的生鱼大约为50万吨,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的发展,以生鱼为原料酸菜鱼、中央厨房预制菜的消费转变,鲜鱼柳、鱼片等水产加工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迅速提升,全国生鱼的消费总量5年内有望突破100万吨以上,是具有百亿产值发展潜力的产业,具有强劲的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三角镇杂交生鱼深加工产业布局初具规模。一些企业在产品加工环节充分发挥了带动作用。以中山市渔歌子食品有限公司为例,其引进国内先进的液氮技术和生产线,加工生鱼鱼柳、鱼片,并与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融合,研发了鱼骨豆腐、鱼骨汤膏、西餐鱼扒等新产品,对多家连锁餐企合作供货,公司和 “渔梓情”品牌在行内享有知名度。
专家组成员、广东水产学会理事长林蠡对于生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三角生鱼”需要科技支撑,科学发展,以后要维护好“三角生鱼”的品牌,需要从种业、健康养殖、养殖尾水处理、加工等整个生鱼产业链条进行科技攻关和规范管理,比如进行生鱼的原种、良种场建设,扩大良种的生产,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在养殖过程中,配套养殖尾水的处理;并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证生鱼的食品安全,包括用药规范、药物残留、加工技术、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这些都会助推三角生鱼更上一层楼。
将加快建设生鱼产业园,
进一步擦亮“三角生鱼”品牌
在推动生鱼产业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的同时,三角镇加快擦亮“三角生鱼”品牌,以打造更大、更鲜明的三角生鱼IP,提升产业综合效益。目前三角已注册了“三角农情生鱼”、“乌斑杂交”两个区域公共品牌商标,培育了“渔梓情”等 11个企业品牌,并在2021年举办了“粤菜师傅”工程生鱼美食嘉年华启动仪式,3月29号也将举办2023生鱼美食文化嘉年华活动。
“进行品牌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林蠡表示,三角镇从一开始的小规模苗种培育、养殖模式到现在的全产业链条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生鱼之乡”是实至名归,也是三角镇政府部门和众多企业长期奋斗的结果。广东有数个品种获得中国之乡的美誉,比如斗门白蕉镇是中国海鲈之乡,中山东升镇是中国脆肉鲩之乡,这些品牌打造大大促进了品种的综合发展和产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深远的意义。他表示广东水产学会将积极发挥作用,协助其进行品牌建设,共同推动广东渔业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三角生鱼还将争取用2-3年的时间,推动生鱼产业标准化、智能化、无公害水产养殖示范、现代化加工流通、良种良法推广;开发高端生鱼产业品牌化发展,打造“三角生鱼”地方品牌;打造休闲渔业新业态、生鱼种苗繁育、生鱼水产养殖、生鱼加工、“互联网+渔业”一体化、品牌化的全产业链体系。力争全镇发展生鱼产业面积2.5万亩以上,实现生鱼产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培育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建成“全国重点现代生鱼示范区”,促进全镇生鱼产业提质增效。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打响三角生鱼品牌影响力,让三角生鱼游出中山,把三角生鱼品牌推向全国乃至海外其他地区,真正成为群众耳熟能详的'熟鱼’、农民发家致富的'财鱼’,推动乡村振兴的'好鱼’。”陈灯说,接下来,三角镇将会着力推动生鱼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除了加快建设2000亩综合性生鱼产业园核心区,还计划与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创新中心共建生鱼产业中山研究院,也会大力推进养殖尾水治理和探索应用渔稻联作项目,“今年我们还到江苏南通和四川成都举办系列品牌宣传活动,让三角生鱼游得更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火爆!单亩投资近10万的养殖“贵”圈!饲料、加工、餐饮巨头纷纷入场布局
一条鱼苗将改变200多亿元产业!全程饲料养鳜鱼时代或全面来临!
30户村民靠培育生鱼鱼苗致富 发财不忘村民
水产养殖户的生活,不是你想象的样子!
跟着地图来玩转九江
四川欲重振冷水鱼养殖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