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古文不止 | 背后捅刀子的,都是熟人

我认为读书的功用有三,一是有所乐,就是读完的一乐呵;二是有所得,即学到一些知识技能;三是有所悟,即领悟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离开学校后,难得有集中的时间读书,也难以按照计划阅读,只能信手翻阅、随机阅读。
读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吧!我总这样安慰自己。有时间就读一点,若有所思,就写点文字,算作是读书笔记了。

今日阅读,《古文观止·周文·宫之奇谏假道》。


《宫之奇谏假道》选自《左传·僖公五年》。记述的晋国第二次借道虞国,征讨虢国,灭了虢国后,回兵时,又灭了虞国的事。

宫之奇曾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比喻虞国、虢国的关系,劝谏虞公不要给晋国借道。然而,虞公不听,最终被晋国灭国,自己也惨遭俘虏。
读后有所思,所悟有二:

其一,不要用社会的道德标准(礼义廉耻)去要求别人

其二,背后捅刀子的人,都是熟人

01

不要用社会的道德标准(礼义廉耻)去要求别人


仅就“借道”而言,虞公给晋国借道,为晋献公攻破虢国提供帮助,虞国对晋国有恩。

按照道德标准,按照当时奉行的礼义廉耻准则——知恩得图报。即便要求再降低一些,不用报恩了,也不至于加害于恩人吧?

虞公认为要“知恩图报”,也要求晋献公能“知恩图报”。

同宗的亲人之间,不应该有杀戮,不能互相残杀。这是基本的人伦道德。

虞公认为自己和晋国是同宗,晋献公再怎么坏,也不会害自己的。

然而,宫之奇告诉虞公,会的。

晋国与其关系比虞国更亲近的虢国都要灭掉,而且恒叔的后人、庄伯后人等晋献公的近亲,因为对晋献公有威胁,都被杀了,更何况仅只是同宗的虞国呢?

虞公没有辩驳,也没有采纳宫之奇的建议,却将希望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最后,灭掉虢国的晋国班师回朝,在虞国休整时,乘机袭击虞国,灭掉了虞国,俘虏了虞公。

北宋隐士林逋的《省心录》中有这样的一句语录,正好可以用在虞公身上: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

意思是说,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只能用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不能用这些准则、规范去要求别人。约束自己,就能减少过失,提升修养,要求别人,你就很难与世人相合了。

换而言之,与不讲亲情的人讲感情,和不讲道德的讲道德,跟无耻的人讲廉耻,受伤的总是有情有义的人,有道德的人,讲廉耻的人。


02

背后捅刀子的,都是熟人


吞并虢国和虞国是晋国的目标。

为达成目标,晋国大夫荀息献出计策:用美玉(垂棘之璧)宝马(屈产之乘)贿赂虞公,进而从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攻下虢国后,在班师回朝时,再灭掉虞国。

晋献公担心虞国有宫之奇,这个计策怕难以实现。

可荀息对虞公、之奇太了解了,太熟悉了。

一方面,他认为宫之奇性格软弱,不肯死谏,最多据理力争一下;另一方面,虞公对面晋献公都不舍得的宝马、美玉,肯定会起贪心,一旦接受了礼物,就肯定会借道给晋国,再说宫之奇比虞公大不了几岁,对于宫之奇的建议,虞公也不会太在意。

果然,第一次借道,宫之奇劝谏了,虞公不听,收了宝马美玉,借道给晋国,虢国不灭,虞公暂时没事。第二次借道,宫之奇又劝谏,虞公还是不听,借道给晋国,虢国灭了,虞公也被灭了。宝马美玉如荀息所言,还在晋国手中,仅是放在外面的库房罢了。

虞国被灭,自然有虞公贪婪、幼稚、愚昧的原因,也有虞国君臣不和的原因,但也有晋国心狠手辣、唯利是图(野心勃勃)的原因。

真可谓:背后捅刀子的人,都是熟悉的人,因为他们知道刀子捅在哪里,最痛!

可身处乱世,早就没有什么道德、规则,唯有提升军事实力,才能安身立命,又怎能责怪别人用心歹毒,手段卑鄙呢?

2022年10月30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唇亡齿寒的故事
唇亡齿寒
分化
晋献公假道伐虢的故事
6春秋时期之晋献公假虞灭虢
且听我讲一个唇亡齿寒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