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展飞:教师必须经历职业的觉醒——教育中的心理学系列序篇

一直有一个念头,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写一点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为年轻教师提供一点参考。

可能是上了一点岁数的缘故,越来越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或许也是因为一句话:因为自己淋过雨,想给别人打把伞。

年轻的时候自己走过的弯路,不希望年轻人再去走,这里面只是天性里的慈悲心使然,并非好为人师作怪。

有感于自己年轻的时候,懵懵懂懂,乱打乱撞地教了几年学,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现在想来,依然觉得有些可惜。

我觉得,人这一生,是要经历几次“觉醒”的,其中的一次,是职业的觉醒,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觉醒。

如果用“超凡入圣”来形容,似乎有些过分,但是这绝对是一个从平凡向卓越、普通老师向优秀老师蜕变的的分界点。

这个分界点,有几分类似于鲤鱼跳龙门中的“龙门”,觉醒虽然未必一定能脱胎换骨,但是有这一念,就有点“脱凡入优”的意思了。

正如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一个教师真正的成长就在于他内心深处的觉醒。

什么是觉醒?

我认为,“觉”,就是自觉,就是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对自己的成长的自觉。一个觉醒的人,就是把自己的成长,看作自己本来的需要,把提高自己,当作自然的追求,就是唤醒自己的内驱力。

简言之,觉醒,就是一种“无须扬鞭自奋蹄”的自觉。

一名教师,只有真正觉醒了,才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上行稳致远。

我敢断言,每一位优秀的老师,都经历过这样一个蜕变的过程。

说到职业觉醒,其实并不限于教师这一个行业,其他行业也照样讲得通。

不管是从事哪个行业,都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在这个行业稀缺吗?

我记得当年刚毕业的时候,我的一位老师就讲过这样一个观点,几年后,伸出一只手,开始扒拉莱西市教语文最好的人,如果一只手还没数完,就数到你了,说明你就是比较优秀的语文老师了。

这其实就是一种稀缺性。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稀缺?

很简单,让自己远离平庸。

换句话说,你得有自己的看家本事,有自己的拿手好戏。

拿班主任这件事来说,你得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有一套自己的做法,有一套自己的说法。

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走,永远也不会有大作为。

再深入一点就是,让自己变得“专业”起来。

只有当你体现出自己的专业性后,身边质疑的声音才会减少,哪个行业都是如此。

教育之所以动辄被人指手画脚,根源在于专业性体现的不够深刻。

有的人可能要说,我就是不想醒,我就是要躺平,还要睡过去,你能奈我何?

有这种想法的人,现在肯定也不少,能不能奈何,暂且不说,一个人活到混吃等死的地步,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悲哀和惩罚了。

写到这里,就想起了梁启超先生写过的关于敬业与乐业的文章,我觉得值得每个人好好读读。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当然了,我们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不过,我觉得有时唤不醒,却可能疼醒。

能疼醒,虽然往往是被伤害过,不过仍不失为逆缘,总比一直昏睡着要好。

总结起来,总不如自己先醒了更好一些。

写这些,就作为这个系列的序篇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文化(8)----教师的健康
专业成长的根本是觉醒
内驱与觉醒: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
好老师一定是自己栽培自己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讲稿)
当老师,想说爱你不容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