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展飞——《一中的文化,文化的一中》

      写在前面的话:去年写过一篇关于一中文化的文章,彼时我的一位老师给我留言说我写得短了,应该多写一点。其实我也知道,一所百年老校的文化,绝不是寥寥数千字就可以写完的,所以从那时起,我也便留了心,希望能够再写一点关于一中的东西。

      莱西一中是我的母校,这所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先后有数位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出自这所学校,百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近年来,莱西一中的高考成绩屡创新高,前来一中“取经”的学校络绎不绝。在诸多荣誉和成绩的面前,深思一下现在的一中,大家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莱西一中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这种深厚的文化无处不在地存在于校园的每个角落。

      现在的一中校园,用“政通人和”来概括毫不为过,干部教职工上下一心,校园充满了朝气与正气,一片大好和谐的局面。何为“和谐”?在一个学校来讲,既是一种自然美好、协调均衡、积极向上、求新求变的现实氛围,又是一个人人追求向上,“无须扬鞭自奋蹄”的理想境界。一言以蔽之,一中是一个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积极向上的地方。

      不熟悉一中人,经常会指责一中的应试教育。其实,在一中人看来,如果把教育看成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来看的话,那么学校的“产品”就是学生,而学校的“副产品”才是高考。高考,是教育的副产品,对学生来讲,“健康的人文情怀+科学的思维品质+健康的体魄”,才是“产品”质量的关键。

      在一中,我们经常把一种理念灌输给学生:“如果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了困难,那就把它当做一种历练。”记得有一年新生入学的时候,有一部分新生因为不熟悉到餐厅的就餐程序而饿了肚子,刘校长得知后,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在学校吃饭这个事,其实是一件小事,而在这一件小事上,我们有些同学没有做好,那么我们就应该想一想,为什么别人能做好,我们做不好,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连吃饭这种问题都解决不了,又如何能做好其他的事情,将来到了社会上,我们又如何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呢。”久而久之,一中的学生都知道这句“遇到困难就当作历练”的话,这种遇事不畏难、遇难想方法的理念,我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问问一中的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如何,经常会听到这样三个字:“习惯了。”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给学生一个强大的大脑和非常好的社会品德。泰戈尔曾说过:“习惯决定命运。”在一中老师看来,一中的学生,应该养成四种良好的习惯,第一个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来获得;第二是良好的道德与纪律习惯,这主要通过学校日常的德育工作来获得;第三是良好的生活与锻炼习惯,这主要通过学校的日常生活和体育锻炼来获得;第四是良好的心理思维习惯,这主要通过日常的综合实践来获得。

       习惯的形成需要经过认知、认识、自觉实践、形成第二本能的教育过程,一中在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工作中特别注意实践环节,在教师主导作用下,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这种习惯养成教育中,除了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要强调身边的榜样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使整个一中校园形成了“事事是教育,时时在教育;师生无小节,处处在育人”的浓厚育人氛围,这是任何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与网络手段都不能代替的东西。

      进入一中的校园,我们可以看到一中学生摆放的整齐划一的自行车,也可以看到楼道的墙壁上到处悬挂的“每周之星”“进步之星”的看板,还有每个班级同学自己制作的精彩纷呈的文化墙,一种浓郁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扑面而来。

      在一中,每日的两操,可以称之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整齐划一的队伍、呼声震天的口号,充满了一种仪式感,经常让参观的老师赞叹不已。其实,更让我们佩服的就是刘校长,只要他在学校,总要陪着学生一起跑,学生跑几圈他就跑几圈,而且跑得比学生还要快。一中的学生,在毕业后多少年,恐怕都会一直记着这位每天陪他们跑操的校长。这种跑操,绝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实实在在的锻炼。很多年前,每当到了期中期末考试,我们的班主任们都会提心吊胆,害怕发生流感,影响学生的考试发挥,而近几年,随着每天两操的推行,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学生体质的增强,这种担心彻底变成了过去式。

      近年来,一中学生的高考成绩屡创新高,与一中独到的教学方式密不可分。而这种教学方式就是一中教师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参考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根据一中学生的学情提出的“快节奏、多轮次”教学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是成功的。谈到教学管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一中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的理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保证了尖子生的优秀率又获得了大面积的丰收。

      一中对学生的管理一向以严格著称,但是这种严格绝非严苛,而是严而有度、严中有爱。一中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的敬业,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恐怕很难有人相信,而老师们对待学生无微不至的态度,也经常让人感慨不已。作为他们当中的一员,我经常被我的同事们感动着,也为他们自豪着。一个学校,只有教师产生了自觉的、卓越的、创造性的劳动,才会爆发出巨大的教育能量,只有教师产生了高尚的“人文精神”,才会产生相应的教学效果,而一中,无疑就是这种典范。

      有个别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经常指责一中的老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其实真真的是“不明真相”。一中对学生的教育,既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日常教育,更有各种精准的主题教育活动,每年的“远足”“成人礼”“感动一中十大人物颁奖礼”“清华北大研学行”“元旦文艺汇演”等德育活动广泛开展,让学生真正拥有了人性化、科学化、高效率的生活舞台。而这些活动,绝大部分又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的,那些认为一中学生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的观点,其实是彻头彻尾的偏见。正如我以前的一篇文章里说的那样,一中的学生,不仅高分,而且高能。

      一个学校,不仅学生要发展,教师也要发展。近年来,一中形成了“以不断蓬勃发展的事业吸引人,以健康向上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激励人,以公平公正的人格魅力感染人,以优厚的待遇留住人,以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熏陶人,以教师终身发展为目标塑造人”的独特教师队伍管理风格。在一中工作的教师,不仅有获得感,更有归属感,更重要的是,随着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声誉的节节提升,作为一中教师的自豪感也越来越强。

      如果让老师们评价一中当下的制度最核心的东西,我想绝大部分人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肯定会是:“公平公正。”学校的绩效考核方案,经过数次讨论,几易其稿,最终由教代会通过,便成为一中的最高“法律”,雷打不动地执行,彻底消除了过去的人为干扰因素。比如每年的教师安排,学校规定,成绩排名前百分之六十的老师,除非教师个人要求,否则不得更换,不管是哪位领导提出要求都不行。可以这样说,公平公正的办学氛围,是一中办学的根基,是一中取得今天成绩最重要的原因。在今天的一中,如果你希望有荣誉、有地位,有待遇,很简单,努力工作就可以,成绩有了,这些都会有,没人能跟你抢,抢也抢不走。

      作为一所名校,不仅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更要具备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它标志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决定着学校是否能可持续发展,是学校全部工作的灵魂,是影响和推动全校师生一切工作的动力。在管理实践中,一中紧紧抓住这条本质,不断探索教育的规律,按教育本质规律办事成为学校管理中开拓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一中认真总结过去办学经验,研究时代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

      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上,一中提出了教师队伍的“二八定律”,即抓好住教师中的20%精英,也就是班主任与备课组长,荣誉要向前勤倾斜,向班主任和备课组长倾斜。在学校管理中,对于领导干部队伍,一中提出“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要求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针对骨干班主任、优秀教师和骨干职员群体,因为这些人群是学校的精英,承担着重要岗位或重要工作,对教职工团队有相当影响力,抓好这部分人的工作,就形成了火车头效应,能够带动一大批人。

      在坚持二八理论的同时,一中还注重长尾理论的支撑,立足学校现实,盘活存量人力资源,凝聚强大动力,实现精益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以二八定律界定的精英部分为引擎,以长尾理论强调的主体力量为根本动力,多元搭建激励平台,整合智慧和力量,形成拉推并力的动车组效应,学校就有了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激励优秀教职工奋发争先、脱颖而出的同时,也注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承担着学校主体工作,同样为学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的绝大多数普通教职工。

      同时,一中非常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在培养年轻教师,挖掘骨干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上,一直不遗余力。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可以说师资队伍的优化,是一中近年来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丰收的根本保证。

      一中的班主任队伍,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我一直自认很敬业,但是在一中,比我敬业的班主任大有人在。在班主任这个群体里,大家也普遍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学校对班主任真的好。一个学校最苦最累的无疑是班主任们,无论从哪里说,一个学校都应该对班主任好,体谅班主任的工作,为班主任服务好,在这点上,一中做的堪称典范。

      高三的时候,每天早晨绝大部分班主任不管值班不值班都是顾不得吃早饭早早到校,餐厅会做好饭,风雨不误地给班主任们送到办公室,而且每天的饭不会重样,一定要让班主任们吃好。曾经一次周末,我们一个级部25个班级,来了23个班主任,而这里面需要值班的也不过5人,其他人都是自发到校看着自己的学生,为什么?答案不言而喻。正是因为一中这种和谐的氛围,提供了能够让人干成事的土壤,也就促使每个人有了想干事的动力和欲望。

     总之,一所学校的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的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的管理者都是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要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在工作、学习中的自由创造的意义和乐趣,营造出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效应的学校教育环境。

      教育是座神圣的殿堂,需要用崇高的信念去追求;教育是块希望的田野,需要用热情的劳动去耕耘;教育是光明的未来,需要用生命去迎接。在莱西一中,让人感受到的是风景优美的办学环境,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校长的谆谆教导,教师们的拼搏进取,勇于奉献,学生们的彬彬有礼、勤奋好学……相信,一中这座百年老校在一代代一中人的努力下,必定会老树开新花,从胜利走向胜利,再创自己的辉煌,祝福一中!

      写在后面的话:这篇文章,我没想把它写成一篇严肃的论文,只是凭着自己对一中的印象,写一点关于一中的东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水平所限,难免挂一漏万,其中或许还有谬误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一中计划2013-2014
班主任申请书
班主任职责
漫谈大循环
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及目标措施
初一年级组长工作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