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展飞——《从“你孩子不笨,就是不干”谈起》

从“你孩子不笨,就是不干”谈起

       有一句话,家长听了很多年,是不是信了很多年,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很多家长喜欢把这句话拿出来装点门面,作为自己孩子并不优秀的唯一的辩解:“老师说我家这孩子,脑子不笨,就是不干。”

        呵呵……

       这句话能大行其道很多年,背后的逻辑其实是这样的:

        因为努力的主体是孩子,

        智商是遗传因素来自于家长。

        没有努力学习,考砸了,是因为不努力,智商没问题,所以家长没问题。

        很努力地学习,还是考砸了,你用什么理由来回答自己和别人?

        因为智商问题?

        那就是说家长有问题了?

       这就是为什么每个老师和家长聊天时候都是说:

       “你家孩子人是很聪明的,就是不够努力”

       因为这样说明来自家长的遗传因素没问题,都是孩子的错。

       两个聊天的成人都觉得可以让不在场的第三者来背这个锅。

        所以谈话可以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哪个老师敢试试看这样说:

       “你家孩子是很努力的,就是不够聪明...”

       猜猜看会出现什么画面?

       原谅我又不厚道地笑了……

       笑完了,言归正传,说点正经的。

       在很多所谓的“教育专家”眼中,学生的天赋是没有差异的,“众生平等”的,其实这种观点非常可笑,缺乏基本的常识。

       “教育专家”们之所以认为学生的天赋是没有差异的,有的是因为无知,有的则是不愿或者是不敢承认。因为一旦承认有差异,往往就会变得有些危险。

       因为这一学说会明确将人类分为不同等级、而这些等级则会演化成为一种“规矩”。进而变成一种条条框框,并最终限制人类的发展。

        举个例子来说就是,我们按照这一学说,把不同的族裔分为1、2、3三个等级。它最终会导致1不能与2共处、2不能与3共处。

        所以你发现问题了吗?

        就是这一学说,其实和早期坚持血统论搞近亲结婚的欧洲王室一个德性。其结果就是生出一堆鞋拔子脸的弱智。

       人的每一次进化都是有偶然性的,如果按照这一学说把人划分了等级。那么那个奇妙的会导致人类进化的偶然性就降低了。所以,这种学说,其实是伪科学。即便它在今天看起来有一定的逻辑性,也不应该被推崇。

       有的人看到这里,可能要问,那么,你是如何看的?

        我的回答是:说 “没有差别”是错的,但说  “智力差距的重要性被高估了”则是对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是有聪明人存在的,也确实有人天赋异禀,虽然并不多,然而不能否认这类人的存在。

        鸡汤界有一句名言:“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这句话曾经鼓舞了很多人,让很多年轻人热血沸腾,激励自己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其实在我看来,这句话的逻辑是很有问题的。

       不妨梳理一下这句话里面的逻辑,大概是这样的:

       1、一个人是要和别人拼的,第一轮要拼的是努力,第二轮才开始拼天赋。

        2、在大多数人与人拼的过程中,第一轮就倒下的,是因为他们的努力程度不够,根本就没有资格进入第二轮比赛。

       3、所以,如果想继续玩第二轮,那就要加倍努力。

        然而,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

         第一个逻辑问题是,目标不明确。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领域,也有自己不同的时间段,比如让一个科学家去跟一个老农民比种地,科学家未必就是对手,同样是科学家,让钱学森跟袁隆平互换一下位置,肯定会闹出笑话。同样,让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去跟二十岁的小伙子比赛跑,前者恐怕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拼过别人”这个目标,是有待定义的。

        假如我们定义我们的目标是“在特定的领域、特定的时间段内胜过别人”,那么勤奋与天赋就成了伪命题:因为就算在特定的领域里,假设天赋与努力程度一致,也有的人早慧、有的人晚熟,计较一时的输赢,也并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

       第二个逻辑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是先拼努力再拼天赋么?恐怕是倒过来吧。

        讲一个梁冬说过的笑话:

        两个义和团成员,一个吹嘘自己练习了20年硬气功能生擒100个洋鬼子,一个吹嘘自己练习了30年硬气功能生擒200个洋鬼子。结果到了战场上,两个人还没发招,洋枪洋炮一轰,就全被打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手里拿着过时的武器,就算花了20年和30年的苦功,也比不上不曾练功但拿着先进武器的洋人呀!

       再看一下我们比较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假设龟兔赛跑有两轮,毫无疑问,第一轮拼努力时,乌龟赢了。但第二轮拼天赋,如果兔子不再睡觉,光靠乌龟努力,恐怕还是一辈子也赶不上兔子!(当然如果你觉得,人与人之间天赋的差异,不会有乌龟和兔子的基因差异这么大,那么好吧,最好选一个天赋和你差不多的人作为拼搏对象)

       第三个逻辑问题是,我们的成功,难道仅仅取决于“努力”与“天赋”么,我们就不考虑一下是否有“运气”这一因素的存在么?何为运气?我觉得所谓的运气,其实是一切人力所无法掌控的因素的总和。正如草船借箭的那场大雾、赤壁之战的那场东风,实在非人力所为,只能说是运气,所以古人常说“天时地利与人和”。

         而在中国传统的术数里,更是总结了可能影响人成败的因,还为此排了序号:“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 “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里面排头四个的,基本上都没法依靠努力做到啊~

        最后,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能从这个句子的逻辑上嗅出一丝 “天赋低的人努力也低“ 的莫名傲慢。

        对于那些拿这个句子当座右铭的青年,我想问一下,他们究竟是想说明自己“天赋高努力也高“,所以藐视别人的不勤奋呢,还是想暴露自己“天赋低所以才努力“呢? 总之,本应该是自律的话,用在评价他人身上,总有一股危险的“歧视”的味道。

       好了,关于天赋与努力的关系,就简单写一点点,明天继续谈努力的话题,努力是不是就一定有回报?也是一个值得谈一谈的话题。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好好学”,家长们别再拿这句话心理安慰了
“你已经很努力了”,这句话的杀伤力别人不知,父母一定要知晓
是什么让孩子爱上阅读?
“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努力”,千万别再对孩子说这句话了
“别人可以,你也可以”—多少家长还在用“毒鸡汤式”鼓励孩子?
对号入座:你是否也说过这些摧毁孩子自信的“一句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