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月庵里写春秋(118)
                118
近来读了一些文章,大多无什么用处。但第9期(1984年)《读者文摘》中刊登一篇著名画家刘海粟的《要甘于寂寞》的文章,却对我有所启发。
文章说:“你们年轻,精力正旺,正是做学问的好时光,一定要甘于寂寞。你集中一段时间闭门学习,不去赶热闹,社会上暂时不出现,没啥了不起,等你真正有了成就,社会上永远记得你,你就永远不会冷清,不会寂寞了。”
世界上有两种人:不甘寂寞和甘于寂寞。一些人总想把别人的眼光集中到自己身上,到处显形,生怕人家不知道,生怕别人忘记他。天天拚命赶热闹,哪里热闹往哪里挤。好像几天不到热闹场所,别人就会忘记他,就觉得冷清、寂寞了。其实,越是怕寂寞的人,将来就会越寂寞。因为他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热闹场所,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研究自己的事业,在热闹场所中混到老,什么成就也没有,最后社会不承认他,越老越寂寞,以后死得也寂寞。死后烟消云散,谁还记得他这个不甘寂寞的人呢!
另一些甘于寂寞的人,将来倒不寂寞的。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坐得冷板凳,才能出成就,这是成功的铁律。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练奏乐谱缺少钢琴,就用碗、碟、盆、罐作为替代,终于孕育出了振奋人心的、史诗般的歌曲——《黄河大合唱》。梅兰芳年轻时为了演好戏,每天一大早起床,盯着远飞的信鸽练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终于矫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点,成为一代京剧表演大师。爱迪生为了解决灯丝材料问题,先后试验了6000多种材料,最后成功。居里夫人的办公室里只有一把椅子,丈夫建议再添置一把椅子,作为接待客人之用。居里夫人认为,有了椅子,客人就会坐下来跟你聊天,浪费时间。在提炼镭的艰苦实验中,居里夫人写信给朋友说:“一年以来,我没有到戏院或音乐会去,也没有拜访朋友。”无论是学习还是吃饭,无论是做家务还是做实验,居里夫人总是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时间,怕时间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
以上数例名人中,没有一个是赶热闹的人,最后都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成为寂寞身后不寂寞的大师或大学问家。
“甘于寂寞”,闭门治学,需要顽强的意志和精神。青年人大都是好动分子,甚至有些躁动,除了事业,还有家庭、爱情、朋友等琐屑的事情纠缠着,想要静心治学,实属不易。外面精彩的世界,时时会诱惑着人的心,非有非凡之定力所不能达。
像我,很想在文学方面有所作为,也为此作过不懈努力,规划过,实施过,但最终收效甚微。人的成功不单是靠自己一方努力就可以达到的,还要有天时地利人和,有将还得有帅。
我虽然身居斗室,总想把居室整理得有条有理,每天料理居室也很费时间,感觉这是一项沉重负担,但想摆脱它简直是不可能的。
星期天上午,我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来打扫卫生,然后整理书架、洗衣,再自己做午饭。周末学校食堂是上锁的,我只好买个煤油炉自己做饭。
我点燃煤油炉,把一个大瓷碗当锅,舀水倒于里面。煤油炉在烧的时候,我就坐在书桌前,一边等水开,一边忙事,或看书,或写日记,不教时间闲过。水开了,我把筒面折成两段放进大瓷碗里去,炉火特别蓝,火苗舔着大瓷碗沿,像伸出来的长舌头。面条在碗内翻滚着,泛起白色的大小泡沫。我再加一点腌菜,泡沫立刻消失了。
腌菜面条是我的美味午餐。我把大瓷碗放在桌子上,碗下垫一块毛巾,趴在桌边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用大瓷碗吃东西,在学校里我是有“美名”的。有时用手托着它到室外的走廊里吃,有时抬着它挤进人多的地方吃。许文政老师常对我说:“肚子这么大,把锅都捧出来吃。”我不以为然。这瓷碗,既当锅,又当碗,我用了很多年。
也有几次自己在干事,忘记了煤油炉在烧东西,瓷碗内水烧干了,里面的食物发出焦味才知道,烤得碗内黑糊糊的,没法洗干净。我不喝酒,更没有酒瘾,即便是干活累了,也极少喝酒。我觉得这是良好的习惯,所以一直坚持着。
冯龙星老师是一个很求上进的人。他小时候患了小儿麻痹症,一条腿有些不方便,但他身残志坚。他本来是数学专业毕业的,数学方面的造诣很深,但学校缺少英语老师,他毅然改教英语。我曾劝他不要丢了自己所学的专业,他说“教英语可以学英语”,他那个时候是壮志凌云,想考数学方面的研究生。为了学英语,他废寝忘食,狠下苦功。每每夜深人静之时,他的窗户总是亮着灯,在苦战苦熬,奋力拼搏。
起初,他给自己定了规矩:每天必须记50个单词,不完成不睡觉。为了记单词,他想尽办法,他的兜里总是装着写着单词的本子,有空就拿出来瞧瞧,即使外出散步的时候,也这样做。有时候我们一起聊天,他也要拿出来单词本子来看一下,默默地记诵。我说他别那么迂腐了,他也无所谓,可谓呕心沥血,倾其全力。
他除了记单词,还背英语课文。他把北大编的《英语》都背了,又学《新概念英语》,除了上课备课改作业外,课余时间,他大多在记单词、读背课文。他那个用劲法,可以称得上“拼命三郎”。年轻的时候不拼命,还什么时候拼命?为了改变命运,他是下了狠心狠劲的。他连上厕所都不忘记把英语书带去读,真正做到了分秒必争。
三国时有个叫董遇的人,提倡用“三余”时间来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冬天,冰天雪地,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黑咕隆咚,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遍地泥泞,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如果把这'三余’都利用起来,就可以读很多书。宋代欧阳修也说:“我平生所写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
奇人总有奇趣。我认为冯老师也是一个奇人。我不知道冯老师是效法他们呢,还是自发自创呢?与命运搏斗,虽然不一定斗得过命运,但奋斗是必须的。在洪塘中学这种地方,既缺指导老师又缺学习氛围的条件下,有这种刻苦学习精神已是很难能可贵了!
欢迎关注“流水船歌
欢迎点赞和留言,欢迎转发和赞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语老师直言:苦学3年,不如背熟这份''''单词表'''',2天搞定500词!
英语老师“放大招”:这100个单词,“虐哭”无数学渣!快看!
“超有用”!看图学英语,只需3分钟,孩子就能记100个单词!
英语单词分类记忆
英语老师非常喜欢的实用单词卡,赶快收藏了打印吧
鬼才老师用90幅思维导图涵盖小学803英语单词,一周牢固记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