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生就业家长代劳 专家建议让孩子勇敢去闯 - 广电新闻频道
大学生就业家长代劳 专家建议让孩子勇敢去闯
时间:2008-5-24 11:34:02 来源:十堰晚报 点击:233
编者按
搜狐网曾在大学生中开展了“为何工作难找”的网上调查,有51.5%的学生觉得是因为“家里没有关系”,26.7%的人认为是“毕业生太多,竞争压力大”。此外,团中央与北京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也显示,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的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在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1.29%。对此,不少人称“父母的能力决定了孩子的工作。现在不是孩子找工作,更多的是家长在找工作,社会进入了家长就业时代。”
秦楚网消息(十堰日报)记者 夏明岚
现象:
大学生就业
家长多代劳
临近高校学生毕业,近段时间不少企业开始在大学进行招聘活动。但参加了几次招聘会之后,市内一高校大四女生陈梦感到有点灰心:“投的简历都石沉大海,看来不找人帮忙是行不通的。”她认为,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能力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门路,就算你自身再优秀,也很难找到一份称心的好工作。
最近,长江大学的大四女生周艳心里也挺不是滋味。“寝室里的同学,今天一个说爸妈给她找了家公司,明天另一个说亲戚介绍去实习。”眼看大家一个个都有了“归宿”,而成绩优异的她却仍没有方向。对她而言,经历高考战役后,她的大学生活简直算是一个“三年长假”,但是找工作时突然发现,自己就像大梦了一场。
她告诉记者过去的几个月,自己一直辗转在武汉、老家十堰的人才市场,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投递了数不清的简历,无论是让很多人挤破头的大企业,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周艳都去尝试过。起初壮志满怀,但是很快她的心情和信心急转直下,再到后来干脆是一泻千里。周艳说,她的专业太普通了,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合适的工作太少了。小公司不愿去,大企业进不去,辛辛苦苦读书多少年,专业反而成为一根鸡肋。其实,周艳的父母为她就业的事情也忙不迭地四处奔走,年初,她的父母就随身带着女儿的简历,向自己单位以及亲戚朋友单位的领导递送。周艳说她感到,父母比自己更积极,为了她能有一份好工作正在努力争取。
这样的事例在现实中不胜枚举。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如今一人找工作,全家总动员的不在少数。还有性急的家长,从孩子大三开始,就忙着四处活动。在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情况下,为了让子女们能有一份安稳体面的工作,相当一部分父母表示,只要孩子能够找个好工作,他们宁愿“把一切困难自己扛”。可以说,一个毕业生求职,往往变成一个家庭的行动。为了让子女有个“好”的工作,父母帮着找路子,托关系,甚至愿意筹措少则三五千多则万元的“求职基金”……
争论:
找工作
到底要不要家长代劳?
那么,是不是没有家长的帮助,大学生在求职路上就“寸步难行”呢?日前,记者随机采访了郧阳医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以及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结果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父母关心自己的就业问题,但爱莫能助,自己也不想父母在养育了自己二十几年后,还要为就业问题操心。持这种观点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或者普通城市居民家庭。另一种声音认为,父母能够尊重他们的择业愿望,同时也会尽力帮助他们就业,这部分学生多数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
大学生说法:
父母代劳压力大
不少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和自己子女的情况并不真正了解,只会不断地督促子女,并四处张罗,为子女就业铺路。 这类“包办型”的家长,在孩子找工作的时候要么事必躬亲,要么动用自己的各种关系帮孩子找工作。他们把用人单位的工作地点、稳定性、工资待遇、发展空间等作为孩子挑选工作的首要考察内容,希望子女就业稳稳当当又有发展空间。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家长的努力给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和困扰。“我妈妈一直希望我毕业后能当个老师,说这对女孩子而言比较稳定。我觉得虽然我学的是师范专业,但当老师不适合我生性好动的个性,我自己还是倾向于比较有挑战性的工作。”正在找工作的大四女生周婷,对于父母帮忙找工作并不感到高兴。不仅有钱的家长如此,家境不富裕的家庭也为孩子的就业忙里忙外。郧阳医学院的王同学日前又接到父亲从黄石农村老家打来的电话,他无可奈何地向记者倾诉:“最近家里经常打电话,让我觉得压力很大。”
用人单位说法:
不喜欢托关系进来的人
现在来找工作的毕业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一家子前来应聘。 记者就曾在招聘会上看到,不少家长俨然一个“就业专家”,陪同子女参加招聘,并对招聘单位的岗位、薪金等一一仔细询问。他们表示:自己的孩子还小,面对五花八门的招聘单位,不懂得如何辨别好坏,身为家长理应为他们把把关。
其实,父母为孩子找工作,除了孩子有时不领情,就业单位也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身为市内一家事业单位的领导朱先生认为:托关系的人其实不乏优秀人才,有些在学校品学兼优,本来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只是因为家长考虑到有这层关系,觉得走关系这条路保险,所以很多机会就放弃掉了,对此他觉得十分可惜。和朱先生一样,记者在市人才中心举行的招聘会上就托关系找工作的问题,询问招聘单位的负责人时,他们大都表示不欢迎。他们大都认为:唯有靠真才实学,孩子参加工作后才会坦坦荡荡,一身轻松,才会真正自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观点:
家长要鼓励孩子
勇敢地去闯
那么,对于目前大学生就业家长多代劳的现象,相关专家又是什么看法呢?
“其实机会都是平等的,关键在于你怎么去抓住它。现在都讲究优胜劣汰,进来了如果不行,还是要被淘汰的。”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职业指导师王慧娟认为,出现这种大学毕业生希望依靠家长找工作的“啃老”现象,与大学生刚入社会遇到一些挫折有关。有些学生可能因为不适应社会从而依赖父母,这时,如果家长还是一味呵护孩子,孩子就越发失去了走入社会的能力。”
如果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要鼓励孩子增强信心,并勇敢面对失败,因为失败会给下一次找工作提供经验。只凭借人际关系达到完善职业生涯的目的,是非常困难的。与其准备金钱或者是到处托关系为孩子的工作事宜四处活动,不如为孩子制订一个适宜的三年或五年发展计划,让孩子自己去奋斗。另外,指导孩子就业时眼光不要太狭窄,也不要只盯着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这些看似比较稳定的“铁饭碗”,应该将目光投向各行各业,让孩子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焦点关注:就业“比爹” 让人很无奈
大学毕业了,心里拔凉拔凉的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076万人,从高材生到“高裁生”,出路在哪
孩子感悟
大学生【教会孩子如何去爱】
悄然兴起的“新型啃老”,父母还引以为豪,夸子女有出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