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丨衡水中学“贬谪诗”学案
经典诵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1、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2、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3、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4、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5、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赏析: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全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左迁至蓝关示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⑴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3)“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4)“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5)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6)“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
赏析: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专题解读
一、定义
贬谪,古代官吏因过失或犯罪而被降职或流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贬谪诗即古代文人被贬后所写的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诗。
二、历史渊源
综观中国历史,文人与政治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从春秋时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到儒家“学而优则仕”的入世思想,再到根深蒂固的“修齐治平”的观念。可见,中国文人的政治情怀有着悠久的历史心理积淀。而唐朝,则是一个令文人的雄心壮志得以大肆张扬的时代:强盛的国力、安定的社会、富足的生活,激发了人们对生活和理想的信心,加上科举制的推行,在唐朝文人心中,便大大地强化了参政议政、出将入相、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可能。于是,其文学创作就必然与其政治活动有着比历代更紧密的关联。翻阅唐代文人的生平,不难发现,大多数文人都曾在政坛上活跃过,更不可忽视的是,其中大部分人有过被贬谪流放的经历。这些悲剧式的经历反映在文人的作品中,便透出了一种或深或浅的悲剧色彩。唐朝的文人们大都有着积极的出世愿望,期待着乘势而起,走进政坛,立功立名。但这种参政意识和功名意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追求富贵名利,他们中的多数人是自觉地关心民生、系心社会的。因此,对功名的重视,对社会政治的热衷和参与,使文人超越了小我,将自身与国家的安危治乱、民生否泰联在了一起,责任感、使命感便成了自我约束和激励的重要因素,也使他们的自我感觉相应地崇高起来。然而,这同时也变成了他们的绊脚石:强烈的自信,使他们生出强烈的功名意识及对政治未来的美好展望;自我的过高期许和重视,使他们很难与现实政治相容,由此形成了对个体主观精神的突出强调,并以自我意识取代客观现实。这就免不了出现政治窘境:或性格刚直,直言谏君;或缔结党派,互相排挤;或期望过高,时事不容……于是,贬谪流放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了。这是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所造成的悲剧结局,是高远志向无法在现实政治中得以实现的命运悲态。在这种冲突与矛盾中,便产生了浓厚和强烈的悲剧感和悲剧意识。体现在贬谪诗人作品中的悲剧感主要是对人生遭遇的感慨和自我生命的悲叹,是在对命运的观照、把握和感怀中形成的深沉的悲伤和孤愤。当生命被放逐到家园以外的遥远地方,当年华被消磨在被抛弃的时光中,时空的错杂更加深了他们对命运的悲痛之感。
提炼感情主旨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次年,朋友丁宝臣(元珍)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的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苏轼被贬黄州后,准备在沙湖买田终老。这首词是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后所作。
琵笆行  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令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
离骚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题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创作时间约在公元710年(唐睿宗景云元年)。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总结规律
篇目
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
怎样写的
行路难
借乐府古题吟咏人生、仕途道路艰难
表达对被赐金放还、不得重用的苦闷抑郁;
对摆脱歧路、实现政治理想的信心与希望
用典、直抒胸臆
破阵子·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
追忆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气概以及自己的沙场生涯
表达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虚实结合
戏答元珍
作者在特定境遇下由早春物华而引发的深切感慨
谪居远乡的寂寞情怀;归雁之声勾起的思乡之情;冬去春来光阴流逝的人生之叹;身处逆境不甘消沉的乐观豁达。
比喻
触景生情
定风波
诗人野外途中偶遇风雨
表达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缘事抒怀
双关
琵琶行
诗人被贬谪之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孤独的处境
抒发了诗人对自己被贬的孤独、愤懑之情
直抒胸臆
离骚
屈原遭受种种诽谤和诬蔑,楚王也听信谗言,疏远和放逐了屈原
表达了屈原对楚王反复无常、不辨忠奸、昏庸无能的愤怒;表达了对自身美好品质的坚守
比兴
题大庾岭北驿
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
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被贬痛苦以及思念家乡的感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登柳州城楼
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登楼之际,诗人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
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的伤感;对身世坎坷、世事莫测、仕途险恶到位慨叹
象征
情景交融
常见意象
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江水: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华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李涉《再宿武关》)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韦承庆《南行别弟 》)
香草、柑橘: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陛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其它常见意象:风霜、雨雪、夕阳、鹧鸪、猿、青山、流水孤舟、月、落花落叶、孤灯、芙蓉、蓬草、薜荔
常用手法
1、比兴。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如以男女之爱喻君臣之情,善写香草,美人之类,以屈原为代表。
2、借景抒情。“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诗人不露声色地于景物描绘中抒写身世之感,语意双关暗含感慨仕途风波险恶之意。惊风、密雨(拟人)暗比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芙蓉、薜荔象征人格的美好和芳洁。鲜花香草遭受暴风雨的袭击,感受到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沉重的心情。
3、用典(咏史抒怀)。被贬后,他们从历史中寻找古人的故事,借咏史怀古,委婉表达自己的心情。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借周瑜的故事抒发自己政途失意的悲伤,和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4、对比。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差,贬官文学多用对比手法。如“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朝”奏 “夕”贬,一日之间命运发生急剧变化。一封奏和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悲愤之情寓含其中。
5、直抒胸臆。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
思想内容
贬谪诗的三大要素:政治前途黯淡,诗人内心痛苦,贬谪之地自然环境恶劣。
贬谪诗人:
我们所接触到的贬谪诗人,屈原、柳宗元属于一类,他们个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几乎承受不了被贬的打击,缺乏逆境适应能力,心情抑郁、悲伤。其他如著名文人上官仪、李峤、苏味道、宋之问、李德裕等都是经不起生活和心灵的双重磨难,在南方贬所赍志而殁的。
刘禹锡,苏轼为一派,他们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被贬斥击倒,表现出旷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刘禹锡被贬后还能在《秋词》中唱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励志高歌,表现出对人生得失的超然态度。苏轼也是如此,在苏轼的词中总有一个“从想不开到想开了”的过程,仔细看看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都是这么个思路。一开始忧愤难解,辗转难眠,而后来见到了一个优美的景物,受到感染,摈弃了一切尘累,恢复了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抒发情感:
1、抒发被贬的委屈不平、惆怅失意、牢骚不满,乃至愤慨之情。
2、思念故园亲友(对京城的思念,其实是对往昔美好生活及亲友的想念,包含对政治理想甚或权力的依恋与追求)。如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3、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
4、任凭风雨、旷达乐观的态度。
5、表现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以求自我解脱的心态。
6、愈挫愈勇,相信能东山再起的自信。如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者出长安时所作)”
7、羁旅行役之苦,英雄失路之悲。(“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8、坚贞自守之志。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被贬为龙标尉时所作)
高考零距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郡斋即事①
范仲淹
三出专城②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注】①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知饶州时,当时范仲淹已48岁。②范仲淹因直言敢谏,先后被贬谪睦、苏、饶三州。专城,指出任州郡地方长官。
14.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中的“即事”点明了诗歌的题材,该类诗歌重在写人叙事,很少用到描写和议论,这在该诗中得到了体现。
B.首句使用比喻手法,“如丝”写出了诗人在经历仕途坎坷和人生失意后容颜上的突变,暗示内心所受打击、怅怨之深。
C.首联次句拿“禅师”来正面衬托自己,突出了诗人的“潇洒”;同时,该句又领起下文,中间两联是对“潇洒”的具体描述。
D.颔联“近疏歌酒缘多病”一句与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具有相似性。
15.诗歌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6分)
14.C
15.前一句直抒胸臆,后一句借典抒情,使用塞翁失马的典故,以塞翁自比。(2分)共同抒发了诗人不以升沉荣辱萦怀的旷达胸襟和虽遭贬谪却乐享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4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歌鉴赏之贬谪诗(20230321)​
贬谪文学:“强势”文人、弱势岭南,谈唐代岭南贬谪诗歌的发展
从〈琵琶行〉谈你所不知道的白居易
孤舟蓑笠翁——诗人柳宗元
(5)余秋雨《柳侯祠》赏析
王禹偁贬谪诗创作及其诗史意义——以商州、滁州、黄州诗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