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题丨2021高考备考:演讲稿五十分教程

演讲稿是一种宣传性和鼓动性都非常强的应用文体,有完备的论证逻辑是它与一般议论文的相同之处。不同的是,演讲稿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煽动性。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演讲稿就是“感情增强版”的议论文。

作为考场作文的演讲稿,可以根据材料进行发散、论述,也可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悟等。而一篇好的演讲稿应当更加注重真切、“悬念”和激情,富有煽动性和感染力,这才能吸引人和打动人,斩获考场上的高分。

演讲稿与一般作文相比,有其自身的优越性。

一、可以跨越陌生,对接心灵,实现真诚沟通。它来不得虚假,或列举材料,或阐明看法,或抒情描写,都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胸襟坦露、真心倾吐。这份敞开的真诚,阅卷老师怎能不喜欢?

二、演讲稿容易营造一种面对面的力陈观点、慷慨倾诉的氛围。它可以尽情地用书面语言去感染人,说服人,甚或教育人,这一点很合乎“感情真挚”的高考评分标准。

三、演讲稿的形式自由、活泼、不呆板。它既可以发挥议论文观点鲜明、论据确凿的优势,又可摒弃传统议论文“千文一面”、形式呆板、缺乏感染力的不足。

【观点鲜明集中】

演讲是为了表明一定的观点和态度的,而且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它讨论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并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它的观点要来自身边的生活或学习,它得是真实可信,是为了解决身边的问题而提出和讨论的。

对于作文而言,其观点来自于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以及要求。因此审读题目,得出立意是我们写作演讲形式作文的第一步。有了中心立意,下一步就需要让你的讲稿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不能出现游离的情况。如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先生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由于演讲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

【与“读者”的互动性】

真正的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演讲中,演讲者除了运用语言之外,还可以结合肢体动作、眼神等与听众交流,而在我们的写作中,只要做到语言上与读者的互动就可以。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性。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作演讲稿一定要根据不同听众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心理状态以及兴奋点来确定演讲的内容。也就是说要看演讲的对象。如2019年全国I卷的作文明确规定,面向本校同学写演讲稿,这就明确了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在具体写作中也应注意语言的运用。

2.情感性。

“动人心者,莫先于情。”演讲是一种有声音的感染艺术,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闻一多在《最后一次演讲》中讲到李公朴被暗杀时,突然厉声起来:“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热烈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突然从第一人称变成第二人称,又从第二人称转为第一人称。这样的直接抒情发挥了鼓动的功能,把听众的情绪完全调动起来,全场互动达到水乳交融。这样经典性的鼓动,这样强烈的抒情却毫无滥情的痕迹,这正是这篇演讲成为经典的关键。

3.鼓动性。

在思想内容方面,议题要与听众休戚相关,主张要与听众痛痒与共,感情要与听众喜怒相通。在表达形式方面,要调动修辞手段,如设问、反问、比喻、对比、排比、反复等,借以增强感情色彩,激发听众情绪。这样,演讲稿就会富有鼓动性。

4.亲切性。

演讲毕竟是人与人的交流,你的语言不能高高在上给人以压迫感,而应该做到与听众的亲切互动,正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提到的梁启超演讲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稍微顿了顿,等议论声小了点儿,先生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他的前一句,好像自贬,不要以为我有什么了不起,引起学生凝神,缩短了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这给同学们一种亲切感,能够让同学们听下去。

5.口语化。

演讲稿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因此,演讲稿要“上口”“入耳”,它一方面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化声音为文字,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另一方面,演讲稿要把较为正规严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易听易明的口语,以便演讲。同时,演讲稿的语言应适应演讲人的讲话习惯,同演讲者的自然讲话节奏一致。

【形式的完整性】

演讲稿还必须注意其形式的完整性,比如开头要有称呼,这一称呼正是演讲的对象(听众),比如“亲爱的同学们”,而且称呼要顶格写,然后要交代演讲的题目,让大家明确你的中心议题。演讲的最后还应说,“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这一类的话语作为结束语。这样才能呈现出一篇完整的演讲稿。有的同学在写作中不注意形式,那么在阅卷老师眼里,你的作文与普通作文有什么区别呢?与题目要求的写一篇演讲稿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一篇写成演讲稿形式的作文,既要关注到其内容、语言等因素,还应关注其形式。

如果作文题要求写一篇演讲稿(发言稿),你需要注意下面格式和技巧

【标题】

1.演讲也要有题目,位置居中

2.演讲稿的标题应该单刀直入、一针见血。

一般3种形式(以“劳动”为例):

揭示主旨型,如《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提出问题型,如《当代人真的不再需要劳动吗?》

思考问题型,如《劳动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称呼】

1.人物称呼要顶格加冒号

2.演讲稿的称呼根据听众身份和演讲需要来决定

如2019全国卷二要求“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一篇演讲稿,那演讲稿的称呼就应该是“同学们”或情感更强烈的“同胞们”。

【正文】

1.开头语吸引听众,引出下文。

一般6种形式:

①由基于背景的问候或感谢语开始;

②以概括演讲内容或揭示中心论点开始;

③从演讲题目开始;

④从演讲的原因开始;

⑤以别的事件引入正题开始;

⑥以反问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开始。

(消极否定、道歉、开玩笑这几类的开头通通不要)

2.正文需要有明确的思路。切勿被自身盲目的情绪所带而忘记了说理论证。最好不要出现过多句式复杂的陈述长句,尽量多使用排比等富有变化的短句。可以多使用反问和设问句。

一般3种形式:

记叙性正文,以对人物事件的叙述来表达演讲主旨;

议论性正文,以典型事例和理论为依据,以说理来表达演讲主旨;

抒情性正文,用感情热烈的抒情性语言表达演讲主旨,以情动人。

3.结语收束全文。一个优秀的结语是要在总结全文和照应主旨中将情感推向高潮。

一般3种形式:

提出希望

提出倡议和号召

发出誓言

真题回放

(2020山东&海南省模考语文考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学生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干扰教学秩序,影响学习和集体生活质量,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也有人说,手机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辅助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学校职责之一,不能一禁了之。还有人认为,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应该区别对待。对此,文德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出台相关规定。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展示

手机进校园,其利大于弊

     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

——题记

亲爱的老师、家长、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作为学生代表和大家商榷是否让手机进入校园。

当今互联网发展引领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在这个每天都会发生新事件的社会,我们学生认为:手机进校园,其利大于弊。

在我们看来,每一个跳动着的生命,都有着融入骨血的求知欲。

让手机进入校园,可以让我们在课间探索书中奇妙世界的同时,为我们解答专业性的问题。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正值芳华,躯体里那颗求知的心无时不在跳动着,我们渴求知识,但因资料有限却被迫停下追逐的脚步,吾以为,让手机进入校园,这类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如今5G技术、北斗已被使用,我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世界的奥妙,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科技前沿,而这将会为社会的美好发展以及祖国的伟大复兴斩棘铺路。

在我们看来,每一颗灵动的灵魂,都有着难以分割的亲情。

让手机进入校园,可以让我们在必要之时与家人取得联系。为实现梦想,我们远离了汪曾祺笔下“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场面,步入“太阳强烈,水波温柔”的校园,更因此,手机进校园,让我们在学校紧张的学习之余,有了可以倾诉思念的工具——屏幕那头,是日夜期盼儿女功成名就的灼热的目光,屏幕这头,是一声声饱含深情的回应。于此,我们将更坚定奋斗的立场,以不懈努力之姿迎取明天。

在我们看来,每一个不羁的步伐,都需要正确制度的约束。

让手机进入校园,可以让我们养成自我管理、独立自主的习惯。弗吉尼亚·伍尔芙有言,“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即将成年的我们应该培养有主见的观念,而不是盲目听从校领导的指挥。我们认为,禁止手机进入校园可能会引起学生们的逆反心理,让学校的管理陷入困境。诚然,让手机进入校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手机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在享受优质资源的同时,得到品格素质上的提升。

让手机进入校园,其利大于弊。正确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会拓宽我们的视野、化解我们对亲情的思念、树立良好的人格风尚!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精彩点评】

本文标题便表明了观点,即认为“手机进校园,其利大于弊”。作者以学生代表的身份,阐述了这一问题的诸多思考。

文章设置了三个分论点,先肯定了手机入校园对学生探索求知的帮助,继而指出手机进校园,有助于维系亲情。

此外,作者能进行辩证思考,在肯定“手机进校园”这一做法的同时,指出学校对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引导,有助于“使学生在享受优质资源的同时,得到品格素质上的提升。”在阐述每一分论点时,作者都能引用相关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具有说服力。

此外,作者还在文末对手机入校园之“利”作了简要总结,重申论点,思维严谨。


素材丨2020年诺贝尔奖事迹盘点

专题丨2021高考热素材:人民日报九月微时评汇编及点评

技巧丨2021高考备考:提高作文思维的辨证性

技巧丨衡水中学羁旅思乡诗学案

技巧丨打造高考高分作文亮点只需五招

技巧丨任务驱动型作文高分秘笈:一个“判断”,两个“走向”,三个“意识”

精练丨热点题型:补写语句解题技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议论文写作锦囊(18):应用型议论文写作例谈(演讲稿与倡议书)
作文教案:写简短的演讲稿
高考作文:高考实用类文体写作指导(上)
高考作文写作演讲稿写作指导
独家:四轮驱动,全面上马——2016高考全国卷任务驱动型作文押题及写作指导
演讲稿作文讲评 课件(共56张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