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考丨越努力,越不幸的人,长什么样子?

深夜加完班,瘫倒在床上时,你是否也会怀疑自己——这么拼,到底有没有意义?

正如查理· 芒格推崇的一句话:如果知道死在哪里,就永远不要去那个地方。

到底怎样的忙碌反而无效?穷忙是否会遗传?从12个年龄不同,性格各异的穷忙族,可以窥见一斑。


01


日本是公认的富裕发达国家。在日本经济最辉煌的七八十年代号称“一亿总中流”,90%的国民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

然而,随着日本泡沫经济崩溃,股市缩水、企业破产,90年代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开,一个崭新的社会阶层“穷忙族”。并非不努力,甚至比常人更努力,却一生被贴上了碌碌无为的标签。

穷忙族

虽然有工作,但生活水平却处于生活保护水平线以下的人们。

他们外表还算体面,工作也异常勤恳,生活却深陷贫穷的沼泽,越努力,陷得越深……

* 仅在2005年,穷忙族就多达546万(占总人口的4.3%),而且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006年NHK制作的这部《穷忙族》系列纪录片,隐约揭开了日本社会这一阴暗面:

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年轻力壮还是白发苍苍,不管你有没有读过大学,也不管是单亲家庭,还是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你都有可能成为“穷忙族”: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动,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

青年穷忙族
本该有梦的年纪,只能苟且眼前

小山良人  34岁   临时洗车工

高中毕业后已从事多大二十多个工种,基本都是短期合同,而且学不到技术,只能辗转各种工作场所打零工,即便拼命工作收入也没增加。

因为没钱,他连去面试的路费都没有;因为收入低租不起房,招聘单位一听说他没有固定住所就拒绝了他的应聘。

这样的恶性循环,不断出现在他的生活中。

(夜晚露宿街头的他,找来废旧纸箱,维持尊严)

岩井拓  35岁  拾荒者

父母离异后,岩井拓随母亲生活,从小日子过得拮据。毕业后别人都准备面试,他买不起就职的衣服,只能埋头打零工。

他每天靠从垃圾箱收集杂志换取一日三餐,一天至少要捡8本才够吃饭,但却只能花几分钟吃最便宜的速食。 

中年穷忙族
为了孩子,如陀螺般无法停歇

山田铁男  50岁  加油站打零工

曾就职于大公司的他,后因企业经营恶化被解雇,现在三家加油站打工,一周要四天通宵上夜班。

为了能方便照顾两个孩子,他希望找到白天的工作,但因年纪偏大,无法找到正式工作。原先他的年收入是600万日元,现在只有200万日元,每天全家的生活开支已经耗尽了储蓄,因为没钱,孩子上不了补习班。

一想到两个孩子未来上高中和大学的学费都没有着落,山田先生考虑再增加一份临时工。

铃木里美  31岁  在废品厂、大楼管理、西装店当临时工

高中毕业就结婚做了全职太太,离婚后不得不自己找工作。

因为没有公司愿意录用单亲妈妈,她只能找到废品厂、大楼管理、西装店之类的兼职。如同那个单身父亲一样,她一天要打两份工,每天只能睡4个半小时,除去房租水电等基本开销,勉强维持着母子三人的生活。

她也想过获取福利护士资格以改善收入,但读护士文凭需要白天上学,不能白天打工,没有了这份收入,她和孩子又怎么生存呢?

老年穷忙族

老无所养,晚景凄凉

铃木勇治  74岁  西服裁缝店店主

80年代生意好的时候,铃木勇治先生每年定制西服100多套。但如今制衣工业那么发达,他的工作只剩下改改尺寸,扣除经营费用后一年收入只有25万日元不到。

由于收入大幅减少,他只得尽量省吃俭用。

本来日子已经过得很艰难,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的老伴得了老年痴呆症,住进了护理院,微薄的退休金交了住院费后已所剩无几。 

北山德治  80岁  拾荒者

年轻时做建筑工人,因抚养父母兄弟无力连续缴纳养老保险费,退休后没有收入。他先去公园做了一段时间清洁工,后来人家嫌他年纪大了,只能靠捡易拉罐度日。他和妻子每天一起收集空罐头,每月可卖5万日元,平时只能想方设法节省伙食及水电费用。 

虽然老人有两个儿子已经成家,但各自也被房贷和子女教育费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他们也不想过分依赖孩子。 


02

1)穷忙的惯性——会遗传的诅咒

《穷忙族》这部片子,表面上是从时间维度,横向截取了同一时点、不同穷忙族的剪影。

但仔细想来,又何尝不是在时间的纵向维度,展示穷忙世代延续的“诅咒”。

中年穷忙族年纪渐长,体力将越来越差,能兼职的工作有所下降,收入也逐渐递减。但为了生存,他们还要继续工作,成为老年穷忙族;

剧中,中年穷忙族含辛茹苦地把子女养大,但仅仅能够勉强维持孩子的基本生活。但因陪伴不足、孩子无法接受更好的教育,长大后极易没有一技之长,走向社会后沦为青年穷忙族。

而剧中青年穷忙族的父母,仿佛就是中年穷忙族的同类。青年穷忙族,又是下一个中年穷忙族的前奏……

2)平台的陷阱——别把平台当能力

公司倒闭和行业衰落,是中老年男性沦落为“穷忙族”的主因。

泡沫经济的崩溃,让大量白领在企业的组织变动中失去了原有的位置,这些员工原本在企业中竞争力较低,只是受益于终身雇佣制度的存在才保住饭碗,一旦失业了再就业,薪水很难回到原来水平。

很多上班族都有这样的错觉:反正现在的工作很稳定,何必再折腾自己呢?大多数职场人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把平台的稳定看成是自己的稳定。直到离开了平台,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

这就是工业时代的“平台陷阱”:平台很稳定,但不意味着你很稳定。你只是工业大机器中的一个小零件,随时随地可以被替换。

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未来几年,我们的工作会被机器人替代吗?


03

如何摆脱穷忙的陷阱?

1)摆脱原生家庭的穷忙“诅咒”

穷忙之所以会遗传,很大程度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片中穷忙族家长为了养家糊口,同时要做几份工,和子女总是聚少离多。年幼的孩子白天独自上学,夜晚面对漆黑一片的房间,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内心只剩下刻骨铭心的孤独。

穷忙族家庭充斥着强烈的财务不安全感,不敢尝试新的生活轨迹,更难摆脱稀缺的陷阱。

拓展阅读

你因穷而稀缺,还是因稀缺而穷?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不敢花钱?》中,作者的父亲就是中国版的穷忙族:习惯了赚辛苦钱的他认为,一旦不忙就没了收入,所以人不能闲下来。作者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这种财务不安全感,直至成年后都没有完全摆脱家庭的负面影响。

一切思维的改变,都从意识到不安的来源,并重塑安全感开始。

2)战术上的勤奋,无法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穷忙的困局,就在于忙碌的单位价值很低,只是单纯地出卖苦力。

高价值的产出,本质都是交换稀缺资源。任何可以被轻易替代的忙碌,都是穷忙的代表。

一技之长,难以替代,只有战略性的忙碌,才能产生以一敌百的巨大价值。

愿我们的忙碌,都产生价值。这是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的责任。

- 春节是充电的好时机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以为你很努力,其实你在穷忙!
一个43岁职场人给你提个醒:职场中不懂复利,再努力都是穷忙
扎心真相:你那么忙,一定很穷吧
为什么我们这么忙,却还没有摆脱贫穷?穷忙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将生活拉出穷忙的深渊
越努力越不成功?那是你陷入“穷忙”的现状了,这三点可以改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