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军江南江北大营,为什么在太平军眼里简直是友军?
userphoto

2022.06.09 江苏

关注


本 文 约 5100 字
阅 读 需 要 12 min
太平天国建都南京,清军很快在南京周围部署重兵,1853年到1860年这七八年间,清军在长江南北两个方向驻扎了两支重兵,即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可以说,南京一直在清军的眼皮子底下。

太平军第一次击溃江南、江北大营形势图,可以看到江南大营近在天京城下。来源/辽宁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 《中国近代历史地图》

可笑的是,这两个大营对太平天国竟毫无威胁,成了太平军眼里的“无人之境”,甚至可以跨过这两只部队驻防的区域,一会儿北伐,一回儿西征。

江南江北大营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太平军为何不把它们放在眼中?

影视剧中的洪秀全。来源/电视剧《太平天国》截图

混事儿的两座大营


首先回顾一下江南江北大营的来历。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后,已经兵临镇江扬州,清廷对此极为震动。南京地处交通要地,苏浙地区又是清廷漕粮的重要筹措地区,仅苏南一区就占了全国漕粮总额的一半。对此,清政府严令向荣部,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太平军继续在此地发展。然而,向荣被太平军打得屁滚尿流,不敢轻易跟太平军交战。向荣到达孝陵卫后,便立刻扎下大营在此地固守。向荣给朝廷的上书中提到,在这里扎营有两个好处,一是威胁太平天国首都南京,二是阻止太平军东进苏州。

太平军攻下南京后,洪秀全以皇帝仪仗进入南京。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对于这个战略,清政府方面也表示认可。咸丰帝命向荣的主力部队在此地扎营,即“江南大营”。同时,清政府还命江北的钦差大臣琦善,在北岸建立“江北大营”,以策应江南大营,达到清廷“合力兜剿”太平天国的目的。

这就是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的来历,一切看上去十分合理,但结果一塌糊涂。

客观地说,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在理论上是正确的。有这两个大营在,太平军被迫花费相当多的精力来对付这一致命威胁。说起来,这两个大营的兵力是清政府最后的八旗绿营主力,统兵的向荣、琦善等人也是清廷最后的可战之将。但是,此时清政府的腐败已经深入骨髓,八旗和绿营真是不堪用了。八旗兵早已经在多年的文恬武嬉中丧失了战斗力,所以江北大营中琦善率领的八旗军基本就是一群遛鸟耍猴的酒囊饭袋。靠这种部队跟太平军作战,无异于痴人说梦。江南大营略好一点,向荣大量招募当地无业游民和市井无赖参军,但这些人为的不过是军饷,时间一长就蜕变为一群毫无战斗意志的兵油子。

当时,清政府财政紧张,军饷不足,再加上各级军头的层层克扣,底层士兵根本领不到什么钱,他们饥寒交迫,战斗力大打折扣。江南江北大营很快沦为一群贫困的难民集结地。为了生活下去,士兵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说,除了不会打仗,他们啥都会了。

比如,一个叫马寿龄的读书人记载了一些有趣的故事。马寿龄,安徽当涂人,太平军攻破南京时,他逃进了江南大营。他向清军报告了许多南京城内的情况,受到赏识,被留在大营内做幕僚。

进入江南大营后,马寿龄以为可以配合“王师”一鼓作气攻破“匪巢”,立功授奖。可这位马先生发现,所谓“王师”是如此不堪,他恨不得抽自己几个耳刮子。在他所写的《金陵癸甲新乐府》中,记录了当时江南大营的日常生活,可以把读者看得目瞪口呆。

首先,这群“王师”里各个都是人才,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除了打仗之外的三百六十行,行行是状元。在马寿龄笔下,江南大营的平日所谓“军务”,分别是:给别人盖房子、栽花自娱自乐、闲来无事种树、闭目养神养鸟、遛狗四处闲逛、编筐搭棚卖钱、吸毒酗酒闹事……江南大营里的清军,长官们忙着听歌看戏、买玉买画买表;士卒们则聚众赌博,聚在一起下棋,集体看春宫画解闷。另外,有人常年装病不出,更有甚者四处打家劫舍,强娶妇女,强买强卖军用物资。

影视剧中,江北大营被攻破时束手无策的清军将领。来源/电视剧《太平天国》截图

江南大营因腐败而造成军饷不足,但士兵们总不能饿肚子吧?打不过太平军,打老百姓还是手到擒来。江南大营里的士卒们出营抢劫、杀人、放火,自相残杀内讧是家常便饭。但出阵作战、找太平军的麻烦是万万不可的,因为太平军不好惹,真会死人的。

目睹这一切后,马寿龄在自己的书中愤愤写道:“翻羡贼人(指太平军)法令严,手乍持枪头已悬。”

这一群草包蠢货,已然是清廷的“精锐部队”了。

而江北大营更不堪一击。统军的琦善深知自己手下根本不可能与太平军作战,只好想出一套忽悠上峰的话术。琦善的具体操作方式是,对太平军只能“围而缓攻”,尽可能敷衍清廷,还要注意“分寸”,千万不要激怒太平军,如果真的大举来攻,他的大营分分钟垮掉。只有把太平军引去攻打江南大营,他的江北大营才能得以保存。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作风,江北大营明显还不如江南大营了。更过分的是,琦善打仗不积极,享乐倒十分积极。他平日根本不在大营内居住,而是跑去营外的私家园林里终日享乐。最后的结果是,离江北大营近在咫尺的扬州太平军,在这一带出入畅通无阻,清军根本不敢出来接战。南京和扬州之间太平军的联系密切,琦善对此一概佯装不知,为了欺骗舆论,欺骗咸丰皇帝,下令隔三差五的胡乱开炮以示他的江北大营在“浴血破敌”,同时,还要严令炮弹千万别打到太平军引来杀身之祸。

影视剧中气得垂死病中惊坐起的咸丰。来源/电视剧《太平天国》截图

敷衍了事的剿匪


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共计有七八万清军,还自称是主力,再不济也是一支军事力量,面对上级下达的“剿匪”任务,总得干一点。但效果如何呢?

当时有个叫金和的人,记录了一些所见所闻。他和刚才提到的马先生一样,是去投奔江南大营的,但在目睹江南大营的腐败后,一腔热情被熄灭了。他简直不能相信世界上还有这么废的军队。

当时,东坝遭到太平军进攻,江南大营闻讯准备去增援,可他们十分惧怕太平军,被派出去增援的清军行动极为迟缓。金和见状写下了“九日行至此,将五十里也”,即走了九天,总共爬了25公里,平均每天行军不到2800米。这期间,江南大营的士兵强奸妇女引起内讧,两伙士兵大打出手,金和记录为“从来攻城时,未见今日武”。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好不容易与太平军交战了,江南大营的各位将领,口号喊得震天响,说不成功则成仁,喊完了就撤回营地呼呼大睡了。到了半夜,天要下雨,将领们纷纷表示下雨了,咱们可以准备撤退了。结果大军走到半夜天晴了,但这阻挡不了清军的归心似箭,说“这天象变幻莫测”,对战事不利,必须火速撤退。

进攻作战畏敌如虎。当时有个人叫方江,他所著的《家园记》记载:当时江南大营的丹阳驻地,遭到了太平军的进攻。军营里头的将领好不容易请了个戏班子,正在兴致勃勃地听戏。此时,台下挤满了听戏的各级官佐,正当大家听得兴起时,对面太平军悄悄趁着戏班子敲锣打鼓的声音摸进大营,发起突然袭击。遭到袭击后,将领玩命逃窜,结果营内的所有大炮辎重被夺走,百无一存。吃了大亏后,大营决定出兵反击,向荣对大营里的官兵说,明天派出一半的人马进攻。可下面的营官们一听就不干了,纷纷叫嚷说:“天气太热,打什么仗,老子不去,顶多出二成人。”好说歹说,最后还是坚持只出二成人。这事闹到最后,进行反击的事情便不了了之。

江南江北大营不但自己废,还多次坑队友。太平天国占领南京期间,有城内的人企图搞里应外合,协助清军破城。江南大营的清军接到了城里内应的消息,还是反应十分消极。以吴复成、张继庚的内应为例。当时,南京城内商贾吴复成得到了太平军信任,他伙同张继庚决定为内应。结果,向荣对这些内应的态度很消极,他还是从靠近江南大营的朝阳门进攻。这里太平军守卫森严,江南大营的兵马攻不上去,内应也无法靠近这里。更要命的是,向荣的部队屡次爽约,致使内应损失惨重。

虽然大营里的清军打仗哆哆嗦嗦,但他们间或能搞一下“科研成果”,攻克几个“技术难题”,探索精神值得表扬。比如,江南大营因对南京屡次进攻毫无成果,只好远远用重炮轰城。重炮嘛,自然从洋人手里买呗。可是江南大营的老爷们偏不这样,他们自己开炉铸造“七万斤巨炮”。这样经费下来,再偷工减料一下,银子不就赚到手了么?江南大营开始了建造高炉,到处购买铜器,申请了万两白银的预算,耗时几个月,造出了一门“无敌巨炮”。太平军知道后还挺害怕,毕竟这么大的一坨玩意开火,天崩地裂的效果。等到了巨炮铸成,清军选了个良辰吉日,瞄准南京城墙轰隆一声——大炮炸膛。太平军一个没死,至于效果嘛,只能说部分成功,起码炮弹算是飞出去了,至于飞到哪里去就天知道。南京城头的太平军见状狂笑不止,清军则是灰头土脸地狼狈回营。

影视剧中的清军与大炮。来源/电视剧《太平天国》截图

消耗军饷物资的能手


当然,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的清军再废物,也是清廷能指挥得动的最后机动部队了,所以必要的耗费还是要给的,甚至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据统计,光是浙江一地,每个月就要出六万两白银以供两个大营的军资支出。为了维持这两座大营的军事存在,清政府每年耗费高达几百万两白银的军饷,以及巨量的粮草和其他物资。高昂的支出,让清政府本已紧张的财政雪上加霜。

不得已之下,清政府只好允许地方办团练武装,和太平军交战。这样便造成了地方武装势力的崛起,清政府对全国的控制能力进一步下降。

影视剧中“蒋介石”的扮演者孙飞虎,还演了蒋介石的偶像“曾国藩”。来源/电视剧《太平天国》截图

讽刺的是,曾国藩的湘军跟太平军打了十年,总共花费的军费也才3000万两,而且基本是曾国藩等人自行筹措。相比之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的清军在这十年间耗费的军饷远超湘军,战斗力却不值一提,还挤占了大量宝贵的资源。与之相比的湘军占用资源更少,作战效率却远远高于这两个大营。

清政府昏庸腐朽,但也不至于是个傻子,为什么明知两个大营基本不起作用,却依然给予最大支持呢?

对清政府来说,两个大营的清军八旗和绿营是实实在在的国家军队,也是清廷最后能控制的正规武装力量。统帅的琦善、向荣、何春与张国梁等人,也是清廷最后的可战之将。古代国防体系中,有无朝廷能控制的直属部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旦隶属于朝廷的“中央军”过于弱势或被歼灭,中央权威便会随之瓦解,地方军阀割据四起,以往的历史教训比比皆是。所以,清政府心里清楚,这两个大营再废物成群,也得忍住恼怒继续供养他们。

在太平军两次攻破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后,清政府最后的这支直属武装力量覆灭。清政府重建大营,却再无可战之兵,也无可战之将,被迫默认湘军、淮军等地方武装崛起。地方势力的强势崛起最终要了清王朝的命。某种程度来讲,清政府真是把最后的命运寄托在这两座大营身上了。

不过,另一方的太平天国态度就有趣了。战争中,太平军对这两个大营的真实情况了如指掌,知道大营对南京的威胁不大,便没有逼得太狠。太平军只是监视两个大营,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攻击。同时,太平军在战略上对两个大营进行一定牵制,以防他们真搞出什么“出格”的举动。

总体上,太平军眼里的江南江北大营,形同市集,官兵们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这样一个藏污纳垢的肮脏地方,打不打真是无所谓。所以,洪秀全和杨秀清表示,两个地方的“清妖”是两窝废物,留着对天京毫无威胁。如果真把他们消灭了,万一清政府派厉害的人接手,可就麻烦了。在太平军的计划中,留下这两个大营,能大大分散清政府有限的战争资源,减轻其他方面的压力。同时,两座大营常年不堪一击,时常成为太平军的“运输大队”,清军被太平军击溃后,大量军资被太平军缴获以补充己方所用。可以说,只要太平军愿意,攻破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也不是难事。

对此,江南大营的统帅向荣都领悟到,为什么太平军如此无视他的江南大营,他在上书中曾说道:“逆(指太平军)以旁窜分我之力,以负固老我之师,以久据糜我之饷……”可见,清廷这边也不是没有明白人,但是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太平军如入无人之境,在两个大营之间来去自如。

太平天国进攻江南、江北大营。来源/纪录片《淮军》截图

此间,太平军发起了北伐、西征、东进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大军在两座大营眼皮子地下大摇大摆通过,很少遭到干扰,可谓战争史上的“奇观”。当然,两座大营的存在也让太平军在行动时有一定的顾虑,让太平军对清廷的财源地——江浙地区无法做出进一步动作,算是对清政府勉强起到一点作用。


参考资料:
(美)史景迁著;朱庆葆等译.太平天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9.
吕思勉著.吕著中国通史[M].北京: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2013.01.
(清)马寿龄撰.金陵癸甲新乐府[M].1644-1911.
(清)方海云撰 .家园记七卷[M].
钟翰点校.清史列传[M].中华书局,1987.
王建华. 试论江南、江北大营的矛盾与斗争[J]. 江海学刊, 1988(3):6.


END
作者 | 郭歆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苗祎琦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平天国系列(15)江南江北大营建立,开始围困天京
【明初京畿重镇马群】太平军激战马群一破江南大营
曾国藩:善于把握机会,才能摆脱困境
清朝战争:清军围攻镇江,太平军趁势攻破清军江南、江北两座大营
太平军彻底捣毁江南大营 左宗棠为何说是天赐良机
清军为什么要建立江南、江北大营,又是怎么覆灭的?谁破的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