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柳宗元的一次灵魂之旅

山总是默然不语

阅遍人间千年的沧桑

而人的灵魂却总是没有着落

惶惶然不知所之

如山一般的沉静

是难以得到的一种境界

需要不断地觉悟和修炼


山总是默然不语,阅遍人间千年的沧桑。而人的灵魂却总是没有着落,惶惶然不知所之。如山一般的沉静是难以得到的一种境界,需要不断地觉悟和修炼。近日,读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柳宗元在这篇文章中写出了发现"西山"之美的巨大喜悦,揭示了"西山"与自己内心世界融为一体的心理过程。通过悟读此文,我想搞清楚,柳宗元的心灵是如何与"西山"融为一体的,身处困境的柳宗元是如何在对"西山"的感悟中消化心中的痛苦、释放内心的苦闷的,他是如何实现心灵的自我救赎、完成他命运的重大逆转的。這些问题是我完成自我天命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柳宗元此文必有以教我。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自余为僇人',一语表明了柳宗元写作《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时的身份。僇人(lù rén)本意是指当加刑戮的人,后泛指罪人。我们来看看写作此文前柳宗元之所以成为罪人的坎坷经历。公元八O五年,历史上影响很大的永贞革新轰轰烈烈发动,在140天后黯然失败,锐意进取、披肝沥胆的革新主将"二王八司马",一个个灰飞烟灭。二王相继死于边地,柳宗元则被发配至僻壤的永州。此时柳宗元刚过而立之年、被贬之痛初历,又加丧亲之痛,命运把他折磨到了"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的地步。

 

这个时候,柳宗元的心境是'恒惴栗","惴栗"一词是恐惧而战栗的意思。柳宗元的心灵处于惊魂未定,恐怖不安的状态。他必须找到一种办法,排解这种巨大的痛苦,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在这种心情下,柳宗元开始了自己孤独而盲无目的的山中漫游。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施施"一词,状徐行貌。柳宗元在缓慢的、漫无目的地行走。这个时候,他心性低落,兴致全无,垂头丧气,无视美景。这八个字分明惟妙惟肖地写出了柳宗元漫游诸山时的消极状态。他的心中此时根本没有风景。当年的阮籍常常自己驱车,任意游走,行至路穷处,放声大哭一场而归。这是一种极度悲凉的痛苦。此时的柳宗元正和当年的阮籍一样,陷入了一种无以名状的痛苦之中。所以,柳宗元到了山中也不赏景,只是"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往往以酒精麻醉自己,"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柳宗元如此描写自己漫游中的醉态。一味求醉的心态告诉我们,柳宗元根本不是来看景的,他不恋景而只恋醉,借酒消愁,消沉苦闷,消极逃避,极度迷茫的内心世界,被柳宗元以极其精准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柳宗元以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下去,那么中国文学史上就不会有让我们如此倾心的柳宗元了!那么,柳宗元是如何找到自己生命逆转的那一刻的呢?

柳宗元眼中和心中的"西山"


因为西山的"怪特",柳宗元终于找到了西山。


"始得'二字为初得、才得之意,二字中透露了柳宗元得见西山的惊喜,而'宴游'一词,则写出了"西山"带给他的生命的喜悦。


那么,这一次与"西山"的相会和前几年的漫游诸山有什么巨大的不同呢?


遇见"西山"的方式变了:'过、缘、斫、焚、穷、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这九个动词,写尽了登"西山"的艰难,也道尽了柳宗元必见"西山"之决心。几乎游遍永州山水的柳宗元,此前却不知"西山",说明"西山"一直是鲜为人知、深藏不露的。西山的隐秘更加激发了柳宗元探寻幽境的决心,探险之旅给柳宗元带来了一种巨大的快乐,庄子"箕踞鼓盆而歌' 式的遨游姿态则显示了柳宗元必欲登顶而"一览众山小"的情怀。


醉酒的方式也变了:'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幕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柳宗元的这次醉酒才真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因为他看到了"西山"的美: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这是柳宗元眼中所见之美。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这是柳宗元心中所得之美。如此美景让他有豁然开朗醍醐灌顶之感,不醉不足以更深刻地体悟"西山"之美。如此深邃而特立的美,令柳宗元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这既是柳宗元对"西山"的感悟,也是对自己的神思的描述。他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而他的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此刻,柳宗元顿感自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心神凝定,形体仿佛已经消散和万物融合为一体。 柳宗元已然把自己看成了大自然的一员,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 西山"有什么样的魅力,会让柳宗元突然就泯然释怀而至"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呢?

 

深居僻壤隐而不露浩气无涯洋洋无穷的西山,得天地之灵气,坦坦荡荡,洞察万物,高贵而谦和,正合了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精神追求,而西山的特立独行、卓然不群,天性灵秀、与世无争、隐而不显的品质,与柳宗元内在的精神追求瞬间得合,令柳宗元瞬间顿悟。这种深刻的生命体验终于化解了他心中巨大的痛苦。


可以说,是"西山"教会了柳宗元应该如何看待生活,告诉了他如何在人生最处困境之时奋起逆转命运的道理!就这样,柳宗元终于完成了一次对自我心灵的救赎,也完成了他对命运的逆转!从此以后,在贬居永州的十年里,柳宗元从人生的谷底渐渐登上了文学艺术的高峰,他不仅完成了华夏最美散文《永州八记》,而且还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写了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封建论》、《天对》、《六逆论》等著作。

始得西山宴游记

唐 ·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3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体物精微 穷无极相 ——鉴赏《始得西山宴游记》
(80)《始得西山宴游记》公开课资料
永州八记分析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
翟满桂:永州山水间的柳宗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