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于四季的诗魂
 行走于四季的诗魂——评《今生无悔》
                                                                                   文/汉婴


       有一些铮铮的诗句俨然是用生命的力量书就的。
       一首现代诗歌,它不再根由古韵诗歌的意象表达,凸显诗歌“六义”之精要,而是一洗古韵之中那些形境描绘定式般的文化积淀,以“立象尽意”的全新理念寻求在表达上的突破。
       荷马说过,“诗人是缪斯的朋友,缪斯通过他们的嘴唇去歌唱生活。”而对于活在当下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的人们,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生活都在浮躁、无序的状态下呈现出一种品质的苍白,他们可能更习惯于网络异化的生活给人造成的精神慵懒,读图时代让人的观感变得麻木而直接,有多少人还可以关注在苍茫的原野上艰难跋涉的诗魂?
       “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有一个苦难的精魂,挣脱了地狱的枷锁,高翔在写满光荣与梦想的天空,用《今生无悔》四个字唱响一首人生的现代进行曲。
       《今生无悔》,是诗人王时光历经数年创作而成的现代诗歌集,集中共收录了170余首诗,内容涵盖了人生与命运的探索和思考,情感与生活的憧憬和渴望,现实与理想的接纳和讴歌。当我们翻开诗集的扉页,赫然入耳的竟然是没有愁苦灌溉的声音,一个不屈的灵魂从一片废墟中站立起来,走向繁星满天的深色苍穹,走向广袤的诗的宇宙去揭示灵魂的幻灭与重生。研读《今生无悔》,你心灵的触角就会在不经意之中被慢慢带入诗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那是一片开满夏花的青草地,小溪在欢唱,山坡上开满了野花,一个灵魂由久远而来,走进眼前这个娑婆的世界。
       我庆幸有缘一读这部倾情力作,并自认为在诗歌与欣赏之间不存在断裂,虽然我于现代诗歌而言不甚了解,然而,诗的品质和风骨是闪光的,也是醒目的,它以独立于古典诗歌而形成的新品质,昭示我们必须以一种全新的欣赏结构、全新的欣赏理论,像拜谒一位神圣的灵魂一样去咏诵他的诗歌。
       诗歌是灵魂的风骨,傲立于云翳之巅。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风骨”是有许多论述的,倡导作诗“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今生无悔》所展现的是诗人屹立于穹顶之上的圣洁的灵魂,在这样一个灵魂的光耀之下的是诗人深邃幽远的思想意识和丰富细致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诗人深婉缠绵的相思情,披肝沥胆的挚友情,愁思难遣的故园情,忧心天下的家国情。而依托这样一种情怀,诗人的笔下幻化而出的是一部足以飨慰岁月的关于生命的四维度的精神典藏。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反复精读《今生无悔》这部诗集,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品所呈现出的诗学之美、情感之美以及意象、结构之美。同时,作品高深的思想,丰富的情感,细腻的手法,不仅令读者耳目一新,更使每一个深入其中的人都能够领略诗人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美国诗人利塔达夫曾有一句至理名言,“诗歌像宗教一样培养精神,”我们钟情于建构精神世界的理想大厦,有别于用血与火的洗礼锤炼而出的人性的脚手架就是诗歌。《今生无悔》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可深抵海底的思想之门,于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波澜壮阔在我们的视野中一览无余。
       我们惊叹于诗人对诗学精要和方针的深刻理解。
       作为一个有着非凡生活经历的人,曾经遭遇的苦难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一种痛苦的印记,而对于一位生活于现实之中具有理想主义和抽象思想主义情怀意识的人,学会做一个思想的行者而不是漂泊的苦吟诗人,并非是一次简单的取舍。诗人的思想与灵魂是有根的,但诗人更愿意纵情流浪,当他伟岸的灵魂停驻于某处浩渺的空间时,我们方始顿悟,所谓之流浪实际上是独立的人格与自由的思想在建构精神框架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任意发挥,必将完满诠释诗人深蕴内心的精神境界和超越凡俗纠缠的心灵助力。《今生无悔》在创作之初便是遵循一种广义上的文学构造原则,杜绝了狭义上让诗歌流于一般文字艺术的偏执,从而使作品创作符合诗学的最一般性原理。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则,这部作品才能够呈现出一种超越理想与现实并能够果断打破拘泥于墨守成规的形式主义的思想模式,让诗歌的魅力在诗人的笔下显得熠熠生辉,因而,一部具有蓬勃的思想性旋律的作品在一片雨后初霁的晚晴中被雄壮地奏响了。
       不仅如此,在诗歌的取材上同样表现出诗人匠心独运的创作构思和对诗学运用于创作过程理论最为精道的理解。
       诗集纵览人生百态,以独特的视角切入生活、剖析生活,深入挖掘人性在生活之中各个方面的不同形态,并藉此展开对生活的理性思考以及对人生的前瞻性探索,而在一个更为深入的层面则是诗人对于这些非抽象问题所进行的属于诗人特有的方式的哲学性的思索。在另一方面,诗人林林总总的情感体验被以诗化性语言融入全部创作,使整个诗集在取材上呈现出立体感。
       诗集的总体风格呈现出思想的独特性与内容的多样化。
       诗歌的风格与诗歌的主体即诗人休戚相关。诗人可以超越时代,超越凡俗,破除在思想领域受到的束缚甚至是枷锁,在一个自由与理想的境界宣叙情感,塑造灵魂,阐释对未来与人生最为深刻的探索。《今生无悔》在思想独特性方面值得推崇,它在追溯苦难历程的同时不忘对生活的现实思考,既有理想主义的憧憬,又有超越现实直击未来的胆魄,令人深切地体味到一种雄浑的力量、磅礴的气势,仿佛是一位游击于苍茫原野、独来独往的骑侠。在诗人飘渺天远的内心世界,不止是刀光剑影般的摄人心魄,更有细雨微澜般的暖玉温馨。他把《黑夜》两次载入对苦难的感觉,冲出一声发乎内心的呐喊,宣示自己对于黑暗的不屈;他也曾幻想自由,想象着变成一只《飞过我窗前的蝴蝶》,“……复活我,逝去的时光……”而《一种绽放的热情》则是一种赤膊的抗争,是基于灵魂的安危而焕发出的与病痛乃至宿命的搏击,令人鼓舞的是这样一种勇气和力量不是妥协的前奏,也不是逃避的序曲,而是“……站在秋后的田野上,才算是完整的情节……”也有温馨浪漫的《九月,家乡》,那是对乡情的直写,也是对时光的缅怀,更是原乡人对已故岁月的祭礼。诗人把过往的九月比作一个“……成熟的女人,她改变我,改变着孤独……”他对故乡的眷顾形同操守,发誓“用一阕诗歌,守着它,就如同守一个约会,守一只船,在那清凉的河水中。”
       在主题的确立上,作品集中体现了积极、昂扬的乐观精神和一种义无反顾的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一部有生活、有思想内容的文学作品,不仅是一场宏大的生活历练,也是一拱精神世界疾风暴雨过后高挂于理想天空的七色彩虹。而透过理智的棱镜我们可以清晰得见,那一抹绚烂的彩虹最醒目的主调是红色,是生命的颜色,如流入血脉、涌动于内心的生命的铁流。
       《今生无悔》,仅仅是一种事关人生的态度吗?
       我不想如此简单了事的直观解读,像粘贴一方标签一样辱没了诗人殚精竭虑而得出的心灵感悟,那样将不可避免地忽视了作者融汇各种人生苦难的浸蚀萃取而出的精神硕果,更意味着我们将再一次错过与一个行走的诗魂对话的契机。
       有时,一个活着的灵魂却并不能够回答那些萦绕人们心头逾千年的古老问题,我们会在精神世界浩瀚的维度中渐失自我,也会在生活的岔口丢失方向,谁会告诉我们存在的全部意义?我们终将走向死亡,当我们可能带着无数个不舍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向这个世界告别,而我们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页记忆究竟是一次生命轮回的现象还是一个灵魂修德的涅槃?
       我想,之所以冠以《今生无悔》,作者必当是对过往人生苦难有过艰深的思考之后做出的一次坚定的人生抉择,而我们更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可以让他在可能面临更为艰困的时刻迸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从诗作中可以非常清晰地读出,诗人不是古希腊神话传说里的那个俊美少年那喀索斯,因太过自恋而伫立河边顾影自怜,最终导致形容枯槁,魂去身死而化作一株水仙。他是从苦难中感知自我,从自我中感知生命,在生命的进程中获得觉醒。当他获得生命的觉醒后,他的夜空星河璀璨,繁星点点。于是,他歌唱祖国,笑谈人生,咏诵爱情,怀念亲朋,追缅过往,思念故乡……
       《今生无悔》,一唱三叹的情感咏叹调。
       讲到情感,不能不提到本能,正如弗洛伊德的所谓“本我,自我与超我”的概念。情感是一种基本的心理现象,诸如喜、怒、哀、乐等情绪,此类情感、情绪只是表象世界,而在表象世界的深处还存在一个本质世界。表象世界是一个无律而混杂的世界,充满了不可知与不真实性,本质世界才是真实的,能够被自知、被把握的世界。在表象世界里,传统诗学命题所拟出的理性与秩序是不存在的,而在属于现代诗歌学派的创作中,世界其实可以无现实、无真实可言,一切的一切都不可信,惟有“我”的现实与世界才是真实可信的客观存在。也就是说,世界即我,我即世界。
       作品呈现出“我”的情感世界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无限的空间,每一种绚烂的色调都是美艳至极的,充满了令人遐想与玩味的韵致,形同一只可以使人产生迷幻梦境的万花筒。
       当诗人咏诵爱情时,他的表达炽热而坚定,恒久而绵长,可与岁月共度,可与沧桑共生。如在《为那苦难的情缘》一诗中:


       在日出之前
       我离开了那片
       深埋骨头的土地
       同时,也离开了一些细节
       这时,我只与经历
       融为一体
       并在更远的地方停留
       无论草原、沙漠
       天海之间
       都可以在那里
       忍受磨难和慰藉
       都会有一股
       内心的火焰
       以一种最清晰的声音
       在召唤我!
       只因,我
       深沉地热爱
       只因那苦难的情缘
       哪怕,是我最后的生活
       思考和感受

       读罢此诗,可深切地体味到一种年代的味道,夹杂着逝去的美好,在坚定的抉择之后,儿时的梦,少年的心,一并归于尘封的日记,而今天的他更加执着,更加深沉,他的目光也更感清澈了,令人感到这是一颗博爱的心,而这首诗也不仅是歌颂爱情……
       当诗人面对黑暗以及苦难时,像大多数人最初表现的那样,他会怯懦,会彷徨,躲在脆弱的角落巴望着风雨弥漫的行路裹足不前。可是,强者的意志终究在人生的谷底被灵魂唤醒,他在那一刹那听从了内心的召唤,果敢地走向一个充满了未知和挑战的世界,他把自己从自我升华到超我的境界。在前后两首《黑夜》中,前一首读起来感觉作者痛彻于苦难之中呻吟的内心世界一片苍凉,像一道道布满了血色的疤痕隆起的坚固的屏障,隐去了活色生香的季节,呈现出一派令人无语的破败和无奈,没了风烟氤氲的景象,却多了与时光并行不悖的冷淡:

       今晚,月光在我身下
       星与星,被我用一行诗支离着
       并任零落的陨石
       行走在一杯红酒里
       或,欲醉的字词之间
       ……

       这样的文字显示一种闲适、疏离而又不失典雅与浪漫的情调,而氛围上却表现出一种与黑夜若即若离的情态并抒发追忆过往的轻叹,接下来的一阕就平铺心意了,像对着镜子予己说的告白:

       黎明之前
       我从不把它当做黑暗
       就像你说,善意的谎言
       应该也可以是一朵花
       也可以和草木一起丛生
       盛开之后,秋和我一样
       留下败笔,就像鲜红的嘴唇
       嘴角流淌着一串红
       不说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你和我正走进角色


       这是一段充满了诗性颓废的低调的冰美,泛出冷韵的气息却能灼伤人心,我们并不认为诗人就此沉沦到底,而是在历尽艰难困苦之后重新找回他洒满阳光的世界,一艘装满梦想和希望的大船高扬风帆,向着暗夜笼罩的港口坚定地驶离,去搏击深海中更大的风浪,驶往更为遥远的目的地。于是,在《黑夜II》中,诗人写出了一行行掷地有声的诗句:


       对于黑夜来讲
       我一直坚定,凛然
       所以,我不属于黑夜
       那些施展媚惑的妖
       只能翘首守望
       我和黑夜的不同
       黑夜,一个迷幻的梦境
       对于我来说
       一首诗就可以把黑夜覆盖
       那么,黑夜会庄重一些
       那么,我会施舍一朵兰花
       让它离西方近一点
       让它懂得,美丽也需佛化
       如果,我已死去
       让我的诗歌把黑夜葬了吧


       我笃定这样的诗句出自于一个顿悟的灵魂,那灵魂之中遍洒正义之光,有一双晶莹的眼让他洞见黑夜与苦难的幽灵在凛冽之中肆虐,即使他身陷囹圄也不属于这个黑暗的世界,这是他无比的骄傲,因为他与黑夜不同,他藐视黑夜,揶揄它,更能轻而易举地用一首诗的鼓舞就战胜它,他是主宰内心世界至高无上的王者,黑夜的苦难只能在他面前瑟瑟发抖,只配在诗人死去后作为牺牲的殉葬。这是一种凛然之中透着浪漫情怀的坚强的诗魂,它行走于四季之中,唯我独尊的大义之象足以傲视苍穹,其诗人的风骨在这首诗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读罢此诗方始明了之所以诗人选用《今生无悔》为题,是因为在他的内心已经孕育了一个博大而自由的宇宙,他以果决的身姿迈入这个理想与心灵的栖息地不止是一次生死抉择,更是藉此表明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
       同样是表现自我人生情感,对于生活、幸福的思考则折射出诗人理性、自然而又富于情调的简约的优雅。在《假如幸福是一只白鸟》一诗中,诗人这样写道:


       我的生性就是这样
       我愿意执著于
       命悬一线的命运和事件
       愿意追寻一种岁月的本质
       我会用我颤抖的灵魂
       把诗行里掺杂的
       那些懦弱和虚伪删除
       哪怕汗水流进了眼睛里
       我仍然热爱着淳朴的生活
       ……


       人生的执着岂可从“命悬一线的命运和事件”开始,这绝不是大多数人的基本属性,而对于诗人来说,这甚至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哲学,并且在与命运的搏斗中体味过程产生的快感,这或许是一种后知后觉,然而,它对于整个人生而言却富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为这“……接近于生命的本质,接近于一朵玫瑰的浓郁……”更由于在诗人的意象之中,幸福在诗行中被“……打扮得像花园,在这,可以听见光、静谧或祥和,还有一片纯白的羽毛飘落……”幸福这只白鸟就这样在诗人的诗行里被寄托成为一片飘落的羽毛,或许仅仅是幸福的一小部分,在诗的世界翩然降临了。
       渴望静谧、祥和的世界里幸福的降临也许是诗人的夙愿,而家国情怀滋生的英雄主义情结却令人振奋,诗行中洋溢而出的饱满深情在清风中显得如此庄严和肃穆,那是对铁血精神的崇拜,也是一曲致战殁者亡魂的圣歌。《从我心底深爱我的祖国》,一首敬挽英雄主义不朽英灵的短诗:


       清晨,站在高高的石碑下
       平静的松柏,有着刚强的性格
       我,一个无名的诗人
       迎着清风写下这组诗歌
       这是一组深情的诗歌lign]
       写给烈士,写给鲜艳的五星红旗
       写给我的祖国




       写到这里,我已经为诗人情感世界的色彩斑斓叹为观止了,虽然我还不能尽呈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显现的更多建树,可是我仍然感觉能够有幸拜读一部浸润着作者诗学理想和灵魂气味的诗集,宛如与诗人行走在同一个季节一样,那样一种感觉不是由于惬意引起的,更不是其可以替代的。
       我时常困惑于情感的宣泄与纾解,何以藉由文字来表达,至于诗词歌赋而言更是决然不懂的,那一行行的字每一个都认得,组合到一起就不知什么意思了。也曾深读王国维、叶嘉莹,感受那些伤到骨头里面的诗词之凄美,而对于作诗便不明觉厉了。有些感人至深的诗句一旦成为经典,其散发出的魅力将持久而恒远,我想,必定是诗人的情怀感染了我们,抑或是诗歌的品质吸引了我们,也许是诗歌的内容打动了我们。
       《今生无悔》的诗学之美、情感之美打动了我的灵魂,然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基于以上简述的两部分,更由于诗的意象之美超出了我承载诗的世界的想象力的最远疆域,那也是我灵魂的极限。
       感佩诗人精思妙想所创造出来的符合诗学审美的美学精品,成为滋养我们精神与生命的宝贵营养和人文财富,而它蕴涵的充沛的生命力、丰富的思想力以及丰满而生动的形象,宁静而悠远的韵味是我们无限想往的理想境界。在《羊倌》一诗中,诗人的才思与诗情得到了极为充分的印证:


       最终,我想
       我还是一个牧者
       尽管山很低
       草木,已荒凉
       可我的羊群
       依有天空的洁白
       而我的目标
       从远方
       依次淡泊
       让我渐渐懂得
       宁静之外
       有一种回归
       荒凉之地
       坐在羊群中
       一起咀嚼草根
       才会感知
       岁月、泥土
       以及一片落叶
       就像,巢穴空空
       冬至已近
       仍有清澈的颜色
       所以,我爱的家乡
       也意外着
       某一种开始
       想想看
       这样的村庄
       已有百年历史
       那一年,我
       就是一个放羊倌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创作构思之高妙、手法运用之娴熟、意象建构之合理、诗风轻盈而飘逸、语言淳朴而凝练,思想深刻而悠远。
       诗人自诗的开头即以“最终,我想,我是一个牧者”一句启式,让读者感到一种思虑而后得的思想意味油然而生,而“牧者”则隐喻着这是一种平凡人生的理性定位,接下来的几句则意味深长,“尽管山很低,草木,已荒凉。可我的羊群,依有天空的洁白,”仿佛,我们已经触碰到了诗人的世界,那曾不堪的慰留,荒凉的土地,惨淡的人生,犹如穷途末路一般,可是,诗人依旧显现了一种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可我的羊群,依有天空的洁白,”朴素到近乎白话一样的文字,一下子让读者在内心深处应和了诗人一颗历经苦难的心。而后,是一段对生命乃至人生追求理性思考的直写,“而我的目标,从远方,依次淡泊;让我渐渐懂得,宁静之外,有一种回归。”这样的文字着实令人感到惊艳,它强调了人生的历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成长不是自然的衰败,而是逐渐获得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那种境界来源于宁静的心灵,来源于对纷繁世间的本质认知,并于最终回归于与自然的统一,回归到理想人性的最佳层面。现实与精神在诗人的世界里不存在巧合,而是在人生旅程中殊途同归,俯仰之间,我们拥获启迪。再下来一段“荒凉之地,坐在羊群中,一起咀嚼草根。才会感知,岁月、泥土,以及一片落叶,”不仅意象很美,也让人感觉一种意境之美,轻巧的文字带给人们无限遐想,象征着生命感知天地造化之灵动的质感,时光消逝,岁月有痕,一片落叶告诉你寒来暑往的日月穿梭作用于人们心灵之中产生的一朵涟漪,没有人可以执掌时间的脚步,轮回不只在蓦然回首之中才悄然发生。“就像,巢穴空空,冬至已近,仍有清澈的颜色。所以,我爱的家乡,也意外着,某一种开始,”这一段似乎强化了上一段的意涵,可是更加深入,更加深刻。结束段非常精彩,像骊歌一样唱诵出一曲传承的意味,抒发了一种情怀、一种志向和认知,也表明了一种理性的人生态度,“想想看,这样的村庄,已有百年历史。那一年,我,就是一个放羊倌。”品读这样的诗句最是让人深有感悟的,像是对人生历程的概括,也像是对欲望世界的警世箴言,特别是诗人强调自己最终是一个“牧者”即令人感觉猛醒,又有一种景仰油然而生,诗人的确是在放牧人生,是在天地之间感受山之博大,水之浩渺,体会一种与自然相伴一生的至高境界,亦如诗人的另一首《对酒当歌》中所写的那样,“诗者,放牧也,放牧自己的不羁。连同,滴血,一直行走的一地悲壮。而这不迟,我将以花蕾告慰天空。并,目送一些真实。”
       这样的一种意象的营造的确不是信手拈来的偶得,更不是朝花夕拾,而是经由诗人苦心孤诣的一番人生体验后得到的精神感知,妙在其意象之美与诗体本身不仅契合,且阐释人生哲理更为精道、透彻,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风,优雅宁静又富含禅理,故被誉为“诗禅,”我们终究会在品读《今生无悔》中觅得人生真谛,而这是我们钟爱诗歌的最原始的初衷之一。正因如此,其诗歌的意象之美就成了诗人精思妙想而成就的高贵的诗品特征。
       总而言之,《今生无悔》显示了作者在诗歌创作风格上的大气磅礴和视野上的深刻悠远,不仅具有抒情性意象特征,而且具有戏剧性和还原性意象特征。作为诗的主题,诗人以“我”为中心,通过自己命运多舛的人生历程,对生命韵致进行了直观的写入。虽然生活在内容上显得琐碎,一些细枝末节的片段充斥了大部分生活的空间,可在诗人的篇章中徜徉,我们依然会发现他仍然是现实生活忠心耿耿的拥趸者。他把现实与理想并蒂,让他们在诗篇中绽放,从而让生命平添了璀璨的色彩,也令我们深切地感到,诗人没有辜负生活,更没有贬低生活,而是用理性生活的态度去营造诗性的人生,这是诗人超越生活、超越自我的灵魂的升华。品读《今生无悔》,有助于厘清诗人一贯沿袭的人生理念成长与发展的脉络,也更能够让我们领略一种超然的人生。我想,诗歌是活在语言之上的精魂,因而它的本质必定经由语言的本质来诠释与理解,而不似散文、小说一般通过情节和故事言说,只需对语言裸写即可。诗人无疑是深谙语言运用之道,故而在写作手法上显得即游刃有余又张弛有度,语境壮阔而优美,章法自然而考究,令读者阅后深感壮怀激荡,栖心浸魂
       感怀一部文思斐然的佳作,从中读出他热爱生活,忠于理想,尊重生命,勇敢追求的不息精神,也看到他汹涌澎湃的内心世界。他的血是热的,是沸腾着的,甚至是燃烧着的,像一首激越了一万年的诗瞬间覆盖了漫长的暗夜,并以生命燃起一柱赤色的火焰,照亮了泥土,照亮了天空,也照亮了我们初醒的灵魂。
       由远而近,行走于四季的是,一个品性优雅的诗魂。


                                                                                                                                                  2015年5月27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诗歌报第三临屏诗创作室第79期诗评和精华作品
《荒原组诗》
【诗艺花苑】周柏花:​灵魂在飞舞(外二首)
透明的红萝卜
全国第三届“孔子文学奖”参评入围作品展:付建
在白天的黑夜里歌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