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质量亲子陪伴怎么做?五大方法教你做好亲子陪伴!

#423头条知识节##我的育儿日记##育儿心理说#

提到亲子陪伴,很多家长懂得其重要性,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不仅要要充足的陪伴时间,而且更要注重陪伴质量。那么,到底如何做才是高质量的亲自陪伴呢?小编今天带给各位家长五个亲子陪伴的好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家长。

高质量亲子陪伴

01 家长要学会等待

我们回想一下和孩子相处时的情况,很多时候家长往往是很着急的那一个:孩子话没有说完,就给孩子接话;孩子说话慢,着急的帮他解释他想说的内容;看见孩子做手工、玩玩具太慢了,总是出手帮助孩子做完……

在成人的思维里,我们觉得这些事情so easy,孩子做的事情很容易去做。但是我们要知道,对于一个3-6岁的孩子来说,可能这些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他们需要去协调他们的四肢,他们需要去开拓他们的思维,他们需要去认清这件事。孩子从感觉到知觉再到思维模式,再从语言的方式中表达出来,是要经过很多的认知加工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成人就很快呢?那是因为成人的认知加工已经自动化了。就像我们骑自行车,你不用再想先蹬哪一只脚,再蹬哪一只脚,你不用再想什么时候去刹车,这些行为都已经自动化成潜移默化的行为了。

但是孩子不行,他们就是在不断尝试练习的过程中,才能把这些行为自动化。这个自动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家长要学会等待。因为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一下子能够形成习惯的,它一定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够形成。比如我们在和孩子建立良好作息时间时,往往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实验,孩子晚上几点睡才能起床时比较有精神,孩子睡前读什么故事能够较快入睡,早上用什么方法能够有效叫孩子起床……这些磨合的过程启示就是行为习惯建立的过程。如果家长没有耐心,好的行为习惯往往较难建立。

因此,家长要学会等待,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暗示自己:先别着急说话,先别着急过去,先别着急给他想法、给他建议,停一停,看看孩子需不需要我的帮助,看看孩子希望我怎样帮助他。耐心的等待在陪伴中非常重要。

等待孩子的选择

02 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听他的安排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其实都是家长在安排孩子的日常。比如早上起来穿什么衣服,往往孩子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着急上幼儿园、着急上班,家长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拿出一件给孩子穿;比如在外出给孩子选购玩具的时候,往往孩子选择的家长都不太喜欢,总是以各种理由不给购买或者换其他的,这就出现了有的孩子撒泼打滚、哭闹不走的情况……

其实,这些行为所表现出来的都是我们不尊重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说了,难道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尊重他?由着他吗?当然不是。小编认为,涉及到红线原则的事情当然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但是一些可以让孩子选择,不会造成较大后果的事情,完全可以给予孩子较大的选择权。

可能孩子选择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不是我们期望的结果,比如孩子看了哈利波特,会要求骑着扫帚出去;比如小女孩冬天会选择漂亮的裙子……这些选择可能不正确,但是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感受选择的后果:骑着扫帚的孩子会受到路人奇怪目光的注视,冬天穿裙子的女孩会冻得瑟瑟发抖……用结果来告诉孩子选择的正确性,这种尊重会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尊严和自由的快乐。

我们常说一句话:尊重是相互的。其实我们观察周边的孩子,那些和爸爸妈妈相处的非常好的、感觉特别懂事、听话的孩子,往往是家庭中把尊重看得比较重的。因为只有你尊重孩子,他才会信任你,才会听你的安排。

因此,家长不要总是安排孩子,而是多听听孩子的安排,不要总是帮助孩子选择,而是多尊重他的选择。

尊重孩子

03 家长不要总是说no

有兴趣的妈妈可以统计一下,在你一天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会说多少个no。可能你会很惊讶,原来一天的陪伴中,妈妈会说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no!

有的妈妈说,我是因为孩子不听话、太调皮才说no!但是妈妈们要注意,我们对调皮的概念需要重新审视。如果你的孩子所有的行为语言都是按照你的要求做出来,说出来的,你会不会觉得他不真实?他像一个机器人,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表达、没有自己的行为,你会不会觉得他有问题?因此,调皮并不是我们说no的原因。

家长们应该审视自己,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比如,你想说:你不要玩水,你可以说:你可以在哪儿玩水;你想说:你不要现在吃糖,你可以说:你什么时候才可以吃糖;你想说:你不要爬高会摔下来,你可以说:你爬高的时候叫一下妈妈,我可以保护你一下。你看,换个说法,意思一样,但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拒绝,而是你的爱。

不要总对孩子说no

04 家长要每天拿出至少30分钟陪伴孩子

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的原因,把孩子交给祖辈看管,每周只能陪孩子一天时间,或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兴致刚起,家长就要忙其他事情,留给孩子的只有失望和沮丧。不管家长有多忙,每天拿出至少半小时时间,全身心投入陪伴孩子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有的妈妈会说,我是全职妈妈,一整天都在陪着孩子,但是我的孩子还是很没有安全感,见了人也不敢叫,总是躲在妈妈身后,甚至妈妈上厕所不让关门,一定要在外面看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之所以要拿出至少30分钟全身心陪伴孩子,就是不希望把家长的情绪带入到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知道,虽然一整天妈妈都在陪着孩子,但是各种家务事、琐事都会影响到妈妈的情绪,当妈妈带着焦虑、着急的情绪陪伴孩子时,孩子是会感受到的。比如,睡前亲子阅读是很多家长都在做的事情,但有的效果很好,有的效果很差。那些效果很差的,无一不是陪伴中家长没有全身心投入,嘴巴在阅读,心中却在想着别的事情,甚至有的还在刷手机、看小说,即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阅读,孩子会觉得你不重视,只是当成一种任务,而缺少了阅读的兴趣。

因此,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管是全天都在管理孩子的全职妈妈,还是上班族,一定要拿出至少30分钟的时间,放下手机,远离电视,全身心投入的和孩子的游戏、阅读中去,只有这样的陪伴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陪伴。

每天至少30分钟陪伴孩子

05 陪伴过程中一定要让爸爸参与进来

我们发现,很多亲子陪伴都是妈妈在陪孩子,爸爸陪伴的时间相对较少。其实,孩子在3岁之前,妈妈的陪伴是主要的,但是3岁以后,随着孩子运动能力、抗挫能力的增强,爸爸的陪伴愈发显得重要起来。

由于性别不同,妈妈的陪伴更加细心、耐心,大小事情事无巨细,比如穿什么衣服,能去哪里,不能去哪里,出门往往大包小包。但是爸爸呢,他们更加的敢于冒险,放任孩子去一些危险的地方或者做一些危险的动作,以此锻炼孩子的胆量和勇气。

我们不能说哪一种陪伴更好,而是随着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发展需要不同的陪伴。3岁之后的孩子更多需要爸爸这样的陪伴,虽然有可能受伤,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成长。

因此,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爸爸拉进来,不要让陪伴缺失了另一半。

爸爸参与陪伴活动

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注重亲子陪伴,但小编认为,除了上面的五种方式可以提升亲子陪伴的质量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种特质,就是要学会坚持。很多家长兴致起来了,就陪孩子各种疯玩,心情不好,就把孩子打发到一边。这种情绪化的陪伴会让孩子感觉他并不是很重要,心理受到很大的伤害。因此,家长如果想要做好亲子陪伴这件工作,就一定要能够坚持下去,每天至少30分钟,比起随性的陪伴来更为高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睡前和孩子说这4句话,孩子会一天比一天优秀!
断舍离教给孩子的五堂课
亲子沟通5大禁忌,你犯了哪些?
如何实现有效的亲子沟通 不妨先从打招呼开始
家长随意处理孩子东西,不合情理,父母学会与孩子商量,家庭和谐
读《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