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和塔
地理环境
六和塔
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当时杭州为吴越国国都,国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如今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六和塔的名字来源于佛教的“六和敬”,当时建造的目的是用以镇压钱塘江的江潮。塔高59.89米,其建造风格非常独特,塔内部砖石结构分七层,外部木结构为8面13层。
六和塔气势不凡,曾有人评价杭州的三座名塔:六和塔如将军。从六和塔内向江面眺望,可看到壮观的钱塘江大桥和宽阔的江面。
六和塔塔高近60米,外看13层,塔内只有7层。外形雍容大度,气宇不凡,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檐上明亮,檐下阴暗,明暗相间,从远处观看,显得十分和谐。外形雍容大度,气宇不凡,塔内每二层为一级,由螺旋阶梯相连,壁上饰有“须弥座”。塔内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花卉飞禽、走兽、飞仙等各式图案,刻画精细。构思精巧,结构奇妙,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其底层正门楹联曰:“一塔声江天,越水潮奔初月上;六和存佛地,吴山本落大桥横。”从塔内拾级而上,面面壶门通外廊,各层均可依栏远眺,那壮观的大桥,飞驶的风帆,苍郁的群山,赏心悦目。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清乾隆皇帝游此,兴致大发,为每层依次题字立匾,名曰: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
90年代在六和塔近旁新建“中华古塔博览苑”,将中国各地著名的塔缩微雕刻而成,集中展示了古代中国建筑文化的成就。
文化活动
来历传说
六和塔
中国民间传说古代钱塘江里的龙王十分凶暴,经常兴风作浪,淹没家田,百姓遭殃。渔童六和的父亲也被江潮淹死,母亲被卷走,六和万分悲痛,整日投石镇江,震得水晶宫摇晃不定。龙王只好求饶,以金银财宝与六和讲和。六和提出:一。要放回母亲。二。不许潮水祸害百姓。龙王无可奈何,只得答应。从此,钱塘江潮水不再泛滥,人民过着安居的生活。人们为了感激六和,就在他投石的小山上建了一座塔,这就是六和塔。
水浒传传说
相传梁山泊英雄南征方腊宋江将兵马驻扎在六和塔外的寺庙内,鲁智深武松忽听得钱塘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北方人,从没听说过钱江潮,以为是战鼓声,便起身准备迎战。后来僧人跟他解释,方知这是潮信。于是他想起以前出家时师父说过“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偈言,觉得这是宿命,便在六和塔边圆寂坐化了。鲁智深死后,林冲在六和寺病死,武松在六和寺出家,封清忠祖师,直到八十岁善终。
1936年4月,在六和塔下举行过一场电影明星的集体结婚,由著名民主人士沈钧儒证婚,蓝苹(即江青)与唐纳、赵丹叶露茜顾而已与杜小鹃三对新人结为夫妇。
史料
六和塔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北岸的月轮峰上。六和塔所在地原来是五代吴越国王的南果园,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是钱弘俶舍园所造,同时还建造了塔院,建塔的目的是为了镇压钱塘江的江潮。六和塔塔身共九层,高五十多丈,巍峨突起,依陆俯看钱塘。塔的顶层装有明灯,为夜晚航行的船只指路。宣和三年(1121年),六和塔毁于兵火,如今保存的砖筑塔身,是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重建的,到乾道元年(1165年)才全部竣工,历时十年。
应詹逝世,后人所建
后裔僧人智元禅师,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在杭州钱塘江畔建造六和塔(寓意吉祥、如意、致和)纪念应詹。
建筑特色
六和塔建筑
六和塔木檐十三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新修建,塔的内部有六层是封闭的,七层与塔身的内部相通,自外及里,塔可分外墙、回廊、内墙和小室四个部分,形成了内外两环。内环是塔心室,外环是厚壁,回廊夹在中间,楼梯置于回廊之间。外墙的外壁,在转角处装设有倚柱,并与塔的木檐相联结。墙身的四面开辟有门,因为墙厚达4.12米,故而进门后,就形成了一条甬道,甬道的两侧凿有壁龛,壁龛的下部做成须弥座。穿甬道而过,里边就是回廊。内墙的四边也辟有门,另外的四边凿有壁龛,相互间隔而成。内墙厚4.20米,故而每个门的门洞内,也形成了甬道,甬道直通塔中心的小室。壁龛的内部镶嵌有《四十二章经》的石刻。中心的小室原来是为了供奉佛像而设的,为仿木建筑,制作讲究。六和塔所有壶门的造型,线条流畅,圆润美观,是南宋时期典型的做法。塔身的第七层和塔刹是元代重修的。
六和塔中的须弥座上有二百多处砖雕,砖雕的题材丰富,造型生动,有斗奇争艳的石榴、荷花、宝相,展翅飞翔的凤凰孔雀鹦鹉,奔腾跳跃的狮子、麒麟,还有昂首起舞的飞仙等等。这些砖雕,与宋代成书的《营造法式》所载十分吻合,是中国古建筑史上珍贵的实物资料。塔内保存众多的文物古迹,较著名的有南宋堂尚书的省碟碑与四十二家书写的四十二章经残石。
2007年被列为西湖三十景之一。
历史沿革
太平兴国中改寺名为“开化寺”。原建塔身九级,顶上装灯,为江船导航。宣和五年,塔被烧毁。南宋绍兴年间重建。明正统二年,修顶层和塔刹,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建塔外木结构。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现存六和塔,平面八角形,外观八面十三层,内分七级。高五十九点八九米,占地八百八十八平方米。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六和塔毁于兵燹,几乎片瓦无存,塔院也被破坏殆尽。到了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高宗赵构因见钱塘江潮捣堤坏屋,侵毁良田,为患甚烈,便命有关官员预算费用,决计重建六和塔。这时,僧人智昙挺身而出,愿“以身任其劳,不以丝毫出于官”。他不但将自己的财物倾囊奉献,还历经艰辛,四方募化筹集资金,当地官吏、富户和众多善男信女为智昙的精诚所感动,纷纷尽力支持,百姓“虽远在他路,亦荷担而来”,出资出力。如此前后历时十余年,至隆兴元年(1163)仲春,新塔五层告成,岁末全部完工。这次重建的六和塔共有七层,规模上虽然比塔初建时略有收缩,但依然庞大富丽,而精整、坚固则超过旧构,在浙江佛塔中规制、造型和功能都堪称首屈一指。同时,塔院亦告建成,隆兴二年(1164)赐额“慈恩开化教寺”,因该寺依塔而建,故又名六和寺,因位于月轮山,亦称月轮寺。第一任住持即是重建六和塔的功臣智昙。该寺的建筑反映了中国早期寺庙中的风格,即先有塔,后有寺,寺之建筑以塔为中心而建,而不是象后期寺庙建筑那样,以塔为附属物。如今寺虽已不存,但从残余的建筑还可窥见当时格局之一斑。
元朝元统间(1333-1335),六和塔曾因年久破败而作修缮。明嘉靖十二年(1533),倭寇入侵杭州,腾腾烽烟劫火中,寺与塔均遭破坏,明人郎瑛在其著作《七修类稿》中描绘了塔受损的状况,有“今光砖巍然,四围损败,中木燋痕尚存,唯内可盘旋而上也”的描述,可见,那时六和塔的木结构外檐已完全烧毁,只余砖构塔身,这和西湖另一著名古塔雷峰塔的遭遇如出一辙。可庆幸的是,明万历年间(1573-1620),佛门净土宗著名高僧袾宏(莲池大师)主持大规模重修六和塔,塔的顶层和塔刹加以重建,还调换了塔身部分中心木柱下面的磉石构件。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世宗允胤认为这座古塔关系到国计民生,下诏特拨国库帑金,命浙江巡抚李卫再作大规模修整,前后历时两年才竣工。
清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弘历南巡到杭州,两次专游六和塔,还赋写诗章数篇。对钱塘江、月轮山一带的山河风光,这位以风雅自命的当朝皇上大加赞赏,发出了“壮观至是真空前,那更息心安四禅”的感叹。兴之所至,他还重新撰写出一篇塔记,并在塔前牌坊上题写了“净宇江天”四字;又取佛学寓意,在六和塔一到七层上各赏赐御书四字匾额,而且一至五层还各有佛、道偶像供奉。乾隆的题额,第一层为“初地坚固”,前供地藏菩萨塑像,后置明万历刻北极真武像;二层是“二谛俱融”,供东海龙王像;三层写作“三明净域”,供弥陀、观音、势至像;四层书题“四天宝纲”,供鲁智深像--这是根据《水浒》故事中武艺高强的鲁智深圆寂之地就在六和塔的传说,后人因而还为之在此塑像;五层题的是“五云扶盖”,供毘卢观世音像;六层四字为“六鳌负戴”,七层留题了“七宝庄严”。其中,明线刻真武像至今犹存,其余所供奉的佛道偶像都已毁损无存。当时,六和塔的各项设施,不但都得到了恢复,而且还有所增益。开化寺香火的规模当然也今非昔比,一时间,香火鼎盛,人声喧沸,可以说是六和塔历史上又一中兴盛大时期。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六和塔又因天灾人祸而日渐破损,外部木结构部位甚至败落无存,颓败朽衰持续了将近五十年。直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杭州人朱智(敏生),在捐资修筑钱塘江堤坝的同时,更以余财重修六和塔。他组织大量人力,在尚存的砖结构塔身外部添筑了一十三层木构外檐廊,其中偶数六层封闭,奇数七层分别与塔身相通,塔芯里面,则以螺旋式阶梯从底层盘旋直达顶层,全塔形成“七明六暗”的格局。经过这次修缮,六和塔的状貌基本定型下来了。据史料记载,朱智重修六和塔,工程极为浩大而艰巨,仅仅搭扎施工必需的脚手架一项,就花了三年时间。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六和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前后,六和塔又经过多次维修,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次。第一次在1953年,当时塔顶屋面漏水严重,修缮时对塔内原有的古式彩绘全部更新,同时调换了底层木柱,代以砖柱。并于57年在塔顶安装避雷针。第二次在1971年,解决了木结构霉烂、白蚁危害等问题,并加设铁栏杆,将部分木窗台板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在1986年,针对六和塔木架构出现不同程度残损等现象,在进行全面勘察之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专家组按照《威尼斯宪章》精神,以加固、维护为主,确定了维修方案。1991年5月,维修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工程主要是调整塔顶屋面坡度,加固地柎钢结构,同时更换各层屋面全部屋瓦一万余张。是年十二月竣工。
建设背景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其名称之由来,历来说法不一,或谓取诸佛教典籍《本业璎珞经》中之“六和敬”,曰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或谓取诸道教之“六合”,即:天,地,东南西北四方;或谓源自《晋书·五行志》“六气和则沴疾不生,盖寓修德祈年之意”。其实,无论哪种说法,都无非是寄托了人们对六和塔消灾祈福功能的冀望,如果一定要判断孰是孰非,反而显得画蛇添足了。
六和塔历史悠久,初建于北宋开宝四年(971),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六和塔的建造缘由比较特殊,它并非因为单纯的佛教意义而建,据《咸淳临安志》卷82载:“智觉禅师延寿始于钱氏南果园开山建塔,因地造寺,以镇江潮,塔高九级,五十余丈,内藏佛舍利。”可以看出,六和塔最初是用来镇伏江潮的。据说,六和塔建成之后,江潮果然不再荡溢迸流,而是乖乖地沿着原先的江道平稳地流动,作孽日久的钱塘江潮从此被镇伏,沿岸百姓再无惊溺之忧。此外,六和塔还兼具灯塔照引航向之功。那时候的钱塘江上,风波险恶而航船众多,时常有事故发生。巨塔高高耸峙之后,每当夜幕降临,江上往来船只,都凭塔顶明灯高照辨识行船方位、方向,航行在风波江上安全多了。
关于六和塔的来历,民间则一直流传着“六和镇江”的故事,说的是古时钱塘江里住着一位性情暴躁的龙王,经常无缘无故兴风作浪,打翻渔船,淹没农田,附近人民怨声载道。见此情景,有个渔民的儿子六和挺身而出,发誓要学精卫填海的样子,用石头填满钱塘江,不让龙王再危害人间。六和扔了七七四十九天石头,终于降伏了龙王。后人为了纪念六和的壮举,就在月轮山上修建了一座宝塔,并以六和的名字作为塔名,这就是“六和塔”。传说当然不可信,但它反映出的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还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观潮
六和塔是著名的观潮胜地。钱塘江潮汐,是自然造化的杰作,素有世界奇观之誉,一年四季天天都能领略,尤以中秋前后最为壮观。早在南宋时,六和塔就是观赏钱江秋潮的最佳地点之一,如今,这一带的潮势明显又趋壮阔。登古塔,观大潮,成了月轮山的新游赏内容。宋、元、明三代,以六和塔为中心的杭州江干一带不独观潮之人众多,甚至还形成了许多传统人文活动景观。明以后,由于江道弯曲,潮势逐渐东移,海宁盐官镇遂成为新的观潮中心,但六和塔仍一直是秋观江潮的重要地点。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道家学者庄子就曾折服于浙江潮的雄壮气势,自那时以后,观潮之风长盛不衰。尤其是南宋时期,据《梦粱录》记载,杭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自庙子头至六和塔,家家楼屋,尽为贵戚内侍等雇赁作看位观潮……”,达到了万人空巷、登峰造极的地步。考浙潮形成之原因,主要是由于钱塘江临海一段呈喇叭形,河口极宽绰,相邻河身则骤然变窄,海口至海宁盐官一带江面宽度从20公里一下缩为3公里。因而每当月圆之时,特别是月亮引力最大的农历八月十八,潮水至海口涌入江内,受骤然变窄的江岸挤压,来不及均匀上升,只能后浪推前浪,产生巨大的潮头。如今每年夏历中秋节前后数日,六和塔一带人山人海,从塔上凭栏俯眺,潮水吞吐进退之势极为壮观,由于是自上而下俯看,因而潮水涌动翻腾之状十分真切,动人心魄。恰如元初人周密的《武林旧事》中所记: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六和塔不仅白昼宜观潮,月夜亦佳。明高濂《四时幽赏录》载有“六和塔夜玩风潮”一文,言作者燃点塔灯,在横空月色下静观海门潮起,但见“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曲折,势若山岳声腾,使人毛骨欲竖。”此情此景,想来别有一番风致。
结构
美不胜收
六和塔
太平兴国中改寺名为"开化寺"。乾隆皇帝游此,为每层依次题字立匾,名曰: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鳌负戴、七宝庄严。此况实属罕见。从塔内拾级而上,面面壶门通外廊,各层均可依栏远眺,那壮观的大桥,飞驶的风帆,苍郁的群山,赏心悦目。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由文物展厅东行十余步,便是月轮山最著名的景点六和塔了。六和塔,兀立于山水之间,伟硕挺拔,势干云天,气魄非凡,它是中国古代楼阁式塔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最重要的宋代高大建筑遗存。如果把保俶塔比做柔丽动人的女子,那么,六和塔则更象一名充满阳刚之气的壮士。这一柔一刚,为天堂杭州增添了丰富多样的审美意趣。
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檐上明亮,檐下阴暗,明暗相间,从远处观看,显得十分和谐。塔内每二层为一级,有梯盘旋而上,壁上饰有"须弥座",人物花卉,鸟兽图案等雕刻,非常精致,游人从塔上可眺望钱江,景色秀丽。清晨登塔,正如白居易忆江南》一词所描写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美不胜收。据传,《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与行者武松最后在六和塔为僧,圆寂于此。六和塔为中国古建筑艺术之杰作,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建"中华古塔博览苑",现已开放,游人不绝。
六和塔是杭州著名的风景点之一,游人到此,既可欣赏古塔的雄姿,又能领略钱塘江的风光,所以历代有不少的文人墨客作诗咏叹,有诗云“孤塔凌霄汉,天风面面来。江光秋练净,岚色晓屏开”,真实地描绘了六和塔和钱塘江的风光。
旅游信息
乘318路、334路354至“六和塔”站下即是;或乘280路、308路、190路、202(夜间线)路、354路、4路至“之江路六和塔”站下。
免票政策
2020年3月14日,根据《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旅游行业共渡难关的补充意见》要求,西湖风景名胜区下属六和塔收费公园景点在2020年5月1日前,对境内外游客实行免门票政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杭州六和塔保佑东南平安 西安大雁塔祈福西北吉祥[散文]
杭州六和塔春日全攻略,钱塘江边千年古建,月轮山上绿野仙踪
浙江篇:杭州钱塘江畔(三)
江畔孤塔几春秋─六和塔
【原创】杭州六和塔
中国十大名塔——六和塔(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