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超经典的三副对联,堪称千古妙对,至今无人超越|唐伯虎|纪晓岚|诸葛亮|乾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联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明珠。

相传,五代后蜀的君王孟昶在每年除夕时,喜爱在桃符上题词,放在寝室屋门两旁,而他亲自提笔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成为了我国出现最早的春联。


在这幅对联之前是否还有其他的对联存世已经无法查知,但自此之后的数千年间,我国却流传出了无数的名篇佳作,脍炙人口的对联更是数不胜数。

有谐音联如“莲子(怜子)心中苦,梨儿(离儿)腹内酸”,也有文人自题联如丰子恺的“星河层里星河转;日月楼中日月长”


不同的对联自有一番不同的奥妙,但古往今来却有三幅对联,堪称个中翘楚,其中妙趣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绝妙合字联

所谓“合字联”是指在一副对联中或把一个字拆开成几个字,或把几个字合成一个字,且要连起来成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闲看门中木,思间心上田”便是把“闲”和“思”两个字拆开,巧妙地借用部首偏旁连成蕴含意味的句子,对仗工整。


而广为流传的经典对联之一,就是一副合字联。

相传,此联是乾隆皇帝携纪晓岚微服下江南时偶然所得。乾隆帝欣赏着江南风光,只见日出江花红胜火,落日残阳铺水中,一时感慨万千,遂给出一副上联道“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

这副对联乍看之下平平无奇,实则内里大有乾坤。

上联巧妙地把“日”、“昌”、“晶”三个字的组成部分拆开叙述,且这三个字都有“日”字这个共同的组成部分。


当时,素有才子之名的纪晓岚稍加思索,便给出了一幅精妙的下联,道是“七人为化,八人为仈,九人为仇”。

用数字“七八九”呼应上联得“一二三”,且字字都嵌有同一个偏旁部首,可谓是上下联对仗工整。

后人或有联想到同为叠加字的“森”、“淼”等字,给出诸如“一木为木,二木为林,三木为森”之类的下联。


这看似对得上,实则有违了对联中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上联出现过的字,下联一般不能再次使用。

既然上联已经提及“一、二、三”,下联自然需要规避这三个数量代词。

这样看来,纪晓岚给出的下联可以说是精妙绝伦,世人难出其右。

一语双关联

我国文坛趣事颇多,关于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的故事就数不胜数,其中,更以一则流传甚广的对联闻名。


据说,唐伯虎曾深陷明朝弘治十二年间的科举舞弊一案。尽管他是否作弊难以考证,但其确实曾花费不菲的钱财向主考官求学。

既然受到牵连被撤去了功名,唐伯虎自此寄情于山水之间,恣意洒脱快意人生。而他的不羁和才名在一众学子之间也随之水涨船高。

也因此出现了许多不屑于唐伯虎声名之人,试图挑战他的学识,借以抬高自己。


一日,唐伯虎似往常一般呼朋唤友饮酒作诗。席中,一名平素也有才名的学子举杯起身,向唐伯虎发出了挑战。

自称自己仰慕唐伯虎才情久矣,希望可以借此机会讨教一番。说罢,便给出了自己的上联,即“指南针指南指北,不指东西。”

这一副上联可以说是巧妙至极。以“指南针”为上联咏物的对象,指南指北正好描述了指南针的原理。


所谓的“不指东西”更是一语双关,既是对指南针不能判别东西方向这一特性的再次点明,又暗指指南针只能识别方向,不能辨别物品。

出完上联的才子得意洋洋,自以为能够让唐伯虎好一阵焦头烂额。可孰料唐伯虎听完后仰天大笑,胸有成竹地给出了自己的下联,道是“明月光明天明地,不明玄机。”

“明月光”照耀天地,却独独照不亮阴暗诡谲之处,而“玄机”一词又和上联的“东西”一样,既可呼应前半句的物品特性,又可作为名词隐喻更深一层的意旨。


而这一下联又恰好映照了唐伯虎此时的处境,比之上联更是出色不少。

众人闻之皆拍手称好,而意欲挑战唐伯虎的才子也心服口服,甘拜下风。

趣味七字联

而堪称经典的三副对联之三,则是一副七字联。上联为“小偷偷偷偷东西”。

在一联短短七个字中,却有四个一模一样的“偷”字,但这四个同样的字却分别表达了不同的含义。


第一个“偷”字组成了“小偷”一词,是上联中的主语人物。而“偷偷”两字连在一处,则作为副词使用,意为偷偷摸摸不为人知的行事,正好可以形容小偷偷东西时的动作状态。

而最后一个“偷”字则显然是作动词使用,意指小偷窃取东西的行为。

这一上联看似简单,却隐藏了不少的要求。下联既要对仗工整,还要词性相对。


上联是名词的地方,下联也需要是个名词,上联的副词也要下联给出副词相称。

不少网友试图给出下联,对出如“孔明明明明事理”或是“大侃侃侃侃南北”的下联。

这样的下联确实符合了数字的要求,算得上工整。

但“孔明明明明事理”一联,以“孔明”对“小偷”,倒是略有勉强。小偷泛指一类人群,而孔明则单指向诸葛孔明先生,词性虽然相当,但含义有失不妥。


至于“大侃侃侃侃南北”的下联,则陷入了同样的误区。何谓“大侃”?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名词词组,更难以指称某一类物品或群体。即使后续的“侃南北”和“偷东西”上下呼应,但终究算不得佳对。

相较而言,还是同样流传下来的另一则下联更为妥帖,即“史书书书书古今”

“史书”对应“小偷”,名词对名词,且都可以泛指一类人或物的群体。


而“书古今”和“偷东西”,更是词性语义俱能对得上。可谓是令人拍案叫绝。

当然,古今浩瀚文海中,如同这三副对联一样妙趣横生的对联不在少数。它们辞藻华美,声韵和谐,应得以珍重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绝对,上联“公鸡打架头对头”,唐伯虎下联太霸气
名人对联趣事
中国千古对联大全,大智慧!
15个奇思妙对,彰显古人智慧
乾隆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下联简直是千古绝对!
中国千古对联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