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望岳——杜甫

望 岳

作者:杜甫

朗诵:王言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浪漫与激情。全诗无一“望”字,却紧紧围绕此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泰山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夫”字在古文中是句首语气词,杜甫把它融入诗句,是新创,别致。

  “齐鲁青未了”是诗人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割”字,写出高大的泰山具有一种主宰的力量----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这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此句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杜甫那“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在此得以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是写细望。诗人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夸张、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面前的着迷之态。他想把一切看个够,因而使劲睁大眼睛张望,感到眼眶都像裂开了。这情景侧面烘托出泰山的景色迷人。“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由此可知此时已是日薄黄昏,诗人却还在望,这里面蕴藏着诗人多少热爱和赞美祖国河山的感情啊!

  末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也写出了诗人雄视一切的英姿和气势,心胸和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作者把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进行对比,表现了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这正是杜甫成为一代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精气神。故此,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精妙奇绝。此诗寄托虽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让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望岳》------ 唐诗 — 中文阅读网
杜甫《望岳》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杜甫《望岳》赏析
杜甫一首诗写望岳,全篇无一个望字,却有傲视天地的壮志
杜诗中最早的一首豪放风格诗歌 ——杜甫《望岳》赏析
还原杜甫《望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