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轻与重,再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昆德拉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我在大学看过一遍,这个时候是借图书馆的,不完全懂却是我很喜欢的那种。光这个题目就够琢磨老半天,生命中何为轻和重,感觉自己的生活也是轻得不行,需要找些重的东西,于是狂热地读书和填满自己的空余时间。由于没有完全明白这部书,也说不清楚喜欢的缘由,所以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又看了一遍,仍旧还是很喜欢,也还是说不清楚理由,文学和历史学得都不够好,不能够运用历史背景去理解文学作品创作的环境,进而未能深入理解内容。但感觉这一次体悟更深一层,更清晰一层了,感觉里面在谈到一节节故事的时候,我发现他描述所体现的内容怎么那么真实。它的真实性让我觉得是现实中的人的切身感受,真实而不是虚构,感觉能体会到这其中人物的甘苦,正如众生的甘苦。而它其实不只是小说,是这里小说,这就增加了理解其内容的难度,学力不够,也就没有去深究了。这一次把书买下来看的,一两天看完后来送给了一个好友,其实我很喜欢这本书,但是书太多,为了减轻负担就送人了。

最近放假,发现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有两节讲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集讲的是永恒轮回,一集讲的是媚俗。突然发现道长讲了之后得很好懂,于是从图书馆里再次借来这部名著来翻看。名家厉害的地方不仅仅在于它的著作讲述了常人能感觉到但是未诉诸笔端的故事或者情绪,还有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作家还进行了精心的文学设计和内涵丰富的人生叙述,这些让他们的作品更为丰满,而里面谈到的人生永恒轮回理论和媚俗内涵的贯穿始终,这让作品真正被人理解,展现了作者更为精湛的写作旨意。

一半为轻,一半为重

我忘记我之前读《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具体情景了,但这次读它的时候,多了一份沉静,少了一分沉重。也许是受了梁文道解读的影响。我这次在翻阅的时候,可以很轻松地阅读,一方面更好地理解了梁文道的解读,另一方面在作品中找到了道长解读所说在文本中的出处,也让我多少明白了当年我没有看懂经典的原因。岁月真是一把钥匙。永恒轮回是一种神秘的想法,尼采曾用它让不少哲学家陷入窘境,他认为一切都将以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而且这种反复还将无限重复下去!人类真的是需要这重复的生活。这一谵妄之言对于人而言到底如何面对呢?那就是只有一次是不算的,需要重复。人永远都无法清楚的知道自己到底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我们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只有一次,一笑而过。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也无从准备。而只有一次是不算的。是的,只有一次是不够的,你我的理解是浅的,请多给自己和他人一些时间和空间,延长时间的深度和广度。只关照别人不顾自己是不对的,没有自己何为大家?

对于媚俗,昆德拉在书中举了萨宾娜流亡美国拜访友人看到友人家里的孩子玩耍的情景的例子。他说媚俗让人产生两滴感动的泪滴,第一滴眼泪说:瞧这草坪上奔跑的孩子们,真美啊!第二滴眼泪说:看到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跟全人一起被感动,真美啊!只有第二滴眼泪才使媚俗成为其为媚俗。对于现实中的例子,昆德拉认为人类的博爱都只能是建立在媚俗的基础上。由此昆德拉在叙述社会媚俗的时候,他在最后一章讲了卡列宁的微笑,由此暗示人还是可以有真情在,媚俗不能完全从中超脱,正视它是解决的希望。

际遇与人生

经典何以成为经典,是不是指看不懂还会让人去再三阅读呢?你看不懂的地方会遗存在你的脑海里,让你不知所措但心系于它,让你再次听到作品或者阅读作品的时候,还会想要去听,想要去理解,从而再去看,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和阅读的真正意义。在阅读完这部作品之后,我三次的感悟都不一样,每一次都体会更深一层。本科生阅读史被它的盛名所吸引,研究生阅读的那次由于没有去修任何文学理论,不知从何去理解,这次我听了道长的解释,让我顿时发现我能够理解了。所以再去阅读原文,更为深地理解了一遍大师的经典。

人的理解力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增长,我也越来越理解为什么历史学家都是老的。因为没有积淀,根本不能更为深刻和准确地理解过往的经历和事实。历史的沉重和轻松都是在人的笔下呈现。它们都是真实的一部分。所以在面对人生这个难题的时候,重轻之间是一种度的拿捏,你无法逃离俗世,你也难以步入天堂,人生把握存乎一心。

灵与肉之轻与重

注明:本文首发于头条号“邶禺漫谈”,欢迎留言评论,分享转发,转载请联系后台。文中插图部分来自网络的,保留它的版权,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中国文青为什么如此热爱米兰·昆德拉?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诞生
米兰·昆德拉: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米兰·昆德拉启示:现代人的三大精神危机
经典悦读(1094) | 米兰·昆德拉去世 | 六十三个词 |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不擅长告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