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科学狂人精通数理化天文地理,人品却堪忧,陷害苏轼掀文字狱

古代中国历来重道而轻术,所谓道就是道统、思想,所以古代中国的思想发展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清朝时期除外);而术则指技术,虽然中国也有造纸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这样影响世界潮流的技术发明,但是这些技术在中国并不受重视,技术人才也不如那些考科举的读书人地位崇高,所以导致很多优秀的技术被埋没,技术发展也因为不能带来声望和利益而导致技术发展始终得不到重视。

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数不胜数,而能够称得上科学家而又为大家所熟知的恐怕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宋代的沈括就是这样一个科学奇才,或者说狂人,因为他涉猎的科学范畴太广了。

沈括

沈括的《梦溪笔谈》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自然科学、工程工艺方面的笔记型科学论著,这是沈括在晚年归退之后在镇江梦溪园所著,全书共分30卷,涉及范围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理学、水利、医学等诸多自然科学范畴,记录了北宋时期科学发展的高度,除此之外还有社会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从下面几张图片,你就能知道沈括的科学知识有多丰富和领先。

梦溪笔谈

数学(隙积术、会圆术)

隙积术

物理(磁学、光学)

透光镜原理

化学(胆铜法)

胆铜法炼铜

天文学(天象仪)

在沈括简化的基础上,郭守敬制造出简仪

沈括可谓不可多得的全面科学人才,尤其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不注重科学的社会体制下,更加难能可贵。

虽然沈括在自然科学方面,乃至社会学、军事方面都有着不俗的造诣,但是在人品上却有着那么一些瑕疵,那就是捕风捉影的检举,而被他检举的就是北宋著名词人、文学家苏东坡苏轼,而苏轼差点因为这次检举丢掉性命。

沈括年长苏轼五岁,二人同在崇文院任职,但是两人的政见却是大相径庭,沈括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深受王安石的重用,而苏轼却是保守派司马光的拥趸。熙宁六年(1073年),沈括奉命巡视浙江的农田水利,苏轼时任杭州通判,二人虽然政见不同,但是苏轼并不以为意,而是热情招待沈括,不论朝政,只谈诗词,而沈括却有着不同的心思。

从浙江回京之后,沈括将抄录的苏轼的新诗作了一番详细的“注释”,并将其中“影射”、“发泄不满” 的词句重点突出,揭发苏轼“无君臣之意”。例如,苏轼描写桧树的两句诗“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沈括对此的解释是“世间已有皇帝这样的飞天之龙在,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求蛰龙,作何居心?”如此险恶用心,是在令人不齿。

乌台诗案

而这最终导致了“乌台诗案”的爆发,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指其在谢恩表中暗藏讽刺朝政之语,御史李定也跟进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最终苏轼所写的100多首诗被认为是藏有“暗讽之语”,苏轼差点丢了性命,所幸因太祖约定“除谋逆之外不杀大臣”而得以幸免,最终被贬官黄州团练副使结案,而收藏这些诗词的亲友三十多人因此遭到牵连,史称“乌台诗案”,因案情起于御史台,而御史台多种柏树引得乌鸦驻足而得名。

人往往具有两面性,才得兼备之人不可多得,沈括在自然科学、社会、军事等方面多有造诣,但是其人德行从检举揭发苏轼一事可见一斑。

更多历史故事,请关注“天涯看点”微信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术水平极高的沈括,人品却很卑劣,苏轼当他朋友,却被无情出卖
苏轼因“乌台诗案”饱经生死劫难,始作俑者沈括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两大名人——唐代的元稹和宋代的沈括,人品却差到瞠目结舌,到现在骗过了很多人
大诗人、大科学家的沈括才学绝世,人品却极为低劣
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名人,人品却差到不敢恭维,如今骗过很多人
高铁又现霸座女:学识与人品之战何时休?| 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