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后的我们,听欧阳修的话吧

2018年9月8号,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天气渐渐转凉。中国细心而聪明的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这是说,到了白露时分,鸿雁等候鸟要向南方飞去避寒,百鸟开始贮存粮食准备过冬了。

刘禹锡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这种情节影响了中国大部分文人墨客,关于秋景、秋色、秋风、秋愁的诗词更是比比皆是。曹雪芹笔下林黛玉所作的《秋窗风雨夕》只有二十句,但诗中用了十五个“秋”字,着力渲染秋天肃杀、凄苦的气氛。

今天和大家分享欧阳修的《秋声赋》,此赋虽然也是悲秋题材,但是作者却提出:“人事的忧愁劳苦却更甚于秋天本身的肃杀之气”。原文中倒数第二段: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欧阳修清楚的告诉我们:草木是无情之物,有衰败零落的时候。人也是动物,在万物中最有灵性,无穷尽的忧愁煎熬着人们心绪、各种琐碎烦恼的事情劳累着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一定会消耗他的精气神。更何况经常思考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忧虑着自己智慧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下去自然会使本来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乌黑的头发变得花白。人的身体都不是金石所作,何必像那些草木一样去争一时的繁荣茂盛呢?人们应该仔细去想想到底是谁给自己带来这么多的摧残和烦恼,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秋声赋》创作于公元1059年,当时欧阳修已经五十多岁了。多年的政治斗争让他更加看清世事的复杂和无常,逐渐淡薄名利。他回首往事,对比国家的现状,产生了郁闷的心情,所以有感而发,秋天的到来触动了他心中敏感的地方,《秋声赋》应运而生,也有人说此赋显示出赋欧阳修消极的一面。

如今过了近千年,早已远离当时的创作背景。个人觉得欧阳修这段话对怀揣各种烦恼的现代人很有帮助。很多人觉得经常闷闷不乐、忧虑不断;女生又多害怕衰老,所以听欧阳修的话吧,少去做“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的事情。一颗心一时间又能安放多少情绪呢?何况有的人心是玻璃做的,一碰就碎,更要远离和你无关的事情,少去被鸡毛蒜皮打扰、少去自寻烦恼,拥有一颗安宁的心才能有安稳的人生,宁静才能致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阳修:秋声赋
欧阳修《秋声赋》大文学家聆听草木飘零的天籁之音
听秋声问童子
【秋声赋】〔宋〕欧阳修
秋天是挺“阔耐”
欧阳修《秋声赋》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