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生古玩:故宫哥窑鉴赏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

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见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

而《中国陶瓷史》这样叙述: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罐等。论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色调,釉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各色。从时间上讲,这里应有早晚之别,从产地说也有恐非一个瓷窑的作品,情况是比较复杂的。

记载“哥窑”的古文献主要有:元代的《至正直记》,明代的《格古要论》、《遵生八笺》,清代的《博物要览》以及明代的《浙江通志》等。但究竟哥窑窑址何在?性质如何?一直是陶瓷史研究中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的问题。

流传于世的“哥窑”经典器大多源自清宫旧藏,由于这批器物与古文献中的记载的“哥窑”特征不符,而且没有考古资料佐证,因而造成了中国陶瓷史上最大的悬疑。

为区别于明、清文献中所记载得哥窑(龙泉章生一窑),宫中名为“哥窑”的传世品,后世鉴赏家称其为“传世哥窑”。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收藏传世“五大名窑”瓷器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且多数藏品属于原清宫旧藏,可谓流传有绪、自成体系。

2010年至2015年,故宫博物院陶瓷研究所曾先后举办了官窑、 定窑、钧窑、汝窑瓷器特展。今年,又隆重推出此系列展的收官之作:“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

在“五大名窑”中,由于烧造传世哥窑瓷器的窑址至今尚未被发现,致使学术界对哥窑有诸多说法。

传世哥窑瓷器一般胎色较深,釉色有青灰、粉青、米黄等,釉层凝厚如脂,釉面润泽如酥,而且基本都开有大小、深浅不一的裂纹,俗称“金丝铁线”。

器物除碗、盘、洗等以外,其他多为仿商周青铜礼器造型,如鼎式炉、簋式炉、贯耳瓶等,给人以古朴典雅之美感。

目前,它们主要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英国大英博物馆(含大维德基金会)、上海博物馆等单位。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对一些古代墓葬、窖藏和瓷窑遗址开展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些青釉带开片的瓷器,为进一步厘清哥窑研究中的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自明代以来,人们对哥窑瓷器产地的认识始终未统一。

哥窑瓷器产于龙泉、系章生一所烧的说法自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出现。至万历年间,又出现哥窑瓷器产于杭州凤凰山下、所用原料和南宋官窑瓷器相同的观点。

对于传世哥窑瓷器的产地,目前陶瓷学界仍存在争议。

部分专家认为传世哥窑瓷器系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所烧造,老虎洞窑即南宋修内司官窑旧址。

也有专家提出“传世哥窑”与文献记载的“哥窑”并非同一概念,文献描述的哥窑瓷器特征与龙泉地区出土的黑胎青瓷相符。

对于哥窑的生产年代,也有“宋代说”、“元代说”等不同观点。这些问题的厘清,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现和科学研究。

这是一件南宋的哥窑胆式瓶。高14.2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5.4厘米。瓶小口,长颈,颈下渐阔,最长径在近足部,圈足上宽下窄。

器身手拉坯成型,瓶内有多道粘结痕。器身釉面光泽内敛,釉色为灰青窑变泛黄,口部满釉,无明显紫口,底足有残,露褐色胎骨。

通体施米色釉,开黑色、米色纹片,俗称金丝铁线,呈自右上向左的斜纹。此瓶造型秀美,器型为宋代所仅见,釉色润泽,纹片典型。此类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这件哥窑青釉鱼耳炉,宋,高9cm,口径11.8cm,足径9.6cm。此炉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簋,“S”形轮廓线上敛下丰,勾勒出端庄饱满的体态。

腹两侧对称置鱼形耳,下承以圈足。造型古朴典雅。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密布交织如网的“金丝铁线”开片纹,使素净的釉面富于韵律美。外底有6个圆形支钉痕。

此件鱼耳炉属于清宫旧藏品,清代乾隆皇帝曾对其颇为赏识,摩挲把玩时曾拟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楷书镌刻于炉之外底。

鱼耳炉因可用来焚香且炉身两侧置鱼形耳而得名,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名品。元、明时虽有仿品传世,但均貌似神离,无法企及原作之风韵。

故宫博物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世哥窑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理化检测,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吕纯龙研究员代表故宫的整个哥窑研究团队进行了综述性的主题发言,提出了“典型传世哥窑瓷器”、“哥窑型或官窑型瓷器”、“龙泉哥窑瓷器”三个不同的概念。

典型传世哥窑瓷器主要指收藏于两岸故宫、由历代宫廷传下来、以金丝铁线为基本特征的瓷器;

哥窑型或官窑型瓷器指的是以上海任氏家族墓、南京汪兴祖墓出土开片青瓷器为代表的考古出土元明时期瓷器;

龙泉哥窑就是明代以来文献记载的哥窑,基本特征为紫口铁足与具有浅白断纹。

南宋 哥窑灰青釉贯耳八方扁壶

南宋 哥窑米黄釉贯耳壶

南宋 哥窑灰青釉海棠式炉

南宋 灰青釉三足尊式炉

南宋 哥窑灰青釉双耳三足鬲式炉

南宋 哥窑灰青釉罐

南宋 哥窑米黄釉葵口碗(底刻乾隆御制诗)

南宋 哥窑青釉葵口碗

南宋 官窑青釉葵口碗

南宋 哥窑青釉葵口碗

南宋 哥窑青釉葵口碗

南宋 哥窑米黄釉大盘

南宋 哥窑米黄釉大盘

南宋 哥窑青釉大盘

哥窑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明、清至今,一直被视作名瓷而进行仿烧。

从传世和考古发掘获得的实物看,景德镇御器(窑)厂在明代宣德年间已成功仿烧哥窑瓷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达到兴盛。

明宣德 仿哥釉碗

明成化 仿哥釉贯耳瓜棱瓶

一些地方窑受哥窑瓷器影响,也曾结合当地实际烧造出颇具地方特色的开片釉产品,如江苏宜兴窑、广东石湾窑、福建漳州窑等。

明、清两代仿哥窑(釉)瓷器,一般着重仿釉色和开片装饰,造型既有簋式炉、贯耳瓶、八方杯、葵花式洗等仿哥窑产品者,也有当时流行的各种式样。

传世哥窑的产地及其相关问题时至今日仍旧是一个有待解开的千古之谜。

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专家们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诸多手段与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都还未能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花生余, 14/03/2019,香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观展】“金丝铁线”哥窑瓷器展(传世哥窑篇)
吕成龙《故宫收藏哥窑瓷器》
世界首次哥窑主题展|走进故宫细看金丝铁线
故宫陶瓷馆宋代陶瓷(三)哥窑瓷
哥窑为何市场难有出头之日
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