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则天又爱又恨的才子骆宾王,狱中写惊世之作,仍然“死性不改”

7岁写出名作《咏鹅》的骆宾王,一个不得不说的传奇人物,当之无愧的天才

一首耳熟能详的《咏鹅》,想必每个人都能倒背如流,这首诗可以说是传唱度最高的一首诗,千百年来无人能超越:

《咏鹅》

作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然而这首诗的作者也是个不得不说的人物,他就是著名的神童骆宾王,而这首《咏鹅》就是在他7岁时所作。先来看下这首简短的诗为何会成为千古绝作:

一、流畅性,骆宾王的这首诗一气呵成,流畅自然。朗朗上口,全诗无一生僻字,韵律感十足。

二、用词优美,画面感十足。诗中白毛对绿水,红掌对清波,色彩上的对比给人如画的美感。还有那句神来之笔“曲项向天歌”,鹅弯曲着脖子朝向广阔天空叫着。当然此时并不是一只,是好多只在叫,就像组织了一场大合唱。其中画面感,趣味性跃然纸上。读者脑海中早已浮现出当时的画面。这种画面我们小时候也时常见过,多么和谐的田园生活。因此我们在读诗时会有更多的共鸣,深有体会,读来不尽点头:”对,就是这样子。“

三、借用杜甫的一句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意思就是文章老天爷早已给组织好了,只要能感悟到老天爷的意思,把它写下来。而骆宾王完全达到了这种境界,是为当之无愧的天才。

如果只说骆宾王的这一首诗,无法完全体现出他的传奇,继续来看他的故事:他是初唐四杰中最具传奇的人物,具有多重身份,是诗人、士兵、侠客,一生都处在折腾状态,骆宾王属于励志青年的优秀代表。

在他十几岁时,他老爸就丢下他们母子归西了,为了生存,他少年时代就参加了工作,在道王李元庆手下当过办事员,后来升为奉礼郎,在太庙掌管朝会的祭祀礼仪,不过是个九品官,想再往上升迁很不容易。没多久,有个去西域当兵的机会,于是骆宾王在军界混了几年,转业回京后,当过几年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刚刚升迁到侍御史,就出事了。

骆宾王被投进大狱,全因为“祸从口出”,另武则天又爱又恨

别看在基层、在部队混了这么多年,在政府机关也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骆宾王脾气耿直,说话做事不会拐弯,说好听一些是疾恶如仇,正直耿介,说难听一些就是一根筋儿。特别是武则天当政,他意见大了去了,隔三岔五就上书讽刺讽刺武则天。后来把武则天惹急了,就把他送到了监狱里,让他好好反省反省。

进了监狱,骆宾王也不怎么安生,他反省的结果就是这首《咏蝉》,一点都不谦虚,还在表白自己的高洁。

《咏蝉》

作者: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自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中既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心,又讽刺了执政者。聪明如骆宾王,连武则天也拿他没办法,真是又爱又恨,爱他的才气恨他跟自己对着干。武则天也承认他对大唐是一片忠心,“你对朝廷忠心耿耿值得表扬,别老和我对着干啊,我代表的也是大唐政权,反对我武则天就是反对大唐,看来还得让你继续改造世界观,接着当你的‘南冠客’吧”。

在监狱住了一年多,感觉他改造得差不多了,武则天才把他放出来。武则天是重视知识和人才的,像骆宾王这种有头脑、有才学的,该重用还重用。出狱后,给了他个临海县丞的职务,由此看来,武则天对骆宾王还是很宽容的,没想一棍子把他打死。

骆宾王在县长这个岗位上干了三年,三年之后,赶上唐高宗驾崩、武则天废帝奇权,这个女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彻底掌握了政权。新一任领导班子上台,大家都要对领导表忠心,都表示坚决拥护女皇的领导。

骆宾王一篇檄文讨伐武则天,女皇帝却看的和颜悦色,微微一笑:”罢了“

只有骆宾王坚决不拥护以武则天为首的领导政权,他自己主动辞职不当这个县长了,擅自离开临海,一竿子扎到扬州,找准备起事的徐敬业去了。徐敬业是唐初开国大将李勣的孙子,因为李勣本姓徐,他的李姓是因功被李世民赐的。李勣很荣耀地被皇上赐姓了皇家的李姓,按说就该祖祖辈辈改姓李了,但是到他孙子这一辈,突然怀念起自己的祖上原有的姓氏来了。他孙子刚出生的时候叫李敬业,后来自作主张改回原来的姓氏,所以,他也叫徐敬业。

徐敬业对武则天当女皇这事儿也有意见,正琢磨着起兵造武则天的反,他联络了几个自己信得过的哥们儿和他一起并肩作战,首先想到的就是骆宾王。当年在部队的时候,骆宾王曾经和徐敬业是战友,两个人有共同语言,对于造武则天的反,他们一拍即合。

于是,他们在扬州起兵,骆宾王当年在部队就是文职干部,这会儿依然干他的老本行,搞搞战前宣传,管管文艺演出,起草掌管文书机要,凭着骆宾王的文才,干这个绝对出彩。骆宾王没有辜负徐敬业的厚望,他亲手起草了《讨武瞾檄》,也就是后来天下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那篇文章的文采绝不输于《咏蝉》:

《讨武瞾檄》

作者: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官。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之嬖。入门见嫉、峨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整篇文篇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武则天长这么大,批判也好,歌颂也罢,还从来没有人这样替她写一篇文章。她坐在宝座上,静静地听上官婉儿一字一句读过,什么娥眉不肯让人,什么弧媚偏能惑主,呵,虽然是在骂自己,用的词倒还算美。听完这篇讨伐自己的檄文,武则天很平静没有像对待别的上访信那样拍案而起。

大臣问武则天,对骆宾王这篇反动文章怎么看,对骆宾王这个背叛朝廷的反动分子怎么办。武则天微微一笑:“骆宾王确实是个人才,我们怎么没把这样的人才笼络好?罢了,一个写诗的书生能翻得了天吗?”不但书生翻不了天,徐敬业也推翻不了武则天的政权。那个深秋,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却下落不明。

造反为何失败,真正的原因只有这三点:

一、军事才能欠缺,徐敬业是个冷静又心狠的人。他的爷爷领兵打仗经验丰富,上阵杀敌无数次,但是他却没有爷爷的那种军事才能,没有继承这一点,对于领兵打仗才能十分欠缺。自己召来的也是一帮乌合之众,真正能独当一面,有才能的人少的可怜。

二、通过糊弄百姓来让自己造反名正言顺。用别人假装太子发号施令,得到百姓的支持,那时太子已经死了,只不过百姓还不知道。后又借骆宾王之笔,来抹黑武则天。但是这些虚假谣言,在大军面前真的是不堪一击。徐敬业虽策划的缜密,但在三十五万大军前,还是瞬间溃不成军。

三、起兵攻打方向有误。为一己私利,非要攻打南京,因那里有帝王气,在那里建都才霸气。丢失了一举攻下洛阳的机会。

关于骆宾王的最后归宿,各种史书说法不ー,多数认为他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一种说法是他逃到杭州的寺庙剃度做了僧人,暂且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如果真是这样,这也是骆宾王最好的归宿。他一个性格刚直的人,最后落得这样一个结果,未必不是好事。他经历了太多,看懂了太多,最终心如止水,回归到与世无争的安静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岁咏鹅,57岁咏蝉,65岁一篇檄文没了命
4.才情毕露的神童——骆宾王
骆宾王除了那首家喻户晓的鹅鹅鹅,这首咏蝉诗也是千古绝唱!
这位诗人,童年写出欢乐的《咏鹅》,晚年写出悲伤的《咏蝉》
大唐最头铁的诗人,因得罪女帝下狱,写下一首诗哭诉冤屈
每天一首古诗词|身陷牢狱的骆宾王无奈长叹——《在狱咏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