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匡天龙:在唐诗宋词里,我穿越一个美丽的春天

在唐诗宋词里,我穿越一个美丽的春天

【广东广州】匡天龙/文

来源:原创投稿

少年游江南的婉约

曾记得多少年前第一次到江南,西湖边的断桥,外滩迷蒙的夜灯,沧浪亭厚重的门,秦淮河两岸的人家,给我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我像是来晚了,又像是刚刚与谁擦肩而过,我为此而伤感。

在这个梅雨时节,我在无锡的寄畅园里走不出来了。当我听说这个园子原是宋代大词家秦观子孙所建的私园,这个园子立刻就成了我的故知。我知道,这感觉与秦氏子孙无关,是因为秦观,确切地说,是秦观词里那一句千古绝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写情的唐诗宋词,没有比这一句更美的了。它已经超越了古典,也超越了现代。我想,千年以前那个男人,一定是经历了什么,他为生命的相逢惊喜,又为相爱而不相守叹息,当爱不可得,就告诉你以这种方式自救,这是一个浪漫的男人,也是一个理性的男人。他写下的这句千古绝唱,从宋代唱到今天,不知让多少人找到支撑,找到爱下去的理由。他也是一定要这么写的,多雨的江南,就是滋生温情和爱的地方,一代词家,不可能背离爱的主题。让我惊奇的是,时空已是一千多年,却从未落伍,许多人至今还在如此表达。

走在江南淅淅沥沥的雨中,走在秦氏后人建的园里,怀想的却是他们宋代的爷爷。在我心里,这个园子的背景里如果没有秦观的名字,就是一般的园子,秦观的词里如果没有那样一句千古绝唱,他的词也大将逊色。生命的意义其实是很具体的,秦观爱了,秦观还写下那么一首词,于是他就与别人不同,就千古流芳。

然而,直到我走遍了这个园子,居然没有看见一块属于秦观的碑刻石雕,有的是康熙乾隆的“御笔”,本是清静避世的“凤谷行窝”,却踩满了王者的脚印。也许它当初不是这个样子,这都是后来的人加进去的。不管怎样,既然它是和秦观联系着的,就应该在园的一角刻一块秦观的词牌,不用多,就刻那千古的一句足矣。

游走这个园子的时候,我的眼里只有写词的那个男人,每一条小径,每一道门槛,都是他牵引着我的。是他使我仍然相信,这世间存有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不在乎形式,不在乎远近,等待是最美的。走进此园,有如流浪的路上突然看见了归宿,有一种温暖扑面而来。

江南的婉约,有时只需那一句熟读千遍的古词。

穿行在唐诗宋词里的清明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书》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的景色是桃花春雨中的浪漫。明末清初江南上元女僧介石曾做了这样一首诗。“桃花雨过菜花香,隔岸垂杨绿粉墙。斜日小楼栖燕子,清明风景好思量。”清明,天气清而且明,淅淅细雨刚飘过,菜花的芬芳又至,岸边的垂柳映绿了墙壁,小楼的房檐下躲着几只燕子,风景实在太美了。这首七绝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清明风景,虽然写的都是凡琐小事,平淡事物,却清新可喜,让人过目不忘。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生动地记录了那一幕幕苍凉。“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生死离别才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当心痛得剧烈,就连哭声都不可闻,只有落寞的背影在风雨中颤抖。

清明苍凉的气氛也并不是完全的压抑,总有一些诗是那么豁达,仿佛看透了人间悲欢离合,但求一身潇洒。唐朝杜牧的《清明》就是这样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的雨纷纷落下,去祭奠的行人们伤心断肠,这样的情景千年不曾变,可是那个买酒的人却只能在牧童遥指的杏花村里痴痴凝望。

宋朝的王禹俏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描写清明时亲人不在身旁,与书为伍,飘远了浮华的灯红酒绿,心沉浸在书香里,自有一番风味在其中。

清明的诗里还有很多是警示世人的。宋朝黄庭坚的《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春雨绵绵,桃李盛开,使大地上一片碧草芬芳。从古到今,有的人乞食祭品并引以为荣,有的人却甘心被焚死也不做公侯,千古的贤和愚都在人的心中品论。”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可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唐诗宋词里的清明,带着淡淡的清雅和浓浓的风韵,走入寻常人家,千古流传。

宋词里面的忧伤

宋词如烟,如雾,如雨,湿漉漉地挂满了宋朝的天空。宋词网住了整整一个王朝。

年幼时,便对宋词一见钟情,许多个夜晚将窗帘拉上,挡住了城市的喧嚣,一个人独对宋词。夜,真的静了下来;心,真的空了出来。一颗被尘世磨砺得麻木的心灵变得敏感而热烈,我虔诚地走进宋词的意境之中。宋词以其独特的美感熏陶着我,使我如痴如醉,难以自拔。在反复的阅读中,我发现忧伤和哀愁是宋词的永恒主题。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一位又一位词人将感伤和哀愁填在人生平平仄仄的格律中,词人或许并没有比常人经受更多的苦难,但是因为他们的正直、悲悯、敏感和多思,他们的忧伤才具有了更深刻的内容。词人们以丰富的想象、精妙的比拟、清雅的文字,整理着自己的忧伤,如同受伤的天鹅不忘保持自己优雅的姿态,一边流泪,一边梳理着自己的羽毛。

最先向我走来的是词皇李煜。李煜称帝时,所作之词格调并不高。后来,成了阶下囚,消极颓废到了极限,词的艺术魅力也达到了极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隽永的千古名句,在中国人的心里流动了千年。李煜用国家与自身的命运和精神血肉,铸造了宋词的辉煌。王国维《人间词话》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想起宋朝那朵卓绝一世的凄凉之花,想起了李清照。李清照是千古第一女词人,她用一支亦秀亦豪的如椽巨笔,勾画出半壁江山。她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父亲的藏书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蕴如竹。她满载着少女的幸福,涉入爱河,与夫婿赵明诚琴瑟相和。他们在琴棋书画金石诗文中共享爱的甜蜜。可是婚后不久,赵明诚在战乱中病亡。李清照在国破家亡的磨难中,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她将锥心蚀骨的痛苦和哀愁化为凄凉的文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是真正的伤心人,未到真正的伤心处,是断然写不出这空前绝后的哀婉之词的。李清照是深知自己生命的含金量的。她以笔抗世,以词唤天,将故国之思与家亡之恨,抽丝剥茧般进行纺织,化愁为词,为后人留下了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她的词永远被人们传诵。

捧读辛弃疾饱蘸血泪谱写的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他一遍遍的哭诉,感受到他一次次的表白。他因爱国悯民而生怨,因尽职尽力而遭灾。国有危难时招他启用,朝有谤言又弃之一旁,这是他一生的悲剧。他徒然带着山河破碎报国无门的心病而流英雄泪:“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盈盈翠袖,扭英雄泪?”如果说东坡常用“安时而处顺”的态度来排遣所遭受的痛苦,那么,辛弃疾多以慷慨悲歌来倾吐抑郁的哀愁。到了“而今说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中,已是愁到深处却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辛弃疾的词是正义和忠烈的化身,缘此才能燃烧,才能振聋发聩。

手执磨得起了毛边的《宋词》,我被一望无边的哀愁和忧伤包围着。逸怀浩气的东坡感叹“江海寄余生”;多愁善感的柳永咏唱“执手相看泪眼”;深婉含蓄的晏殊于“小园香径独徘徊”;仕途坎坷的欧阳修“为伊消得人憔悴”;姜白石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00多年北宋南宋之动荡,产生了宋朝的词人和宋词。宋人写宋词,是心有所动、情有所发,是为一己而写,以浇一己之块垒。孰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宋词竟然从一代代文人手中流传千古。这正应了哲人康德的一句至理名言:“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宋词中所弥漫的无边无际的哀愁与忧伤,是“小我”之愁,亦是“大我”之愁。在国破家亡的战乱中飘泊天涯,万千愁绪哀思齐赴心头,创造了独特而又极具普遍意义的宋词情境。缘此,引起百代之后众生的共鸣。“哀愁”的内涵各不相同,但它恰恰是人们常常产生,而且永远具有的一种感情。

情境相通的那一刻,宋词会跨越千年的门槛,跋山涉水而来,叩响我们心的弦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一语文宋词四首教案
唐人来北固山成就精彩唐诗,宋人来到北固亭,一首豪放词更显悲壮
唐诗宋词中那些让你笑得停不下来的诗句之最,一生一定要读一次
学龄前儿童必会的十首宋词,不会背诵的要抓紧了
如果让唐朝的大诗人看到宋朝的词他们会作何评价?
几百首的唐诗宋词元曲,每日一更新,愿源远流长,请阅读转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