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午安康」端午节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也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本文将从节日起源及节日风俗入手,系统介绍端午节的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并祝头条读者端午安康!

端午起源

端午节是汉族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以吃粽子来表示敬祝。

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人们熟悉的说法有三种:

第一种较为久远,是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说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被楚怀王流放以后,秦国攻陷郢都,屈原忧愤交加,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投了汨罗江,以身报国,后人为敬仰和怀念他,便把他投江这天,定为端午节。现在据学者考证,这是后世好心人附会所造成的。

屈原

第二种看法,认为端午是龙的节日。来源于吴越一带人民原来举行图腾祭的节日。随着吴越地区的开发和南北文化交流的进行,端午这个节日的风俗才逐渐传遍全国。

第三种看法,认为端午起源于恶日。这与夏季各类疾病瘟疫孳生为灾有关。因此我们的祖先规定在端午这一天,要插菖蒲烧艾叶、苍术、白芷,捣大蒜,洒雄黄水、饮雄黄酒等习俗,都是重在卫生防疫。

后来又有人提出,有文字可考的端午始源应该是夏至节。因此端午的风俗,大多源自夏至的风俗,也曾有过如夏至祭祀等的活动。唐代韩鄂的《岁华纪丽》开宗明义对端午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只有在夏至,太阳才可能完全合于正阳的位置。端午又叫天中节的原因也在于此。

端午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1.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 “端阳节”。

2.重午节

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 “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3.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4.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 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5.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6.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又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7.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 “菖蒲节”。

龙舟竞渡

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起源于春秋战国。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的伍子胥因为父兄被楚平王所杀,投奔吴国,帮助吴王成就霸 业。随后,他又举兵伐楚,攻破楚国郢都,鞭楚平王尸三百,报了父兄之仇。

赛龙舟

后来夫差继位,打败越国后,骄傲轻敌,伍子胥力劝,夫差不听,反赐剑命令他自刎。伍氏为忠于君王而视死如归,深知吴 国来日必将亡于越。所以吩咐属下说:“我死之后,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悬挂在都城的东门,让我看着越军入城灭吴。”

伍子胥

这事被夫差获悉,一怒之下,下令把他的尸首投入大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后来,果真吴国被越国所灭,应验了伍子胥的 话。后人因感念伍氏的忠贞,便用龙舟竞渡来祭其忠魂。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龙舟竞渡起源于屈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吴王夫差

有关赛龙舟的起因,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一种推测说是史前图腾社会的遗俗,另一种认为早在春秋时期越族境内就盛行了。

清代,中国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农历五月五日都举行龙丹竞赛。香港也有类似的竞渡活动。

端午节为何吃粽子

粽子是中国最早的传统食品之一。每到端午,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必备食品,就像过年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少不了月饼一样。粽子已经成了端午的食物符号。

一般来说,瑞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到了汉代才形成的。《荆楚岁时记》:“夏至节日食粽。”《风土记》有“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棕”的记载。粽,古称角黍。粽子要用菰叶、箬叶包裹,用水煮熟,吃起来才香。

而在民间,关于粽子的起源则有另一番说法,据说屈原投江以后,江边的人民把米和草叶包成的粽子,投进水里,一方面祭祀他;一方面喂水里的鱼和蛟龙,希望它们吃粽子,而不去伤害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为何插艾挂蒲

每逢端午节,很多地方的人都要到野外去采艾和割蒲,然后整理好悬挂在门上。这天为什么要插艾挂蒲呢?

相传古人在这天插艾挂蒲是为了避邪除者。门上挂的艾被扎得像战马的形状,菖蒲的叶子又很像锋利的长剑。据说这样可以让英雄钟馗骑上战马、拿着长剑,勇敢地去捉拿害人的恶鬼。

但又有人说插艾挂蒲是和采草药防病、治病有关。古时,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农历五月,天气转热,瘟疫开始流行,蛇、蝎、蜈蚣等各种害虫也开始祸害人间。人们从长期的实践积累中认识到,艾和蒲都是良好的草药。菖蒲有镇痛、健胃、祛风、利尿的疗效;艾可以针灸治病,煮水消毒,艾的香味和艾烟还有驱除蚊虫的功效。这样看来,端午节插艾挂蒲,实际上是民间夏令预防疾病的一种良好习惯。

钟馗

团圆端午

中国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凸显出自己的特色。作为凝聚各民族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节日文化也在社会物质条件成熟后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人特别注重幸福团圆的家庭生活,这种崇尚团圆的民族心理,在传统的节日民俗中得到了最强烈、最集中的表现。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凝聚着世世代代中国人期盼团圆、渴望健康平安的美好情结。端午的概念既是寄托自己对爱国忠臣的怀念,更是缅怀已故祖先的仪式,祈福消灾,于是千百年来龙舟竞渡、吃粽子的习俗便流传下来。我国北方的人伦观念来自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儒家学派,端午节除竞渡、采药、吃粽子以外,在农村也是一个家庭聚餐、祭祖的日子。南方赛龙舟祭祖,驱疫求平安的心态同样也是追求团聚的表现。

团圆端午

中华民族是个崇祖的民族,世代保留端午习俗有利于文化的保存。但更重要的是祈求“团圆”的心态,中国人现实中对希望父母“长命百岁”、子女“平安一生”的追求是很强烈的。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骄傲。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我国当今政治经济发展,变化不仅仅表现在政治、经济上,也表现在心理和意识中。更多的节日,比如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都是在社会中寻找团聚的机会,保留吃月饼、祭扫的习俗,在成为节日庆祝习俗的同时也包含着家人无灾无难,每年都可以相守的愿望。用艾草和菖蒲做饰物,最初的本意便是人们相信艾蒿和菖蒲的巫术作用,祈求艾蒲可以为他们的亲人祛除疾病,抵制不祥。同样,那些系于小儿手臂上、床帐上和摇篮上或者敬献给尊长的线绳,不论造型和花纹如何,都是为了帮家人辟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节日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众多,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节日的特殊是由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赋予的,通过相对固定的节日食品、民间传说、信仰与仪式活动等内容得以展现。在这些节俗活动中,人们至少可以实现如下几个方面的节日体验:一是追求衣、食、住等物质用度方面的丰裕享受和想象,慰藉自身;二是在精神信仰层面,一方面要谨言慎行,恭祭祖先等神灵,与祖先建立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依习俗突破日常约束,放纵心性,歌舞狂欢以娱神娱人;三是增加人际往来,强化亲情友情等“亲密关系”;四是亲近自然,认知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共存等等。

因为传统节日负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是历代民众丰富的文化享受和精神财富。通过过节,可以在体验传统中找到身份归属,建立传统与现代甚至与未来的紧密联系。可以说,如今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愈加重视,是民族文化自觉的体现,也是现代化进程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需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端午诗词 |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端午节与伏日
全国各地端午习俗揭秘,你家乡中招了吗?
明清时期的端午盛景
中华传统节日诗话11:端午
没有仪式感的生活好无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