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春秋正盛突然死于梦中,未留下遗诏,谁来继位?真知堂说史

宋太祖赵匡胤

真知堂说史:

#历史真相官#来了。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

当年其弟赵匡义即位,是为太宗。从此帝位从赵匡胤一脉传到了赵匡义一脉,终北宋一代皆如此。

斧声烛影,赵匡胤突然暴毙,赵匡义即位

对于太祖赵匡胤如何薨逝,太宗赵匡义如何得位的,史料记载不详。元代编撰的官修史书《宋史》仅有寥寥数语。“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太祖崩,帝(宋太宗赵光义)遂即皇帝位”。

赵匡胤如何死的,史料不详,但中国民间一直传说赵匡义轼兄夺位,有鼻子有眼。概括为四个字斧声烛影。这是怎么回事嗯?我们先来看看民间说法:

时间: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晚。

地点:河南开封府皇宫大内。

人物故事情节:当日下雪,赵匡胤命人传晋王赵光义入宫。二人闭门对饮至三更。饮毕,太祖和光义出门,太祖并以手持柱斧戳雪曰:“好做,好做!”次日凌晨五更时分,太祖驾崩。

这则故事来历如何呢?来自于北宋时僧人文莹《续湘山野录》。南宋孝宗时,这段故事被李焘写进了《续资治通鉴长编》这部史书中,流传后世,故有此说!

那么,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而死,真相真的如文莹所说那样吗?太祖是正常死亡还是非正常死亡?死时是否有遗诏呢?

宋太宗赵匡义

从殿前都虞侯到开封府尹到晋王,赵匡义的成长之路

《宋朝事实》记载了一份太宗手诏;“朕周显德中,年十六时,江淮未宾,从昭武皇帝南征战。。。习弓马,十八,从周世宗及太祖下瓦桥关、瀛、莫等州,亦在行阵。洎太祖即位,亲讨李筠、李重进,朕留守帝京。其年蒙委兵权,岁余,授开封尹,历十六七年。”

这说的是什么呢?就是说赵匡义16岁开始就跟随兄长和后周皇帝征战,箭术惊人。赵匡胤即位后御驾亲征平叛,他为帝京留守获得兵权,一年多后,被命为开封府尹,长达十六年之久。

史料记载,即位时赵匡义为晋王。那么,这个开封府尹和晋王又有什么说道呢?

先说开封府尹。开封府,就是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尹,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后周时,镇宁军节度使柴荣加封晋王并出任开封府尹。后即位,为周世宗。北宋初年,节度使加开封府尹,晋王,可谓储君的标配。宋太宗,宋真宗均任过此职。

再说晋王。古代封王,晋秦齐楚最贵,晋王第一,秦王第二。历史上一共有29位晋王,其中称帝者12人。15位秦王,称帝者5人。齐王楚王没有称帝者。

历史上著名的晋王有代魏的司马昭司马炎父子,有东晋开国之君司马睿隋炀帝杨广,唐高宗李治,后唐庄宗李存勖和父亲李克用,后周世宗柴荣等。特别是五代到北宋时期,晋王极贵,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有两个朝代都是晋王即位为皇帝。

太祖死的时候,尚有二子,一为德昭26岁,一为德芳18岁。德昭当时没有王位,更不要说太子位,仅为贵州防御使。则宋太祖封弟弟赵匡义晋王,开封府尹,泰宁军节度使,中书令,即今天的军区司令,中央秘书长,北京市长兼卫戍区司令,副总统),其意义特别重大。可谓党政军权集于一身,在没有太子的情形下,明白告诉世人谁是继任者。

后晋皇帝李存勖

赵匡义即位合理合法,并非轼兄夺位

有了前面的铺垫,这些下面的文字就有证据了。笔者认为:

第一,赵匡胤是猝死的。由于长时期的积劳成疾,再加上死前气温寒冷,过量饮酒,造成了类似心肌梗塞一类的暴病,没有来得及留下遗言就死去了。心肌梗塞这类突发病,在古代根本不懂是为什么,所以一概称为暴毙。从太祖即位以来的十六年来看,可谓内忧外患,如履薄冰。年届五十,突发心脏病而死极为正常。姑且不论传言是否为真,太祖是和太宗分开之后死的,不存在赵匡义用斧头弑君的可能性。

第二,太祖死前,没有立自己儿子为储君的迹象,且兄弟二人感情极好,赵匡义没有作案动机。所以说太宗下毒的可能性也不存在!太祖生前,对这个弟弟可谓是信任有加,目为储君。虽说有杜太后之命的金奎之盟(让赵匡胤死后赵匡义即位,最后再传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但太后之死,距离太祖之崩已有十几年,太祖若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帝位,则必早有表示。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看看建国以来太祖对赵匡义和赵德昭的待遇就明白了;

太祖一朝始终未立太子。如果说开国之事处于顾虑母亲的意见,那么建国第二年,母亲杜太后就死去了。赵匡胤当年就封弟弟赵匡义为开封府尹。964年,才封自己的儿子赵德昭为贵州防御使。而赵匡义则是泰宁军节度使兼开封府尹中书令了。且在乾德二年十二月,甲子,赵匡义军功赫赫,拔巫山等砦,斬首八千級,禽千二百人。应当是实际掌握军权近十万者!

再者,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多次领兵亲征。留守者均为弟弟赵匡义。赵匡义若想造反,则手握重兵镇守开封,趁太祖出师首尾不能相顾之时为极佳,何必在和平时期下毒谋杀于其兄呢?

第三,太祖薨逝三年前,就把晋王这个后唐,后周时期相继称帝的王号封给了弟弟赵匡义,则死后令赵匡义为君之意极为明显。兄出征,弟留守,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兄死而弟继极为正常。更何况五代十国时期,朝代更迭频繁,都是武将以武力武功取得天下!无军功者想得到武将的拥戴极为困难。

有了这些前车之鉴,太祖赵匡胤传位弟弟赵匡义极为正常。更何况号称金匮之盟的母亲去世已经十几年,太祖若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君,早就可以废黜自己的两个弟弟,也不用在死前几个月,步行入匡义府邸,并下令在弟弟建立水车引水入晋王府中建造水池了(可见其非常高兴)。(赵匡义若想谋杀兄长,也完全可以在自己府邸,而不是皇宫)

宋陵

南宋孝宗乃赵匡胤后裔,《续资治通鉴长编》意图洗白?

文章到此,基本完毕。宋太宗绝非轼兄夺位,乃正常之兄终弟继。类似于今天的美国总统非正常死亡,由副总统继位之事!但读者可能尚有疑义。笔者再为之详解如下:

首先,最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文莹,是浙江的名僧,其《湘山野录》》记载了钱俶家的好多秘闻,可见其出家前与前吴越国钱氏一家关系密切。吴越献土归宋。文莹在其著作中虚构出烛影斧声之事太正常不过了。(再者一届寒僧,何以知道宋内廷之事?更何况是过了多年之后?只能认为此人与钱氏交好,为钱王鸣不平而写作此文。)

再者,《续资治通鉴长编》作者李焘,在宋孝宗隆兴元年,开始进此书于孝宗。书中引用了文莹说的故事!孝宗称赞他“无愧司马光”。我们就需要了解南宋孝宗的背景了。

靖康之变后,太宗赵匡义所有直系后代全部被掠到金国,只剩下高宗赵构一人,儿子死于乱军之中,还得了阳痿病,绝了后。他不得已收养赵昚为子。赵昚乃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从此帝位又回到了赵匡胤一脉手上。

赵匡胤建立北宋,其子孙却终北宋一朝再没有为帝,到了孝宗手上终于重新得为正统,他登基为帝后为其先祖赵匡胤的传位于赵匡义心有戚戚,颇为正常。李焘此人,迎合新君,于此时进书,书中记录了吴越国遗民文莹编造的斧声烛影,暗指太宗轼兄夺位,其逢迎之心,路人可知了。

南宋孝宗赵昚

所以,所谓斧声烛影,纯属凭空捏造,乃吴越国遗民因吴越献土归宋之事鸣不平而编出来的故事,到了南宋赵匡胤后代即位时,又被有心人编进了史书,从此假的也就成了真的。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病逝还是谋杀?烛影斧声,宋太祖赵匡胤死亡的真相
宋太祖赵匡胤并非猝死(图文)
太宗弑兄夺位,弟兄俩到底有何恩怨呢?
赵匡胤为何传位弟弟不传儿子,所有史料和疑点都列出来,自己看吧
大宋开宝九年,不但改变了宋朝的历史,还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究竟是不是赵光义所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