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建安七子之首,17岁写出《七哀诗》,曹丕让人学驴叫为他送葬

在东汉末年这个乱世之中,留下名气的大多都是一些枭雄,文人在这个年代里,地位也没有那些武将重要。尽管这时候的诗词作品远不及唐宋的一半,但是仍然也冒出来了,一大批值得后人称赞的文人,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建安七子。今天要讲述的这个人物,就是排在这七子之首的王粲,或许大多数人直到这个人,而是因为他所作的那首《七哀诗》,这首诗中字字泣血,诉说了当时乱世的悲怆景色,但是谁又知道,这竟然出自一个17岁的少年之手呢?

01出生贵族,难遇伯乐

他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人一样,出自于一个官宦之家,从他的曾祖父到他的父亲,全部都是汉室重臣,可以说是妥妥的官四代。只是到了他的父亲这一辈,官位仅是一个在将军手下的长史,因为这个时候已经走到了东汉末年,宦官祸乱朝政,让文人的仕途之路也没有那么好走了。所以到了王粲这一辈的时候,比起祖上的几位重臣,他反倒是没有任何官职可干。因为那个时候想要得到朝廷重用,须得有高人举荐,才能得人赏识。可是他父亲是一个小官,加之乱是由自身难保,尽管他有一身才华,也难以遇到伯乐。

不过在公元191年的时候,他的人生开始了转折。因为早在两年前,董卓率兵讨伐十常侍,进京以后废少帝,立刘协为傀儡皇帝开始操控整个东汉。所以在这一年,你说为了达到自己独掌政权的目的,就把全国有名的权贵名流全部聚到了长安,王粲在那个时候也有一定的名气,因此也同样被列入到了随迁人员的名单之中,就这样他随着这批人一同到达长安,遇到了能够帮助他转运的第一位贵人。

02聚集长安,得到赏识

这个人就是以才学享誉天下的蔡邕,因为他过人的才华,这些权贵名流被聚集到长安以后,都将蔡邕奉为文坛领袖,再加上他在朝廷中担任着重要官职,所以无论是文人又或者是官员,都对他极为敬重。蔡邕也经常会在自己的家中搞一些学术交流的会议,其实是为心向汉室的人提供一个政治探讨的场所,时不时的总有名人来求见。王粲到达长安以后,也就随着大流到蔡府去拜见。

当时蔡府的小厮进去给蔡邕传话,说门外有一位因为王粲的人来访,蔡邕听了这个名字以后,欣喜的连鞋子都穿倒了,赶忙出门去迎接王粲。在座的宾客看到蔡邕如此激动,都在翘首以盼这位大人物的到来,很多人都以为他会是一位白发老者。谁知蔡邕迎进门的,竟然只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小少年,除了年纪很小以外,王粲虽然已经十几岁了,但是身高却远,不如同龄的孩子,而且长相更是不出彩。

在满屋子人吃惊的眼神中,蔡邕赶忙介绍道,这个小少年绝对是他们这个时代奇才。不管别人到底认不认可王粲,蔡邕对于这位少年,那是绝对的以礼相待。而且当着众位宾客的面,他还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蔡邕把他自己府中收藏多年的书籍,全部送给了这位第一次见面的少年。既然得到了文坛领袖的极力认可,王粲自然也不会辜负别人的期望,所以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只有17岁的王粲就收到了朝廷的任命书,担任黄门侍郎。

03投靠同乡,落寞六年

有关做自然是一件好事,而且他这个年纪自然也到了干一番大事的时候。只可惜当时长安城的局势非常乱,如果进入这样的朝堂,纵然有再多的才华,也会被小人所耽误,王粲心中自然也是明了当下的政治局势的。几经权衡以后,他放弃了这次的官职,前往荆州去投奔他的老乡刘表。就是在这次投奔同乡的路上,他目睹了因为战争四起所导致的长安的乱象,官兵肆意抢掠,遭罪的却是百姓,王粲登上高处回望长安,大笔一挥写下了这首《七哀诗》。

然后他头也不回的前往荆州,本打算在刘表那里谋求一份职位,干一番大事。只是刘表是历史上出了名的看颜值的人,然而王粲身材矮小,长相不算上乘,自然入不了刘表的眼。只是碍于是同乡的情分,另外王粲有几位有才华,还是给了他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官当,好几年都没有得到重用。在刘表手下打工的这6年时间里,他最为有名的就是官渡之战以后,因为袁绍两个儿子不和,刘表就让王粲给他们兄弟二人写信劝合,又给他赢得了一些名气,当然这并不代表刘表能够重用他,所以在这段时间中他还写了一篇《登楼赋》,来表达自己无处可安的才华与志向。

04投奔曹操,终得重用

就这样他们默默无闻的过了6年,刘表在当时的军阀割据战争中,又是一个平庸之才,所以在混战中遭遇了失败而去世。在刘表去世以后,王粲就和刘表的儿子一起归顺了曹操,终于迎来了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因为归顺他就顺利的进入了曹操幕府,在这里所聚集的都是一批热爱文学的有才之士,他们都得到了这位大枭雄的重用,王粲自然也在其中。之后就经常随着曹操征战吴国,这段时期他所写的诗词风格也有很大变化,更偏向于一些边塞诗的抒情风格。

在魏国建立以后,王粲又被提拔为了侍中,因为他的博学多识,还有曹操最有名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关系非常的好,这两人不仅非常尊重王粲,而且也经常聚在一起写诗作赋。这段时期虽然也有动乱,但是比起以往,他所过的那种卑微无名的日子,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能够做高官骑大马,写诗文得好友,想来这样的人生,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只可惜王粲去世的比较早,因为他总是随着曹操征战,在加上天生身子骨就比别人弱几分,所以在公元217年的时候,他在南征的返途中去世,这一年他才41岁。

作为曹魏的重臣,来参加他葬礼的人自然也不少,当时的世子还是曹丕,所以他就率领众人前来为他送葬。只是在这次的葬礼上,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据说王粲生前的时候非常喜欢你的叫声,曹丕提议众人在他的墓碑前学驴叫,一起送这位才子最后一程,便有了后世流传下来的,驴鸣送葬的典故。其实相比于东汉末年的那些脱颖而出的人才,王粲的医生自然算不上精彩。只是他下笔秀美慷慨的诗词歌赋,还是值得被后人所记住。毕竟这位才子的起点很不错,从少年到中年也有过精彩人生,这样的文人也是值得后世人所怀念的。

作者:青楼诗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乱炖魏晋南北朝(21):一三五瘟疫青年,廿二年挽手西归(下)
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为什么后来的魏文帝曹丕愿意为他学驴叫?
他是建安七子之首,曹丕在他坟前学驴叫
曹魏建安七子诗歌人格的魅力实验研究
他:位列建安七子,平生爱听驴叫,容貌长得最丑,文学成就最高
建安七子的他不寻常,连葬礼的悼词都是驴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