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本易筋经、耍石担石锁、小青龙舞龙会……这些非遗项目让你大饱眼福

光明网 06-13 13:42

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3日动感来袭!“上海体育”历时三年,根据上海非遗名录,精心收集整理了滚灯、打花棍、卢式心意拳、舞龙舞狮等11项上海体育非遗项目,舞草龙等5项传统体育也在紧锣密鼓采集摄制中。

体育+非遗,是不是很期待!

请跟随小体,一同走近传统体育,体荟非遗、体荟魔都,了解非遗传承,乐享健康生活。

06

古本易筋经

《易筋经》历时久远,又因易筋强身,实效显著,民间流传多种抄本,但多所增演而失实。有鉴于此,故明代方有“本衙藏版”《易筋经》刊印行世,系当时郡、府官署选取民间版本中最完整、最接近古本原貌的善本,经官方雕刻印刷而成的版本,故称之为《古本易筋经》。

“易筋十二势”的每一势导引动作都对应人体的一条经筋,根据中医学理论,人体有十二条经筋,经筋与经脉相应,十二经脉又与一天十二时辰相应,因此“古本易筋十二势”符合中医养生学“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一套具备生命整体观的导引法。通过习练“易筋十二势”,可以达到“易筋”、“内壮”的目的。

作为“古本易筋十二势”的第四代传承人,严蔚冰自幼习武,15 岁时开始跟着上海拳师唐金元、朱鑫样等人习练易筋经。他自谦并未达至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如今年近70的他,却依然红光满面,精神矍铄。

2014年,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列入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国内首个中医导引学的非遗代表性项目。

“健康中国”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文化自信”更离不开对中国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扬。

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基因,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带来健康福祉。帮助越来越多的人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07

耍石担石锁

“石担石锁”是中国古代练习举重的器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翘关”和“扛鼎”等举重活动了,到了唐代,举重器材的质地发生了变化,用巨石代替门柱和青铜鼎。当时,武举考试中就有“举石”的科目。宋代以后,为使石制的举重器具更适宜于运动的需要,逐步把石头改变成重量大小不一的石担石锁。

石担是两块圆盘形状的石片,在石片的中心各凿一个直径为2-3寸的圆孔,用长八尺的竹竿或木棍贯穿两头,以便举放、舞动。重量大小不同,有四十、六十、八十、一百、一百八十斤等,练习方法由轻到重,有单手举和双手抓举、推举和挺举。轻的石担供演示花样用,花式舞法由简到繁,可以用头、手、颈、肩、背、胸、腰等部位舞出各种动作。

石担石锁作为一种集力量、灵巧、趣味、观赏等于一体的传统运动,正愈加展现出它强劲的生命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上石担石锁,将这项力与美的体育艺术传承下去。

08

小青龙舞龙会

小青龙舞龙会起源于清末时期嘉定区小河擋地区肖家宅一带(现为菊园新区永胜一队~永胜五队),盛行于民国时期,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当地人们在元宵节前后进行舞会,历时一个礼拜左右,结束于农历正月二十之前,以此驱走晦气,祈祷龙的保佑,祈盼新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

小青龙舞龙会主要由扎龙和舞龙两个环节组成。在扎龙方面,属纯手工制作,主要涉及蔑竹编制的手艺,工艺精巧。

舞龙的技巧也是一门学问。舞龙队伍通常需要9名年轻小伙子组成,由于龙头的重量和体型都比较大,所以挥舞龙头的人在技巧和力量上都需要很深的功底,从而更好地体现出龙灯非凡的艺术价值。

“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当爆竹响起,灯彩高悬,人们身着节日的盛装,在龙身底下竞相穿梭时,这一幅盛世狂欢的画面,正是菊园新区当地人们,用舞龙的方式在表达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玩石担及石锁
在济南,有一群玩石担石锁的老青年
中国古代举重
中国古代“举重”项目:项羽扛鼎 武松举石
比赛关‘城门’竟然是中国古人们的锻炼方式之一
表演类项目(上海篇)——闸北耍石锁石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